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
線蟲草科線蟲草屬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冬蟲夏草(學名:Ophiocordyceps sinensis譯作中華線蟲草[3],藏語:དབྱར་རྩྭ་དགུན་འབུ་,威利轉寫:dbyar rtswa dgun 'bu,藏語拼音:Yarza Günbu)又稱蟲草、冬蟲草,是一種寄生於昆蟲的真菌,通常寄生於鱗翅目蝙蝠蛾科部分昆蟲幼蟲體內生長[4]。分佈於中國的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甘肅以及尼泊爾、印度、不丹的部分靠近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地區[5]。見於高寒草甸、高山灌叢。其種加詞「sinensis」意為「中華的」,乃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中華線蟲草![]() | |
---|---|
![]() | |
科學分類 ![]() | |
界: | 真菌界 Fungi |
門: | 子囊菌門 Ascomycota |
綱: | 糞殼菌綱 Sordariomycetes |
目: |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
科: | 線蟲草科 Ophiocordycipitaceae |
屬: | 線蟲草屬 Ophiocordyceps |
種: | 中華線蟲草 O. sinensis
|
二名法 | |
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G.H.Sung, J.M.Sung, Hywel-Jones & Spatafora, 2007
| |
異名[2] | |
|
冬蟲夏草是已知最早被記載的蟲草菌,早在公元863年的唐代就已出現在博物學家段成式的記載中。以往冬蟲夏草向來被認為可以「補肺益腎,止血化痰」[6]。但是由於對人體有害的有機砷含量略高,2016年,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將冬蟲夏草從保健食品類除名,並且含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相關申報審批工作按《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未經批准不得生產和銷售[7]。
形態

冬蟲夏草生長在海拔3000公尺至5000公尺的高山草地灌木帶雪線附近的草坡上。土裏的一種菌類孢子寄生於幼蟲,在幼蟲體內生長,吸取其養分至死亡[8]。到了冬季,蝙蝠蛾幼蟲被蟲草菌寄生死亡後,體內組織、外殼會與菌絲結合成堅硬的菌絲體,因為外表還是如幼蟲的外型,這時就被稱為「冬蟲」,經過一個冬天,到第二年春天來臨,菌類的菌絲開始生長,到夏天時從蝙蝠蛾幼蟲的頭部長出然後突出地面,外觀狀似植物,長出棒狀子囊座並且露出地面形成「夏草」,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冬蟲夏草」。菌孢把蟲體做為養分。蟲體似蠶,長3-5cm,直徑0.3-0.8cm;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20~30條環紋,近頭部環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長4-7cm,直徑約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質柔韌,斷面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9]。
保護
2020年7月9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易危」[1]。威脅到種群數量衰退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氣候變化和過度採挖[10]。
1999年被中國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物種[8]。
化學含量
藥理學現代研究結果中,青海冬蟲夏草含有蟲草素約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約8.4%,蛋白質約25%,脂肪中82.2%為不飽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維生素B12、生物鹼等。[來源請求]冬蟲夏草實際上含有的成分有:氨基酸、甘露醇、腺苷、麥角固醇、硬脂酸、生物鹼和有機酸。[11]
2016年2月4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總局關於冬蟲夏草類產品的消費提示》,指出「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為4.4~9.9 mg/kg」並提示「存在較高風險」[12]。
用途

冬蟲夏草正式作為藥物載入書典,是從清朝出版的《本草從新》開始,指出冬蟲夏草的作用是「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13]。之後,冬蟲夏草與人參、鹿茸一起並稱三大名貴滋補藥材,享有極大的盛名[14]。
但是,冬蟲夏草是否含有有效成分一直飽受專業人士詬病,蟲草酸被認為是冬蟲夏草的功效成分或標誌性成分,但其實蟲草酸就是甘露醇,是一種非常普通而便宜的化工產品,被廣泛用於食品、藥物當中[15]。
同時,多項研究表明冬蟲夏草中並不含有發現於蛹蟲草菌的蟲草素(Cordycepin)[15]。2017年發表於《Cell Chemical Biology》的研究完全闡明了蟲草素的合成機理,並確認中華線蟲草不會合成蟲草素,也不會合成同時產生的、具抗癌功效的噴司他丁。文章所發現所檢查物種中,僅有蟲草花及其近親九州蟲草Cordyceps kyusyuensis產生此物質。[16]更早表示冬蟲夏草含蟲草素的文章是直接使用了市售冬蟲夏草,沒有用任何方式驗證其物種真偽,因此不能排除測量的實際上是某種產生蟲草素的廣義「蟲草」菌。[17]

蟲體一般為四至五公分,這時的蟲草稱為「頭草」,品質最好;第二天菌孢長至蟲體的兩倍左右,稱為「二草」,品質次之。因為僵化後會長出根鬚,所以被稱作「冬蟲夏草」。採集後的蟲草會按其重量、色澤及大小等分為五大等級,即:王中王、蟲草王、一級、二級、三級蟲草。
- 王中王:每台斤含數量900條(或以下)條冬蟲夏草。
- 蟲草王:每台斤含1000-1400條冬蟲夏草。
- 一級蟲草:每台斤含1500-1900條冬蟲夏草。
- 二級蟲草:每台斤含2000-2400條冬蟲夏草。
- 三級蟲草:每台斤含2500條以上冬蟲夏草。
野外採集
在農村藏區,冬蟲夏草已成為最重要的現金收入來源。2004年,該真菌為當地家庭貢獻了40%的年度現金收入,佔GDP的8.5%。[來源請求]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是自1990年代末以來。2008年,一公斤交易價格從3,000美元(最低質量)到超過18,000美元(最佳質量,最大幼蟲)不等。2009年,青藏高原的年產量估計為80-175噸。[18]喜馬拉雅山區的冬蟲夏草產量可能不超過幾噸。
2004年,在尼泊爾,一公斤蟲草的價值估計為30,000至60,000尼泊爾盧比,在印度約為10萬盧比。[19]2011年,在尼泊爾,一公斤蟲草的價值估計為350,000至450,000尼泊爾盧比。2012年一篇BBC文章指出,在印度北部村莊,單個蟲草價值150盧比(約2英鎊或3美元),超過體力勞動者的日工資。[20]2012年,一磅頂級質量的冬蟲夏草零售價已達到50,000美元。[21]

據報道,冬蟲夏草的價格在青藏高原上大幅上漲,1998年至2008年間上漲約900%,年均增長超過20%(扣除通脹因素)。大隻蟲草的價值增長比小隻蟲草的更為顯著,這是因為消費者認為大隻的質量更好。[22]
年份 | 價格漲幅 | 人民幣元/公斤 |
---|---|---|
1980年代 | 1,800 | |
1997年 | 467%(包括通脹) | 8,400 |
2004年 | 429%(包括通脹) | 36,000 |
2005年 | 10,000–60,000 | |
2013年 | 125,000–500,000 |
2016年左右,不丹也開始出口冬蟲夏草。分子生物學已確認不丹的冬蟲夏草確實是中華線蟲草,通過測量標誌成分的含量也證明其質量與西藏的相當。[23]
由於其高價值,村落間為爭奪其草地棲息地的衝突已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大難題,多起案例中有人喪生。2011年11月,尼泊爾一家法院判決19名村民謀殺罪名成立,原因是在爭奪這種珍貴的真菌時殺害了一群農民。2009年6月,七名農民在偏遠的北部馬南縣前往採集雅爾恰冬蟲(Yarchagumba)時被殺害。[24]
其價值使其在尼泊爾內戰中發揮了作用,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和政府軍每到6-7月的採收季節就會爭奪這一利潤豐厚的出口貿易的控制權。[25]在尼泊爾採集蟲草直到2001年才合法化,現在需求最高的國家包括中國、泰國、越南、韓國和日本。到2002年,這種藥材的價值達到每公斤105,000盧比(1,435美元),使政府能夠收取每公斤20,000盧比(280美元)的特許權使用費。
尋找冬蟲夏草常被認為會威脅其生長地青藏高原的環境。雖然它已被採集了數百年,並在這些地區仍然常見,但當前的採集率遠高於歷史時期。
培植
中華線蟲草的菌絲體現在有人工培植,產品叫做發酵冬蟲夏草菌粉,價格低廉。[27]
使用昆蟲幼蟲培植,含子實體(伸出的「草」部分)的蟲草也已在中國商業化。需要給幼蟲接種菌絲之後放入一個模擬高原氣候和光照的環境成長。(在2016年研發出模擬環境的方法前,是靠把接種後的蟲放在高原有野生冬蟲夏草生長的地方去長成。)[27]
另外也有用培養基培育含子實體的蟲草的,但外形和傳統種類有差異。[27]2015年發現用大米培養基在低海拔地區產生子實體的方法。[28]
其他「蟲草」物種
東亞和世界各地都存在很多種其他擬寄生於蝙蝠蛾科昆蟲,子實體形態類似的真菌,用途和部分成分也類似。例子有:
- 涼山蟲草 Ophiocordyceps liangshanensis:傳統叫「麥稈蟲草」。尼泊爾有形態類似的蟲草,但分子生物學上可以看出不是同種。涼山蟲草應是線蟲草屬,而尼泊爾的則是亞蟲草屬。[11]
- 蝙蝠蛾蟲草Samsoniella hepiali(原蝙蝠蛾擬青黴Paecilomyces hepiali):1989年在青海採集的一些「冬蟲夏草」發現含本品。現有菌絲培植,用於「金水寶」系列藥品和260多種保健品,中國市場達百億元。[29]含蟲草素。
- 古尼掘氏梅里霉Drechmeria gunnii:「亞香棒蟲草」,在貴州、湖南常用。有栽培研究。[27]
此外還有多種傳統上就知道不是冬蟲夏草(宿主不同),但應用類似的「蟲草」:
- 下垂線蟲草 Ophiocordyceps nutans:宿主是臭蟲,傳統有使用。[30]
- 細腳蟲草Cordyceps tenuipes即細腳擬青黴Paecilomyces tenuipes:宿主是蛾子。傳統有使用。含有乙酰氧基藿香二醇、過氧化麥角固醇。[30]在日本、韓國有商業化培植。[31]中國有栽培研究。[27]
- 蟲草花 Cordyceps militaris:宿主是蛾子。傳統有使用。中國、台灣、越南、印尼有子實體培植。含蟲草素。[30]是中國新食品原料。[27]
- 蟬花Cordyceps chanhua:宿主是蟬。中國有商業化栽培,是中國新食品原料。[27]
- 廣東彎頸霉Tolypocladium guangdongense:2008年發現,有商業化栽培,是中國新食品原料。[27]
中國的廣義蟲草(Cordyceps sensu lato;或小寫"cordyceps")至少有299種。[27]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