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岩龍(屬名:Koleken,意為「來自黏土和水的」)是阿貝力龍科食肉牛龍族的一個屬,化石在阿根廷丘布特省馬斯特里赫特階的殖民地組發現。模式種兼唯一種是伊氏黏土岩龍(K. inakayali),所知於一具至少6歲的未成年標本。[1]
黏土岩龍屬 化石時期:
馬斯特里赫特階,~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阿貝力龍科 Abelisauridae |
亞科: | †食肉牛龍亞科 Carnotaurinae |
演化支: | †短吻龍類 Brachyrostra |
演化支: | †堅背龍類 Furileusauria |
族: | †食肉牛龍族 Carnotaurini |
屬: | †黏土岩龍屬 Koleken Pol et al., 2024 |
模式種 | |
†伊氏黏土岩龍 Koleken inakayali Pol et al., 2024
|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MPEF-PV 10826最初於2015年發現並報道,[2]但直到2024年才被描述為新種。該標本由「密切相關(但已經脫節)的顱骨和寰椎遺骸及關節連接的顱後骨骼(包括前8節背椎、一個完整的骶骨、8節尾椎、一個幾乎完整的骨盆及後肢)」組成。本屬以顱骨、椎骨及腿骨上發現的解剖特徵而區別於體型更大的食肉牛龍。由於某些骨頭缺乏融合,故認為該標本代表一具亞成體。[1]
屬名Koleken(國際音標:[kɒːlɛkɛn])是巴塔哥尼亞中部原住民所使用的圖申語人名,意為「來自黏土和水的」,這裏指標本是在以黏土岩為主、代表河口灣環境的沉積剖面中發現。種名inakayali(國際音標:[ɪnækæjælaɪ])致敬巴塔哥尼亞中部原住民特維爾切人末代酋長之一的伊納卡雅爾。[1]
分類
在系統發育分析中,本屬被置於阿貝力龍科食肉牛龍族且與其它食肉牛龍族共處同一多分支中。[1]
阿貝力龍科 Abelisauridae |
| |||||||||||||||||||||||||||||||||||||||||||||||||||||||||||||||||||||||||||||||||
古生態學
黏土岩龍發現於殖民地組的露頭中,該層地質年齡處在馬斯特里赫特階(白堊紀)至古新世(古近紀)邊界上。[3]該層最以阿貝力龍科獸腳類食肉牛龍和薩爾塔龍超科泰坦巨龍類巨隕龍[1][4]以及包括龜鱉目的巴塔哥尼亞龜、蛇類的阿拉米托斯蛇及蛇頸龍類的卡瓦泳龍、丘布特泳龍和槽鱷龍在內的其它爬行類化石而著稱。[2][5][6][7]地層中發現的哺乳動物包括瑞吉獸、科洛尼亞獸、阿根廷旅獸及費魯利奧獸。[8][9]一種反鳥類(可能是種今鳥亞綱)的殘骸亦已發現。[10][1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