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倫霍爾特號驅逐艦(英語:USS Farenholt,舷號:DD-491),是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一艘班森級驅逐艦,其艦名取自南北戰爭與美西戰爭時期的奧斯卡·沃爾特·法倫霍爾特少將。[3]該艦於戰爭期間長期擔任第12驅逐艦中隊下屬第23驅逐艦分隊旗艦,在太平洋執行了大量任務,因時常作為領艦帶隊進入戰場,她也享有「艦隊內作為首艦加入任務次數最多艦艇」的榮譽。[4]
法倫霍爾特 USS Farenholt (DD-491) | |
---|---|
概觀 | |
艦種 | 驅逐艦 |
艦名出處 | 奧斯卡·沃爾特·法倫霍爾特 |
艦級 | 班森級驅逐艦 |
製造廠 | 伯利恆斯塔滕島造船廠 |
動工 | 1940年12月11日 |
下水 | 1941年11月19日 |
服役 | 1942年4月2日 |
退役 | 1946年4月26日 |
結局 | 1972年11月出售拆解 |
除籍 | 1971年6月 |
榮譽及獎項 | 11枚戰鬥之星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1,620噸 |
滿載排水量 | 2,474噸 |
全長 | 348英尺2英寸(106.12米) |
全寬 | 36英尺1英寸(11.00米) |
吃水 | 11英尺9英寸(3.58米) |
鍋爐 | 4座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鍋爐 |
動力 | 2座伯利恆鋼鐵蒸汽渦輪引擎,2軸推進 |
功率 | 50,000匹軸馬力(37,0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37.5節(69.5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6,500海里(12,000公里) @ 12節(22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平時:208人 戰時:276人 |
射控裝置 | Mark 37射控系統 |
偵搜系統 | SC雷達 |
武器裝備 | 1942年: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1座四聯裝28毫米75倍徑高射機炮 5座單裝厄利孔20毫米機炮 1座五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6座深水炸彈投射器(K炮) 1943年: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2座雙聯裝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7座單裝厄利孔20毫米機炮 1座五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6座深水炸彈投射器(K炮) 來源:[1][2] |
法倫霍爾特號驅逐艦由少將的曾孫女N·L·加蘭女士冠名,於1940年12月11日在紐約州伯利恆斯塔滕島造船廠鋪設龍骨,隨後於1941年11月19日下水,1942年4月2日,該艦在紐約海軍造船廠正式服役。[5][6]
早期班森級驅逐艦的船體與辛姆斯級驅逐艦相似,但尺寸的提升使得該艦可額外負載50至60噸。為避免局部受損導致全艦癱瘓,班森級配備了兩套鍋爐與煙囪系統,為該級明顯特徵。由於2,100噸新型驅逐艦弗萊徹級產量不及預期,隨着戰爭的臨近,班森級於1940年12月再次投產,法倫霍爾特號即屬於該批覆產艦船。該艦建造時解決了部分早期班森級驅逐艦反映出的問題,拆除了後魚雷發射管和3號主炮塔並裝備了1座四聯裝1.1英寸加農炮。隨着戰爭的進行,該艦防空火力也獲得了提升,1.1英寸加農炮被替換為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厄利孔20毫米機炮數量也有所增加。[1][2][7]
1942年7月1日,法倫霍爾特號自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出發前往湯加塔布島,參加18日至23日於該地展開的炮擊訓練。隨後,她作為第12驅逐艦中隊旗艦加入胡蜂號航空母艦所在特遣艦隊,協助艦隊轟炸瓜達爾卡納爾島以掩護海軍陸戰隊登島作戰。9月3日至8日,她前往努美阿補給,隨後護送聖靈島的增援船隊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5]15日,法倫霍爾特號前往一艘被戰鬥機擊沉的日軍偵查船殘骸搜集情報,胡蜂號被日本潛艇伊-19號重創後,她立即返航參與搜救並救起包括艦隊指揮官在內的143名航母倖存者,次日,她啟程運送這些倖存者前往聖靈島。[4]此後,她護送佔領艦隊前往富納富提,10月6日,她返回聖靈島加入攔截東京快車的艦隊。[5]11日至12日夜,艦隊遭遇五藤存知海軍少將指揮的日本艦隊,雙方爆發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期間法倫霍爾特號被多枚炮彈命中[註 1],造成艦上3人陣亡,43人負傷,艦艇前部完全斷電,前鍋爐室、繪圖室、醫務室和軍官辦公室受損進水,整艦向右舷偏斜9度。13日,她依靠自身動力抵達聖靈島。[4]
在珍珠港完成修復後,法倫霍爾特號於1943年3月3日返回聖靈島,參加新赫布里底群島附近海域的護航與訓練任務。4月3日,她離開該地前往所羅門群島繼續其護航任務,6日夜,她在隆嘉角附近與日軍轟炸機群交火,次日,她在海雀海峽以東海域護送6艘船隻時又遭到了來自14架魚雷轟炸機的攻擊並取得了擊落至少1架敵機的戰果。她隨後返回聖靈島補給和訓練。30日,她加入了往返聖靈島與所羅門群島船團的護航艦隊。6月30日,為了掩護倫多瓦島登島部隊跨越海峽,法倫霍爾特號對位於新佐治亞島蒙達的岸炮發動了炮擊。當天晚些時候,日本魚雷轟炸機群對正在撤退的法倫霍爾特號等7艘驅逐艦及其護送的突擊艦隊發動了空襲。[5]期間,法倫霍爾特號通過機動規避了左舷方向2架魚雷轟炸機投下的魚雷,但此時第3架戰機已經進入該艦主炮安全引信範圍,艦長只能下令通過右滿舵規避,此後不久,艦橋、繪圖室等區域均感受到明顯震動,但該枚魚雷沒有起爆,僅造成艦艏2座炮塔繼電器跳閘短暫斷電。先前從法倫霍爾特號艦艉經過的魚雷隨後擊沉麥考利號攻擊運輸艦,該艦隨即返回救起了包括艦隊指揮官列治文·K·特納少將在內的一些倖存者。[10]此後直至7月16日,她都活躍於艦隊護航和沿岸炮擊任務中,協助美軍在新佐治亞島上建立更多登陸據點。[5]
在聖靈島短暫停留補給後,她開始以該島與埃法特島為據點往返努美阿和瓜達爾卡納爾島航線執行護航和巡邏任務並護送運輸船前往維拉拉維拉島。10月,她造訪澳洲悉尼並於當地停留6天。29日,她抵達珀維斯灣,2天後,她又加入航母突擊艦隊護航編隊,協助盟軍在布干維爾島東北角發起第一輪登陸攻勢並在布卡島和拉包爾等地發動空襲。此後直至年末,法倫霍爾特號主要於布干維爾島、新不列顛、奧古斯塔皇后灣、肖特蘭群島等地執行護航、偵查掃蕩、炮擊等任務。[5]
1944年1月至2月,法倫霍爾特號繼續執行其去年年末的任務。2月14日,她前往綠島支援美軍登陸並在隨後敵軍俯衝轟炸機群發動的空襲中擊落至少一架敵機。17日至18日夜,她所在的中隊經由聖佐治海峽突襲拉包爾和布蘭奇灣,擊沉2艘商船並破壞了部分岸上設施。[5]25日,中隊又對卡維恩發動襲擊,期間遭到岸防設施猛烈還擊,法倫霍爾特號右舷舯部水線被擊穿,後部鍋爐室開始進水。損管小組及時介入成功阻止蒸汽失壓,保證艦船電力供應正常,使得該艦在受創後仍能繼續戰鬥並擊毀2座敵方炮台。她隨後放棄炮擊航路的第三階段作戰任務,在退出敵方火炮射程後開始緊急維修,布坎南號驅逐艦暫時接任旗艦。戰鬥結束後,法倫霍爾特號駛往珀維斯灣進行緊急維修並返回馬雷島海軍造船廠大修。[4]
6月16日,法倫霍爾特號啟程前往珍珠港參加短期訓練,隨後於7月21日抵達關島護送運輸船隊和突擊艦隊。8月10日,她啟程返航並於13日抵達埃內韋塔克環礁,為之後在帕勞的佔領行動備戰。[11]9月,她為美軍在帕勞群島和菲律賓南部的進攻行動提供支援,先後在摩羅泰島和昂奧爾州等地掩護登陸行動、轟炸位於棉蘭老島的雷達站、在航空母艦偵查打擊馬尼拉、雷伊泰灣、薩馬島等地時提供護航掩護。9月28日至10月13日,她在馬努斯島完成補給,隨後返回航母艦隊參加美軍於20日在雷伊泰灣展開的突擊登陸作戰。[5]21日,法倫霍爾特號完成油料補給,與同中隊艦隻一起啟程前往烏利西環礁,隨後她們於24日被召回參加雷伊泰灣海戰關鍵戰役,護送本月早些時候於台灣海域受創的坎培拉號重巡洋艦和侯斯頓號輕巡洋艦返回烏利西,該編隊於27日抵達目的地。[12]此後直至1945年5月5日,第12驅逐艦中隊一直負責加羅林群島和馬利安納群島的護航與巡邏任務,法倫霍爾特號則作為烏利西環礁和科索爾航道的駐地艦,護送船隻前往泊位和集合點。[5]
1945年5月8日,法倫霍爾特號啟程前往沖繩,6月,她在周邊各島嶼執行巡邏、護航、搜尋墜機機師和沉船倖存者、炮擊岸上設施、掩護航空母艦空襲神風特攻隊機場駐地等任務。6月19日,她抵達聖佩德羅灣,為空襲日本本島的航空母艦提供後勤支援。7月28日,她返回沖繩執行護航任務。9月22日,她護送一支美國陸軍部隊前往琉球群島和先島群島接受日本駐軍投降。10月20日至31日,她又執行了一次自中城灣至佐世保市的護航任務,隨後啟程返回美國本土。[5]
12月8日,法倫霍爾特號抵達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1946年4月26日,該艦正式退役,加入美國海軍預備役艦隊。1971年6月,法倫霍爾特號自美國海軍除籍,後於1972年11月出售拆解。[5]
法倫霍爾特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共獲得13枚[註 2]戰鬥之星:[13]
戰役或行動 | 日期(包含期間各任務段) |
---|---|
瓜達爾卡納爾島、圖拉吉島登陸 | 1942年8月7日至9日 |
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 | 1942年10月11日至12日 |
鞏固所羅門群島南部防線 | 1943年4月7日至5月13日 |
新佐治亞島海域艦隊任務 | 1943年6月30日至7月12日 |
布干維爾島海域系列行動 | 1943年11月1日至12月5日 |
鞏固所羅門群島北部防線 | 1943年12月27日至1944年1月13日 |
俾斯麥群島海域系列行動 | 1944年2月15日至25日 |
攻佔關島 | 1944年7月21日至8月10日 |
加羅林群島西部海域系列行動 | 1944年9月6日至10月14日 |
摩羅泰島登陸 | 1944年9月15日 |
襲擊呂宋島 | 1944年12月14日至16日 |
支援沖繩戰役 | 1945年3月16日至6月30日 |
第三艦隊對日作戰行動 | 1945年7月10日至27日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