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票(英語:One man, one vote;或者:one person, one vote),是政治平等主義者所推崇的一種選舉原則,歷史上這種選舉制度的實現形式包括普遍選舉比例代表制多數制等,而與一人一票不相符的情況包括不公平分配傑利蠑螈等。 英國工會成員喬治·豪厄爾英語George Howell在1880年的政治手冊中最早提出「一人一票(one man, one vote)」的口號。[1]20世紀去殖民化時期,一人一票的口號在各個尋求獨立的發展中國家里被廣泛傳播、使用。其中,該口號被使用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80年代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這個運動以期終結少數白人對整個國家的管控。[2][3][4]

Thumb
1964年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爭取「一人一票(One Man, One Vote)」運動

美國,一人一票原則在1960年代厄爾·沃倫(Earl Warren)執掌美國最高法院時被確立,沃倫法院通過一系列里程碑式判決逐漸確立了美國的一人一票民主選舉制度。[5][6][7][8]在1964年的「韋斯伯里訴桑德斯案英語Wesberry v. Sanders」中,沃倫法院裁定美國國會眾議院的議席數量必須按照各選區人口比例來確定;同年,在「雷諾茲訴西姆斯案英語Reynolds v. Sims」中,依據美國憲法中的平等保護條款,以首席大法官厄爾·沃倫為首的最高法院多數意見(8-1)裁定,全美各州立法機構(州議會英語State legislature (United States))必須按照州內各選區人口比例來劃分議席數量,並應當按照最新人口普查數據定期進行調整。[9][10][11]

英國

「一人一票」的表述最初是在英國選舉制度改革的歷史背景下出現。歷史上,英國的選舉所強調的重點在於投票必須能夠代表不同的地區,比如各個大學等等。而選舉議會議員的投票資格也隨着時間不停地演變,比如早期的投票人必須擁有一定的財產,或者擁有學徒身份,或者擁有大學的學位。但這個制度的問題在於,擁有投票資格的人往往可以在不同的選區都進行投票,而英國許多成年人卻完全沒有投票資格。

選舉制度的改革者強調,英國議會議員以及其他官員的選舉必須能平等代表公民的意願,而且每一個投票者都應當能在選舉中行使1次且僅有1次的投票權。1950年前,英國實行了選舉制度的改革方案(Reform Acts),將選舉權推廣到了幾乎所有成年公民(排除了罪犯、瘋子以及英國上議院的議員)。1969年,英國通過了最新的改革法案(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使得一人一票制度的普及到了英國各地(除了倫敦市區和北愛爾蘭地區)。

美國

歷史背景

Thumb
美國「一人一票(One Man, One Vote)」徽章

在1950年代-1960年代爆發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Civil rights movement)中,行動主義人士的不斷推動、抗爭,以期讓美國南部地區的非裔美國人重新獲得投票權,而此舉也喚醒了全美國各地民眾對投票不公現象進行抗爭。各地法院收到眾多相關案件,其中包括了阿拉巴馬州這種數十年沒有公平分配選票的地方。

1964-1965年,美國國會獲得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選舉法案 (1965年)》,禁止以任何基於種族與膚色的標準或程序否認或剝奪投票權。[12]

法院判決

發展中國家

Thumb
第一任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全民一人一票普選)

成功例子

「一人一票」選舉體制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已經成功實現,標誌性的例子包括印度南非[19][20][21]而這其中著名的領導人包括「印度國父聖雄甘地以及「南非國父」納爾遜·曼德拉

改革受阻

「一人一票一次(One man, one vote, one time)」的選舉制度之前已經在羅得西亞(現津巴布韋)、贊比亞安哥拉等地成功實行,這些地區的腐敗和暴力現象都較為輕微,但是由於政治強人獨裁者的重新掌權,導致自由投票的權利被終結。[22][23]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