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極地氣候(subpolar climate)[1],又名副極地大陸性氣候、副北極氣候(Subarctic climate)[2]、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或雪林氣候、極北氣候(boreal climate)[3],是一種主要分佈在北緯50ºN至70ºN之間的氣候類型,夏季氣候涼爽,冬季酷寒。
分佈
分佈在北半球陸地的50ºN至70ºN左右。在北美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主要是育空到拉布拉多和紐芬蘭)的大部分北部地區。在亞歐大陸分佈於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中北部起向東經芬蘭和俄羅斯西部(南界沿聖彼得堡——下諾夫哥羅德——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線)、俄羅斯東部、蒙古最北端以及以及中國東北的西部(主要是黑龍江的大興安嶺地區和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市北部一帶有較多聚落),北部以年可能蒸散量350mm與極地長寒氣候分界,大致區域為西伯利亞絕大部分地區。此外,格陵蘭島最南端地區由於全球變暖也從寒帶苔原氣候變成了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南半球同緯度地區則主要為海洋所覆蓋,因此不存在狹義上的亞寒帶(狹義上的亞寒帶為高緯度的大陸性氣候區),但在智利和阿根廷的南部、澳洲的塔斯曼尼亞島的高地以及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新西蘭的奧克蘭群島等地,這些地區和北半球的冰島、法羅群島一樣均屬於亞寒帶海洋性氣候(subpolar oceanic climate),且阿根廷西部的高海拔地區也存在類似於北半球的山地大陸性針葉林氣候。
主要天氣系統
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並為極地大陸氣團產生的源地。冬季常受北極氣團侵入,暖季有時受熱帶大陸氣團伸入。
氣候特徵與成因
副極地大陸性氣候的特徵是冬季長而嚴寒,每年5到7個月的平均氣溫在0℃以下,有時會出現-40℃以下低溫,西伯利亞地區在1月更成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其中奧伊米亞康曾經出現-71.2℃的北半球最低氣溫紀錄;夏季短促,有且只有1至3個月的平均氣溫高於10攝氏度且最熱月平均氣溫不超過22攝氏度,普遍涼爽,夜間氣溫有時也可能降至0℃以下,但同樣可能出現30℃以上甚至是40℃左右的高溫(例如加拿大的麥克默里堡在2021年北美西部熱浪甚至刷出了40.3度的極端高溫[4]),氣溫日較差和氣溫年較差均很大[5]。這是因為本區為極地大陸氣團的發源地且緯度高,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小,又有積雪覆蓋,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受不到海洋氣團的調節;夏季則白晝時間過長,在焚風效應下亦可能出現高溫。此外,由於氣溫低,空氣中水汽含量不多,導致全年降水量少,為250-550ml。夏季降水集中,主要類型有氣旋雨和對流雨;冬季溫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陸反氣旋控制,所以降水稀少。然而,低溫使得水分蒸發也較為少,因此相對濕度高,仍屬於濕潤氣候,不曾有乾燥的感覺,雪量也十分充足。
分類
大致分佈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因為受暖流影響,全年濕潤。此型氣候在柯本氣候分類法的表示法為「Dfc」和「Dfd」。[6][7]
比較少見,主要分佈於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南部、加拿大的卑詩省北部和育空地區南部、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西側延伸至內陸一帶的特定山區,地中海沿岸山地和安第斯山脈的部分高海拔地區也屬於這種情況。這是由於地形因素而受地中海式氣候因素影響的副極地氣候,降水主要集中於冬季。此型氣候在柯本氣候分類法的表示法為「Dsc」和「Dsd」。[8]
比較少見,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北部東緣,即中國的大興安嶺一帶、蒙古東北部地區和西伯利亞東南部沿海地區,因為受寒流影響或者受季風影響,只有在寒流減弱的夏季有足量雨水。此型氣候在柯本氣候分類法的表示法為「Dwc」和「Dwd」。[9]
自然帶
區內森林資源豐富,林業發達,針葉樹種生長緩慢而木質優良。
區內著名城市
- 中國漠河市
- 中國塔河縣
- 中國根河市
- 中國牙克石市
- 中國阿爾山市
- 中國玉樹市
- 蒙古國烏蘭巴托市巴嘎諾爾區
- 蒙古國車車爾勒格市
- 俄羅斯馬加丹
- 俄羅斯滕達
- 俄羅斯雅庫茨克
- 俄羅斯奧伊米亞康
- 俄羅斯上揚斯克
- 俄羅斯伊爾庫茨克
- 俄羅斯赤塔
- 俄羅斯維柳伊斯克
- 俄羅斯阿納德爾
- 俄羅斯沃爾庫塔
- 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
- 俄羅斯莫曼斯克
- 芬蘭坦佩雷
- 芬蘭黑諾拉
- 芬蘭拉彭蘭塔
- 芬蘭奧盧
- 芬蘭托爾尼奧
- 芬蘭羅瓦涅米
- 芬蘭庫薩莫
- 瑞典厄斯特松德
- 瑞典基律納
- 挪威摩城
- 挪威特羅姆瑟
- 丹麥法羅群島托爾斯港
- 丹麥格陵蘭島納薩爾蘇瓦克
- 丹麥格陵蘭島康埃盧蘇阿克
- 冰島雷克雅未克
- 加拿大白馬市
- 加拿大黃刀市
- 加拿大史密斯堡
- 加拿大拉布拉多市
- 加拿大湯普森
- 加拿大麥克默里堡
- 加拿大七島市
-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雷奇
- 捷克利薩山
- 智利蓬塔阿雷納斯
- 阿根廷里奧格蘭德
- 阿根廷烏斯懷亞
- 澳洲塔斯曼尼亞格雷特納(Gretna, Tasmania)
奧伊米亞康 | ||||||||||||||||||||||||||||||||||||||||||||||||||||||||||||
---|---|---|---|---|---|---|---|---|---|---|---|---|---|---|---|---|---|---|---|---|---|---|---|---|---|---|---|---|---|---|---|---|---|---|---|---|---|---|---|---|---|---|---|---|---|---|---|---|---|---|---|---|---|---|---|---|---|---|---|---|
氣候圖表 | ||||||||||||||||||||||||||||||||||||||||||||||||||||||||||||
| ||||||||||||||||||||||||||||||||||||||||||||||||||||||||||||
|
參考來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