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口町塵芥燒卻場,台北市中正區的歷史建築,是台北市於1932年至1933年興建的三處大型垃圾焚化廠中,目前僅存之一處[1]。其曾一度被違建所包覆,在2010年也曾發生大火[2]。
當時台北市每日垃圾量可多達三萬七千貫,而台北市內原有的七處垃圾焚化廠,其垃圾處理量合計僅有六千三百貫,其餘的垃圾便運送至低地的掩埋場,因而造成臭氣產生及蚊蟲聚集等衛生問題[3]。後來於是新設三處大垃圾焚化廠,分別位於大龍峒町、龍口町、大安。新的垃圾焚化廠處理量合計一日三萬貫,之後便停用原本的垃圾焚化廠。
名稱 | 位置 | 啟用日 | 構造/爐數 | 處理容量 | 總建坪 | 現況 |
---|---|---|---|---|---|---|
大龍峒塵芥燒卻場 | 台北市大龍峒町212番地 | 1932年10月4日 | 特許岩本式自然通風爐/
四爐(三火床一爐) |
一日一萬貫 | 123坪 | 樹德公園 |
龍口町塵芥燒卻場 | 台北市龍口町五丁目6番地 | 1933年1月30日 | 歷史建築 | |||
大安塵芥燒卻場 | 台北市大安字十二甲292番地之2 | 1932年4月9日 | 信義市場 |
焚化爐採用的「岩本式燒卻爐」,為岩本嘉平創立的岩本工業株式會社所發明[4],共有四爐,以耐火磚砌成拱形,後方連結共同煙道與煙囪。爐前設有鋼筋混凝土造垃圾傾倒台,連接斜坡車道,垃圾可直接載運至上方傾倒口。[1]
台北市內的垃圾掃除分成七個轄區,分別為城內、東門、南門、萬華、西門、北、大成。1939年共聘有120位清潔人員,負責將垃圾送至塵芥燒卻場,或雜廢物捨場(堆置灰燼、土砂、瓦礫、枝葉等)。掃除工作在人口密集區每天一次,其他區域二至三日一次;排洩物則是一週一次,送至屎尿殺菌池,台北市內共四處。[5]
名稱 | 位置 |
---|---|
北區雜廢物捨場 | 台北市東門町90番地 |
南區雜廢物捨場 | 台北市三橋町31、33番地地先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