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吉尔吉斯斯坦山谷,中吉口岸所在地,喀伊高速公路西端终点,也是欧洲E60公路东端终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爾克什坦(吉爾吉斯語:Эркеч-Там,羅馬化:Erkeshtam)是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與中國新疆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的邊界口岸,以吉爾吉斯斯坦一側的一個村莊命名,伊爾克什坦村位距離中吉邊界約2公里(1.2英里)。中國一側是中國最西部的村莊和哨所被稱為斯姆哈納(英語:Simuhana),在柯爾克孜語中意思為「堆放鐵絲的地方」 ,斯姆哈納村位距離中吉邊界約3.5公里(2.2英里)。伊爾克什坦現在是兩國更常用的名稱。伊爾克什坦也是中國最西端的邊境口岸。它是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之間的兩個口岸之一,另一個是吐爾尕特山口,它位於伊爾克什坦東北約165 km(103 mi)。[1]
伊爾克什坦口岸位於喀什以西約230公里(140英里),奧什東南約250公里(160英里),塔吉克斯坦杜尚別以東約550公里(340英里)。口岸橫跨伊爾克什坦山口,這是天山南側與帕米爾高原相交的深峽谷。峽谷海拔約2,950米(9,680英尺)。[2] 伊爾克什坦邊境口岸控制着東部的塔里木盆地與西部的阿賴河谷和北部的費爾干納盆地之間的主要貿易路線。 在吉爾吉斯邊界的一側,公路A371從伊爾克什坦通往薩雷塔什 。 歐洲E60公路始發於法國布雷斯特,終點在伊爾克什坦。 亞洲公路65號線 ,從烏茲別克斯坦鐵爾米茲到中國新疆喀什市,途經伊爾克什坦。在中國邊界的一側, 581國道,終點在斯姆哈納(伊爾克什坦) 。 阿伊高速,向東經烏恰縣通往喀什市和塔里木盆地。有巴士會通過該口岸。[3]
伊爾克什坦位於主要地理和文化區域之間的自然分界線上,幾千年來一直是重要的邊界控制點。它在漢朝和三國時代(公元三世紀二三世紀)被稱為捐毒。[4][5][6]據《漢書》記載,雋都「三百八十戶,一千一百人,五百能持兵」,居民原為塞迦人,身着烏孫服飾,隨「水草」而居。靠近「蔥嶺 」(帕米爾高原)。[7] 伊爾克什坦被歷史學家認為是克勞狄烏斯·托勒密在他的論文《地理學指南》中所寫的 Hormeterium(商人站)。一些研究人員進一步提出,這是他稱之為石塔的多個可能位置之一。托勒密特別指出,Hormeterium 位於更東 5 度處。[8]托勒密在《地理學指南》中給出(在塞迦人的控制下)石塔坐標的段落如下:[9]
在塞迦的地域內,出現了已經提到的 Komedai 山區 - Sogdiana(粟特)山區的位於 125° / 43°,其終點位置靠近 Komedai 的峽谷(Alai 山谷)位於 130° / 39°;所謂的石塔位於 135° / 43°
俄羅斯帝國控制中亞後,1893年開闢了從奧什到伊爾克什坦的馬路。[10]
1934年,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名義上的領導人和加尼牙孜被回族馬家軍馬仲英趕出喀什,經伊爾克什坦撤退,在那裏他簽署了解散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協議,並承諾支持蘇聯扶持的盛世才新疆政府。[11]馬仲英也經伊爾克什坦離開新疆前往蘇聯。[11]
在蘇聯時期,邊界哨所的名字是安德烈•貝森諾夫,是為了紀念邊防戰士安德烈•貝森諾夫,他在 1931 年與巴斯瑪奇運動的叛軍衝突中喪生。[10]1952年以前,伊爾克什坦是中蘇貿易口岸。[12]由於中蘇交惡,邊界被關閉。 1997年7月21日,邊界臨時開放。[13][12] 1998年1月26日,邊界正式開放。直到 1999 年,俄羅斯軍隊一直駐紮在該哨所。[10]
2002年5月20日,伊爾克什坦口岸正式開放。[12] 2002年,口岸共處理旅客8071人次、車輛7066輛、貨物7.6萬噸。[13] 2008 年,口岸處理了 58,900 名旅客和 520,000 噸貨物。[2] 2011 年 12 月,中方邊境海關辦公室搬遷到一個更大的場所,大約 100 以東公里,在海拔約 1,000 米的烏恰縣。[14] 2013年前11個月,口岸共通過旅客39045人次、車輛32554輛次、貨物46.4萬噸,加工貨物噸位居新疆口岸第四位。[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