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

橫跨珠江口的深岑高速公路深圳至中山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全稱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1],是橫跨珠江口、連接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中山市的公路通道,由海底(珠江底)隧道及跨海(跨珠江)公路橋組成。深中通道屬於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深岑高速公路的起點段,其在地理位置上與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平行,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第三座橫跨珠江口的交通通道。

快速預覽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 (深岑高速公路深圳—中山段), 道路資訊 ...

Thumb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
(深岑高速公路深圳—中山段)
Thumb
深中大橋
道路資訊
啟用時間2024年6月30日,​7個月前​(2024-06-30(最近通車)
主要連接道路
起點端廣東省深圳市
終點端廣東省中山市
規劃數據
總長51公里(32哩)
公路系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速公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高速公路網
關閉

歷史

構想提出

1983年,香港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提出興建伶仃洋大橋,連接香港和珠海。1998年香港的青嶼幹線通車,胡應湘又提出香港應善用青馬大橋等基建設施;於是大橋香港起點改為大嶼山,原伶仃洋大橋計劃擱置,並再加入澳門(單Y方案)和深圳市(雙Y方案)[2][3],其中後者(雙Y方案)在東、西兩端分別以香港、深圳,和珠海、澳門為落腳點,在中間某處匯合共線。惟最後雙Y方案在2005年被否決。[4]

1998年,中山市規劃局就提出了建設深中通道的設想。[5][6]

2004年,「深中通道」就被提上議程,當年原深圳市交通局與深高速聯合委託中國公路工程諮詢監理總公司和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開展「深中通道」研究工作,初步提出「採用公鐵合建的隧道過江方案」。[6]

2006年中旬,深圳市政府提出興建「深中大橋」[7],以連接深圳市和中山市,而大橋位於港珠澳大橋北面。

同時,珠海市也提出規劃興建伶仃洋通道,位於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之間,東邊落腳點規劃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西邊落腳點為淇澳島

定案

2012年11月,廣東省交通廳宣佈推薦方案,採用「東隧西橋」方式興建,並同時開始進行環評公示[8]

2020年4月,建設中的深中大橋

建設

2016年12月28日,西人工島先行開建[9][10]。次年12月21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開工建設。[10]2018年4月,橋樑工程開工建設。6月28日,海底隧道工程開工建設[10]。9月6日,中山大橋首根樁基開鑽[9]

2021年1月22日,深中通道E7管節完成沉放對接,同時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底板施工全部完成[11]。9月21日,中山大橋主塔封頂。[10]2022年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橋段合龍[12][10]

2022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全線貫通[13]。7月22日,東側管道全部完成安裝[14]。8月12日,海底隧道所有管道預製完成[15]。9月25日,伶仃洋大橋主纜架次全部鋪設完成[16]

Thumb
2023年1月在建的深中通道

2023年1月,全線開始鋼橋面鋪裝[17]。4月28日,伶仃洋大橋正式合龍[18][10]。6月11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龍[19][10]。11月2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貫通,標誌着深中通道主線已貫通[10]

2024年3月3日, 深中通道FJ2標鋼結構主體全面封頂,工程接近尾聲[20]。4月22日, 深中通道完成橋樑荷載測試,預計最快6月通車[21]。5月16日,深中通道瀝青路面全線施工完成全線攤鋪[22]。6月7日,深中通道橋樑工程「伶仃洋大橋」定名為「深中大橋」[23]。2024年6月16日,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24]

開通

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2024年6月30日15時,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西人工島舉行了開通儀式[25][26]。然而由於嘗鮮的民眾過多,且不少私家車車主將車停在路邊進行擺拍,導致深中通道開通首日出現嚴重擁堵[27]。因而有旅遊巴等待超4小時方才進入通道入口,亦有擁堵多時的巴士選擇折返或改行虎門大橋[28]。交警一度在深圳一側的入口攔截以控制車流[29][30]。7月1日,官宣首日車流量接近8萬架次。6月30日15時至7月1日15時為12.5萬架次[31]。截至7月7日下午3時,開通首周總車流量超過72萬車次,日均車流量超10萬車次[32]

因通行條件複雜特殊,深中通道全線全時段禁止危險貨物運輸車輛通行。另外在試運營期間,對4類及以上(即總軸數(含懸浮軸) 為4軸及以上)貨車採取禁止通行的臨時交通管制措施[33]

設計

方案選擇

深中通道設計時有4個比選方案,分別如下:[34][35]

  • A1方案:全橋,全長54.32公里
  • A2方案:西隧東橋,53.52公里,伶仃航道隧道+礬石航道橋樑,在伶仃航道兩側設人工島,兩島相距6公里
  • A3方案:東隧西橋,全長50.85公里,伶仃航道橋樑+礬石航道隧道,在伶仃航道東側4.5公里左右處設西人工島,向東下穿礬石航道
  • A4方案:全隧道,全長49.915公里,在伶仃航道西側4.3公里左右處設西人工島,向東下穿伶仃航道和礬石航道

在綜合考慮潮位、水流、深圳寶安機場航空安全、防洪控制等因素,以及設計、施工及運營階段的風險和造價等因素後,深中通道設計最終推薦使用A3方案(西橋東隧)[34][35]

整體設計

Thumb
從中山馬鞍島側拍攝的深中大橋
Thumb
深中通道隧道入口

深中通道全長24公里,雙向共八線行車,設計速度為100公里每小時。起點位於深圳市寶安區西鄉鶴洲交匯處,與機荷高速公路對接,以隧道和大橋穿過珠江口中部的礬石航道;西段伶仃航道興建一座通航用特大橋樑;最後在中山市翠亨新區馬鞍島上陸;此外在洪其瀝水道東側的水面上設有互通,向北引出往廣州南沙方向的萬頃沙連接線。向西接中開高速公路江門市大廣海灣開平[36]

深中通道採用東隧西橋的佈局,其中海底隧道長約6.84公里[37],橋樑部分長約17公里[10]。橋樑段包括兩個航道橋,西側為中山大橋,東側為深中大橋(建設時暫名「伶仃洋大橋」)[18]。工程亦在深圳近海新建兩座人工島以貫通隧道。兩座人工島主要承擔運營管理、應急救援等功能,其中西人工島規劃有科普教育基地[38]

橋樑和隧道

深中大橋為主跨1666米的全漂浮系懸索橋,共設兩根主纜,每根最大纜力10萬餘噸[16]。大橋長約2.83公里,兩根索塔高約270米,高約90層樓高。而大橋兩側貓道長約3.3公里,最低點距離海面約90米,最高約270米。該橋建成通車後,將成世界上最長的海中大橋[39]、世界上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和世界上最高通航淨空尺度的跨海橋樑[10]

中山大橋為主跨580米的雙塔斜拉橋,主塔高213.5米,由120根斜拉索連接主塔與橋面,其中西塔位於中山翠亨新區馬鞍島,東塔位於廣州萬頃沙鎮東側[40][12]。其海底隧道部分為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10]。隧道工程內亦配有14台智能巡檢機械人,其全彩景觀燈帶可以根據環境溫度、車流狀況變色,也可根據緊急事件情況變換為紅、黃、綠色[38]

利用現狀

效益

工程建成後,珠三角東西兩岸將會打通,拉近了西岸南沙、中山、珠海、江門、陽江、茂名、湛江乃至海南省與東岸深圳、東莞、惠州、汕尾等地的時空距離。由中山至深圳駕車用時將由現在的超過90分鐘大大縮短至30分鐘內,同時亦將香港與中山的時空距離縮短在1小時內,此外更可在節假日紓緩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的擠塞情況[41]

收費標準

2024年1月30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深中通道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聽證會,此次聽證會提出兩套聽證方案,方案提出深中通道全線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為每標準車次66元人民幣[42]。5月30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網站公佈深中通道(翠亨東至西鄉北)的通行費,以粵通卡方式支付的收費金額為65.2元,以現金方式支付的收費金額為69元[43]。6月27日,深中通道全程通行費在新聞通氣會上正式公佈,全線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為每標準車次66元。其中,1至4類客車的收費係數分別為1、1.5、2、3;1至6類貨車的收費係數分別為1、2.1、3.16、3.75、3.86、4.09。深中通道同時實施國家和省公佈的高速公路優惠政策和措施[33]

互通樞紐及服務設施列表

Thumb
萬頃沙交匯處
更多資訊 地區, 里程 ...
地區 里程 類型 名稱 連接 說明
深圳市
寶安區
樞紐 鶴洲互通 G4 京港澳高速
G15 瀋海高速
出入口 機場
金灣
機場南路、領航三路
金灣大道、航城大道、寶源路
機場出口前往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金灣出口僅深圳方向入,中山方向出,無法經深中通道前往中山
樞紐 機場互通 S3 廣深沿江高速 跨江段隧道起點
機場互通位於深中通道東人工島
隧道 深中隧道
出入口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 跨江段隧道終點,橋樑起點
西人工島尚未對公眾開放
深圳市寶安區
廣州市南沙區
橋樑 深中大橋
廣州市
南沙區
樞紐 萬頃沙互通 S7811 南沙聯絡線
廣州市南沙區
中山市
橋樑 中山大橋
中山市 出入口 翠亨東 未來大道 跨江段橋樑終點
S26 中陽高速起點
樞紐 火炬東互通 S26 中開高速
G2518S77 中山東環高速
中山東環高速在建
1.000 哩 = 1.609 公里;1.000 公里 = 0.621 哩
    並行路段    已關閉/取消    限制進入    未開放
關閉

接駁交通

高速公路

向東連接廣深沿江高速往深圳市區、深圳機場廣州市,向西連接中開高速公路中山市翠亨新區江門市大廣海灣經濟區。連接廣州市南沙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24年10月30日開通,定名為南中高速

巴士與機場大巴

2024年6月,深圳巴士集團表示將於深中通道通車當天開通深中跨市定製巴士專線,行駛路線為中山博覽中心—深圳前海灣地鐵站中山公交集團亦表示開行深中跨市巴士專線,行駛路線為中山國際人才港—深圳前海灣地鐵站。經雙方協商敲定,上述兩條巴士路線將於深中通道開通當日同步開行,並將兩條跨市巴士分別命名為T01路A線、T01路B線,並在開通初期投入24輛純電動大巴車,單程票價分別為18元、15元。在營運時間和發班班次方面,T01路A線雙向首尾班發班時間為6:20-21:30;7:00-21:30,每隔10-20分鐘進行發班;T01B線雙向首尾班發班時間為6:20-21:30;7:00-21:30,每隔20-30分鐘進行發班[44]。乘客可通過「深中跨市巴士專線」和「深巴出行」小程序購票,也可在車站人工窗口及以車上投幣形式購票[45]

除了通勤巴士,深中兩市亦在2024年7月4日開通了首條穿梭巴士。巴士將往返於深圳機場汽車客運站和深中通道旅遊集散中心(中山翠亨東),開通初期投入20輛營運班車,首尾班時間為9:00-21:00,發班間隔為30分鐘/班,單程票價為50元。後續待通勤需求提高後,將提高班次,並實現24小時不間斷運營,其中0:00-6:00為60分鐘/班,6:00-24:00為10分鐘/班[46]。除此之外,深圳巴士集團下屬鵬翔旅運公司於7月17日開設由福田口岸來往中山的「福田口岸深中快線」,每天開行合共16個班次,票價為28元[47]

在深中通道同步開通當日,由深圳巴士集團與深圳機場集團聯合推出的深圳機場至中山航空港機場專線,深圳機場至江門航空港機場專線開通運營,覆蓋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所有航班時間,票價根據時段浮動[48]。此外深圳方面在深圳前海夢工場北區規劃分別往返深圳灣口岸和海岸城的市內接駁線,票價均為5元[49]江門市亦制定城區客運站路線佈局計劃,方便市民更好接駁深圳機場深江空港專線[50]

而廣州(南沙)-深圳跨市巴士與廣州(南沙)-深圳機場快線於2024年10月30日深中通道南沙支線通車當天同時開通。其中廣州(南沙)-深圳跨市巴士首末站為深圳前海灣地鐵站-廣州蕉門巴士總站,服務時間為7:00-21:30,票價為25元;廣州(南沙)-深圳機場快線首末站為深圳寶安機場-廣州蕉門巴士總站(南沙城市候機樓),深圳至廣州的服務時間為07:10-22:10,廣州至深圳的服務時間為05:00-19:00,票價為60元[51]

更多資訊 經過深中通道的巴士路線列表, 編號 ...
經過深中通道的巴士路線列表
深圳—中山跨城巴士
編號路線及運營時間收費運營商備註及圖片
T01A(中山)博覽中心樞紐
6:20–21:30
(深圳)前海夢工場北區
7:00–21:30
18元巴士五分
中山公汽
支持小程序、售票處、刷卡和投幣購票
僅執行國家法定優惠乘車政策,設有兒童半價票
Thumb
T01B(中山)中山國際人才港
6:20–21:30
(深圳)前海夢工場北區
7:00–21:30
15元巴士五分
中山公汽
支持小程序、售票處、刷卡和投幣購票
僅執行國家法定優惠乘車政策,設有兒童半價票
廣州南沙—深圳跨城巴士
編號路線及運營時間收費運營商備註及圖片
廣州南沙至深圳前海跨市巴士專線(廣州)蕉門巴士總站
7:00–21:30
(深圳)前海灣地鐵站
7:00–21:30
25元巴士五分
南沙交通
支持小程序、售票處、刷卡和投幣購票
僅執行國家法定優惠乘車政策,設有兒童半價票
關閉

跨境巴士

Thumb
2024年6月30日,香港中旅巴士頭班經深中通道的跨境巴士班車開行

深中通道開通後,預計香港往返粵西的跨境巴士班次大部分會改道深中通道行駛,車程較此前經港珠澳大橋或虎門大橋將縮短一小時,同時降低過路費成本[52]。香港跨境巴士公司表示,深中通道開通後班次將會增加,票價亦可較便宜至少十元。另有旅行社針對深中通道的開通調整旅行團行駛路線,同時計劃開行更多的一日團[53]。深中通道將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建設的互聯互通注入新動力,成為港人北上新選擇。[54]

地鐵

廣深沿江高速可以更快地到達深圳地鐵11號線機場站

爭議

方案爭議

珠江口沿岸各城市在港口航運中心方面競爭非常激烈,在確定跨江通道登陸地點時,沿線各市的意見不一,廣州市支持與虎門大橋走向相似的「東莞虎門-廣州南沙」路線,深圳中山則要求在各自轄區選擇路線節點,最後以「深圳機場南-中山新隆」方案中選。而在建設方案的選擇上,工程報告提出全橋、東橋西隧、東隧西橋和全隧等多種方案,全橋及東橋西隧方案因不能滿足深圳機場航空限高要求遭到否決,東隧西橋和全隧兩種方案進入最後比選,2013年,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同意深圳和中山兩市聯合支持的「東隧西橋」方案為推薦方案,「長隧道」方案作為備選方案[55]

阻隔航運

由於深中通道經過的伶仃航道是南沙港廣州港的主要出海航道,廣州方面擔心,深中通道的跨海大橋限制了進出船隻的高度,影響廣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廣州市隨即向省政府請示,建議採用全隧方案,並稱此方案可實現廣深中三市共贏[56]。2019年,時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期間提交議案,希望採用「全隧方案」替代「東隧西橋」方案,替代橋樑的隧道段可由廣州市代建,廣州市願意承擔方案修改後引發的新增建設投資[57]。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更罕見將與大橋相關爭議的報道轉載至官網頭條[58]。但最後不獲批准。

廣州社科院城市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張強稱,廣州國際航運中心會受大橋影響,亦會削弱廣州的經濟實力及發展,甚至影響在大灣區的地位,城市話語權也會相應下降[59]。大橋一旦落成,會封鎖南沙港和廣州港的大型貨櫃船進出,廣州官員認為,工程不但影響船運,更會搶走空運和陸路運輸的生意,威脅廣州作為廣東省中心地位[60]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