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壁宿二(Alpha And / α And / α Andromedae)在英文的固有名稱是 Alpheratz和Sirrah(與Sirah的拼法相通),是在仙女座中最亮的一顆恆星,位置緊鄰在飛馬座的東北部,是構成秋季四邊形的恆星之一[13][14]。做為一顆與飛馬座相連接的恆星,它也曾經被稱為飛馬座δ,但這個名稱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另一顆有雙重名稱的恆星是金牛座β [13][15]。壁宿二與地球相距97光年,雖然以裸眼觀看是一顆視星等2.06等的單獨恆星,實際上他是一對聯星,由軌道距離很近的兩顆恆星組成。兩顆恆星中較亮的一顆是化學組成很不尋常的汞-錳星,它的大氣層中包含異常高濃度的汞、錳和其他元素,包括鎵和氙[16][17],是已知的汞-錳星中最亮的一顆[16]。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ICRS) | |
---|---|
星座 | 仙女座 |
星官 | |
赤經 | 00h 08m 23.25988s[1] |
赤緯 | +29° 05′ 25.5520″[1] |
視星等(V) | 2.06 (2.22 + 4.21)[2] |
特性 | |
U−B 色指數 | −0.46[3] (–0.06 + 0.22)[4] |
B−V 色指數 | −0.11[3] |
R−I 色指數 | −0.10[3] |
特性 | |
光譜分類 | B8IV-VHgMn[5] |
特性 | |
光譜分類 | A7V[4] |
天體測定 | |
Primary | |
徑向速度 (Rv) | −10.6 ± 0.3[a] km/s |
自行 (μ) | 赤經:135.68[6] mas/yr 赤緯:−162.95[6] mas/yr |
視差 (π) | 33.62 ± 0.35[1] mas |
距離 | 97 ± 1 ly (29.7 ± 0.3 pc) |
絕對星等 (MV) | −0.193[4][b] |
Secondary | |
絕對星等 (MV) | 1.797[4] |
軌道 | |
繞行週期 (P) | 96.69[7] 日 |
半長軸 (a) | ±0.127 mas 23.917[7] (±0.0327 AU) 0.7146[4] |
偏心率 (e) | ±0.013 0.526[7] |
傾斜角 (i) | ±0.17 105.8[7]° |
升交點黃經 (Ω) | ±0.48 104.46[7]° |
近心點 曆元 (T) | MJD 47374.563 ± 0.095[2] |
近心點幅角 (ω) (secondary) | 257.4 ± 0.31[2]° |
詳細資料 | |
Primary | |
質量 | ±0.201 3.63[7] M☉ |
半徑 | 2.94[4][c] R☉ |
表面重力 (log g) | 3.75[8] |
亮度 (bolometric) | +41 −33 158[4] L☉ |
溫度 | 11,950[4] K |
自轉 | 2.38日[9] |
自轉速度 (v sin i) | 53[10] km/s |
年齡 | 60;[8] +117 −74 200[4] Myr |
Secondary | |
質量 | ±0.096 1.875[7] M☉ |
半徑 | 2.03[4][d] R☉ |
表面重力 (log g) | 4.0[8] |
亮度 (bolometric) | +3.83 −3.04 14.79[4] L☉ |
溫度 | 7,935[4] K |
年齡 | 70;[8] +184 −130 447[4] Myr |
其他命名 | |
Alpheratz, Sirrah, Sirah, α And, Alpha Andromedae, Alpha And, δ Pegasi, δ Peg, Delta Pegasi, Delta Peg, 21 Andromedae, 21 And, H 5 32A, MKT 11, ADS 94 A, BD+28°4, CCDM J00083+2905A, FK5 1, GC 127, HD 358, HIP 677, HR 15, IDS 00032+2832 A, LTT 10039, NLTT 346, PPM 89441, SAO 73765, WDS 00084+2905A/Aa[6][11][12]
| |
參考資料庫 | |
SIMBAD | 資料 |
一顆恆星的徑向速度是接近或遠離觀測者,可以從光譜的紅移或藍移測量出來。美國天文學家Vesto Slipher在1902至1904年對壁宿二進行一系列的測量,發現了它的徑向速度有着週期性的變化。他認為是一對軌道週期大約100天的分光雙星[18]。在1907年,漢斯·魯道夫公佈了初步的軌道[19]稍後,羅伯特·霍勒斯·貝克公佈了更精確的軌道[20]。
在系統內光度較暗的星在1988和1989年間首度被潘曉沛和它的工作夥伴使用干涉儀發現,他們用的是美國加州威爾遜山天文台的馬克III恆星干涉儀,這次工作的結果在1992年發表[21]。因為這兩顆恆星光度之間的差異,在1990年之前都未能分辨出暗星的譜線,Jocelyn Tomkin、潘曉沛和James K. McCarthy在1991至1994年的觀測在1995年發表 [22]。
這兩顆星互繞的公轉週期是96.7天[2]。較大、較亮的一顆稱為主星,它的光譜類型是B8IVpMnHg,質量大約是3.6太陽質量,表面溫度大約是13,800K,在所有波長上測量得到的光度約為太陽的200倍。較小、較暗的伴星稱為次星,質量大約是1.8太陽質量,表面溫度大約是8,500K,另外全波長的光度約是太陽的10倍。它是一顆早期型的A型星,光譜類型估計為A3V[22][17]。
在1906年,約瑟夫·諾曼·洛克耶和F. E. Baxandall報告壁宿二的光譜中有異於平常的譜線[23]。 在1914年,, Baxandall指出這種異常的譜線來自錳,並且在屏一(天兔座μ)也有相似的譜線[24]。在1931年,W. W. 摩根辨識出了另外12顆光譜中有錳譜線的恆星[25]。許多這一類的恆星隨後被辨識出屬於汞-錳星的成員[26],是在大氣層內含有汞、錳、磷和鎵等元素的化學異常星[27], §3.4.。在壁宿二的情況是:在較明亮的主星除了汞-錳星已經提到的元素外,還有過量的氙。Ryabchikova、Malanushenko、和觀察到次要恆星的大氣層中還有過量的鋇,因此建議在分類上應屬於金屬線星[17]。
在1970年,Georges Michaud建議這些化學異常星是出現輻射性擴散的恆星。依據這樣的理論,這些恆星的大氣層會異常的寧靜,一些元素會因為重力的力量而下沉,而其他一些會被輻射壓力推擠至表面[27], §4.[28]。這種理論成功的解釋了包括汞-錳星的許多被觀察到的化學異常星[27], §4.。
壁宿二曾經被報告為有輕微變化的變星 [29],但是從1990至1994年間的觀測發現它的光度非常穩定,變化少於0.01星等[30]。儘管如此,Adelman和他的夥伴在2002年發表了在1993和1999年的觀測指出,汞的波長為398.4奈米的譜線會隨着主星的自轉而變化,而這是因為汞在大氣層內的分佈是不均勻的。使用都卜勒影像的觀測讓Adelman等人發現雲層集中在赤道的附近[31]。在2007年發表對都卜勒影像的後續研究,顯示這些雲彩在恆星的表面緩慢的漂移[9]。
這個聯星系統是威廉·赫歇爾在1781年7月21日發現的目視雙星 [33][34][11],在艾肯雙星目錄中的標示為ADS 94 B,它由一顆G-型恆星和一顆視星等大約是10.8等的伴星組成[32],雖然看起來在天空中與另外兩顆恆星很接近,但在空間中並未在一起[3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