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茲別克
中亞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烏茲別克共和國(烏茲別克語:O'zbekiston Respublikasi;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烏茲別克,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也是全球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士登)。烏茲別克西南部與土庫曼接壤,南部與阿富汗接壤,東部與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接壤,北部和西部與哈薩克毗鄰。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首都跟最大城市為塔什干。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2月11日)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歷史
- 約公元前1000年,伊朗游牧民族由今屬哈薩克的北部草原地帶向南遷徙,沿着中亞的河流建立了灌溉系統,並在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建立了城鎮。
- 公元前328年,亞歷山大大帝將此地納入他的馬其頓帝國管轄之內。
- 公元7世紀中期以後,阿拉伯人開始征討河中地區,此地成爲阿拉伯帝國的領土,居民皈依伊斯蘭教。
- 870年到1212年,錫爾河下游三角洲地區的烏古斯人家族的阿弗剌昔牙卜家族的後裔創建的喀喇汗朝(黑汗)王朝統治。統治後期(12世紀-13世紀)由西遼監督統治。
- 1212年-1220年,花剌子模沙朝(1194年-1220年12月)在1210年代開始管理河中。
- 1220年-1388年,被蒙古帝國佔領,分別劃歸金帳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後被帖木兒佔領。
- 16世紀初期的1506年,烏茲別克人領袖昔班尼南下河中農業區。推翻帖木兒王朝。
- 17世紀,分裂為布哈拉汗國與希瓦汗國。
- 18世紀,浩罕汗國獨立。
- 1873年,布哈拉汗國的曼吉特王朝被俄羅斯帝國征服,成為附屬國。
- 1918年,被劃歸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0年蘇聯紅軍侵入希瓦汗國,推翻阿布德·阿拉汗(1918-1920年在位)的統治,希瓦汗國滅亡。
- 蘇聯隨後在其領土上建立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見花剌子模),1924年,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解散,其領土併入烏茲別克和土庫曼兩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同年10月,原布哈拉汗國的一部分和希瓦汗國的一部分合併,成立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
- 1991年8月31日宣告獨立,改稱烏茲別克共和國,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
Remove ads
政治
烏茲別克憲法雖規定該國實行自由民主之體制,但實則伊斯蘭·卡里莫夫自1991年上臺後長期專政,他的任期多次獲得延長,分別在1995年、2002年、2007年、2015年成功連任,至2016年9月去世為止。又如2002年的選舉,雖同時選出上、下議院的議員,卻是在沒有反對黨之下進行,國際觀察員據此認為此次選舉未達民主水準,進而將烏茲別克歸於獨裁政體之一。
在執政黨以外其他政黨一般情況下可以成立,但也必須獲得政府的批准才能組黨。另外,傳媒的新聞自由亦受到政府操控,因為政府維穩政策,新聞內容甚少報導國內政治有關訊息,特別是反體制和民主內容,以免遭受牢獄之災。烏茲別克政府在國內基本上對所有反對派實施黨禁。而國內最大反對派是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
2016年12月4日,烏茲別克進行自卡里莫夫逝世後的首次總統大選,總理米爾濟約耶夫當選新任總統。
外交

早在兩千多年前,通過絲綢之路中國與烏茲別克就有往來。1992年1月,兩國建交,此後中烏關係始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高層交往日益密切。2011年,卡里莫夫訪問中國大陸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定一系列貸款和投資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此進入烏國的石油產業。過烏境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運營順利,近年交易量也逐年增長。2012年開通了納沃伊(烏)-天津(中)的貨運航線,未來計劃將此運輸線延長到上海和廣州。而塔什干(烏)至烏魯木齊(中)的客運航線也恢復營運。而目前,規劃多年的中國—吉爾吉斯—烏玆別克斯坦鐵路交通興建計劃,因吉國方面在2012年的反對而暫告停頓。2012年,中烏雙邊貿易額達28.7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兩國簽訂的中烏工業園等合作項目穩步推進,兩國貿易結構也由以前單純的原料資源貿易(天然氣、鈾精礦、稀土、棉纖維、化肥等等)向非資源和投資領域拓展。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對烏的投資總額已超過40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烏茲別克第二大貿易夥伴國、第一大投資國、第一大棉花買家、第一大電信設備和土壤改良設備供應國。兩國的人文交流也日益密切,2005年建立塔什干孔子學院。第二家「孔子學院」亦將開設。烏國研究學者曾對中方人士指出,烏境曾挖掘出許多帶有明顯中國特色的絲路文物。中烏雙方的高等教育留學生人數也正逐年增加中。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約有3萬人左右的烏孜別克族生活。
Remove ads

大韓民國於1992年與烏茲別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於建交不久後在對方的首都開設了大使館[3] 。烏茲別克是韓國在中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截止至2019年,韓國是烏茲別克第三大進口夥伴,占烏茲別克總進口額的11.4%[4]。在美國與歐盟因2005年安集延事件而減少對烏茲別克的投資後,韓國成為了烏茲別克主要投資來源國之一[5][6][7][8]。
蘇聯解體後,烏茲與韓國的交流漸多。至2019年,烏茲別克有近20萬公民為高麗人[9]。而在韓國境內亦有不少烏茲別克裔的郵購新娘,由於語言文化溝通不暢,她們經常受到歧視[10][11][12]。
塔吉克族是烏茲別克撒馬爾罕與布哈拉地區主要的少數民族,但蘇聯把它們劃分給烏茲別克,因此塔吉克人一直高喊要取回撒馬爾罕。同時,塔吉克亦因為烏茲別克有邊界領土爭端而對烏茲別克以及俄羅斯有一些不滿。亦有分析人士指出,烏茲別克與塔吉克「正在進行一場未宣布的冷戰」,這嚴重影響了兩國關係。[13]此外,塔吉克在阿姆河支流的瓦赫什河興建羅貢垻進行發電,並表示這將有利於塔吉克發展鋁業、減少對烏茲別克的電力依賴[14][15]。但烏茲別克政府認為這將使阿姆河乾涸,影響棉花產業的正常發展,2012年,烏茲別克總統伊斯蘭·卡里莫夫更是在不點名的情況下表示,羅貢垻項目可能會導致中亞地區的戰爭。
在肖開提·米羅莫諾維奇·米爾濟約耶夫出任烏茲別克總統後,塔吉克與烏茲別克的關係得到了改善。 自2016年9月以來,米爾濟約耶夫和埃莫馬利·拉赫蒙多次會面,米爾濟約耶夫也於2018年3月,對杜尚別進行了歷史性訪問,在貿易,經濟,投資,金融,運輸,農業和水利等領域與塔吉克簽署了27項雙邊協議。兩國元首亦同意在安全和打擊犯罪領域及能源、稅收、海關、旅遊、教育和科學、衛生、文化、區域間加強合作。[16]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烏茲別克共分成1個直轄市、12個州和1個自治共和國。其中12個州的名稱分別是:
註:代號1是塔什干市
Remove ads
地理

由於其鄰國皆為內陸國家,因此烏茲別克成了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總面積約為44.74萬平方公里。全境地勢東高西低。平原低地佔全部面積的80%,大部分位於西北部的克孜勒庫姆沙漠。東部和南部屬天山山系和吉薩爾-阿賴山系的西緣,內有著名的費爾干納盆地和澤拉夫尚盆地。境內有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肥沃谷地。主要河流有阿姆河、錫爾河和澤拉夫尚河。屬嚴重乾旱的大陸性氣候。7月平均氣溫為25~32℃,南部白天氣溫經常高達40℃;1月平均氣溫為-6~-33℃,北部絕對最低氣溫為-38℃。年均降水量平原低地為80~200毫米,山區為10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冬春兩季。北部一部分瀕臨鹹海。國土大部分位於克孜勒庫姆沙漠中。境內最高的山是海拔4,643米的哈茲拉特蘇丹峰,它是吉薩爾山脈的主峰。
經濟
和許多其他獨聯體經濟體一樣,烏茲別克的經濟在經濟轉型的頭幾年裏有所下滑而到1995年後開始復甦,這得益於政策改革的累積效應開始起作用。經濟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在1998年到2003年間每年增長4%,之後增速更是到了每年7%-8%。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2008年該國的GDP幾乎是1995年的2倍(以固定價格計算)。2003年以來年通脹率平均在10%以下。
烏茲別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很低(2006年以當時美元幣值算為610美元,按購買力平價算為2250美元)。這排在209個國家中的第169位;在12個獨聯體國家中,只有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比其低(2006年)。經濟生產集中於日用品。該國現在是世界第6大棉花生產國和第2大棉花出口國、世界第7大黃金生產國。同時該國也是區域內重要的天然氣、煤、銅、石油、銀和鈾生產國。
農業人口占該國28%的勞動力,貢獻了GDP的24%(2006年的數據)。官方統計的失業率很低,而不充分就業(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據估計至少有20%。棉業對烏茲別克的經濟相當重要,在棉花收穫的季節,所有的學生和老師都被動員去田裏幫忙收棉花,並且是義務性質的(相關內容可見烏茲別克童工問題)。由於該國使用童工,導致一些公司,包括Tesco、C&A、Marks&Spencer、Gap和H&M共同抵制烏茲別克生產的棉花。
面對獲得獨立後種種的經濟挑戰,政府採取了一種漸進式的改革政策,強調國家控制,減少進口和能源自給。自1994年以來,該國國家控制的媒體反覆宣稱這是「烏茲別克經濟模式」的成功,並且暗示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道路平穩轉型的獨特範例,這種方式能成功避免經濟震盪、停滯和貧困。
人口統計


烏茲別克是中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全體公民人口3200萬人口大約佔了中亞地區一半的人口。烏茲別克的人口年齡組成非常年輕:34.1%的人口年齡小於14歲(2008年估計)。烏茲別克主體民族為烏孜別克族(80%),其他民族有塔吉克族(5%)、俄羅斯族(2%)、卡拉卡爾帕克族(2.2%)、柯爾克孜族(1%)、哈薩克族(3.9%)和高麗人(韓裔)(0.7%)。烏茲別克至少有10%的勞動力在國外工作(主要在俄羅斯和哈薩克)和其他國家。 烏茲別克的15歲以上成年人(2003年估計)的識字率為99.3%,歸因於蘇聯時代的教育普及。 烏茲別克的預期壽命為男性66歲,女性72歲。
Remove ads
Remove ads


伊斯蘭教是烏茲別克的主要宗教,在蘇聯時代(1924-1991)限制了所有宗教活動。皮尤研究中心在2009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烏茲別克穆斯林佔93.3%。2014年,俄羅斯正教會的基督徒佔7%人口。1990年代初估計有93,000名猶太人居住在烏茲別克國。

烏茲別克官方語言烏茲別克語屬於突厥語族中的葛邏祿語支,和維吾爾語有親緣關係。自1992年以來烏茲別克語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書寫。 在1920年代之前,烏茲別克語的書面語言被稱為Turki(西方學者稱為察合台語),使用波斯體書寫。1926年,拉丁字母表被引入烏茲別克並在1930年代進行了多次修訂。在1940年,西里爾字母由蘇聯當局引進,一直使用到蘇聯解體。1993年,烏茲別克改回使用拉丁文字(烏茲別克語字母)。該字母於1996年修改,自西元2000年以來一直在學校教授。教育機構只教授烏茲別克語拉丁字母,雖然烏茲別克語西里爾字母現在已被取消在官方文件的使用,但它仍然被許多的報紙和網站使用。
卡拉卡爾帕克語屬於突厥語族,接近哈薩克語,在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為官方語言。
俄語雖然不是烏茲別克的官方語言,但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烏茲別克政府提供訊息除了烏茲別克語之外,還會出現俄語。在不同民族間,俄語是重要的交流語言,烏茲別克以俄語為母語的人口大約有一百萬人。
塔吉克語主要使用地區在塔吉克族較多的兩個地區:布哈拉和撒馬爾罕。
烏茲別克有超過80萬人也會使用哈薩克語。
文化

烏茲別克擁有廣泛的民族和文化,主體民族為烏孜別克族。1995年,約有71%的烏茲別克人口是烏孜別克族。主要民族有俄羅斯人(8%),塔吉克人(3-4.7%),哈薩克人(4%),韃靼人(2.5%)和卡拉卡爾帕克人(2%)。非烏孜別克族的人口正在減少,因為烏茲別克人從前蘇聯其他地區返回,俄羅斯人和其他少數民族正在慢慢離開。當烏茲別克於1991年獨立時,人們擔心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會在整個烏茲別克蔓延。截至1994年,烏茲別克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穆斯林,在官方調查中,烏茲別克的穆斯林很少真正了解宗教傳統。但是,伊斯蘭教信徒(穆斯林)在該地區的遵循傳統教義情況正在增加。

中亞古典音樂被稱為莎什木卡姆,它於16世紀晚期在布哈拉出現,當時該城市是一個地區首府。莎什木卡姆與阿塞拜疆木卡姆和維吾爾木卡姆密切相關。莎什木卡姆包括六個不同的音樂調式,類似於波斯傳統音樂。
- 1月1日:公曆新年(Yangi Yil Bayrami)
- 1月14日:祖國捍衛者日(Vatan Himoyachilari kuni)
- 3月8日:國際婦女節(Xalqaro Xotin-Qizlar kuni)
- 3月21日:瑙魯茲節(Navro'z Bayrami)
- 5月9日:勝利日(Xotira va Qadirlash kuni)
- 9月1日:獨立日(Mustaqillik kuni)
- 10月1日:教師節(O'qituvchi va Murabbiylar)
- 12月8日:憲法日(Konstitutsiya kuni)
與大多數國家一樣,烏茲別克飲食受當地農業的影響。烏茲別克有大量的農作物種植,有大量麵包和麵條生產,烏茲別克飲食的特點是「麵條豐富」。此外,羊肉也是烏茲別克飲食很重要的一部分。烏茲別克的招牌菜是抓飯,通常由米飯,肉和磨碎的胡蘿蔔和洋蔥製成,通常在大型宴會出現。另外一道有代表性的烏茲別克飲食為shurpa(羊湯),由羊肉和蔬菜製做而成。拉條子為一道麵食飲食,可以作為主菜;烤串也常常在烏茲別克飲食出現。
在烏茲別克,綠茶是每天都會被飲用的飲品,茶館(chaikhanas)具有文化重要性。塔什干地區的人民除了綠茶外,也喜愛紅茶。茶飲為烏茲別克人經常招待客人的飲品。杜格酸奶為夏季一種消暑飲品,但其地位無法取代茶。烏茲別克人對酒的飲用並不像西方國家那麼普遍,但葡萄酒在烏茲別克比在其他穆斯林國家更受歡迎,因為烏茲別克基本上是世俗國家。
-
烏茲別克餃子
-
拉條子
體育成績
夏季奧運會:9金7銀17銅26枚(亞洲第10,世界第20以後)
冬奧:1金 (亞洲第5,世界前25)
亞運會:53金81銀78銅212枚(第12)
夏季大運會:4金4銀4銅12枚(亞洲第10,世界第50多)
亞洲室內運動會:13金18銀21銅52枚(第10)
亞冬會:1金2銀4銅 (第6)
夏季青奧會:2銀5銅 (亞洲第13,世界第61)
世界運動會:1金1銀1銅(亞洲第11,世界前60)
亞青會:3銅 (第20)
亞洲武藝運動會:4金5銀12銅21枚(第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