Loading AI tools
上海道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思南路原名馬斯南路(法語:Rue Massenet,目前巴黎十六區仍有一條同名道路),是位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2011年7月26日前屬盧灣區)的一條不通公共汽車的幽靜道路。北到淮海中路,南到泰康路,除南北兩端有少許小型店鋪外,從南昌路到建國西路,兩側幾乎全都是法國梧桐和1920年代建造的花園式洋房。這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法新租界街區,並聚集了眾多的名人故居,處於上海中心城區內最大的風貌保護區——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東部。
1914年,在上海法租界第三次擴張的當年,公董局修築了這條馬路。為紀念在1912年8月13日去世的法國著名音樂家儒勒·馬斯內而命名為Massenet,Rue(馬斯南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十年間,上海法租界在霞飛路、辣斐德路、金神父路、呂班路(重慶南路)圍成的區域設計了上海第一片經過精心規劃的住宅區,規定只允許建造西式房屋,必須有衛生和暖氣等設備,不准設立甲類營業。該區域以馬斯南路為中心,包括 法國公園(今復興公園),南有上海聖伯多祿堂,震旦大學(今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廣慈醫院(今瑞金醫院),東有法國學堂(今科學會堂)。住戶基本上為華人,少數為日僑。
1943年,馬斯南路在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後更名為藍田路(以陝西藍田縣命名)[2],1946年1月1日更名為思南路,這一名稱源於貴州思南縣[1][2],同時與原路名「馬斯南路」讀音相近。[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