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茅茅起義(英語:Mau Mau Uprising、Mau Mau Revolt),又譯矛矛起義、毛毛起義、茂茂起義,英國稱為肯雅緊急狀態(Kenya Emergency)、茅茅叛亂( Mau Mau Rebellion),在英國殖民政府時期,肯雅於1952年至1960年間,發生的軍事衝突。[B]舉事的反殖民主義團體稱為茅茅,成員多是基庫尤人。與之對抗的是英軍與當地親英武裝。[1][7]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茅茅起義 Mau Mau Uprising | |||||||
---|---|---|---|---|---|---|---|
英皇非洲步槍營的步兵正在偵察茅茅武裝部隊的蹤跡 | |||||||
| |||||||
參戰方 | |||||||
肯雅國土自由軍[1][2][A] (茅茅武裝)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溫斯頓·邱吉爾 (1951–1955) 安東尼·艾登 (1955–1957) 哈羅德·麥美倫 (1957–1960) 伊恩·亨德森 佐治·厄斯金 肯尼斯·奧康納 伊芙琳·巴林 特倫斯·加瓦甘 |
迪丹·基馬蒂 姆薩‧姆瓦里亞馬 瓦魯休·伊托特 士丹利·馬森奇(任務中失蹤) | ||||||
兵力 | |||||||
10,000正規軍(包括非裔士兵與英裔士兵) 21,000警察 25,000基庫尤本土衛隊[3][4] | 不詳 | ||||||
傷亡與損失 | |||||||
陣亡:200人 受傷:579人 |
陣亡:官方數字為12,000人;非官方數字為20,000以上[5] 被俘:2,633人 投降:2,714人 | ||||||
茅茅武裝傷及的平民:[3][6] 死亡:1,819名非洲人;26名亞洲人;32名歐洲人 受傷:916名非洲人;36名亞洲人;26名歐洲人 |
舉事沒有得到肯雅人民廣泛的支持,還遭到了英軍強力鎮壓。[8]1956年10月21日,首領德丹·基馬蒂(Dedan Kimathi)被捕,標誌着舉事的最終失敗,英軍在肯雅的行動也終告結束。[9]
部分學者認為,這一事件為肯雅日後獨立打下了基礎。[10]但另一些學者則認為,舉事不但沒有為獨立打下基礎,還為肯雅製造了混亂,推遲了英國賦予當地獨立地位的時間。這一事件不但製造了肯雅歐裔居民與倫敦當局之間的裂痕,還製造了親英、反英非裔居民族群的對立局面。[2][5][11]
2013年,英國政府公開為茅茅起義期間的作為,向肯雅人民道歉。[12]
今人並不清楚「茅茅」一詞的來由。根據一些茅茅成員的說法,他們從不會自稱為「茅茅」成員,只會自稱為「肯雅國土自由軍」戰士(Kenya Land and Freedom Army,簡稱為KLFA)。[13]一些書籍,如弗雷德·馬齊德拉尼(Fred Majdalany)的緊急狀態:茅茅全史(State of Emergency: The Full Story of Mau Mau)稱「茅茅」是「Uma Uma」(意為滾、滾)的變形詞,除此之外,這還是一個軍事隱語,來自基庫尤男童在他們進行割禮時遊玩的一個語言遊戲。馬齊德拉尼進一步指出,英國人在不清楚這一詞語的意思的情況下,就為基庫尤人貼上「茅茅」的標籤。[14]
隨着衝突進行,時間推移,學界出現了一個新的解釋:這是「Mzungu Aende Ulaya, Mwafrika Apate Uhuru」(斯瓦希里語,意為讓外國人滾回家,讓非洲人重新取得獨立地位)的縮略語。[15]被俘茅茅成員J·M·卡里烏基(J.M. Kariuki)則認為,英國人之所以用「茅茅」稱呼他們,而不是用「KLFA」稱呼他們,是因為英國人想顯示出他們沒有國際合法性。[16]卡里烏基又宣稱,起義者之所以接受這一稱呼,是因為他們想反擊「殖民主義宣傳」。[15]
當時的殖民主義者認為,茅茅軍野蠻、暴力,經常進行墮落的部落崇拜,他們起義只是感情的宣泄,而非理性的表達。茅茅是一種「變態的部落文化」,企圖將基庫尤人帶回英國管治肯雅之前的「黑暗舊時代」。[17][18]這反映出英國人漠視民情。英國政府對這一起義的解釋,並沒有包括農業專家的意見,也沒有包括經濟學家、歷史學家的意見,甚至不包括長期接觸基庫尤人的歐裔居民,如路易斯·李奇的意見。相反,官方解釋包括能夠分析「非洲人心理」的心理學家J·C·卡羅瑟斯(J.C. Carothers)的意見。他的意見對英軍在起義中運用的心理戰術有很大影響。英軍標籤茅茅為「不理性的邪惡力量,被衝動的獸性所主宰,受到世界範圍內的共產主義影響」。卡羅瑟斯的意見對日後的科菲爾德報告(Corfield Report)也有很大影響。[19]
心理戰對英國人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們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強調這是一場內戰,而不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種族戰爭」,希望離間茅茅軍與基庫尤人、以致基庫尤人與其他種族的距離。這些宣傳工作對拉開茅茅與基庫尤人的距離作用不大。不過,這些工作的確拉開了其他部族與茂茂的距離。[20]
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這種傳統觀點受到了茅茅前成員及領導人挑戰。新觀點認為,茅茅是非洲民族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認為,這一運動是現代的、民族主義的,是對不公與壓迫的反抗。不過,新觀點的提出者,在進行研究時,刻意淡化了茅茅的基庫尤性質。[21]
肯雅社會目前仍有討論茅茅的性質、目標、影響,而世界範圍內的學術團體,也有討論類似話題。[22][23]不過,這場戰爭還有一個在肯雅罕為人知 - 正如很多基庫尤人選擇加入茅茅一樣,不少基庫尤人選擇為殖民地政府而戰。有學者因此說這場戰爭是一場基庫尤人的內戰。[11][5][23][24]茅茅成員主要是基庫尤人的原因是,殖民主義對他們的負面影響最深。[25][26]
歷史學家Wunyabari O. Maloba寫道:「毫無疑問,茅茅起義是非洲最近發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事件。」[27]但另一位歷史學家[誰?]則認為,Maloba等人的研究「不加篩選地吸收茅茅戰爭的宣傳」,並指出他們的研究與早期對茅茅的「簡單」研究的相似之處。[28][28]而這些早期的研究,就是將茅茅戰爭定義為一場雙極性的、「在反殖民主義者與殖民主義者之間爆發」的衝突。[28]卡羅林·埃爾金斯(Caroline Elkins)在2005年進行的研究,也有類似言論,批評Maloba等人的研究太過主觀。[29][30]
四名當年的倖存者,在英國倫敦法院,對英國政府提起告訴。英國政府主張,此事應由當年的英國殖民政府,與肯尼亞共和國政府負責,現今的英國政府並無責任。而且此事已經超過司法追訴日期。
2011年英國倫敦高等法院宣判,茅茅起義當事人的告訴合法,裁定起訴。英國外交大臣夏偉林宣佈,對此事件,英國對肯尼亞人民表示深切遺憾,將對當年受害者賠償1400萬英鎊(約2千萬美元)。同時也將在肯尼亞首都,興建紀念碑[3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