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號坦克登陸艦(編號:LST-201),是一艘美國二型LST-542級坦克登陸艦[17][註 3],1944年8月3日編入美國海軍服役,1946年移交中華民國海軍後命名為「中海」號,經過重新分級,成為中海級坦克登陸艦的首艦[註 4]

Quick Facts LST-755 中海 (LST-201), 概觀 ...
LST-755 美國
中海 中華民國(LST-201)
Thumb
「中海」號,舷號201
概觀
艦種坦克登陸艦
艦名出處美國援華四種登陸艦艇分別以「中、美、聯、合」開頭[1],「中」字號從「海權鼎興,建業訓基」取一字[2]:104[3]
擁有國 美國 中華民國
艦級盟軍二型,簡稱LST(2)[4]
代號LST
前型LST-491級。51艘,舷號491~541。[5]
同型LST-542級,首艦奇蘭郡號 (LST-542)英語USS Chelan County (LST-542)[5]
數量611艘,舷號542~1152。[5]
製造廠賓夕凡尼亞州美國橋樑公司英語American Bridge Company[6]
單艘造價平均160萬美元[7][註 1]
技術數據
排水量搶灘時2,366 LT(2,404 t)[10]
空載排水量1,623 LT(1,649 t)[11][註 2]
滿載排水量4,080 LT(4,145 t)載荷1,675 short ton(1,520 t)(原廠)[10] 4,850 t(4,770 LT)(中華民國)[1]
全長328呎(99.97米)[1]
全寬50呎(15.24米)[1]
型深7.64米
吃水空載:艦艏2呎4吋(0.71米);艦艉7呎6吋(2.29米)

滿載:艦艏8呎3吋(2.51米);艦艉14呎1吋(4.29米)
載荷450公噸搶灘:艦艏3呎11吋(1.19米);艦艉9呎10吋(3.00米)

航行最大:14呎1吋(4.29米)[10]
燃料4,300柴油[10]
動力兩台EMD12氣缸567A柴油引擎[10]
功率單台900匹馬力,雙螺旋槳1,700匹軸馬力[10]
發電機3台GM3—268A柴油發電機英語Cleveland Diesel Engine Division#Cleveland_Diesel_Engines
電力輸出單具輸出111.47kw
總輸出334.41Kw
最高速度11.6 kn(21.5 km/h)[13]
續航距離24,000哩@9節,排水量3,960英噸[10]
乘員軍官13人,士官兵104人[10]
飛行設施無,甲板可降落5噸級直升機
武器裝備1挺M2 12.7mm機槍
8挺波佛斯40毫米高射砲
12挺T-75 20毫米機砲[13]
裝甲15磅特殊處理鋼英語Special treatment steel防彈片英語All or nothing (armor)[11]
其它可載軍官16人,士官兵147人[11],2艘人員車輛登陸艇英語LCVP (United States)[10]
Close
Quick Facts 歷史, 美國 ...
歷史
United States Navy ensign美國
動工日 1944年5月20日[6]
下水日 1944年7月11日[6]
服役日 1944年8月3日[6]
退役日 1946年5月29日[14]
除籍日 1948年3月12日[14]
標識
榮譽和獎項 參見獎章勳表及飾帶
結局 贈予中華民國海軍
歷史
中華民國
艦名 中海
獲取日 1946年5月29日[1]
服役日 1946年5月29日[1]
退役日 2010年2月1日[16]
重新歸類 中海級坦克登陸艦
標識 編號:LST-201
目前狀態 指定為「重要古物」,不得拆除販售[6]
Close

八二三砲戰期間,中海艦於1958年8月24日在金門外海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快艇圍攻而被魚雷擊中,但其擊沉一艘解放軍海軍魚雷快艇。它是海戰時中華民國海軍服役最久的艦艇,更是中華民國海軍現存唯一曾在海戰中擊沉敵艦的功勳艦。[20]

在退役之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2020年7月召開的古物審查議會議決議將中華民國海軍的「中海軍艦及相關文物」指定為重要古物[20];並於2021年8月宣佈點交給台南市政府[21],並將落腳於台南市安平區1661臺灣船園區,與德陽號驅逐艦比鄰而居[22]

設計

英國海軍部根據1940年英國從敦克爾克大撤退的經驗,提出同盟國需要能遠洋航行的大型艦艇,在歐洲大陸的兩棲作戰中運送坦克等車輛靠岸。1941年8月,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阿真舍海軍基地英語Naval Station Argentia舉行會議,同意了海軍部的觀點。1941年11月,海軍部的代表團抵達美國,與美國海軍艦船局英語Bureau of Ships合作開發,決定由艦船局負責設計艦艇。艦船局的初步設計處長約翰·尼德米爾英語John Niedermair幾天內設計了坦克登陸艦的草圖。英國海軍部於1941年11月5日收到草圖,立即同意,並要求美國根據租借法案皇家海軍建造200艘坦克登陸艦。草圖經過修改後做成比例模型,於1942年1月在華盛頓特區泰勒船模試驗槽英語David Taylor Model Basin開始測試。第一批登陸艦於1942年6月10日動工,同年10月下水。[18]:569-571

該設計採用新的壓載系統,在遠洋航行時汲水壓艙,增加艦身吃水,以保持航行穩定;在登陸時放水減少艦身吃水,以靠近灘頭。它可以載重2,100 LT(2,134 t),艦艏有兩扇寬14呎(4.3米)的門向外打開,方便卸貨。下甲板是坦克甲板,可以裝載20輛謝爾曼坦克。較輕的車輛裝載於上層甲板。[4]

英美將該設計稱為「盟軍二型坦克登陸艦」[註 5],由美國製造;英國設計的稱為一型和三型坦克登陸艦,由英聯邦製造[24]:827–828[5]。美國在二戰期間建造了約1,052艘二型坦克登陸艦[註 6],設計大致相同,分成三級:LST-1級、LST-491級和LST-542級。[註 7][5]本艦屬於LST-542級[10],由於本級的首艦LST-542後來命名為奇蘭郡號英語USS Chelan County (LST-542)[5][39],所以本級有時稱為奇蘭郡[40][41]鄧志忠稱為LST-542郡級。[42][43][註 8]此級比前級(LST-491級)火力強,並加裝了蒸餾水設備。[39]這些設計變更英語Design change使此級遠洋航行時載重降為1,900 LT(1,930 t)。[47][48]

建造

本艦由美國橋樑公司英語American Bridge Company於1944年5月20日在賓夕凡尼亞州安布里奇市英語Ambridge, Pennsylvania動工;1944年7月11日下水,由L. W. Day夫人主持擲瓶儀式,舷號755。[14]二戰期間的坦克登陸艦都只有舷號而無艦名,1955年7月1日起美國海軍人事處英語Bureau of Naval Personnel才開始用美國的郡名當二型艦艦名,而當時本艦已經移交給中華民國。[18]:571

艦歷

美國海軍

本艦進行整修後於7月26日出航。沿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而下,於1944年8月3日抵達紐奧良,正式加入美國海軍服役。8月11日抵達佛羅里達州聖安德魯斯灣英語St. Andrews Bay (Florida),霍雷蕭·李道特(Horatio Ridout中校出任坦克登陸艦64群指揮官,以此艦為旗艦。此艦於8月24日完成試航。[49]:6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本艦被分配到亞太戰區[14],9月11日到達巴拿馬運河,之後進入太平洋,9月25日跨越赤道進入北半球。10月16日到達瓦努阿圖的主島聖靈島後停留三日,之後前往阿得米拉提群島的主島馬努斯島,於10月27日抵港卸貨。之後前往新幾內亞島的荷蘭迪亞,於11月10日抵達,進行兩棲作戰訓練。1944年12月首次接到作戰任務,在芬什港加入護航母隊,1945年1月3日隨隊出航,10日遭到日機攻擊,13日安抵菲律賓呂宋的仁牙因灣。[49]:6-7

菲律賓戰役

本艦從1945年元旦到二戰結束都在菲律賓到巴布亞新畿內亞之間活動[49]:7-8。本艦於1945年1月13-18日參加了菲律賓的仁牙因灣登陸戰(戰役已於1月9日開始)。霍雷蕭·李道特中校將坦克登陸艦64群的旗艦於1月28日移到LST-932號(本艦入塢修理到2月3日,之後作為防空訓練艦到3月中旬),於3月25日移回本艦。本艦於1945年4月17-23日參加了棉蘭老島登陸戰。本艦因此獲頒兩枚亞太戰役獎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贏得了兩枚戰鬥星章[14][10][49]:7

二戰後遠東服役

二戰後本艦在遠東擔任佔領任務,在中國服役直到1946年5月下旬。[14]

本艦在雷伊泰島時聽到日本投降,然後奉命前往沖繩,9月10日抵達。9月16日送美國陸軍第24軍一部前往仁川,於10月2日回到沖繩。1945年11月19日,本艦首度抵達中國,停靠青島。1946年1月3日,霍雷蕭·李道特上校將旗艦改為赫恩登號驅逐艦英語USS Herndon (DD-638)。1月9日到2月,本艦將日軍戰俘從上海遣送回日本佐世保,每趟運送超過千人。[49]:9-10

本艦因1945年9月至1946年5月29日的服役獲得海軍佔領服役獎章英語Navy Occupation Service Medal「亞洲」橫扣與中國服役獎章「延長」橫扣。[10]

1946年5月29日,本艦從美國海軍退役,在青島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1948年3月12日從美國海軍除籍。[14]

獎章勳表及飾帶

等級高低是從上至下,從左至右:[5][14]

Thumb
Thumb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Bronze star
Bronze star
Thumb
中國服役獎章
「延長」橫扣
美國戰役獎章英語American Campaign Medal 亞太戰役獎章英語Asiatic–Pacific Campaign Medal
兩枚戰鬥星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海軍佔領服役獎章英語Navy Occupation Service Medal
「亞洲」橫扣
菲律賓總統部隊嘉許獎英語Philippine Republic 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 菲律賓解放獎章英語Philippine Liberation Medal
兩枚

歷任艦長

More information 任期開始, 任期結束 ...
任期開始 任期結束 艦長姓名 軍銜
1944年7月26日 1945年4月18日 海曼·哈里斯 美國海軍後備役英語United States Navy Reserve上尉
1945年4月18日 1945年12月19日 威廉·L·強生 美國海軍後備役上尉
1945年12月19日 1946年5月1日 安德魯·古納 美國海軍後備役中尉
Close

[10]

中華民國海軍

美國第79屆國會英語79th United States Congress於1946年7月16日通過援華海軍法案《第512號法案》,並獲得杜魯門總統批准,允許總統可直接贈予中華民國最多271艘軍艦,中海號是中華民國依該法案接受之第一批登陸艦艇,於青島碼頭移交。[50][6]

隸屬部隊

1946年7月,中華民國海軍成立「海軍運輸艦隊」,駐地上海,轄有本艦等12艘美國援華艦艇。1947年7月,成立「海防第二艦隊」,駐地上海,負責黃海與東海區域防務,旋重組所轄15艘美國援華艦艇為3個分隊,本艦等4艘中海級隸屬第一分隊。1949年1月,「海軍運輸艦隊」改編成「海軍登陸艦隊」,轄有大小29艘美國援華登陸艦艇,中海級隸屬第七隊,本艦等4艘為其下第十分隊。1949年5月1日,登陸艦隊改駐台灣左營,轄有本艦等23艘艦艇。[2]:91,951961年,登陸艦隊更名海軍登陸第一艦隊。1966年4月,更名海軍登陸第一艦隊部。1985年10月1日,更名為海軍一五一艦隊,隸屬兩棲部隊。1991年7月1日,兩棲部隊裁撤,更名兩棲艦隊。2001年3月28日,更名為海軍一五一艦隊。[51][1]

協助收復南海諸島主權

本艦曾參與中華民國收復在南海諸島主權。1939年,日軍從法軍手中奪取東沙西沙南沙群島的控制權。二戰後,佔領西沙、南沙群島的日軍向國軍投降。[52]本艦於1948年3月從上海出發,經高雄廣州榆林港,先送南沙群島管理處主任彭運生少校與屬下到太平島,成為中華民國海軍駐太平島首任指揮官,再送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張君然上尉與屬下到永興島[53]本艦於1947年初及1949-1951年間曾運送補給品到東沙。[54][55]

第二次國共內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本艦於1948年參加了舟山群島圍剿戰役、遼西會戰錦州解圍戰塔山戰役,遼西會戰國軍西進兵團遭林彪擊潰後,本艦掩護營口五十二軍撤退。[6][56]

萬山群島戰役

萬山群島戰役期間,本艦於1950年5月25日在垃圾尾遭28噸的「解放」號炮艇擊中數發起火,本艦與太和號護航驅逐艦還擊,擊斃解放軍火力船隊副隊長林文虎,林文虎被中南軍區追認為「海軍戰鬥英雄」,解放號19名艇員有16名傷亡。[57][58]

一江山島戰役

1955年1月一江山島戰役前,中海艦從基隆送指揮戰役的王生明上校到一江山,中途停在大陳島時,10日遭解放軍米格-15戰鬥機兩枚炸彈擊中,但這兩枚炸彈都直接穿透主甲板,掉在坦克艙內所運載的煤堆裏,沒有爆炸。[59][60]

824海戰

Thumb
海戰受損的中海號艦艉
Thumb
與解放軍被擊沉的175艇同級的K-123型魚雷快艇英語P 4-class torpedo boat,艇上裝備雷達[61]:221

1958年8月4日,解放軍魚雷六支隊第一大隊9艘魚雷快艇進駐廈門前線,發生了824海戰。18時30分[註 9],解放軍先以海岸砲兵轟擊料羅灣,正在卸載的本艦當即被兩發130毫米砲彈命中,遂掉頭撤退。「台生」等艦隻也撤離岸砲射程,至外海徘徊。19時10分,解放軍6艘魚雷快艇出擊,接近到15鏈(300米)時,國軍發現是解放軍而開火,同時緊急規避。20時25分,解放軍第二中隊105、178、180艇攻擊中海艦,180、105號艇朝中海號發射四枚魚雷,其中一枚命中,將中海艦的艦艉炸出一個約10米見方的大洞,電機與雷達失效,8人當場陣亡、12人受傷,不過中海艦仍一面右轉、一面全力射擊。距離500米時,解放軍第一中隊184、175艇齊射,103艇單獨發射,「台生」號中彈爆炸,五分鐘後沈沒。解放軍魚雷艇撤退途中,175號艇在月光下釋放煙霧反而暴露行蹤,遭國軍巡邏艦湘江號(PC-103)、美頌號(LSM-347)中型登陸艦與中海號的砲火集中射擊,命中11彈而沈沒。[61][62]解放軍被擊沈的一艘魚雷艇上有三人被俘送到台灣。[63]國軍戰史稱中海艦此役擊沈敵艇2艘、重傷1艘。國軍一共擊沈敵魚雷快艇8艘。[64][62]但台灣的中央社等報導已採用本艦擊沈敵艇1艘的說法。[65][66]解放軍則承認魚雷快艇175艇被擊沈。[61]:240

824海戰後

824海戰後,本艦被拖到菲律賓蘇比克灣美國海軍基地進行修理,將艦艏換新,維修總費用為500,000美元。中華民國海軍的「中新計劃」將所有中海級都換成新的德國引擎,並擴建艦橋。本艦在中華民國海軍服役期間航行了75,126小時,556,728海里(1,031,060公里)。[10][67]

影視形象

電影《風中家族》曾向國防部商借中海艦四個小時拍攝場景。[68][69]

坦克登陸艦博物館

2018年文化資產會議提議,把中海艦改當軍艦博物館。[67]

參酌他國先例,有三艘坦克登陸艦曾被當成博物館展出:

  1. LST-1級的USS LST-325英語USS LST-325母港是美國印第安納州埃文斯維爾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繼續對外開放。[70]
  2. LST-1級的USS LST-393英語USS LST-393的母港是美國密芝根州馬斯基根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繼續對外開放。[71]
  3. 與中海艦同級的USS LST-1008曾參加諾曼第登陸戰,移交中華民國海軍後被解放軍俘獲,改名「大別山」號,舷號改為926。[72]它於21世紀曾在中國山東省青島市中國海軍博物館展出。[73]

美國公益團體原計劃修復泰勒博恩堂區級的沃什特瑙郡號 (LST-1166)英語USS Washtenaw County (LST-1166)後展出,但因偷竊破壞嚴重,修復計劃被無限期擱置。[74]該艦文物於2011年起開始陳列於密芝根州沃什特瑙郡[75],該艦模型也正在製作中。[76]

同級艦照片

參見

腳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