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義薄雲天》(英語: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意大利語C'era una volta in America)是一部1984年意大利、美國合拍的史詩犯罪劇情電影,由意大利導演沙治奧·里昂執導和共同編劇。主演是羅拔·迪尼路占士·伍茲。改編自哈利·格雷的小說《The Hoods》,講述了美國紐約市猶太人聚集區的幾個青少年逐步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故事,展示出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美國都市生活的縮影。

快速預覽 義薄雲天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基本資料 ...
義薄雲天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Thumb
基本資料
導演沙治奧·里昂
監製阿隆·米爾臣英語Arnon Milchan
劇本李奧納多·本維努提
皮耶羅·德·伯納迪英語Piero De Bernardi
Enrico Medioli
法蘭科·奧卡利英語Franco Arcalli
法蘭科·菲利尼英語Franco Ferrini
沙治奧·里昂
原著《The Hoods》
哈利·格雷作品
主演羅拔·迪尼路
占士·伍茲
伊利沙伯·麥高雲
喬·佩西
柏特·楊英語Burt Young
塔斯黛·韋爾德
珍妮花·康納莉
配樂安尼奧·摩利哥
攝影托尼諾·德里·科利英語Tonino Delli Colli
剪接Nino Baragli英語Nino Baragli
製片商The Ladd Company英語The Ladd Company
Embassy International Pictures
PSO Enterprises英語Producers Sales Organization
Rafran Cinematografica
片長229分鐘(歐洲上映版)
139分鐘(美國上映版)
251分鐘(導演加長版)
產地 美國
 意大利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1984年5月23日(康城影展
1984年6月1日(美國)
1984年8月11日(香港)
1984年9月28日(意大利)
1984年10月11日(英國)
發行商The Ladd Company
華納兄弟
預算$30,000,000
票房$5,300,000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美國往事
香港義薄雲天
臺灣四海兄弟
關閉

本片是導演沙治奧·里昂美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出色之處就在於其敘事風格,捨棄了荷里活的典型「線性敘事」結構,採用了「非線性敘事」結構,使得本片成為經典。本片以麵條與麥克斯的糾葛為中心,穿插不同年代的多個事件,場景在主角的老、中、青三個不同年代的時空中穿插變換,映現出近40年間美國大都市社會生活的變遷。影片1985年曾榮獲BAFTA最佳配樂英語BAFTA Award for Best Film Music最佳服裝設計英語BAFTA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和入圍提名第42屆金球獎英語42nd Golden Globe Awards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配樂獎

Remove ads

劇情

1933年的一個晚上,三個暴徒尋找一個名叫「麵條」的人,折磨人們獲取信息。他們進入一家哇揚皮影偶戲戲院,戲院老闆溜進大樓內一個隱蔽的鴉片館,警告麵條。麵條麻木不仁,吸毒成癮,手裏拿着一份關於私酒販柏德烈·戈德堡、菲利普·斯特恩和馬克西米利安·博科維奇去世的報紙,麵條回憶起看到警察移走他們的屍體時,麥克斯被燒得面目全非。麵條躲過了暴徒們的追捕,離開了這座城市,一無所有。

1918年,大衛·「麵條」·阿倫森和他的朋友「糊塗蛋」·戈德堡、「鬥雞眼」·斯特恩以及多米尼克在曼克頓下東區街頭流浪,為當地黑幫老大巴格西打下手。麥克斯挫敗了四個人的一次搶劫,但贓物被腐敗的警察惠特尼偷走了。後來,他們敲詐了這名警察,發現他與一名未成年妓女佩姬發生性關係,這五個黑幫分子組成了一個幫派,得到了與巴格西同等級別警察的保護,麥克斯和麵條成了最好的朋友。

五人的團伙按照麵條的想法,實現了隱蔽的私酒販賣,地位不斷上升,他們把一半的收入藏在火車站的儲物櫃裏,把鑰匙交給了「胖子」·摩,另一個沒有直接參與他們活動的朋友。麵條愛上了摩的妹妹黛博拉,黛博拉夢想成為一名舞蹈演員。黑幫老大巴格西現在成為了五人團伙的對手,他最終伏擊了這些男孩,開槍殺死了最小的多米尼克,多米尼克死在了麵條的懷裏。年輕的麵條一怒之下殺死了巴格西,刺傷了一名警察,並被判入獄。

麵條在1930年獲得釋放,並與他的三位朋友重新團聚,他們現在是禁酒令期間生意興隆的私酒販子。出獄的麵條和三位朋友的第一份工作,是利用一名珠寶員工和一名叫做卡羅爾的妓女作為線人進行鑽石搶劫。在搶劫過程中,卡羅爾刺激麵條毆打了自己,之後麵條強姦了她;後來卡羅爾成了麥克斯的情婦。這次搶劫是由一位全國犯罪集團的人委託的,目的是消除競爭,這讓麵條很不滿。麵條與麥克斯不同,他不喜歡等級制度,也缺乏政治野心。後來麵條的團伙為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的工會主席吉米·奧唐納提供保護,但麵條後來拒絕了麥克斯加深這些關係的計劃。

為了與黛博拉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麵條帶她進行了一次奢華的約會,並知道了她在荷里活發展事業的計劃。在他們回來的路上,沮喪的麵條在豪華轎車裏強姦了黛博拉。後來,當他看着黛博拉坐上開往加利福尼亞的火車時,他注意到黛博拉的冷漠。

麵條團伙的成功在1933年因為禁酒令的廢除而終結。麥克斯建議搶劫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麵條和卡羅爾認為這是一次自殺任務。卡羅爾說服麵條將較輕的罪行告知警方,希望短暫的監禁能打消麥克斯的野心。麵條報警後,麥克斯在一場看似即興的爭吵中將麵條打暈。這導致了電影序言中顯示的事件:在恢復意識並得知麥克斯、糊塗蛋和鬥雞眼被警察殺死後,一個充滿內疚的麵條躲在鴉片館裏。他救了胖子摩,但發現自己的新女友伊芙被謀殺了,火車站儲物櫃的錢也不見了。隨着麵條的幫派成員被殺死,他自己也被全國犯罪集團暴徒追捕,麵條使用化名定居在水牛城。

1968年,麵條被告知,以色列之家會堂的公墓正在重建,並被要求重新安葬任何人。經過詢問,寫信的拉比告訴麵條,他的三個死去朋友的屍體已經被轉移到河谷鎮。麵條意識到有人推斷出了他的身份,他回到曼克頓,與胖子摩住在一起。在河谷鎮的墓地內,麵條找到了一把通往火車站儲物櫃的鑰匙,麵條又發現墓地紀念碑的文字說墓地是麵條自己建造的。

儲物櫃裏放着一個裝滿錢的手提箱和一張紙條,上面寫着這是他麵條下一份工作的首付。麵條看到了美國商務部長克里斯托弗·貝利遇刺未遂的新聞,報告顯示,仍然是卡車工會主席的吉米·奧唐納與貝利的腐敗醜聞保持了距離。麵條在貝利基金會經營的養老院找到了卡羅爾。她告訴麵條,麥克斯操縱他們向警方通風報信,並首先開槍,希望自己英年早逝,而不是像麥克斯的父親那樣被關進精神病院。

麵條在養老院的一張照片中看到了黛博拉,他找到了黛博拉,她還是一名演員。麵條告訴她,自己被邀請到貝利的住宅參加聚會。黛博拉承認自己是貝利的情人,並懇求麵條在他面臨傷害性的真相之前離開。麵條無視黛博拉的建議,在房間外面看到了貝利的兒子,他和年輕的麥克斯顯然很像。

在聚會上,麵條遇到了貝利,貝利透露自己實際上就是麥克斯,他在警察和全國犯罪集團的幫助下假死,偷走了四人幫派的錢,並將自己重塑為白手起家、與卡車司機工會有聯繫的政治家。麥克斯證實,他早在幾年前就讓黛博拉做了自己的情婦。面對毀滅和卡車司機的刺殺,麥克斯告訴麵條,麵條的工作就是殺死自己。麵條固執地以貝利的身份稱呼他,拒絕了殺死麥克斯,並解釋說在他眼中,麥克斯是和幫派一起死的。當麵條離開莊園時,一輛垃圾車啟動了,一名男子,大概是麥克斯,從入口走向麵條,直到卡車從他們之間經過。麵條看到卡車的螺旋輸送器在攪拌垃圾,但這名男子之後卻不見蹤影。

鏡頭回到1933年,麵條在朋友去世後進入鴉片館,吸食毒品,咧嘴大笑。

Remove ads

演員

  • 羅拔·迪尼路 飾演 大衛·阿倫森,綽號麵條英語David "Noodles" Aaronson
    • Scott Tiler 飾演 年輕的麵條
  • 占士·伍茲 飾演 馬克西米利安·「麥克斯」·博科維奇 Maximillian "Max" Bercovicz
    • 羅斯提·雅各布斯英語Rusty Jacobs 飾演 年輕的麥克斯/大衛·貝利
  • 伊利沙伯·麥高雲 飾演 黛博拉·吉利(Deborah Gelly)
  • 崔特·威廉斯 飾演 吉米·康威·奧唐納 Jimmy O'Donnell
  • 塔斯黛·韋爾德 飾演 卡羅爾(Carol)
  • 博特·楊英語Burt Young 飾演 喬· 莫納爾迪(Joe Monaldi)
  • 喬·佩西 飾演 弗朗西斯·「弗蘭基」· 莫納爾迪(Frankie Monaldi)
  • 丹尼·愛羅 飾演 警察局長艾羅 Aiello
  • 威廉·佛塞 飾演 菲利普·「鬥雞眼」·斯特恩 Philip 'Cockeye' Stein
    • Adrian Curran 飾演 年輕的鬥雞眼
  • 占士·海登英語James Hayden 飾演 柏德烈·「糊塗蛋」·戈德堡 Patrick 'Patsy' Goldberg
    • 布萊恩·布魯姆英語Brian Bloom 飾演 年輕的糊塗蛋
  • 達蘭妮·弗魯格英語Darlanne Fluegel 飾演 伊妋(Eve)
  • Larry Rapp 飾演 「胖子」摩·吉利(Fat Moe Gelly)
    • Mike Monetti 飾演 年輕的「胖子」摩
  • 理查德·弗讓吉飾演 「放屁臉」·惠特尼 警官
  • 理察·布賴特英語Richard Bright (actor) 飾演 「公雞」·喬Chicken Joe
  • Amy Ryder 飾演 佩姬(Peggy)
    • 茱莉·寇恩英語Julie Cohen 飾演 年輕的佩姬
  • Olga Karlatos英語Olga Karlatos 飾演 Woman in the Puppet Theatre
  • Noah Moazezi 飾演 多米尼克 Dominic
  • 占士·魯索英語James Russo 飾演 巴格西 Bugsy
Remove ads

製作

發展

1960年代中期,沙治奧·里昂讀到了哈利·格雷的小說《The Hoods》。哈利·格雷是化名,其真名是哈利·戈德堡(Harry Goldberg),曾經是黑幫組織的線人。[1] 1968年,在拍完《萬里狂沙萬里仇》後,里昂多次試圖聯繫哈利,均未取得成功。後來哈利·格雷觀看了沙治奧·里昂獨行俠三部曲,最終同意與里昂在曼克頓的一家酒吧見面。[2]為了能從哈利的視角來了解美國社會,兩人在1960-70年代中又多次見面。里昂打算再拍一個美國三部曲,[1]因此他拒絕了派拉蒙影業提議他執導《教父》的邀請。[3][4]

選角

在影片漫長的選角過程中,里昂考慮了眾多的演員。1975年初,里昂決定由謝勒·狄柏度飾演麥克斯,尚·嘉賓飾演老年麥克斯。並由李察·德雷福斯占士·格尼分飾麵條和老年麵條。為了演好角色,熱拉爾·德帕迪努力學習布魯克林地區的英語發音。對麥克斯這一角色,里昂考慮了德斯汀·荷夫曼莊·威夏菲·基圖尊·麥高維治約翰·貝魯什

1981年早期,在看過波姬·小絲出演的《藍色珊瑚礁》後,里昂認為波姬「具有飾演一個成熟角色的潛力」,並提議由她來飾演黛博拉。但是因為當時的作家罷工運動,選角工作被迫拖延,波姬在試演之前退出了選角。里昂最終決定由伊利沙伯·麥高雲飾演黛博拉,珍妮花·康納莉飾演年輕時的黛博拉。

喬·佩西也試演了麥克斯,最後部分因為羅拔·迪尼路的推薦,他獲得了一個小角色弗蘭奇的戲份。丹尼·愛羅試演了幾個角色,最後里昂決定讓他扮演影片中的警長。出演《萬里狂沙萬里仇》的克勞蒂雅·卡汀娜想飾演影片中的卡蘿,但是里昂因為擔心她演的並不像紐約人而拒絕了她。

美國三部曲

  • 1968年:《萬里狂沙萬里仇》(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1971年:《龍虎大賊鬥千軍英語Giù la testa》(A Fistful of Dynamite / Once Upon a Time... the Revolution)
  • 1984年:《義薄雲天》(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