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朋子(日語:太田 朋子,1933年9月7日—),日本遺傳學家,主要貢獻在分子演化領域,1973 年,太田發表近中性演化理論[2],提倡「分子階段的損害較小的突變(1990 年後,將優勢較少的突變也納入考量,)有利於生物進化」。此一假說是基於木村資生的「中性演化理論」,有別於前者主張的「有效種群大小與突變對生物進化有利於否並無關係」,近中性演化理論強調,遺傳漂變雖然會讓分子階段的損害較小的突變固定在該種群中,但如果該種群較大,遺傳漂變的效果就會減弱,導致大型種群的進化會比小型種群為遲。[3]
生平
太田朋子生於日本愛知縣西加茂郡三好町,她的母親很開明,讓太田朋子從小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現代科學教育。1956年,她畢業於東京大學,之後去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生物統計系獲得了博士學位。1968年,太田朋子獲得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博士學位後,返回日本,在木村資生的指導下參與和發展了中性演化理論。她提出近中性突變的的重要性,並由此發展了輕微突變的理論模型(slightly deleterious model)(Ohta, 1973)的「近中性演化理論」(nearly neutral theory of evolution)。她的模型比木村資生的嚴格中性模型更具普適性。
1981 年,太田成為第一屆猿橋獎得主,1984 年,獲選美國文理科學院的外籍名譽會員,成為首位日本籍女會員,1985 年,獲頒日本學士院獎,1996 年成為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2002 年獲選為日本的文化功勞者,同年也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2015 年獲得克拉福德獎,2016 年獲頒日本文化勳章。
英文著作
- Theoretical aspects of population genetics /Motoo Kimura and Tomoko Ohta (1971)
- Evolution and variation of multigene families /Tomoko Ohta (1980)
-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 papers marking the sixtieth birthday of Motoo Kimura /edited by Tomoko Ohta and Kenichi Aoki (1985)
- Tomoko Ohta and the Nearly Neutral Theories: The role of a female geneticist in the neutralist-selectionist controversy/Tomoko Y. Steen (1996) Ph.D. Dissertation. (CORNELL UNIVERSITY)
榮譽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