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哺乳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氏中喙鯨或柏氏中喙鯨(學名Mesoplodon densirostris),舊稱布蘭氏喙鯨,也名鈍喙鯨,大西洋喙鯨,熱帶喙鯨和瘤齒喙鯨[2],似乎是中喙鯨屬中分佈最廣泛的物種,也是本屬唯一已有確實海中觀測研究資料者。已知經常傳出目擊記錄的地點至少有三處:夏威夷歐胡島外海、南太平洋社會群島外海、與巴哈馬東北部。其種名源自拉丁文的densus(意為「厚」或「密」)與rostrum(意為「嘴喙」)。
其他俗名:
出生時身長體重:2m、60kg
最大身長體重紀錄:雄-4.4m、800kg以上;雌-4.6m、至少1,000kg
壽命:未知
柏氏中喙鯨的體型寬厚而粗壯,背鰭小,呈三角形或鐮刀形,大約位於身長2/3處。嘴喙長度中等,額隆外觀上較小而扁平。嘴部曲線特殊,先是水平往後延伸,至中段急劇高起呈一圓弧狀。成年雄鯨在下顎隆起處有2顆大型牙齒,末端略微突出,會往前傾斜越過上顎。牙齒上常附着有成串的鵝頸藤壺。
背部與身體側面皆為深藍灰色,至腹部轉為淺灰色。頭部可能呈淺褐色,上脣與下顎邊緣為淺灰色。牠們身上常有許多橢圓形傷痕,特別是在生殖器附近,可能是遭雪茄鮫咬傷。成年雄鯨身上常有白色長條擦傷痕跡。
柏氏中喙鯨廣泛分佈於各大洋熱帶與暖溫帶海域,偶爾會進入高緯度海域,原因可能與暖流有關,例如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流(Gulf Stream)與非洲南部的厄加勒斯洋流(Agulhas Current)。已知的擱淺記錄有:
柏氏中喙鯨多以3至7頭的小群體出現。通常會緩慢浮至海面,先是嘴喙突出水面,接着出現不明顯的噴氣,以15-20秒的間隔浮出水面數次後,會進行20-45分鐘的深潛。牠們主要以魷魚和小型魚類為食。對其生殖狀況了解甚少。
柏氏中喙鯨偶爾會被捕殺,但從未成為主要捕鯨對象。2000年3月在巴哈馬有數頭個體擱淺,確實原因不明,由於該海域不久前曾舉行過海軍演習,部分學者認為可能與聽覺系統受損有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