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鹽美礬(Kainite)[4]是一種蒸發岩礦物化學式為(KMg(SO4)Cl·3H2O)。根據尼克爾-斯特倫茨分類,它屬於帶有附加H2O陰離子的「硫酸鹽」(硒酸鹽等)類,一種水合硫酸鉀鎂氯化物,天然存在於不規則顆粒團塊中,或作為晶體層存在於空腔、裂縫中。該礦物暗淡而質軟,色澤呈白、黃、灰、紅、或藍到紫色,單斜晶系晶體。其名稱來源於希臘語"καινος" [kainos] (意為「(迄今)未知」),因為它第一種發現的同時含有硫酸鹽氯化物陰離子的礦物。

Quick Facts 鉀鹽美礬, 基本資料 ...
鉀鹽美礬
Thumb
基本資料
類別硫酸鹽礦物
化學式KMg(SO4)Cl·3H2O
施特龍茨分類7.DF.10
晶體分類稜柱體(2/m)
(相同赫爾曼–莫甘記號)
晶體空間群C2/m
晶胞a = 19.72, b = 16.23
c = 9.53 [Å]; β = 94.92°; Z = 16
性質
顏色無色或黃、棕、灰綠、紅、紫、藍色
晶體慣態塊狀或纖維狀聚集體
晶系單斜晶系
解理{001}完全
斷口多片狀
韌性/脆性易碎
莫氏硬度2.5-3
光澤玻璃質
條痕白色
透明性透明
比重2.15
光學性質雙軸(-)
折射率nα = 1.494 nβ = 1.505 nγ = 1.516
雙折射δ = 0.022
多色性Visible: X = violet, Y = blue, Z = yellowish
2V夾角實測: 90°
色散率微弱
參考文獻[1][2][3]
Close

性質

鉀鹽美礬味苦,易溶於水。重結晶時,溶液中沉積出軟鉀鎂礬

成因與出現

1865年,在現今的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施塔斯富特鹽礦,礦務官員舍恩(Schöne)首次發現了鉀鹽美礬,並由卡爾·弗里德里希·雅各布·津肯對它作了記錄[5][6]

鉀鹽美礬是一種典型的次生礦物,通過碳酸鉀海洋沉積物中的變質作用形成,也偶爾形成於火山蒸汽的再升華過程,它通常伴生於硬石膏光鹵石石鹽硫鎂礬

Thumb
鉀鹽美礬的晶體結構

只在為數不多的地方發現有鉀鹽美礬[7],其中包括德國中部和北部、奧地利巴特伊施爾西西里島帕斯奎西亞(Pasquasia)和英國惠特比的鹽礦,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鉀鹽區、堪察加半島[8]冰島火山沉積物[9]以及中國西部鹽湖。在火星古瑟夫撞擊坑中也發現了鉀鹽美礬[10]

用途

鉀鹽美礬作為化合物原料,可用於製作肥料和粗粒鹽。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