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李登輝之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登欽(1921年2月19日—1945年2月15日),和名岩里武則(日語:岩里 武則/いわさと たけのり Iwasato Takenori ?),生於日屬臺灣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臺灣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為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的兄長。二戰爆發後應徵大日本帝國海軍入伍成為台籍日本兵,並在馬尼拉戰役中陣亡,得年23歲。身後靈位供奉於靖國神社。
李登欽於大正十年(1921年)出生在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淡水高等小學畢業後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出任警察。同年娶妻子李洪謹。昭和十七年(1942年)八月出任台北州巡查。
1940年,李登欽受到皇民化運動的影響,決定讓全家改用日本姓「岩里」,李登欽改名「岩里武則」,李登輝改名「岩里政男」。李登輝說,改姓「里」這個字留下了「李」這個音,很多姓「李」的都改成「岩里」、「伯里」等等;「岩」有可能是因為李家來自福建龍岩。李登輝說:「其實我當時的感覺,也不是很稀罕改名(這件事)。」[1]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岩里武則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報考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的第一梯次,在高達316,097名提出申請的競爭,通過體檢、筆試、口試才獲得錄取。於1943年10月1日進入海軍志願兵訓練所,接受六個月的基礎教育,1944年4月1日赴高雄海兵團為期3個月的專長訓練,結業後以海軍機關科一等兵的身分,加入大日本帝國海軍任職。錄取後岩里武則曾接受《台灣日日新報》採訪,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9月22日刊出。在採訪中岩里武則表示:「能夠加入無敵帝國海軍,在光榮的軍艦旗下,從事擊潰英美的工作。我這輩子從未如此興奮過。從今而後,我只祈求成為堂堂帝國海軍,報效國家的那天能夠早日到來。」
李登輝則回憶在1944年,於高雄左營與其兄最後一次見面。[2]
昭和十九年(1944年)7月,岩里武則前往菲律賓參與太平洋戰爭,編入海軍第31特別根據部隊。1945年的馬尼拉戰役中,於2月15日在軍艦上遭美軍戰鬥機掃射而死,並隨軍艦沉入海裏,後被追晉為日本海軍機關科上等兵。[3][4]
2007年6月7日,其弟李登輝曾在訪問日本期間,以私人身份前往靖國神社悼念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對此表態,稱李登輝訪日目的就是為「台獨」造勢,破壞中日關係,並對日方允許李登輝訪日表示強烈不滿[5][6][7]。日本內閣官房長官鹽崎恭久則將其定位為李的私人行程,不作任何評論[8]。6月9日,李登輝在演講中表示,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靖國神社問題是中韓兩國處理不了國內問題而編造出來的,日本政界沒有理由因為這項問題而被外國政府批評,日本祭祀為國捐軀的人理所當然[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