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殺女嬰現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有着2000年的殺害女嬰史。16世紀末,基督教傳教士來到中國時,他們目睹了新生兒被扔進河裏或垃圾堆。[1][2]在17世紀,利瑪竇記錄了中國幾個省份的這種做法,並表示貧困是這種做法的主要原因。[2]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19世紀,在共產主義時代急劇下降;[3]但自1980年代初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又重新成為一個問題。[4]2020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大陸的男女比例為105.07比100,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進行人口普查以來的最低記錄。僅僅中國和印度,每年就發生近兩百萬起女嬰殺害事件。[5][6]
![]() | 此條目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歷史

儒家思想對殺害女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傳統意義上,男性要努力工作養活老人、且男性主導部份傳統習俗,令許多人重男輕女。[8]

在19世紀,這種做法非常普遍。從清文閱讀中可以看出,「溺女」[9]一詞經常出現、是最常普遍見的殺女嬰手法之一。其他方法包含悶死、餓死[a][11]或丟到野外:孩子會被放在籃子裏,然後放在樹上。佛教尼姑庵建造了「嬰兒塔」,供人們留下孩子[12]。1845年,有江西省傳教士寫道,這些孩子在暴露於自然環境中時能存活長達兩天,而路人會忽略女嬰的哭叫[13]。傳教士雅裨理於1844年報告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女童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就被殺害[14]。

1878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加布里埃爾·帕拉特尋找並整理13個省的文獻和《聖嬰年鑑》[15]的證據與信息,證實山西和四川存在殺嬰、根據帕拉特收集的信息,這種做法在東南部省份和長江下游地區更為普遍。
Remove ads
1930年,五四運動著名人士柔石創作了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描述了農村地區的極端貧困,認為這是殺害女嬰的直接原因。[16]
在中國社會,大多數父母更願意生兒子,所以1979年政府實行獨生子女政策時,女嬰被墮胎或遺棄。如果父母有超過一個孩子,他們將被罰款。男性繼承人與女性相比的賺錢潛力使父母相信,生女孩會在經濟上造成困難,使女嬰殺害成為更可取的解決方案。[17]
1980年中國政府發表的白皮書指出,殺害女嬰是「封建罪惡」。[b]國家官方認為這種做法是封建時代的遺留,而不是國家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據聶精保說,相信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與女嬰殺害「沒有聯繫」是「不可思議的」。[18]
1980年9月25日,在一封「公開信」中[19]中國共產黨政治局要求黨員和共青團成員以身作則,只生一個孩子。從獨生子女政策開始,就有人擔心它會導致性別比例失衡。1980年代初,高級官員越來越關注父母因渴望兒子而遺棄和殺害女嬰的報告。1984年,政府嘗試通過調整獨生子女政策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夫婦的第一個孩子是女孩,他們被允許生第二個孩子[4]。即使如此,由於父母不願意承受有兩個孩子的經濟負擔,他們依舊會拋棄女嬰,直到生下男孩為止。
Remove ads
現狀

許多中國夫婦希望有兒子,因為兒子在晚年可以為他們提供支持和保障。相反,女兒在結婚後會離開自己的父母,加入並照顧丈夫的家庭(公婆)。[20]農村家庭的男性,在農村家庭中,截至2014年,幾乎佔中國人口的一半,男性在進行農業工作和體力勞動方面具有額外的價值。[21][20][22]

2005年的一項人口普查調查表明,各省份的性別比例存在顯著差異,從西藏的1.04到江西的1.43不等。[23][24] Banister (2004)在對中國女孩短缺的文獻綜述中提出,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後,女嬰殺害的普遍性有所回升。[25]另一方面,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女嬰殺害在中國今天很少見,特別是自從政府禁止這種做法以來。例如 Zeng 及其同事(1993)認為,至少有一半的國家性別失衡源於女性出生的漏報[24][26][27]
根據日內瓦安全部門治理研究中心的數據,因性別問題而死亡的女性嬰兒的人口短缺與20世紀所有衝突估計的1.91億死亡人數在同一範圍內。[28]。2012年,紀錄片《是女孩:世界上最致命的三個字》發布。它聚焦於印度和中國的女嬰殺害。[29]
根據中國中2020年人口普查,中國大陸的性別比例有所改善,男女比例達到了105.07的新低記錄。這是自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進行人口普查以來最平衡的性別比例。
Remove ads
女嬰殺害,特別是一胎政策所導致的殺嬰現象,造成了性別比失衡,導致人口下降與出生率下降。2017年,每1000人中不到13個出生。還有比女性多3300萬的男性。[30]由於女嬰殺害導致的生育年齡女性和男性之間的比例失衡,也導致了性販賣和綁架女性新娘或從其他國家進口新娘的增加。[31]
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三部法律,試圖防止女嬰殺害的再次發生。1994年的《母嬰保健法》[32]禁止了胎兒性別鑑定,並禁止使用技術進行基於胎兒性別的選擇性墮胎,以保護女嬰。《婚姻法》[33]和《婦女保障法》[34]都禁止女嬰殺害並保護婦女權益。還有一個名為「關愛女孩」[35]的活動,為只有女孩的家庭提供財政支持,並支持性別平等。
2016年12月,堪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由於行政漏報,中國的性別差距可能被誇大了,而不是墮胎和殺害嬰兒的做法。這一發現挑戰了早期的假設,即中國農村村民大規模殺害自己的女兒,並得出結論,自1982年以來,高達1000萬至1500萬失蹤的女性沒有得到適當的出生登記。[36][37][38]漏報歸因於政治,家庭試圖避免女孩出生時的處罰,地方政府隱瞞缺乏執行情況,不讓中央政府知道。這意味着中國新生兒性別差距在先前的分析中可能被大大誇大了。儘管數據差異的程度,但關於中國性別比例失衡的挑戰仍然是學者之間有爭議的問題。[39][40]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