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今的緬甸內戰(緬甸語:၂၀၂၁-လက်ရှိ မြန်မာနိုင်ငံ ပြည်သူ့ခုခံတွန်းလှန်စစ်),也稱為緬甸春季革命和人民保衛戰,是伴隨緬甸長期內亂的一場持續的內戰,緬甸內亂因2021年軍事政變和隨後對反政變抗議活動的暴力鎮壓而大幅升級。[25][26]截至2024年2月,數千名士兵不戰而降,包括該政權緬甸國防軍的六名將軍。部分觀察家寫道,緬軍的軍隊仍然「強大且裝備精良」,擁有「外部盟友和經濟資源」。[27][28]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本文記述一起進行中的武裝衝突。隨着事態變化,內容或許會迅速更新。 |
緬甸內戰 (2021年至今) | |||||||||
---|---|---|---|---|---|---|---|---|---|
緬甸衝突的一部分 | |||||||||
截至2024年8月的軍事局勢: (全國性政權) (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及非主導性全國武裝) | |||||||||
| |||||||||
參戰方 | |||||||||
反軍政府勢力 其他非民族武裝組織 |
親政府民兵 親政府民族武裝組織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兵力 | |||||||||
65,000(人民防衛軍,2022年11月估計)[15][16]和135,000(地方民團和民族武裝組織)[來源請求] | 約15萬名人員;70,000名作戰部隊(緬軍,2023年5月估計)[17] | ||||||||
傷亡與損失 | |||||||||
|
截至2023年3月,聯合國估計,自2021年2月政變以來,緬甸有1760萬人需要人道援助,160萬人在境內流離失所,超過55,000座民用建築被摧毀。[29]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UNOCHA)表示,已有4萬多人逃往孟加拉、印度和泰國等鄰國。[30]
政變後的幾個月裏,反對派開始在民族團結政府周圍聯合起來,向軍政府發起進攻。到2022年,反對派控制了大片但人口稀少的領土。[31][32][33][34][35][36]在許多村莊和城鎮,軍政府的襲擊導致數萬人被驅逐。2023年2月,政變兩周年之際,國家行政委員會主席敏昂萊承認失去了對「超過三分之一」鎮區的穩定控制。獨立觀察員指出,實際數字可能要高得多,330個鎮區中只有72個仍在緬軍控制之下,儘管這些鎮區包括所有主要人口中心。[10][11][37]
截至2023年10月,緬軍控制了該國不到40%的領土,儘管他們堅稱自己控制著該國330個鄉鎮的約三分之二。[38][39]2023年下半年,欽邦的欽蘭國防軍佔領了該邦的大部分地區,僅在城市地區和印緬邊境沿線有少數頑固分子。2023年10月,緬軍開始面臨人力問題,開小差和士氣低落的情況極為普遍,恰逢人民防衛軍(PDF)和三兄弟聯盟在該國西部發動大規模叛軍攻勢,即1027行動;在2023年11月28日之前,該行動成功佔領了80個基地、220個軍政府陣地和幾個城鎮。[40]
2023年10月和11月發生了一系列反攻,包括圍困州首府壘固的1111行動,以及反軍政府部隊在若開邦和欽邦北部重新爆發衝突。[41][42][43]起自1027行動的攻勢之下,反軍政府武裝於2023年11月上旬奪取了實皆地區縣級城鎮高林(後被軍政府部隊收復),並於2024年1月上旬佔領了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1027行動在撣邦北部停火後繼續進行,謬杭等地區於2024年2月落入若開軍部隊之手。
背景
自1948年以來,緬甸的暴動一直持續不斷,而且主要是基於種族的。 共產主義叛亂和克倫民族聯盟是中央政府的主要反對者[44][45]。20 世紀,幾個著名的民族武裝組織 (EAO) 的影響力和控制力經歷了興衰。 克欽獨立軍 (KIA) 等較大的反叛派係是為了應對奈溫1962年緬甸軍事政變及其加強的政治鎮壓而成立的[46]。 8888起義是為了回應奈溫的極權統治,導致一些第一批現代緬族民兵由前往少數民族叛亂控制地區的抗議者組成。
2021年2月1日上午,緬甸軍方通過政變成功推翻了緬甸民選政府,組建了軍政府。前總統溫敏、昂山素姬和全國民主聯盟的其他幾名成員在清晨的突襲中被拘留,敏昂萊被任命為國防軍總司令和國家事實上的統治者。[47]
政變背後的確切動機尚不清楚。在政變前夕,緬軍聲稱2020年大選有860萬選民違規,但沒有提供任何證據。這次政變可能是重建十年前結束的軍方對國家長期統治的一種方式。[48]
對反政變示威活動的血腥鎮壓導致了武裝團體的成立,以對抗國家行政委員會和軍政府。由政變前在任的議員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NUG)在2021年9月以人民保衛軍(PDF)的名號正式宣佈對軍事政權發動「保衛戰」。[49] ACLED估計,截至2022年7月29 日,共有約23,521人在2021年政變後的暴力事件中喪生。[50][51]
自1948年以來,緬甸的叛亂一直持續不斷,而且主要是基於種族的。共產主義叛亂分子和克倫民族聯盟是中央政府的主要反對者。[52][53]20世紀以來,數支著名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簡稱「民地武」[54])影響力和控制力歷經興衰。克欽獨立軍等較大的叛軍派系是為了應對奈溫1962年緬甸政變及其加強的政治鎮壓而成立的。[55] 8888起義是對奈溫極權統治的響應,導致第一批現代緬族民兵應運而生,這些民兵由前往少數民族控制地區的抗議者組成。
8888民主運動後,國家法律和秩序恢復委員會(後來稱為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組建了軍政府。緬軍嚴重削弱了少數民族叛亂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摧毀了他們的大部分基地和據點。[56]到2011-2015年緬甸政治改革時,軍政府重新控制了包括果敢和克倫邦在內的許多長期叛亂據點。[57][58]
作為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一部分,2008年憲法設立了自治區域,增強了自治權。2015年,8個民地武與中央政府簽署了《全國停火協議》。 [59]然而,到了2018年,由於緬甸國防軍士兵進入EAO領土修建道路涉嫌違反協議精神,這份協議早已開始分崩離析。[60]許多未簽署協議的民地武繼續發生衝突。 2016年底,克欽獨立軍和若開軍等四個非全國停火協議簽署方組成了緬北聯合陣線,與中央政府和其他民地武進行戰鬥。 [61]
時間線
3月下旬,數十名抗議者前往緬甸邊境地區,加入該國眾多叛亂組織中的其中一支接受訓練, [62]增加了全國內戰的風險。[63]代表議會的委員會還提議組建一支「聯邦武裝部隊」來打擊軍方,[64]3月下旬,若開軍威脅稱,如果軍方「繼續屠殺平民」,將終止與軍方的停火。[65]
3月下旬,抗議者越來越多地開始用槍支等自製武器進行自我武裝,試圖抵禦軍方的襲擊。與此同時,隨着抗議者使用武裝抵抗的趨勢上升,與軍方的衝突以及針對行政大樓和警察局的簡易爆炸裝置襲擊變得更加普遍。[66]
全國各地的動亂以及軍政府軍隊的介入使得民地武有所壯大。克欽獨立軍(KIA)自2月以來一直對軍方發起進攻,並於3月25日佔領了拉咱鎮附近的阿勞本軍事基地。[67]第二天,克倫民族解放軍(KNLA)襲擊了一個軍事基地,造成10名士兵死亡,並劫持了其他人質,這是抗議活動開始以來首次針對軍隊的襲擊。 [68]第三天發生了2021年葛禮衝突,這是葛禮鎮抗議者首次公開武裝對抗軍政府。抗議者使用自製武器對付襲擊抗議營地的士兵和安全部隊。 [69]
軍政府宣佈將於3月29日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與民地武組織舉行雙邊談判。然而,克欽獨立軍繼續保持進攻態勢,聲稱緬甸軍隊並未停止軍事行動。 [70]整個 4 月,非正式衝突愈演愈烈,例如4月8日,抗議者用獵槍和燃燒彈對士兵進行反擊,導致11名抗議者死亡。同一天,該國因反政變抗議活動死亡人數超過 600人(自2月1日以來)。[71]
《全國停火協議》簽署方的七個民地武組織與代表議會委員會結盟,其中包括全緬甸學生民主陣線和克倫民族聯盟。[72]由若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和緬甸民族民主聯盟軍組成的緬北聯合陣線襲擊了撣邦瑙蒙的一個警察局,造成至少10名警察死亡,這表明他們無視軍政府對於停火的呼籲。[73]作為回應,軍政府軍隊於4月11日發起反攻,利用空襲和地面部隊奪回阿勞本基地,但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不得不撤退。[74]
4月26日,敏達戰役成為2021年政變引發的首批大規模衝突之一。欽邦保衛軍(CDF)在欽邦敏達開始武裝抵抗。作為回應,軍政府切斷了食物和水的供應並宣佈戒嚴。[75]當該鎮昂山雕像外的一群示威者要求釋放六名被捕的同事時,戰鬥開始了,據稱一名政府士兵向某人開槍,促使抗議者做出反應。[76]據一名援助人員稱,隨着緬甸軍方開始全面行動,鎮壓當地公民領導的武裝叛亂,已有超過10,000人離開欽邦南部的敏達鎮。[77]戰鬥持續了四天,30名軍政府士兵身亡,欽邦保衛軍沒有傷亡,自此敏達成為一座鬼城。[78]
4月16日,民主派政治家敏哥奈宣佈成立民族團結政府,由少數民族成員擔任高級職務,並表示被驅逐的領導人昂山素姬和溫敏將保留其職位,民族團結政府的成員將保留自己的職位。克欽族和克倫族將在新的平行政府中享有最高優先權。在同一份聲明中,敏哥奈請求國際社會辨認軍政府。[79][80]
隨後,民族團結政府於5月5日宣佈組建武裝部隊,這一日期通常被認為是2021年至今緬甸內戰的開始。這支武裝部隊被命名為人民防衛軍(PDF)。[81] 5月23日,人民防衛軍與緬軍在木姐鎮發生衝突,造成至少 13名緬甸安全部隊成員死亡。 [82][83] 6月初,苗瓦底縣爆發戰鬥,軍方和邊境防衛部隊(BGF,一支歸附緬甸政府的克倫族武裝)與克倫族民地武和人民防衛軍的聯合部隊作戰,造成數十名軍政府士兵死亡。[84]
克耶邦的克倫尼人民保衛軍(KPDF)成員還佔領並摧毀了該州首府壘固附近的幾個緬軍前哨基地。[85] 5月底,緬軍使用火炮和直升機襲擊了壘固和德莫索的人民防衛軍和克倫尼人民保衛軍陣地。[86]5月30日,克欽獨立軍加入戰鬥,在傑沙鎮區與軍政府軍隊作戰,打死8名軍政府士兵。葡萄鎮區、帕敢鎮區和莫茂鎮區的戰鬥也在繼續。[87]
6月22日,軍政府部隊使用裝甲車襲擊了位於曼德勒的人民防衛軍的一個安全屋,拘留了幾名武裝分子。 [88]緬甸安全部隊在中部城鎮迪貝因與軍政府反對者的對峙中打死至少25人。[89]據報道,50名軍政府士兵在甘高鎮區在反政府武裝的一系列地雷襲擊中喪生。[90]這些襲擊發生在緬甸中部,該區域近年來很少發生武裝暴力事件。
9月7日,民族團結政府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對軍政府發動人民保衛戰。[91][92]
民族團結政府的宣戰使得人民保衛軍、民地武(緬甸民族軍閥)對緬甸軍政府遍佈全國的衝突有所升溫。[93]9月10日,馬圭省Myin Thar村的政府軍與抵抗軍之間發生衝突,造成至少17人死亡。[94] 9月14日,民族團結政府聲稱,在過去三個月的戰鬥中,已有1700多名軍政府士兵喪生,630人受傷。[95] 9月至10月期間,欽邦、實皆省、馬圭省、克耶邦和撣邦發生了幾起重大衝突。[96] [97]
10月7日,軍政府控制的媒體報道稱,自2月1日以來,至少406名軍政府線人在抵抗勢力的定向襲擊中被殺,285人受傷。[98]同一天,西北軍區高級指揮官漂丹準將據稱因聯繫抵抗勢力意圖叛逃而被拘留,這使他成為迄今為止試圖叛逃的最高級別官員。[99]
截至9月下旬,欽邦丹郎鎮的8000名居民在房屋被軍政府士兵縱火後逃往印度米佐拉姆邦。[100]
9月28日,據報道至少20名軍政府士兵在撣邦伏擊中喪生。至少4名叛軍以及一名手無寸鐵的70歲平民在衝突中死亡。[101]
11月16日,軍政府部隊攻佔了位於實皆省葛禮鎮西南部的人民保衛軍葛禮大本營。共有9名人民保衛軍醫務人員被俘,2名保衛軍士兵被殺,這些保衛軍人員來自人民保衛軍葛禮部第3營。[102]
11月下旬,內戰和人民保衛軍所帶來的衝突和整合慢慢失去了動力,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有動員性的軍政府運動。
11月17日,來自第442輕步兵營的數十名軍政府士兵在撣邦貝貢鎮伏擊了人民保衛軍孟別部的一個前哨基地。保衛軍寡不敵眾,被包圍後被迫撤退。[103]11月晚些時候,軍政府部隊伏擊並摧毀了實皆省蒙育瓦Palin村附近保衛軍蒙育瓦部第205中隊的一個基地,迫使保衛軍撤離。該基地是人民保衛軍製造爆炸裝置的車間所在地,這些爆炸裝置在突襲中被摧毀。[104] 11月25日,軍政府部隊在德莫索鎮區Hohpeik村附近伏擊並殺害了克倫尼民族保衛軍(KNDF)的4名偵察隊員。[105]12月中旬,在與KNDF和克倫尼軍成員進行了四天的戰鬥後,至少4名政府軍第428輕步兵營士兵在普盧索鎮區被殺。[106]
12月14日,約200名緬軍士兵搜查了緬泰邊境附近克倫民族軍(KNU)控制的城鎮雷格高。正在尋找活動人士和人民保衛軍成員的士兵隨後逮捕了幾名據信與反軍政府運動有關的人,其中包括渺彌亞鎮區議員韋林昂 。[107]12月20日,政府軍在攻佔一周後燒毀了壘固鎮區Kunnar村的19間房屋。[108]
12月24日莫索村外遭到軍政府部隊伏擊,超過35人被屠殺。[109]援助組織「拯救兒童」的兩名工作人員遇難,促使該組織暫停在克耶邦和其他幾個地區的行動。[110]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此起襲擊事件,並呼籲對此事件進行「徹底、透明的調查」。[111][112]
2022年2月和3月,軍政府多次對克倫邦和克耶邦村莊的平民目標進行空襲。來自該地區6個村莊的目擊者還描述了士兵有系統地搶劫珠寶、現金、車輛和其他貴重物品。國際特赦組織後來指責軍政府對該國少數民族實施連坐懲罰。[113]
11月下旬,克欽獨立軍和100名軍政府士兵在瑞古以東約16公里的村莊Kachinthay附近交戰。克欽獨立軍拒絕回應關於他們與人民保衛軍民兵合作的傳言,也沒有提供傷亡人數。衝突發生之前,據稱緬甸軍方一直在測試的最近購買的蘇-30戰鬥機中有兩架進行了空中轟炸。[114]同一天,人民保衛軍馬杜比部隊與欽民族軍合作,在連接馬杜比和百力瓦的公路上襲擊了第304輕步兵營的一個前哨。抵抗力量在撤退之前只打死了兩名值班的軍政府士兵。[115]軍政府士兵還在12月進行了一次夜間行動,在一次激烈交火後,他們佔領並燒毀了人民保衛軍登敏部隊的一個營地。抵抗戰士隨後被迫撤退,2名人民保衛軍登敏部隊士兵陣亡,數人受傷。[116] 在軍政府對莫寧的克欽獨立軍發動空襲不到一周後,大約50名來自緬軍第42步兵營的士兵從上午8:00到下午6:00襲擊了 Nyaung Htauk附近的克欽獨立軍領地。同一天,在連接帕敢和莫寧的公路上,距離帕敢市中心約17英里的Wailon村附近發生了另一起衝突。軍政府的炮兵部隊向衝突地點發射了大約30枚炮彈,以支持步兵部隊的前進。 克欽獨立軍的情報官員不願透露自身部隊的傷亡細節。[117]
12月9日,馬圭省的人民保衛軍棉因部隊的抵抗戰鬥人員在一次伏擊中用3枚自製炸藥襲擊了兩輛軍用車輛。人民保衛軍聲稱伏擊至少造成3名敵方士兵受傷。中午,人民保衛軍再次襲擊了步行離開Mintharkya 的士兵,引發了雙方的交火。[118]人民保衛軍薩林基G-Z部隊戰鬥人員和一名平民被軍政府士兵抓獲並燒死,此前人民保衛軍戰鬥人員在襲擊附近的一個軍事車隊時引爆了炸藥,引發約100名軍政府士兵襲擊該村。[119]12月13日,緬軍在炮擊協助下,對實皆省阿亞道鎮區Ke Bar村的人民保衛軍戰鬥人員和其他地方團體發動攻勢。由於進攻的緬軍部隊火力強大,抵抗戰士不得不撤退。[120]
12月期間,軍方派出6架直升機,約150名空降師士兵前往迪貝因西部執行空襲任務。緬軍包圍了實皆的迪貝因鎮區,人民保衛軍士兵就駐紮在那裏。[121]12月17日,緬甸國防軍和軍方支持的驃紹梯民兵對馬圭省甘高鎮區的Hnan Khar村發動突然空襲,打死20名來自Yaw防衛部隊的抵抗戰鬥人員。[122]
2022年2月1日,人民保衛軍在實皆省卡尼鎮區發動聯合攻擊,至少有30名軍政府和驃紹梯民兵聯盟的士兵被打死。軍政府運輸物資和士兵的船隊遭到伏擊,至少有一個船隊在襲擊中被縱火。[123] 2月7日,軍政府士兵在實皆省當地人民保衛軍的突襲中喪生。這些襲擊是抵抗力量使用無人機的首批攻擊之一。[124]
2023年10月27日,以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為首的三兄弟聯盟發佈聲明,宣佈開展對緬甸撣邦東北的臘戍、貴概等多地的緬甸軍政府武裝部隊發動協同攻擊[125][126][127]。三兄弟聯盟表示1027行動旨在維護和保衛領土免受緬甸當局軍事入侵,消除壓迫性軍事獨裁,並打擊邊境的電信詐騙[128]。
隨着戰事的擴大,民族武裝組織的攻勢已外溢至撣邦以外的抹谷、曼德勒和實皆省的提堅鎮區[129][130]。該國其他反對軍政府的民族武裝組織,如人民防衛軍(PDF),承諾支持並參與此次行動,對緬甸當局進行進一步攻擊[131]。
2023年12月18日,緬軍在若開邦蘭里島與若開軍交火時,發動空襲、同時從海軍艦艇開火,有平民在砲火中受傷。另外若開軍也聲稱控制了欽邦三個軍事基地。[4]
2023年11月17日,聯合國的報道指出,自10月27日以來,已有20多萬人被迫離開家園[133],而緬甸內戰以來境內的流離失所人數已達200萬[134][135]。
2023年12月初,緬軍據稱向中國伸出求援手,要求其向三兄弟聯盟施加壓力,要求其停止1027行動。[136] 1月5日,隨着果敢同盟軍在1027行動中的逐漸控制果敢各地區後便全面佔領老街後並消除了緬軍據點。於當日宣告果敢光復,時任果敢代主席吞吞敏宣佈向同盟軍與佤邦聯合軍投降[137],同時戶板移交於佤邦[138]。
1月12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的斡旋下,中國宣佈軍政府已與三兄弟聯盟談判達成停火協議[139]。 雙方同意軍事人員脫離接觸,並承諾不損害中國邊境居民的安全。[140] 據三兄弟聯盟稱,他們已同意不再佔領撣邦北部的更多城鎮,軍政府也同意不砲擊或襲擊該地區。[141]第二天,德昂民族解放軍 (TNLA) 報告稱,軍政府對撣邦北部多個鄉鎮進行空襲,違反了停火協議,其中包括臘戍鎮和皎梅鎮。[142]
1月15日,三兄弟聯盟斥責緬甸軍政府違反停火協議[143],當日若開軍方面宣佈已佔領百力瓦。[144]
2024年3月5日,緬軍根據停火協議對德昂民族解放軍行政控制下的三個鄉鎮實施戒嚴。[145]
3月26日,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和緬軍發生自中國斡旋停火以來的首次衝突。 軍政府部隊試圖從臘戍東南部的 Kone Nyaung 入侵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 (MNDAA) 控制的領土,與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衝突45分鐘後被擊退。[146] 作為回應,中國駐緬甸大使於3月28日會見了軍政府外交部長,討論結束衝突的問題。[147]
2024年1月8日,若開軍繼續實施1027行動,佔領若開邦皎道鎮的 Taung Shey Taung 基地及其 200 名軍政府士兵。 隨後,他們升級進攻欽邦百力瓦鎮,目標是奪取印緬加叻丹多模式交通運輸項目的戰略城鎮百力瓦(Paletwa)[148] 1月15日,若開軍佔領了百力瓦和整個鎮區。宣佈其為「無軍事委員會的地區」。[149]一週後,若開軍佔領了若開邦的包都鎮(Pauktaw),結束了為期三個月的戰鬥。[150]
2024年1月17日,通往印度邊境的法蘭 (Falam) 公路上的 Taingen 營地被佔領,欽族抵抗力量繳獲了武器和彈藥。[151] 2024年1月20日,在600多名軍政府士兵和難民越過印緬邊境後,印度政府宣佈了一項封鎖整個邊境的計劃。[152]
2024年2月3日,隨着若開軍與緬軍在若開邦的衝突加劇,據報道有迫擊砲彈和幾顆子彈落在孟加拉國境內,造成一些當地居民受傷。 從科克斯巴扎爾縣的尤凱亞烏帕齊拉開始,孟加拉國與緬甸邊境傳來反覆的槍聲和爆炸聲。[153] 至少 229 名緬甸邊防警察 (BGP) 人員透過 Tumbru 邊境點進入孟加拉國尋求躲避若開軍,孟加拉國步槍隊 (BGB) 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並在班多爾班縣為他們提供庇護。[154] 2024 年2 月5 日,一名孟加拉國婦女和一名羅興亞男子被落在班多爾班古姆杜姆邊境的迫擊砲彈身亡。據報道,這枚迫擊砲彈是由緬甸發射的。[155]
2023年三兄弟聯盟發起1027行動後,臘戍由此成為三兄弟聯盟總擊的地區。2024年1月4日,緬軍宣佈炸毀通往臘戍的橋樑。[156]隨着果敢同盟軍攻破老街城區後,臘戍成爲緬軍殘部的退守區域。1月12日隨着同盟軍與緬甸軍政府達成停火協議後正式停火。3月下旬,當地的緬軍殘部曾向果敢同盟軍發動短暫衝突,並在之後雙方退守至原處。
7月,隨着緬甸各地的內戰持續升溫,7月3日,緬甸國防軍與同盟軍正式交火,[157]並在4日三兄弟聯盟宣佈已包圍了臘戍及攻佔其軍事總指揮部。[158]7月7日,隨着當地緬軍投降民地武,最終少數民族武裝人員進駐臘戍。[159][160]
儘管克欽獨立軍(KIA)與三兄弟聯盟是非常密切的軍事和政治夥伴,並且是緬北聯合陣線的一部分,但它並未受到中國斡旋停火的影響。 克欽獨立軍、全緬學生民主陣線(ABSDF) 和克欽保衛軍 (KPDF) 的聯合部隊於2024年1 月 19 日佔領了孟密,並於 20 日佔領了鄰近的馬本。 第二天,2 月 21 日,克欽獨立軍佔領了從中國瑞麗市到南康路線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曼溫吉基地。[161] 3天後,經過一個月的戰鬥,克欽獨立軍佔領了Nam Hpat Kar村。 1 月 25 日,孟密被軍政府部隊重新攻佔。 從一月下旬開始,克欽獨立軍開始加緊對帕敢鎮的攻擊。[162] 1 月 20 日,克欽獨立軍佔領了帕敢西南的一個軍營。[163] 2 月 2 日,克欽獨立軍和克欽保衛軍佔領了 Namtein 前哨基地,威脅到連接帕敢和地區首府密支那的道路。 同一天,克欽族軍隊佔領了曼西鎮的Ba Laung Dein Sar。[164] 2月16日,克欽獨立軍開始攻擊軍政府控制了30年的Si Kham Gyi基地。 4天後被攻佔。 經過三天的襲擊,克欽獨立軍於 3 月 4 日佔領了曼西鎮的三個山頂基地。[165]
由於緬甸兵役法使得軍政府的民望持續下降,並且許多緬甸人民選擇加入了民地武與敏昂萊集團對抗。而在3月7日克欽軍宣佈與若開軍等武裝集團聯合效仿果敢的1027行動,發動了代號「0307行動」的軍事行動。5月6日,若開軍聲稱在布迪當俘虜了數百名軍政府士兵[166]。
早在2023年的4月開始,克倫民族聯盟、克倫民族解放軍和平委員會和巴洛人民保衛軍已對駐紮在妙瓦底的克倫邊防軍據點發動了攻擊。2023年7月,克倫民族解放軍宣佈已攻下緬軍位於妙瓦底萊科山的軍事據點,隨着克倫尼聯軍發動了1107行動後的12月,克倫軍發佈聲明要求緬軍全面撤離克倫邦,並正式對克倫邦發動了攻勢。而在自2024年的3月開始至4月初,陸陸續續攻下了緬軍位於妙瓦底的多個據點。4月9日,克倫軍宣佈對該地的最後一個緬軍據點發動了攻勢。[167]4月11日隨着緬軍的撤離下最終全面控制了妙瓦迪[168]。4月24日,隨着緬軍對妙瓦迪實施反攻,並迫使克倫軍從城市及周圍據點暫時撤退,恢復了對妙瓦迪的控制。[169]
人道影響與戰爭罪
自內戰爆發以來,緬甸的人權狀況大幅惡化。 緬甸軍方不斷升級戰爭罪行,包括謀殺、性暴力、酷刑和針對平民[170]。 作為恐嚇策略的一部分,軍政府也奪取了政治對手的財產,影響了數百個家庭[171]。 BBC新聞報導,親軍政府的準軍事組織驃紹梯民兵被指控對平民犯下不只一項暴行[172]。
自內戰爆發以來,緬甸軍隊和抵抗力量都使用教育設施作為基地和拘留場所[173]。 2021年,緬甸13個邦和地區報告了超過190起針對學校的暴力攻擊事件。[173] 截至2022年6月,仍有780萬名兒童失學。[174]
緬甸的公共衛生系統實際上已經崩潰,[175] 內戰加劇了該國的糧食安全危機,四分之一的人面臨糧食不安全。[176] 貧窮和糧食不安全對緬甸乾區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響,這些地區佔該國農業面積的 80% 以上,居住着該國三分之一的人口。[177]
截至2022年9月,已有13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超過13,000名兒童被殺害。[178][30] 截至2023年3月,聯合國估計,自政變以來,緬甸有1,760萬人需要人道援助,160萬人在境內流離失所,55,000座民用建築被摧毀。[179]
2023年3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福爾克爾·蒂爾克報告稱,武裝衝突持續加劇。 他表示,他們正在調查數百起房屋被燒毀和包括兒童在內的平民被殺害的事件。 整體而言,1,520 萬人面臨糧食不安全。[180]
2024年3月,聯合國緬甸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湯姆‧安德魯斯表示,1,860萬人需要人道援助。[181]
經濟影響
由於持續的戰爭和軍政府國家管理委員會的經濟管理不善,緬甸的經濟狀況嚴重惡化。[182][183] 2021年,緬甸GDP下降5.9%。[184] 法國駐緬甸大使克里斯蒂安·勒謝維 (Christian Lechervy)在接受採訪時強調了政變對該國經濟的影響:「2021年,緬甸經濟成長萎縮了18%以上,貧困人口增加了一倍,需要援助的人數增加了10%。」人道援助增加了七倍,超過 45 萬人被迫逃離家園」。[185] 2022 年3 月至6 月期間,每月有近10,000 人透過官方管道離開該國,加劇了該國的人才外流,並與1962年和1988年軍事政變後的平民外流相似。[30][186] 當地就業市場已經崩潰。[186]
2022年9月,七國集團 (G7)領導的財務行動特別組織宣佈計劃將緬甸列入黑名單,因為緬甸未能阻止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187] 當時,只有伊朗和北韓被列入財務行動特別組織黑名單。[187] 2022年10月,緬甸被財務行動特別組織列入黑名單,這加劇了緬甸元幣值的波動。[188]
戰爭擾亂了交通,阻礙了大米和玉米等農產品的出口,非法種植罌粟成為許多緬甸人的經濟支柱。 緬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國,2023 年產量約 1,080 噸。[189]
截至 2022 年 9 月,緬甸元價值已貶值超過 60%,[190] 而基本商品價格上漲高達 57%。[183] 世界銀行估計,2022年緬甸經濟將再萎縮18%。[191][已過時] 自2022年4月以來,該國經歷了外匯短缺,這對進口商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藥品和化肥等基本產品短缺.[192] 軍政權實施外匯管制,加劇了在該國經營的國際公司的美元短缺問題。[193] 隨着衝突加劇,許多外國和跨國公司,包括挪威電信、Ooredoo、雪佛龍、英美煙草、和伍德塞德石油公司已退出緬甸市場。[194]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