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上海的多所高校考慮內遷。大夏大學校長王伯群頻繁活動,通電貴州省政府,與貴州省主席吳鼎昌洽商,貴州省同意借地作為校舍。9月20日,大夏大學、復旦大學兩校校長在教育部會晤,決定成立兩所聯合大學,其中復旦大夏第二聯合大學位於貴州貴陽,王伯群任校長,歐元懷任副校長,章益任教務長[1]。11月8日,陳立夫撥款20萬元資助聯大第二部在貴陽建校[2]。
復旦大夏第一聯合大學開學後,兩校代表抵達貴陽,11月19日借中山公園為臨時辦公處,12月2日貴州省國民黨部在民眾教育館舉行歡迎儀式,5日貴州省教育廳舉行歡迎儀式,12日在省立貴陽女子師範學校招考新生。貴州省駐守貴陽講武堂的軍隊陸續搬出,12月23日報到註冊,27日正式上課[3]。
1938年2月25日,兩校在貴州桐梓的桐梓縣立中學召開聯合大學行政委員會議,決定自4月起取消聯合,以第一部為復旦,第二部為大夏[1][3][4]。
院系
- 文法學院:國文系、英文系、史地系、社會系、法律系、政治經濟系;
- 理學院:數理系、化學系、土木工程系;
- 教育學院:教育行政系、教育心理系、社會教育系;
- 商學院:銀行系、會計系、交通及商業管理系;
- 專修科:師範系。
建築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