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院接收港九中國偽政府機構工作團是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組建的接收在香港的中華民國資產的機構。團長冀朝鼎。[1]
1948年底,隨着三大戰役的決戰進行,中華民國政府加緊將重要機構和物資撤退到台灣、香港等地。其中,撤退到香港的官僚資本企業有29個資產淨值共約2.43億港元。中共華南分局統戰部長兼香港工委書記饒彰風(化名張楓)負責在港機構員工護產。
- 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共有飛機83架,員工2400餘人。1949年11月9日,兩航起義,總經理劉敬宜、陳卓林代表全體員工通電歸附中央人民政府。[2]
- 招商局輪船公司香港分公司:1949年12月聚集在香港的船已達13艘,台灣招商局已不再放船出來了,且在經濟上不斷地向香港招商局施壓,黨組織計劃多聚船隻集體起義的目的已基本達到。12月12日,由湯傳篪、陳天駿召集在港的13艘船的船長在香港思豪飯店以聚餐為名,僻室密議。眾船長一致贊成起義,並秘密簽名。當天簽名的船長有:陳天駿、王俊山、左文淵、谷源松、朱頌才、羅秉球、蔡良、張事梘、楊惟成、周鴻印等船長。「成功」輪船長徐漢卿、「鄧鏗」輪船長劉維英表示贊成起義,但因家屬在台灣不便簽名。「海辰」輪1950年1月在日本起義開回青島途中被出賣,向中華民國政府告發而被攔回台灣(1950年7月11日船長張丕烈和報務主任嚴敦華在台灣被處決)。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局在湯傳篪局長和陳天駿副局長領導下正式宣告起義,上午8時正,辦公樓、碼頭、倉庫和「蔡鍔」「鴻章」「林森」「海漢」「海廈」「教仁」「中106」「民302」「民312」「海康」「登禹」「成功」「鄧鏗」13艘輪船換上五星旗。全體員工發表了《告被劫持在蔣管區的招商局兄弟書》和《香港招商公司滯留港各輪全體員工的啟事》,宣佈保產候命,聽候中央人民政府派人接管。起義700多名船員、15艘輪船共計33,700載重噸。[3]
- 資源委員會貿易處:專門辦理鎢、銻、錫等礦產品外銷的機構,1948年底由上海遷到香港。處長吳志翔。1949年11月14日,正式宣佈起義,致電中央人民政府靜候接收。毛澤東11月19日通電嘉獎。
- 資委會材料供應事務所:專門辦理器材進口的。在香港設立。1949年11月14日,正式宣佈起義,致電中央人民政府靜候接收。[4]
-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鄭鐵如早在1949年中就同共產黨取得了聯繫,並對如何保住多年積累的高達4,000多萬港元的巨額資產作了周密安排。1950年1月9日鄭鐵如宣佈起義,帶領全體員工宣佈接受北京總管理處領導。緬甸、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中國銀行分支機構也隨後致電宣佈起義,接受總行領導。 [5]
- 交通銀行:1950年1月18日發表起義通電。與國內總行建立隸屬關係。
- 中國農民銀行香港分行:1950年1月18日發表起義通電
- 福建省銀行香港分行:在港總經理許顯時和香港分行經理陳紘,在福州解放後即上書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動要求接管。被華東局掌握。按照周恩來指示,以此創辦香港南洋商業銀行、私商名義的香港豐成貿易公司。陳紘被評為1950年第一屆全國勞模。[6]
- 廣東省銀行:1950年1月18日發表起義通電
- 廣西省銀行香港分行: 1950年1月18日廣西省銀行總經理趙可任率領在港全體職員發表起義通電,將銀行全部財產交給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7]趙可任接受廣州市公安局長陳泊派梁俠與王車銳兩人赴港指導,1950年2月該行附屬航業公司的桂山、柱海兩艘海輪(原為二戰美軍登陸艇)從澳門開到廣州起義。
- 中央信託局香港分局:1950年1月18日發表起義通電
- 郵政儲金匯業局香港分局:1950年1月18日發表起義通電
- 中國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1950年1月18日發表起義通電
國民政府在港貿易機構共有5家
- 資委會國外貿易事務所:1949年11月14日,正式宣佈起義,致電中央人民政府靜候接收。[8]
- 中國紡織公司香港辦事處:1949年9月13日起義
- 中央信託局易貨處:1950年2、3月間,都已將財產移交有關部門
- 中國植物油料廠:韓戰爆發後,10天之內,把輪船8艘、機器7000餘件全部運回廣州。
- 中國石油公司駐港代表處:1950年2、3月間,都已將財產移交有關部門
其它:
- 香港九龍海關:起義。1950年6月內駛的35艘緝私艦在內的價值554.8萬港元的財產順利接收。
- 粵漢路港九辦事處:辦事處主任陸以銘率員工起義後,廣州鐵路局即派員赴港,接管了日常工作以及在九龍尖沙嘴擁有的房地產。
- 交通部購運處:為國內鐵路和橋樑建設購買器材。採取了秘密起義方式,1950年6月完成了全部七千餘噸鐵道交通器材的內運。
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宣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1月9日周恩來總理向駐港各機構員正發出「保護財產,待命接收」的命令。同時,為了加強對接收工作的領導,中央決定組織「政務院接收港九中國偽政府機構工作團」,由冀朝鼎任團長,張鐵生任副團長。1950年1月底,工作團進抵廣州。吸收羅哲明、吳荻舟等參加。1950年於4月1日,政務院將工作團改為「政務院特派接收港九國民黨政府機構專員辦事處」(簡稱「專辦處」),專員龔飲冰(未到職),雷任民、張鐵生為副專員。雷任民決定把原定的正式入港接收變為採取靈活方式進行接收。1950年6月初,周恩來復電錶示同意新方針:
- 條件好,能接收的,不聲不響進行接收,將來補辦手續。
- 重要物資器材搶運回國。
- 將來準備開展業務的,由國內上級機關派人協助開展業務,達到實際接收。
- 條件不好,不能立即接收的,亦加緊聯繫。
1950年6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由項克方、閔一民、莊世平、張錫榮(在香港開辦寶生銀號)、孫文敏5人組成專辦處金融工作團(簡稱「金工團」)核心小組入港實際接收各行、局。總計接收9行局資財約5,240萬港元。
1950年12月31日,專辦處結束工作,返回北京。應接收財產中尚未收回的,主要是兩航被凍結在香港的71架飛機和部分器材。至1950年底,累計接收器材物資合港幣2億元,折合舊人民幣約1萬億元或小米10億斤。起義機構的4,855名員工中,80%以上參加「新中國建設事業」,其中3,420人回內地工作,540人留港工作。成為新中國民航、交通、金融、外貿等各項事業的技術骨幹與管理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