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盧戰爭,是西元前58年至前50年間羅馬共和國對高盧的眾多部族所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也是凱撒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與威信所發動的遠征。在過程中,羅馬共和國也曾經入侵不列顛尼亞及日耳曼尼亞,但並未在這些地區演變為全面入侵戰爭。此戰爭決定性的高潮在於西元前52年的阿萊西亞之戰,在此役中獲得完全勝利促使羅馬共和國的國土擴張到高盧全境。
Quick Facts 高盧戰爭, 日期 ...
高盧戰爭 |
---|
《維欽托利把他的佩劍丟至凱薩的腳下》,由萊昂內爾·羅耶於1899年繪製 |
日期 | 西元前58年–50年 |
---|
地點 | |
---|
結果 |
羅馬勝利 |
---|
領土變更 |
|
---|
|
參戰方 |
---|
羅馬共和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
|
兵力 |
---|
現代估計:
- 58年: 6個軍團 (24–30,000人)
- 57年: 8個軍團 (32–40,000人)
- 55年: 2個軍團 (約10,000人) 在不列顛,剩餘在大陸
- 54年: 5個軍團 (約25,000人) 2,000名輔助部隊在不列顛
- 53年: 10個軍團 (40–50,000人)
- 52年: 11個軍團和10,000名以上輔助部隊 60–75,000人於阿萊西亞戰役
|
現代估計:
- 58年: 20,000-50,000人 (其中8,000人以上為平民)
- 52年: 70,000-100,000人於阿萊西亞戰役
|
傷亡與損失 |
---|
可靠估計為: 30,000人以上死亡 10,000人以上受傷 |
- 普魯塔克和阿皮安:
- 100萬名凱爾特人戰死
- 100萬名凱爾特人被俘為奴隸
- 800座城市被摧毀
- 尤利烏斯·凱撒:
- 430,000名日耳曼人戰死
海尼格認為所有當代數字皆不可信 |
Close
西元前60年,凱撒與龐培、克拉蘇秘密協定了前三頭同盟,以聯合對抗元老院貴族的勢力。克拉蘇是蘇拉的部將,曾平定斯巴達克斯起義,同時又是羅馬首富;龐培也是蘇拉的部將,他本人則是戰功輝煌,曾平定西班牙起義、征服小亞細亞與敘利亞、消滅地中海的海盜。「前三頭同盟」實際上是軍事獨裁者不穩固的結盟,凱撒深知必須積極培植自己的鬥爭資本——於是他看上了山南高盧總督這個職位。
前58年,凱撒出任山南高盧總督,隨即向山北高盧大舉擴張。前56年,凱撒征服了大部分高盧地區;前55年,凱撒越過萊茵河襲擊日耳曼,同年秋試圖進佔不列顛,未果;前54年,凱撒再度攻擊不列顛,儘管多次獲勝,卻未能控制該地;前53年凱撒鎮壓了高盧的多次起義;前52年,高盧各部落在維欽托利的領導下掀起了大起義,最初獲勝,後被凱撒鎮壓下來;前51年凱撒終於併吞高盧全境。
高盧戰爭後,凱撒不僅掠奪了大量財富,還建立起一支由十個軍團(一個羅馬軍團約4800~6000人)組成的強大軍隊,奠定了日後擊敗龐培、建立個人獨裁的基礎。一般認為,高盧戰爭間接加速了羅馬共和體制的瓦解。
公元前58年,赫爾維蒂人緊鑼密鼓地準備進行集體遷徙。凱撒稱赫爾維蒂人的動機包括其居住地的環境不利於他們襲擊其他部落掠奪財富。赫爾維蒂人企圖橫越高盧到達大西洋東岸。他們的路線穿越了與羅馬結盟的埃杜維人的土地,也穿過了羅馬的山外高盧行省的土地。
按凱撒的記錄,赫爾維蒂人於當年3月28日出發。此前他們將故居的城鎮與鄉村付之一炬,以向附庸的部落顯示破釜沉舟的決心,並防止敵對的部落趁機進駐他們的故居。
凱撒得悉赫爾維蒂人的企圖時仍然身在阿爾卑斯山另一邊的意大利。當時山外高盧僅僅駐紮着一個軍團。於是,凱撒一邊前往日內瓦,一邊徵集輔助軍團,並下令燒毀羅訥河上的橋樑。同時,他在面對赫爾維蒂人前來協商借道的使團時拖延了十五天,換來時間給部隊建造一條19里長的土牆和與之平行的壕溝。之後,凱撒拒絕了赫爾維蒂人借道的要求。赫爾維提人強攻羅馬人的工事無果之後被迫取道塞夸尼人的領地繼續旅程。
這時,凱撒火速返回山內高盧召集援軍,將手下一個軍團交給提圖斯·拉比埃努斯指揮。當凱撒帶着五個軍團返回之時,赫爾維蒂人已經穿越了塞夸尼人的領地,並開始劫掠埃杜維人,阿洛布羅基人等部落的領地。這些部落無力抵抗侵略,於是向凱撒求救。凱撒乘着赫爾維蒂人橫渡阿拉爾河(今索恩河)時發動了突襲。當時赫爾維蒂人大部已經渡過了阿拉爾河,剩下四分之一尚留在東岸。凱撒率三個軍團在阿拉爾戰役擊敗了這部分赫爾維蒂人。後者的殘兵沒入樹林逃之夭夭。
此戰之後,羅馬部隊架設橋樑渡過了阿拉爾河。在追擊赫爾維蒂人的途中,羅馬人遭遇了補給不足的問題,並發現是負責提供糧食的埃杜維人從中作梗。羅馬人轉而向埃杜維人的領地進發,而赫爾維蒂人則抓緊時機開始騷擾羅馬部隊的後衛隊。凱撒選擇在一座土丘上佈防,靜待赫爾維蒂人的攻擊。接下來的戰鬥史稱比布拉克特戰役。羅馬人和凱爾特諸部落鏖戰一日之久,最後由羅馬人獲勝。凱撒稱:戰鬥激烈而持久,未知鹿死誰手。
戰敗的赫爾維蒂人選擇投降。凱撒也接受了他們的降服。赫爾維蒂人一部6000人選擇了逃跑,卻被其他高盧部落按照凱撒的命令俘獲,之後被遣返給羅馬人予以處決。羅馬人將赫爾維蒂人的殘兵敗將遣返他們的故居,並命令他們重建自己的城鎮。羅馬人甚至給赫爾維蒂人提供了口糧。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赫爾維蒂部落成為羅馬和更北邊的部落之間的緩衝區。戰後,凱撒清點赫爾維蒂部落的人口發現其出發時人口有368000人,其中92000人為青壯男子,到了戰後僅剩110000名倖存者回到故鄉。
公元57年,凱撒再次介入高盧部落間的衝突,並率軍挺進貝爾蓋人的土地。羅馬軍團在桑布爾河附近紮營的時候遭到襲擊,史稱薩比斯戰役的激戰就此爆發。內爾維人進軍神速,幾乎將凱撒打得措手不及。凱撒承認丟失了所有手下軍團的鷹旗,大部分百夫長要不身受重傷,要不已經陣亡。凱撒不得不親自拿起盾牌鼓舞士氣。最後,第十軍團的嚴密防禦和火速趕來的援軍令羅馬人得以反敗為勝。
內爾維人被包圍之後仍然寸土不讓。由於內爾維人擅長近戰,並將密集攻擊和盾牆戰術引以為傲,於是凱撒調集了大批弓箭手,投石兵和標槍手,配合野戰弩炮對內爾維人實施遠程打擊。內爾維人不僅偏愛近戰,還唾棄了所有遠距離武器,所以他們面臨羅馬軍團射來的箭雨完全無力反擊。最後的內爾維人站在屍體堆上與羅馬軍團死戰,戰到最後一人。
貝爾蓋人在此戰中損失慘重,面對羅馬軍團威脅焚燒他們的城鎮只得投降。內爾維人大勢已去只得逃亡,依附他們的部落要不降服凱撒,要不倉皇逃竄。貝爾蓋部落放棄抵抗之後,凱撒成功控制了現代比利時的大部分。
公元前54-53年東,高盧東北部的厄勃隆尼斯人在安比奧里克斯帶領下揭竿而起,在今通厄倫附近殲滅了15個羅馬步兵隊,並包圍了昆圖斯·西塞羅手下一個軍團。後者苦苦支撐後在千鈞一髮之機被凱撒率援軍所救。之後,羅馬軍隊在公元前53年對厄勃隆尼斯人和他們的盟友發動了懲罰性攻勢,並幾乎滅絕了厄勃隆尼斯部落。
- Adema, Suzanne. Speech and Thought in Latin War Narratives. BRILL. June 2017. ISBN 978-90-04-34712-0. doi:10.1163/9789004347120.
- Albrecht, Michael von. Geschichte der römischen Literatur Band 1 (History of Roman Literature, Volume 1) Second. 1994. ISBN 342330099X.
- Broughton, Thomas Robert Shannon. The Magistrates of the Roman Republic: Volume II 99 B.C.–31 B.C. New York: American Philogical Association. 1951 [2022-07-17]. ISBN 9780891308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 Cendrowicz, Leo. Asterix at 50: The Comic Hero Conquers the World. Time. 19 November 2009 [7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8 September 2014).
- Chrissanthos, Stefan. Julius and Caesar.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9. ISBN 978-1-4214-2969-4. OCLC 1057781585.
- Crawford, Michael H. Roman Republican coinag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4 [2022-07-17]. ISBN 0-521-07492-4. OCLC 1288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5).
- Dodge, Theodore Ayrault. Caesar.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97. ISBN 978-0-306-80787-9.
- Delbrück, Hans.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0: 475. ISBN 978-0-8032-6584-4. OCLC 205612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 Delestrée, Louis-Pol. Nouvel atlas des monnaies gauloises. Saint-Germain-en-Laye: Commios. 2004. ISBN 2-9518364-0-6. OCLC 57682619.
- Ezov, Amiram. The "Missing Dimension" of C. Julius Caesar. Historia (Franz Steiner Verlag). 1996, 45 (1): 64–94. JSTOR 4436407.
- Fuller, J. F. C. Julius Caesar: Man, Soldier, and Tyrant. London: Hachette Books. 1965. ISBN 978-0-306-80422-9.
- Fields, Nic. Aftermath. Alesia 52 BC: The final struggle for Gaul (Campaign). Osprey Publishing. June 2014.
- Fields, Nic. Warlords of Republican Rome: Caesar versus Pompey. Philadelphia, PA: Casemate. 2010 [2022-07-17]. ISBN 978-1-935149-06-4. OCLC 298185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 Gilliver, Catherine. Caesar's Gallic wars, 58–50 BC.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2022-07-17]. ISBN 978-0-203-49484-4. OCLC 575776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 Goldsworthy, Adrian. Caesar, Life of a Colossus. London: Orion Books. 2007. ISBN 978-0-300-12689-1.
- Goldsworthy, Adrian Keith. In the name of Rome : the men who won the Roman Empire. New Haven. 2016 [2022-07-17]. ISBN 978-0-300-22183-1. OCLC 9363226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 Grant, Michael. Julius Caesar. London: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74 [1969].
- Grillo, Luca; Krebs, Christopher B. (編).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Writings of Julius Caesar.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2018 [2022-07-17]. ISBN 978-1-107-02341-3. OCLC 10106204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1).
- Hamilton, Thomas J. Caesar and his officers. The Classical Outlook. 1964, 41 (7): 77–80 [2022-07-17]. ISSN 0009-8361. JSTOR 439294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7).
- Heather, Peter. Why Did the Barbarian Cross the Rhine?. Journal of Late Antiquit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9, 2 (1): 3–29 [2 September 2020]. S2CID 162494914. doi:10.1353/jla.0.00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
- Henige, David. He came, he saw, we counted : the historiography and demography of Caesar's gallic numbers. Annales de Démographie Historique. 1998, 1998 (1): 215–242. doi:10.3406/adh.1998.216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Herzfeld, Hans. Geschichte in Gestalten: Ceasar. Stuttgart: Steinkopf. 1960. ISBN 3-7984-0301-5. OCLC 3275022.
- Keppie, Lawrende. The Making of the Roman Arm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1998: 97. ISBN 978-0-415-15150-4.
- Lord, Carnes. Proconsuls: Delegated Political-Military Leadership from Rome to America Toda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a. ISBN 978-0-521-25469-4.
- Luibheid, Colm. The Luca Conference. Classical Philology. April 1970, 65 (2): 88–94. ISSN 0009-837X. S2CID 162232759. doi:10.1086/365589.
- Matthew, Christopher Anthony. On the Wings of Eagles: The Reforms of Gaius Marius and the Creation of Rome's First Professional Soldiers.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09 [2022-07-17]. ISBN 978-1-4438-18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8).
- McCarty, Nick. Rome: The Greatest Empire of the Ancient World. Carlton Books. 15 January 2008 [2022-07-17]. ISBN 978-1-4042-136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 von Ungern-Sternberg, Jurgen. The Crisis of the Republic. Flower, Harriet (編).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Roman Republic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1-139-00033-8. doi:10.1017/CCOL0521807948.
- The Roman Decline. Empires Besieged. Amsterdam: Time-Life Books Inc. 1988: 38. ISBN 0705409740.
- Walter, Gérard. Caesar: A Biography. 由Craufurd, Emma翻譯.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52. OCLC 65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