甁 U+7501, 甁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7501 ← 甀[U+7500]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甂 →[U+7502] 跨語言 漢字 甁(瓦部+8畫,共13畫,倉頡碼:卜十卜十弓(YJYJN),部件組合:⿰幷瓦) 來源 康熙字典:第750页第3字 大漢和辭典:第21537字 大字源:第1158页第22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2卷第1427页第1字 辭海:第904頁第3行第2字 萬國碼:U+7501 漢語 關於「甁」的發音和釋義,請見「瓶」。(此字是「瓶」的簡化字。) 日語 新字體 瓶 舊字體 甁 漢字 甁(表外漢字,旧字体汉字,新字体形式瓶) 瓶的舊字體形式 讀法 吳音: びょう (byō)←びやう (byau, 歷史) 漢音: へい (hei) 唐音: びん (bin) 訓讀: かめ (kame, 甁) 朝鮮語 詞源 來自中古漢語 瓶 (中古 beng)。 更多信息 歷史讀音 ... 歷史讀音 東國正韻讀法 1448年,東國正韻 뼈ᇰ(耶魯拼音:ppyèng) 中古朝鮮語 原文 音訓 註解 (訓) 讀法 1527年,訓蒙字會[1] 벼ᇱ(耶魯拼音:pyèng-s) 벼ᇰ(耶魯拼音:pyèng) 关闭 發音 (韓國標準語/首尔) IPA(說明): [pjʌ̹ŋ]諺文注音:[병] 漢字 韓語維基文庫包含此漢字的原文: 甁 甁 (音訓 병 병 (byeong byeong)) 병 (byeong)的漢字?:瓶子,罐子。 組詞 Template:SeeHangul 來源 국제퇴계학회 대구경북지부 (國際退溪學會 大邱慶北支部) (2007) 數位漢字辭典 전자사전/電子字典。 [2] 上古日語 詞源 繼承自原始日語 *kanpaCi。[1] 可能與現代日語 釜 (kama, “鍋釜,水壺,鍋”)同源。(這個詞源(+)能找到來源嗎?) 名詞 甁 (kame1) (假名 かめ) 用陶土、陶瓷、金屬製成的容器,像是罐子、瓶子 c. 715,播磨國風土記(播磨国風土記) ...甁酒著二於馬尻一、求二行家地一、其甁落二於此村一。(請為本使用例添加中文翻譯) 派生詞 日語: 瓶、甕 (kame) 來源 [1]Martin, Samuel E. (1987年) The Japanese Language Through Time,New Haven,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ISBN 0-300-0372-95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