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屠殺女性(Gynocide或Femicide)一詞出現於十九世紀20年代[2],其定義為針對女性的系統的、有計劃的屠殺。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往往與文化有關。屠殺女性通常被視為性別犯罪。
最普遍的屠殺女性的形式是針對胎兒性別進行的選擇性溺嬰及墮胎,這一現象常出現在有重男輕女思想的文化中,女性主義者指出這會同時傷害女性與男性(男性因為更難娶到老婆而心理痛苦,女性則面臨更高的性犯罪、人口販賣等)。如中國1980年起實施的一胎化政策中,中國傳統的父系社會體系往往驅使一對夫妻力求生養男丁以「傳香火」,進而變相殺死女嬰;後來當局曾明文規定禁止實施超聲波掃描、精蟲分離等性別篩檢方法以保障女嬰存活,而各地方的非法醫療院所仍暗地進行戕害女性胎兒的勾當。而台灣方面指出2010年有約三千名女嬰遭墮胎,引起台灣衛生署高度關切並介入調查。[3]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指出,亞洲地區由於超聲波科技的普遍加上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導致亞洲短少了一億女性出生人口,尤其是中印兩國最為嚴重。[4]
危地馬拉和墨西哥[5]都曾有屠殺女性的報導。根據報導,在華雷斯城謀殺案(又名las muertas de Juárez)和危地馬拉市的屠殺女性行為中,地方當局都沒有介入。大多數被害女性都被姦殺、斷肢、拷打甚至肢解。據女同性戀者權益保護組織Lesbiradas稱,在危地馬拉市2004、2005年發生的屠殺女性事件中,超過500名被害女性中有20%是因為與其他女性有過「親密關係」而被成對殺害的。
屠殺男性被定義為針對男性的系統的、有計劃的屠殺。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往往與文化有關。屠殺男性通常被視為性別犯罪。與屠殺女性(Gynocide)不同的是,屠殺男性的行為很可能在戰時發生,其目的是削減敵軍的潛在兵源。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最早的屠殺男性行為,可能出現在公元前600年,當時愛奧尼亞海盜對米利都城的男人進行了大屠殺,並強迫米利都婦女們與自己結婚,通過這種方式取代原住民在米利都定居下來。[6]
西方文學中最廣為人知的男性屠殺的例子是《新約》中《馬太福音》一章所記載的希律王發動的大屠殺(諸聖嬰孩慶日),有現代學者認為這一歷史事件是虛構的。[7]
“ | 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裏,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里的,都殺盡了。 | ” |
——《馬太福音》 2:16 |
在13世紀左右,蒙古人四處征伐時,也曾經實行過男性屠殺政策。具體政策為:凡是高過馬車車輪的男子,均被殺戮[來源請求]。
滿清時期,大批中國東南沿海移民移入台灣,加上清廷禁止男子攜家帶眷入台以防叛亂,而這些孑然一身的來台男丁被稱為「羅漢腳(意近於光棍)」。而這些漢人移民為了墾荒,便與台灣原住民發生一連串衝突,加上身邊沒有妻小的關係,故與當地原住民通婚;有的以「和親」的方式同原住民聯姻並結盟,而有的則訴諸武力,血洗原住民部落,除了殲滅部落內的男丁外,順便擄走女性族人充當配偶。
巴基斯坦1971年曾在東巴地區(現今孟加拉國)曾經將男性知識分子作為消滅的目標。[8]
波爾布特在柬埔寨也曾大肆屠殺男性,導致此後女性在當地人口中的比例激增。[9]
在1984年的反錫克教暴動中,男性普遍被鎖定為攻擊目標。[9]
其它例子如1988年的安法爾行動[10][11][12](薩達姆針對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進行的種族滅絕計劃,詳見1988 Anfal campaign)和1995年7月12日發生在波斯尼亞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殺Srebrenica massacre。[13][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