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第二版龍太空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飛船2號(英語:SpaceX Dragon 2)是SpaceX的第二代龍飛船。
「SpaceX Dragon 2」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龍飛船2號、龍飛船V2 |
臺灣 | 載人龍飛船[9]、飛龍號太空船2號、天龍號太空船2號、 |
製造 | SpaceX |
---|---|
國家 | 美國 |
營運 | SpaceX |
應用 | 國際太空站人員與貨物運輸 |
技術指標 | |
設計壽命 | |
淨重 | 9,525公斤(20,999磅)[3] |
載荷能力 | |
乘員 | 7(NASA任務只允許4個成員)[6] |
尺寸 | |
體積 |
|
建造 | |
狀態 | 服役中 |
已建造 | 9(4艘載人版,3艘貨運版,1艘已退役,1艘地面測試損毀) |
已發射 | 9次貨運,13次載人(+2亞軌道) |
運行中 | 4 |
退役 | 1(測試) |
失聯 | 1 |
首次發射 | 2019年3月2日(無人) 2020年5月30日(有人) |
相關飛行器 | |
源自 | 龍飛船 |
引擎詳情 | |
引擎 |
|
單引擎推力 | 18 × 400 N(90 lbf) (Draco) |
比衝量 | 300s (真空)(Draco) |
燃料 | 2,562公斤(5,648磅)[7] NTO / MMH推進劑[8] |
第一代的外型與目前使用的貨運型相同,而飛龍2型是基於第一代改良,將拋棄式的逃逸火箭直接做在艙體側面結構上,它共攜帶4個側掛式的推進器倉,每個艙內有2台SuperDraco引擎,既能作為發射逃逸系統,也能用於動力着陸。它將會是美國最新一款經過載人認證的宇宙飛船,是美國在2011年以後重新獲得載人太空能力的有力競爭者(對手廠商為波音星際航線),開發初期曾野心勃勃的想於重返地球時,直接使用反推力火箭進行軟着陸,後來因NASA 基於安全考慮被迫放棄此計劃(但未來可能會再採用此計劃),改用傳統的降落傘減速,落海回收,並以此定案。
它還有更大的舷窗,從底部伸出的着陸支架,新的飛控電腦、航電系統,重新設計的太陽能板。飛船外形雖然是基於第一代加工,但氣動外形較先前已飛行了數年的龍飛船也有了較大變化[10]。
2014年5月29日,龍飛船在一次於SpaceX總部進行的媒體活動中揭曉。[11][12][13]
龍飛船2號設計用於將太空人送至太空,因此它與貨運版龍飛船有着明顯的差別,而貨運版龍飛船自2010年起就已投入使用。[14][15]
2015年5月6日,SpaceX完成了發射台上中止發射的測試。[16]
2015年11月24日,SpaceX又完成了龍飛船2號的懸停測試。[17]
NASA已經與SpaceX簽署契約,在商業載人航天發展計劃項目下訂購了多達6次前往國際太空站的發射。
2019年3月2日,龍飛船2號進行首次無人發射測試,前往國際太空站。飛船裏有一個假人模型,用來記錄真實太空人承受的各項數據。[18]3月8日,龍飛船2號離開國際太空站回到地球,濺落大西洋[19]。
2019年4月20日,在第一次試飛中飛行並計劃用於中斷起飛試驗的「龍2號」太空艙意外爆炸。另一艘太空船已被分配進行中斷起飛試驗,但該次飛行的時間和隨後的任務取決於4月事件的持續調查結果。2019年7月,SpaceX調查結論認為爆炸原因是在地面設施中有氧化劑四氧化二氮不慎進入高壓氦通道,在高壓下四氧化二氮凝固成了固體。當系統在點火前開始流動時,高壓的氦氣攜帶固體四氧化二氮沖毀了一個單向的止回閥,同時四氧化二氮在高壓的環境下與止回閥的鈦材料發生了化學反應,點燃了鈦金屬引發爆炸[20]。
2020年1月19日,龍飛船2號的中斷起飛和逃生系統試驗獲得成功[21]。
2020年5月27日,獵鷹9號Demo-2任務的飛龍2號太空船將首次載着羅伯特·本肯與道格拉斯·赫爾利2名太空人升空,並預計於發射24小時後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唯因天氣因素發射延期。
2020年5月30日下午3時22分,龍飛船2號再度嘗試發射,成功升空。這是自2011年7月STS-135以來美國首次向國際太空站進行載人飛行,也是首次由商業機構執行的載人航太任務。因應COVID-19,兩名太空人相較其他太空人需隔離更長時間,以確保病毒不會散播到太空中[22]。美東時間5月31日下午1時2分,順利與國際太空站(ISS)成功對接,當完成相關程序後(約20分鐘),兩位太空人已進入ISS[23]。8月2日下午2時42分以海面濺落方式,從ISS安全返回地球。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11月15日19時27分,龍飛船2號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本次任務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太空站。參與這次代號「Crew-1」航太任務的四名太空人分別是美國太空總署太空人米高·霍普金斯、維克多·格洛弗、香農·沃克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太空人野口聰一。這是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太任務[24]。美國東部時間16日晚11時許,龍飛船2號和國際太空站完成對接,並將在國際太空站停留6個月[25],美國東部時間5月2日2時57分,以海面濺落方式,從ISS安全返回地球,降落至佛羅里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
北美東部時區2021年4月23日05時49分,載人二號任務發射成功,飛往國際太空站,火箭推進器由海上平台回收成功。
系列 | 名稱 | 類型 | 狀態 | 飛行次數 | 飛行時長 | 備註 | Cat. |
---|---|---|---|---|---|---|---|
C200 | 蜻蜓號 | 原型 | 已退役 | 1 | 1分鐘 | 於麥格雷戈測試設施進行懸停測試和於卡納維拉爾角進行發射終止測試的原型。 | |
C201 | None | 原型 | 已毀壞 | 1 | 6天5小時又56分 | 第一次在太空飛行的龍飛船。唯一一次的飛行是載人龍飛船示範1號; 並在發射後的測試中毀壞。 | |
C202 | None | 原型 | 未知 | 0 | None | 用於結構測試的壓力容器; 狀態未知。 | |
C203 | None | 原型 | 未知 | 0 | None | 目的和狀態未知。[29][30] | |
C204 | None | 載人 | 未知 | 0 | None | ||
C205 | None | 載人 | 已退役 | 1 | 8m | 原本計劃在載人龍飛船示範2號飛行,但由於C204在地面發動機測試中損毀,改在載人龍飛船飛行中斷測試中成功飛行;[27][30] | |
C206 | 奮進號 | 載人 | 活躍 | 5 | 701天21小時16分 | 第一次載人的龍飛船,並被以穿梭機奮進號為名命名。在載人龍飛船示範2號中首次發射飛行[31],之後還於SpaceX載人2號、公理1號、SpaceX載人6號和SpaceX載人8號中使用[32] | |
C207 | 堅韌號 | 載人 | 活躍 | 2 | 170天5小時32分 | 首批全面生產的載人龍飛船,首次使用於SpaceX載人1號任務中,之後還於靈感4號中使用 | |
C208 | None | 載貨 | 活躍 | 4 | 132天21小時43分鐘 | 首架貨運龍飛船2號,用於CRS-21、CRS-23、CRS-25和CRS-28。 | |
C209 | None | 載貨 | 活躍 | 4 | 142天2小時7分鐘 | 第2架貨運龍飛船2號,用於CRS-22、CRS-24、CRS-27以及CRS-30。 | |
C210 | 耐力號 | 載人 | 活躍 | 3 | 532天15小時 | 首先用於2021年11月11日發射的SpaceX載人3號任務,之後還於SpaceX載人5號、載人7號中使用 | |
C211 | None | 載貨 | 活躍 | 2 | 88天7小時又4分 | 第3架貨運龍飛船2號,用於CRS-26、CRS-29。 | |
C212 | 自由號 | 載人 | 活躍 | 3 | 201天10小時又11分(已結束的任務) 1m,5d (載人9號,進行中) |
首先用於2022年4月27日發射的SpaceX載人4號任務,之後還於公理2號、公理3號、載人9號中使用 |
任務和圖樣 | 座艙[28] | 發射日期 | 着陸日期 | 描述 | 成員 | 結果 |
---|---|---|---|---|---|---|
測試飛行 | ||||||
載人龍飛船發射中止測試 | C201 | 2015年5月6日 | 2015年5月6日 | Pad Abort測試,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33] | 不適用 | 成功 |
載人龍飛船示範1號 | C204 | 2019年3月2日[34] | 2019年3月8日 | 機組人員無人駕駛試飛艙; 於2019年3月3日,世界標準時間08:50停靠; 於2019年3月8日世界標準時間05:32離開。 | 不適用 | 成功 |
載人龍飛船飛行中斷測試 | C205.1 | 2020年1月19日[35] | 2020年1月19日 | 使用了最初為Crew Dragon Demo-2設計的座艙。[36] | 不適用 | 成功 |
載人龍飛船示範2號 | C206.1 奮進號 |
2020年5月30日[37][38] | 2020年8月2日 | 載人龍飛船的首次乘員飛行測試,飛行時間從兩周延長至九周。以使機組人員能夠在SpaceX載人1號活動得到加強,包括參加四次太空行走。 |
|
成功 |
載人飛行 | ||||||
SpaceX載人1號 | C207.1 堅韌號 |
2020年11月16日[39][40] | 2021年5月2日[41] | 將載運四名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進行為期六個月的任務。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認為龍飛船尚未達至適航標準,俄羅斯因而決定不派出太空人參與任務,NASA為此增加了第三名NASA太空人來代替俄羅斯太空人。[42] | 成功 | |
SpaceX載人2號 | C206.2 ♺ 奮進號[32] | 2021年4月23日[43] | 2021年11月9日 [44] | 第二次商業載人飛行,將機組人員轉移到國際太空站進行為期六個月的任務。美國太空總署同意允許SpaceX在這次飛行中首次重複使用推進器和太空艙。乘員包括第一個乘坐載人龍飛船的歐洲太空總署太空人,任務專家托馬斯·佩斯凱。在軌道上呆了近200天後,奮進號創造了美國乘員飛行器的最長太空飛行記錄,此前由堅韌號在2021年5月2日創造。[45] | 成功 | |
靈感4號 | C207.2 ♺ 堅韌號[48] | 2021年9月16日 [49] | 2021年9月18日 [50] | 第一次平民的軌道飛行任務。這次飛行達到了585公里的軌道,機組人員進行了為期3天的科學、醫學實驗以及公共宣傳活動。[51] |
|
成功 |
SpaceX載人3號 | C210.1 耐力號 |
2021年11月11日[52] | 2022年5月6日 | 第三次商業載人飛行作業,將四名太空人運送到國際太空站執行為期六個月的任務。 | 成功 | |
公理1號 | C206.3 ♺ 奮進號 | 2022年4月8日[54] | 2022年4月25日 | 由公理太空公司承包的第一次載人龍飛船飛行。第一次前往國際太空站的全平民飛行,搭載米高·洛佩斯·阿萊格里亞作為公理太空的專職太空人,[55]伊爾坦·施蒂比進行為期10天的教育實驗,[56][57] 拉里·康納和馬克·帕西,兩人都是投資公司的負責人。[58] |
|
成功 |
SpaceX載人4號 | C212.1 自由號 |
2022年4月27日[60] | 2022年10月14日 | 第四次商業載人飛行[61] | 凱爾·林格倫 羅伯特·海因斯[62][63][64] 薩曼塔·克里斯托福雷蒂[65][66] 傑西卡·沃特金斯[67] |
成功 |
SpaceX載人5號 | C210.2 ♺ 耐力號 | 2022年10月5日 [68] | 2023年3月12日 | 第五次商業載人飛行[61]。第四位太空人是俄羅斯太空人安娜·基金娜,作為聯盟號-載人龍飛船號乘員交換系統的一部分,在每次乘員輪換任務中至少保持一名美國太空總署太空人和一名俄羅斯太空總署太空人。這確保了兩個國家在太空站都有人值守,並有能力維持其獨立系統。[69] | 妮可·奧納普·曼恩 喬希·卡薩達 若田光一 安娜·基金娜 |
成功 |
SpaceX載人6號 | C206.4 ♺ 奮進號[70] | 2023年3月2日[71] | 2023年9月4日 | 第六次商業載人飛行[61] | 成功 | |
公理2號 | C212.2 ♺ 自由號 | 2023年5月21日[72] | 2023年5月31日 | 公理太空的第二次載人太空飛行,沙特太空局派了2名太空人參與[73],這次任務包括第一位進入太空的沙特女太空人。[74] |
|
成功 |
SpaceX載人7號 | C210.3 ♺ 耐力號 | 2023年8月26日[71] | 2024年3月12日 | 在2021年末,NASA與SpaceX簽訂合同,從Crew-7任務開始,將再進行三次商業載人飛行。[75] | 成功 | |
公理3號 (patch) | C212.3 ♺ 自由號 | 2024年1月18日[79] | 2024年2月9日 | 公理太空的第三次載人太空飛行。將是土耳其太空人的第一次飛行。[80] |
|
成功 |
SpaceX載人8號 | C206.5 ♺ 奮進號 | 2024年3月4日[81] | 2024年10月25日 | 在2021年末,NASA與SpaceX簽訂合同,從Crew-7任務開始,將再進行三次商業載人飛行。[75] | 成功 | |
北極星黎明[83] | C207. ♺ 堅韌號 | 2024年9月10日[84] | 2024年9月15日 | 北極星計劃的第一次飛行,完成首次商業太空行走,並完成其他的測試,達到1400公里遠地點的軌道高度[85]。 |
|
成功 |
SpaceX載人9號 | C212.4 ♺ 自由號 | 2024年9月28日 | 2025年2月 | 這是第一次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40號航天發射台發射的載人任務。[86]僅有兩名太空人參與發射,返回時將與波音載人飛行測試任務的太空人一同返回,原因是波音的飛船出現了問題。[87] | 與國際太空站對接中 | |
前進2號 | C210.4 ♺ 耐力號 | 2025年3月[88] | 2025年3月 | 計劃 |
任務 | 圖樣 | 座艙[28] | 發射日期 | 着陸日期 | 結果 |
---|---|---|---|---|---|
CRS-21 | C208.1 | 2020年12月6日 | 2021年1月14日 | 成功 | |
CRS-22 | C209.1 | 2021年6月3日 | 2021年7月10日 | 成功 | |
CRS-23 | C208.2 | 2021年8月29日 07:14 UTC[89] |
2021年10月1日 | 成功 | |
CRS-24 | C209.2 | 2021年12月21日 10:07 UTC [89] |
2022年1月24日 | 成功 | |
CRS-25 | C208.3 | 2022年7月15日 00:44 UTC[90] |
2022年8月20日 | 成功 | |
CRS-26 | C211.1 | 2022年11月26日 19:20 UTC[91] |
2023年1月11日 | 成功 | |
CRS-27 | C209.3 | 2023年3月15日 00:30 UTC[92] |
2023年4月15日 | 成功 | |
CRS-28 | C208.4 | 2023年6月5日 15:47 UTC |
2023年6月30日 | 成功 | |
CRS-29 | C211.2 | 2023年11月10日 01:28 UTC[91] |
2023年12月22日 | 成功 | |
CRS-30 | C209.4 | 2024年3月21日 20:55 UTC[93] |
2024年4月30日 | 成功 | |
CRS-31 | C208.5 | 2024年11月5日 (計劃)[93] | 計劃 | ||
CRS-32 | TBA | 2025年 (計劃)[93] | 計劃 | ||
CRS-33 | TBA | 2025年 (計劃)[93] | 計劃 | ||
CRS-34 | TBA | 2026年 (計劃)[93] | 計劃 | ||
CRS-35 | TBA | 2026年 (計劃)[93] | 計劃 |
美國太空總署增加六次飛行,直至2026年。[9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