贅生物[1][2][註 1](neoplasm),又譯新生物[5][6]、贅瘤[7][8],ICD-11稱腫瘤[9],是指身體細胞組織不正常且過度增生,此過程稱為贅瘤形成,簡稱贅生。贅生物的生長與周圍正常組織的生長並不協調,即使最初誘發因素被移除,仍會持續異常增長。這種異常生長、不受控制的增生,通常形成一個塊狀物,此時即可稱之為包塊[10](mass)或腫塊[11](lump)、腫瘤(tumor)[12][13]、瘤(growth)。腫瘤分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醫學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24年5月18日) |
良性腫瘤生長速度緩慢,表面較光滑。並不侵入鄰近的正常組織內。瘤體周圍常形成包膜,因此與正常組織分界明顯。除非長在要害部位,良性腫瘤一般不會致命,大多數可被完全切除,很少有復發。惡性腫瘤又稱癌症,分為上皮源性的癌和間質源性的肉瘤。在惡性腫瘤中,這一些增生的細胞,除了會集結成為腫塊,還會擴散至其他部位增生。
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有結構、功能和代謝的異常,它們具有超過正常的增生能力,這種增生和機體不相協調。非腫瘤性增生和腫瘤性增生不同,前者常有明顯的刺激性因素,且增生限於一定的程度和時間,一旦此因素消除,即不再增生,但如超越一定的限度,發生質變,則也可變為腫瘤性增生。
分類
ICD-10 將贅生物分為四大類別:良性贅生物、原位贅生物、惡性贅生物、行為未定或未知的贅生物。[14]惡性贅生物也簡稱為癌症,是腫瘤學的研究重點。
病因
- 15%的人類腫瘤是病毒引起的,比較明確的有乙肝病毒與原發性肝癌,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等。一般分為DNA、RNA腫瘤病毒;病毒還可通過整合其DNA、RNA到宿主細胞的DNA上發揮作用,使細胞惡化。
- 核工業、核醫學等人為使用的核素大大的增加了電離輻射的強度。
- 長期接觸煤煙、煤焦油、瀝青等多環芳香烴類致癌物質;作為合成染料中間體,作為潤滑油的抗氧化劑等的芳香胺類具致癌性。人體的炎症、氧化應激反應、營養或激素失調、反覆的組織損傷等,也可產生氧自由基等致癌物質。大多化學致癌物可形成親電子的衍生物,極易與親核的DNA反應,導致基因突變,誘發癌變。
- 大約3%的惡性腫瘤是遺傳的,遺傳獲得基因突變,導致、加速癌變的發生。
擴散
當實體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瘤細胞粘附力降低,瘤細胞易脫離瘤體;相反瘤細胞與周圍基質、細胞粘附增強。當瘤細胞伸出偽足與靶細胞接觸後,開始向細胞間隙運動。
治療
良性腫瘤、癌症早期一般以手術切除為主;生長在特殊部位的腫瘤(如垂體瘤),可放射治療;除原發腫瘤外,應將淋巴結一併切除;癌症合併手術、放療、化療,效果較好。骨肉瘤、小細胞肺癌等擴散明顯的腫瘤,應先化療,後手術。化療對絨毛膜癌、睾丸腫瘤、惡性淋巴瘤等,已取得高治癒率;但是化療對腫瘤細胞選擇作用不強、全身用毒性較大。
對無法根治的巨大腫瘤進行部分切除以減少腫瘤負荷,稱為減積手術(debulking operation)。此種術式亦可為放化療創造前置條件。
備註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