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是日本僧人圓仁隨第19次遣唐使團入唐求法巡禮過程當中用漢文所作的一部日記體遊記著作。其內容記錄了唐武宗會昌毀佛運動的有關情況,並對9世紀中國的社會風習進行了詳盡描述,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研究晚唐歷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全書從唐文宗開成三年六月十三日(公元838年7月2日)開始寫起,從日本博多灣登船出發,一直寫到唐宣宗大中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848年1月23日)從中國迴轉日本博多,前後歷時九年七個月。全書雖然不是逐日記載,但是基本上按日程分列,總共597篇(也有人認為是595篇),總計八萬多字,分為四卷。
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手澤本原藏滋賀延曆寺,失傳已久。但是《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寫成之後,曾經廣為流傳。關於《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一書的文獻記載,最早要算創作於圓仁示寂後49年《慈覺大師傳》,其中明確寫明:「入唐事跡,一依本記」。
另外,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來中國的日本僧人成尋之《參天台五台山記》在「延久四年十月十四日」記載向宋神宗獻禮品時提到:「覺大師巡禮記三卷依次進上,至巡禮記第四卷隱藏不進上,依思會昌天子惡事也。」由此可見,《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當時是作為國禮呈送,而且成書之初即為四卷。成尋之所以隱去第四卷,是因為第四卷中涉及唐武宗「會昌毀佛」之惡事,內文多有憤恨之辭。後來一直到鎌倉幕府時期(公元1192-1333年)《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抄本仍在僧俗間流傳。但此後長達五個多世紀裏默默無聞。
明治十六年(公元1883年)以後,三上參次博士等在調查京都東寺觀智院所藏文獻之時,重新發現在伏見天皇正應四年(公元1291年)長樂寺老僧手抄之《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古抄本。該一發現震動日本朝野,明治三十六年(公元1903年),作為留存秘庫之該書為最古抄本,《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被尊為國寶。大正七年(公元1918年),該書被收進佛教刊行會出版的《大日本佛教全書》《遊方傳叢書》當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