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新浪潮(英語:Australian New Wave;又稱澳大利亞電影復興、澳大利亞電影復興或新澳大利亞電影)是澳大利亞電影在世界範圍內重新流行的時代,尤其是在美國。它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這個時代也標誌着Ozploitation的出現,這是一種以利用澳大利亞口語文化為特徵的電影類型。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1年12月9日) |
背景
二戰後,澳大利亞的電影業逐漸衰落,到1960年代初幾乎停滯。戈頓政府(1968–71年)和惠特拉姆政府(1972–75年)進行了干預,將該行業從預期的遺忘中拯救出來[1]。聯邦政府和幾個州政府建立了一些機構,協助資助電影製作,並通過澳大利亞影視與廣播學院培訓電影製作人,培養了新一代的澳大利亞電影製作人,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設想搬上銀幕。1970年代,澳大利亞電影業出現了巨大復興。1970年至1985年期間,澳大利亞製作了近400部電影,比澳大利亞電影業歷史上製作的電影還要多[1][2]。
與「新浪潮」前的電影相比,「新浪潮」電影通常被認為是新鮮和有創意的,擁有「活力,對開放空間的熱愛,以及對突然暴力和慵懶性愛的傾向」。許多澳大利亞新浪潮電影的「直截了當的敘事風格」讓美國觀眾想起了「剛剛結束的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的荷里活特立獨行時期」[3]。
代表作品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