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報》(英語:The Onion)是美國一家擁有報紙網站的新聞機構,除了一個娛樂性的欄目「A.V. Club」非常有名以外,他們還以諷刺刊登在網上和報紙上的文章而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們宣稱該機構在全國範圍內有200,000份的發行量,並且90%的讀者年齡都在18到44歲之間。從2007年開始,該機構將諷刺性質的新聞錄音和影片放到網上,成立「洋蔥網絡新聞」[1],每月平均訪問量達到750萬人次。

Quick Facts 洋蔥報 The Onion, 類型 ...
洋蔥報
The Onion
類型諷刺新聞
版式小報和網站
持有者洋蔥報業公司
編輯Will Tracy
創刊日1988
總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
發行量200,000
OCLC 編號25152765
網站http://www.theonion.com/
Close
Quick Facts 洋蔥報業公司 Onion, Inc., 成立 ...
洋蔥報業公司
Onion, Inc.
成立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1988年 (1988)
結束2013年 編輯維基數據
創辦人Tim Keck
Christopher Johnson
代表人物David Schafer(董事長),Steve Hannah(總裁兼行政總裁),Mike McAvoy(首席運營官),Josh Modell(A.V. Club的總經理)
總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
產業出版業
產品洋蔥報紙、廣播、視頻、書籍,A.V.俱樂部(洋蔥公司旗下的一個報紙兼網站)
所有權者Fusion Media Group 編輯維基數據
員工人數70
母公司G/O_Media
網站http://www.theonion.com/ 編輯維基數據
Close

《洋蔥報》評論的事件有真實的,也有虛構的,它模仿傳統的報紙形式,擁有故事、社論、本報評價、街頭人士評論等板面,還採用傳統的報紙排版方式,甚至將播報新聞的主持人聲音都加以修改,以模仿美聯社的主播。該媒體通常通過將街邊小事作為特大新聞或玩味文字來取悅觀眾(如drug win drug war)。其他常有的手法還就包括一些超現實主義的誇張(如尊尼·特普現在完全是由圍巾和手鐲製成的)和利用奇幻的視角來看待一些現實問題(如金正恩支持同性戀婚姻)。

報紙的第二部分娛樂章節「the A.V. club」是非諷刺性的,該欄目主要是採訪和評論最近新發佈的媒體以及其他周刊。這一欄目的印刷版還包括對當地一些餐館的評論,以及一些即將開始的現場演出的前瞻信息。這個欄目的網絡版也有其特點,如洋蔥部落格區、讀者討論區,甚至將本身作為一個與《洋蔥報》不一樣的存在。

歷史

Thumb
《洋蔥報》在紐約的辦公室
Thumb
《洋蔥報》在科羅拉多州伯德市的辦公室

Tim Keck和Christopher Johnson兩名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大三的學生於1988年創立了《洋蔥報》,第二年,他們把《洋蔥報》以少於20,0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主編Scott Dikkers和廣告營銷經理Peter Haise(華盛頓郵報[2]的數據是16000美元,一篇刊登在商業2.0的文章報道的數據是19000美元[3])。據說是Chris Johnson的叔叔Wm. Nels Johnson想出了以《洋蔥報》命名這個報紙,據前任董事長Sean Mills在維基新聞中說:「人們經常會問「洋蔥報」這個名字哪裏來,當我問起報紙創始人之一的Tim Keck這個問題時,他告訴我,準確來說,是他的叔叔起的這個名字,當他和Christopher Johnson在吃洋蔥三明治時,他叔叔建議以「洋蔥報」來命名他們的報紙。」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前編輯主任Chet Clem的證實,創業之初,他們用於吃飯的經費太低了,以至於他們只能吃白麵包和洋蔥[4]

起初,《洋蔥報》只在有限的幾個城鎮十分成功,尤其是那些擁有大學的城鎮(例如麥迪遜密爾沃基芝加哥、香檳-烏爾班納)。起初,整個報紙底部三英寸的部分都可以剪切下來,上面印製密爾沃基和麥迪遜當地價格不高的學生飲食中心的商家或影碟租賃店的優惠劵。

自1996年起,《洋蔥報》的網站成立,這讓他成為一家全國性的新聞機構,2000年,出版物打入大眾市場,這時《洋蔥報》被美國有線頻道(喜劇中心)買下,拓寬《洋蔥報》的範圍,並將諷刺形式用於其他媒體。在2001年的年初,公司將辦公室搬遷至紐約,報紙偶爾還刊登麥迪遜的事情以及一些以周邊城鎮為背景的奇特的故事,或播放一些地標照片讓人以為事情是發生在別的什麼地方。到了2007年四月,《洋蔥新聞網》成立,模仿和諷刺電視的24小時新聞。

報紙的創始人之後則成為其他周刊的出版人,Keck出版西雅圖周報「陌生人」,Johnson則出版阿爾伯克基周刊「犯罪現場」。

Scott Dikkers是《洋蔥報》在職時間最長的主編(1988-1999,2005-2008)。[5][6]

在2009年一月Mills以「是時間迎接新的挑戰了」為理由離開公司。[7]

2009年四月,《洋蔥報》獲得皮博迪獎,獲獎致辭是這樣說的「一個網絡版的諷刺性小報模仿的24小時有線電視新聞是如此滑稽、深刻,並且很難分清真與假。」[8]

2009年7月,許多新聞爆出《洋蔥報》即將出售給大媒體公司的謠言[9],更虛假的謠言指出這項交易將於2009年7月20號周一宣佈,傳說中的收購最終表明來自於一個虛構的出版商Emeritus T. Herman Zweibel的聲明,他聲明他將會把公司賣給一個中國公司,導致在《洋蔥新聞網》和出版物上出現長達一周的關於中國的文章和評論。[10][11]2009年,7月22日,星期三,《洋蔥報》的編輯Joe Randazzo在國家公眾電台上澄清所有大家考慮的事情,他說:「我確信有許多中國的企業非常想要買下《洋蔥報》,但事實上,《洋蔥報》仍然是一家美國獨資的公司。」等到2000年,成立於1990年的「校園圈」(Campus circle)和《洋蔥報》組成「校園圈媒體」(Campus Circle Media,CCM)。[12]

2011年八月,洋蔥網絡新聞開始嘗試進行網上收費,對於非美國訪客,如果一個月內閱讀量超過5篇故事,將被要求交納費用,標準是2.95美元一個月或29.95美元一年。「洋蔥公司技術處主任Michael Greer對這次收費嘗試這樣解釋到「我們正在嘗試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我們嘗試在那些付費內容已經普遍的市場建立收費標準,特別是像英國這樣已經擁有很多讀者的地方。

2011年9月,《洋蔥報》宣佈將把整個洋蔥網絡和報紙的編輯部在2012年夏天搬到芝加哥,這個新聞使得很多在2000年從麥迪遜搬到紐約的作者不知所措,這留給他們選擇是跟隨公司再次遷徙到芝加哥還是選擇留下。而芝加哥早已是公司的總部。在2011年9月27號周二的一個喜劇真人騷節目上,當時的編輯Joe Randazzo宣佈他將不會成為洋蔥在芝加哥公司的職工。刊登在2012年三月份的大西洋和紐約雜誌的一篇文章講述此事件的更多細節,這篇文章認為這次搬遷也是一次尋找潛在讀者的嘗試。然而根據2012年三月31日的芝加哥權益保護者報的一篇文章所說,洋蔥的首任編輯回了出版社並宣稱他希望找到比在紐約更加年輕有才華的人才。Dikkers說,「《洋蔥報》常常能夠在各地吸引擁有創造和天賦的人才」,「在麥迪遜,人們習慣於只是在大街上閒逛,然後回家,平淡無奇,是我們給他們震撼,讓他們有所改變,《洋蔥報》正在最年輕,最有活力的人群中逐步成長。」根據一篇在2013年二月的「公元紀年」雜誌的文章所說,《洋蔥報》不僅僅只是度過難關,自從2012年搬到芝加哥以後,他在不斷發展壯大。[13][14][15]在度過難關的6年後,開始付費牆這種新的嘗試,「Onion Premium」在2004年推出並於2005年被撤。[16][17]

2012年八月,據相關信息表明,一個由原先在《洋蔥報》工作的作者組成的團體和「成年動畫」頻道合作創立一個網絡喜劇頻道——X thing。[18] 根據為網站Splitsider寫故事的Adam Frucci所說「《洋蔥報》的作者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而成人動畫頻道就想要利用這一點,和他們結成合作夥伴,只是因為從商業的角度他們看到其中的商機。」 [19]

2019年4月8日,洋蔥報與 Gizmodo Media Group 及兩者旗下的數家媒體品牌一同被出售給了私募基金公司 Great Hill Partners,並整併為G/O Media[20]

發行

《洋蔥報》印刷版在麥迪遜密爾沃基芝加哥丹佛印第安納波利斯博爾德奧斯丁奧馬哈[需要消歧義]聖達非[21]安阿伯市哥倫比亞[22]普羅維登斯免費發放。報紙也可以通過用郵件方式在網上支付訂金獲得。從2005年到2009年期間,洛杉磯聖法蘭西斯的版本雖然有正常出版,但由於缺乏廣告收入而於2009年停止印刷。

2010年10月,《洋蔥報》和美國各地的四家媒體結成戰略合作關係,其中包括《丹佛郵報》、奧斯丁美國政治家,St. Paul先驅者出版社和《威斯康辛州日報》。他們達成協議,《洋蔥報》負責創作過程,而其他四家合作夥伴負責報紙印刷的商業管理和發行問題[23]。這次事件沒過多久,《洋蔥報》又宣佈一個類似的交易,這次的對象是費城調查者,這項交易把《洋蔥報》的報紙帶到費城,將洋蔥印製和發行的市場增加到十個。[24]

2012年三月,華盛頓特區和費城的版本由於當地合作商費城媒體網絡宣稱印製版本不賺錢而停止印刷和發行,」我們嘗試過這種合作模式,但他並不符合我們的預期,但我們仍然相信《洋蔥報》很有潛力尋找到一個能讓這種成功得到實現的合作夥伴。」[25][26]

2012年7月,加拿大安大略湖省的多倫多版本停止和多倫多之星出版商以及SMG的主席John Cruickshank這二者之間的合作,他們發表聲明:「我們聲明多倫多之星集團將停止出版多倫多版本的《洋蔥報》,由於廣告費用的減少產生的經濟的壓力使我們停止出版這種拙劣的來自美國的周報。」除此以外,明尼阿波里斯市的印刷版本在7月4號的周末以後也停止出版。[27][28][29]

2012年10月,紐約市的版本隨着出版商董事長兼CEO發表聲明也停止出版,出版商董事長Steve Hannah聲明道:「我們近幾年的發展重點是電子方面的業務,我們不像普羅維登斯、芝加哥、丹佛或奧斯丁這幾個城市,我們沒有能力在紐約市找到一特許經營夥伴,在擁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我們找到廣告來源。如果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出現,我們十分希望能夠重新恢復在紐約的報紙印刷出版。不像許多主流出版商,我們從來不缺乏讀者。」[30]

2012年11月1號,在全國版的《洋蔥報》的第三頁,報紙CEO兼董事長Steve Hannah發表聲明這將是最後一版印刷的報紙,Hannah決定模仿網絡出版商的模型和特許經營商成功的例子。這篇文章還附上由出版商財務總監簽字的3526號美國郵政服務表格(一種所有權、管理權以及發行量的證明),表明2012年11月1號的發行量是1530份[31]

固定專欄

洋蔥的常規內容包括:

  • 「STATshot」,模仿「今日美國快照」的圖文並茂的統計快照。
  • 「Infograph」(亦稱「Infographic」),關於一個主題的項目符號列表。
  • Point-Counterpoint,觀點和辯駁。
  • Guest opinion pieces and regular columnists,客戶意見和專欄作家版塊。
  • 「News in Photos」, 圖說新聞,給看似普通的或不顯眼的東西附上說明文字,揭示其中隱藏的東西,這些圖片也可能是一些人,無論是著名的還是平凡的。
  • 「The ONION in History」,歷史上的洋蔥,一個年代較早的報紙風格下誕生的頭版,其來源是《我們沉默的世紀》(Our Dump Century)。
  • 「In the News」,沒有任何附帶故事的照片(如「Frederick's of Anchorage Debuts CrotchlessLong Underwear」,「National Association Advances Colored Person」,和「Owls Are Assholes」)。
  • 「American Voices」,美國之聲。模擬進行的民眾意見調查,內容一般與新近的專題事件有關。就每一專題進行調查,受訪者通常有三個,這三個受訪者代表不同的年齡、種族和社會經濟階層。雖然受訪者的名字和職業每天都在變化,但總是使用相同的6人的照片。其中之一是常常被形容為系統分析師。
  • 「An editorial cartoon drawn by Kelly」,由凱利繪製的社論漫畫。[32]凱利是一個虛擬的角色,漫畫的真實作者是沃德·薩頓。洋蔥漫畫最受爭議的特點在於它是一個保守漫畫的面無表情的幽默表演,這通常也是社論漫畫的慣例。大約有一般的漫畫設有自由女神像,落下一滴高興或者悲傷的淚,這個視情況而定。

網站在2005年改版:

  • 所有的內容恢復為免費,停止曾開設的付費功能。
  • 「What Do You Think(你怎麼看)? 」改為「American Voices(美國之音)」,內容在每個工作日更新,調查的回答由6個變為3個。
  • 「In the News」改名為「From the Print Edition」。
  • 網站開始發佈報紙中沒有的內容。如名為「Stock Watch(股票觀察)」的每日股市分析(印刷版中每周發佈);基於Web的民意調查,題為「QuickPoll」(已停止);「National News Highlights」,內容為聚焦三個區域的故事;the cover of The Onion Weekender(模仿Parade雜誌)和The Onion Magazine(模仿紐約時報雜誌)以及總統的每周廣播講話。
  • 全國同步播放的洋蔥電台新聞,成為每天的特色,它是一段由主持人Doyle Redland錄製的簡短的音頻剪接。早在2006年初,洋蔥電台新聞播客推出,繼而飆升至頂級播客排行榜的首位。
  • 引入體育版塊,該板塊有除了新文章(如「Matt Leinart榮獲2006年NFL冠軍」)的老標題的檔案材料,還有醒目的頭條(如「紐約流浪者隊獲敗,光榮繼承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傳統」)。這已經擴大到洋蔥體育新聞整個部分。

洋蔥網站每日都在更新,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前每日更新之前都是在每周三下午更新;《洋蔥報》書面版在每周四發佈。就在不久前,洋蔥網站又進行適當的改版,改變如下:

  • 總統的每周廣播講話中斷。
  • 在大多數頁面的頂部加一個導航欄,但不包括洋蔥體育新聞網視頻的連結,洋蔥電視新聞網,體育,政治,其他部分(見下文)和News Beat。
  • 引入「News Beat」版塊,收集虛假天氣報告和特色引用,互動測驗和民意測驗結果,涵蓋最前沿的版本和當前流行文化。
  • 在主頁下方設置Opinion、Local、Sci & Tech,和Entertainment版塊的連結,在新的導航欄下的「更多」裏面。
  • 一個叫「The Onion Review」的系列視頻回顧一些一周內洋蔥和其他相關媒體的頭條新聞。
  • 《洋蔥新聞網》在線段更新他們的圖標,特別是為了與洋蔥電視新聞網電視連續劇的較低的三分之二相匹配。

影片及音頻內容

2007年3月,洋蔥公司推出洋蔥電視新聞網進行每天的網絡影片播送,影片播送開始於2006年中期播放的一個故事,故事中一個非法移民接替一個年薪800,000美元的行政主管的工作,年薪600,000美元。據報道,洋蔥投資約100萬美元用於新聞廣播的播出[33],並且聘請15名新員工專注於此事。洋蔥的前主編Carol Kolb是《洋蔥新聞網》的總撰稿人,Will Graham是主管和執行製作人。2009年2月3日,洋蔥新聞社從《洋蔥新聞網》中分離出《洋蔥體育新聞網》。

在2007年11月的維基採訪中,洋蔥前總裁Mills說《洋蔥報》轟動一時。Mills說到,「我們一周內有超過100萬的下載量,這使它成為最成功的因網絡而生的影片之一」,「即使我們不是最成功的,我們也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個24小時新聞網。我們有一個新的欄目,它是這個平台的一部分,但同時我們也有一個星期天早晨的脫口騷,叫『In The Know』,我們上周剛剛推出一個新的早晨秀叫『Today Now』。這一直非常令人興奮。到明年我們還會有一些新的節目,展示一些存檔鏡頭和更多的體育方面的新聞。」

2011年1月,洋蔥推出兩個有線網絡的電視節目;1月11日,洋蔥體育新聞在喜劇中心首映[34];1月21日,《洋蔥新聞網》在國際金融中心(IFC)首映[35]

2011年3月,國際金融中心官方宣佈與洋蔥電視新聞網續約到第二個季度。[36]

2011年6月,喜劇中心官方宣佈撤下洋蔥體育新聞網。[37]

2011年8月,美國作家協會, 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宣佈《洋蔥新聞網》的寫作人員加入公會,從而避免一場由於薪酬福利過低導致的潛在的大罷工。這對于洋蔥公司來說也不是第一次,公司一直以來因為其對待員工的方式而飽受批評:2011年6月,A.V. Club費城編輯Emily Guendelsberger就是一次攻擊的受害者,據《費城每日新聞》報道,她的工作並沒有提供醫療保險支付醫院賬單。[38]據美國作家協會稱,《洋蔥新聞網》是唯一的僱傭非公會作家的照本宣科,現場活動的節目。[39]「《洋蔥新聞網》作家們團結在一起並獲得實質性的改善」,美國作家協會執行董事Lowell Peterson說到,「我們非常歡迎他們加入美國作家協會,也期待與洋蔥公司有更高效的關係。」Peterson指出,來自總部位於紐約的喜劇中心的超過70名公會成員都聯名簽署一份意向書,表示支持《洋蔥新聞網》的作者們,數百名成員給發起人員發郵件。

2012年3月,國際金融中心官方宣佈取消與《洋蔥新聞網》的合作。[40]

電影

洋蔥電影》(The Onion Movie)是一部未在影院上映,通過DVD發行的電影。最初由當時《洋蔥》的編輯Robert Siegel和作家Todd Hanson擔任編劇,音樂錄像導演Tom Kuntz和Mike Maguire擔任導演。[41]

電影創作於2003年。霍士探照燈公司在船上放映這部電影,最初叫《洋蔥無題電影》,但由於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導演Tom Kuntz和Mike Maguire,以及作家Robert Siegel離開了此項目。

2006年,New Regency Productions接過這個陷入困境的項目。歷經兩年時間,電影在2008年6月3日通過DVD發行。電影的導演是James Kleiner,編劇仍是Hanson和Siegel。

新聞誤被當真

《洋蔥報》一貫以嚴肅的筆調報道杜撰的「新聞」,以至於在一些時候,第三方甚至會信以為真,還會引用《洋蔥報》上杜撰的報道。

  • 在1998年,Fred Phelps在他的網站「上帝恨基佬(God Hates Fags)」上發佈《洋蔥報》的文章《98同性戀招募計劃接近成功(98 Homosexual-Recruitment Drive Nearing Goal)》以「證明」同性戀們的確積極地嘗試吸引其他人成為同性戀。[42]
  • 在2002年6月7日,路透社報道《北京晚報》在其6月3日的國際新聞版面中,發表關於文章《美國國會威脅離開華盛頓,除非建造新的國會大廈(Congress Threatens To Leave D.C. Unless New Capitol Is Built)》的翻譯。[43]這篇文章討論了除非華盛頓政府建造一座新的擁有可伸縮屋頂的國會大廈,否則他們將離開華盛頓前往田納西州孟菲斯或者北卡羅來納州的夏洛特甚至是加拿大的多倫多。這篇文章是模仿美國運動休閒專營店威脅要離開它們的家鄉城市除非當地為他們建造新的體育館。最初,《北京晚報》因為這篇文章,被要求承認其謬誤。隨後《北京晚報》撤下這篇文章,回應道:「一些美國小報社為了賺錢,經常杜撰一些另類的新聞來戲弄人們。」[44]
  • 在2004年3月下旬,美國MSNBC電視台的Deborah Norville向觀眾介紹一篇「真實」的文章:《58%的美國體育運動被轉播》(Study: 58 Percent Of U.S. Exercise Televised)。[45][46]
  • 2006年,丹麥電視台TV2在其網站上的娛樂版塊中嚴肅地登出《洋蔥報》的文章《Sean Penn希望知道哪個混蛋註冊SeanPenn@gmail.com》。[47][48]
  • 「《哈利波特》中的一篇文章煽動兒童學習巫術」,這是一封廣泛轉發的郵件的主題,這封郵件不斷地提到這篇文章對兒童的影響。專欄作家Ellen Makkai和其他一些相信《哈利波特》在招募兒童加入「撒旦教」的人同樣被這篇文章「欺騙」,使用這篇文章中的引用來支持他們的觀點。[49][50]
  • 2009年9月,兩家孟加拉國的報紙《The Daily ManabZamin》和《New Nation》,發表從《洋蔥報》上翻譯過來的文章,文章聲明岩士唐召開新聞發佈會,聲稱登月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兩家報紙均沒有意識到《洋蔥報》不是一個真正地新聞網站。兩家報紙均為它們沒有認真檢查文章向它們的讀者致歉。[51]
  • 在2009年10月,一家俄羅斯新聞網站「Russia.ru」重新包裝剪接《洋蔥報》的視頻片段「新的禁煙廣告警告青少年:只有同性戀才吸煙(New Anti-Smoking Ad Warns Teens 'It's Gay to Smoke)」,並將其當做合理的新聞發佈。
  • 在2010年2月,其他一些線上新聞網站如意大利的「Il Corriere della Sera」[52] 和Adresseavisen(挪威)[53]重新包裝剪接《洋蔥報》的視頻片段「丹麥推出Lars Von Trier導演的驚險旅遊廣告(Denmark Introduces Harrowing New Tourism Ads Directed By Lars Von Trier)」,並講其當做合理的新聞發佈。
  • 2010年6月,法國足球網站Sofoot.com[54]錯把文章《當足球國家隊的球迷變得越來越難受》(Nation's Soccer Fan Becoming Insufferable)當做真實新聞。他們在網站上的「La solitude du supporter ricain(揚基支持者的寂寞)「標題下登載並部分翻譯這篇文章。[55]文章最後甚至以內容為鼓勵一個假球迷要勇敢並堅持下去的一段話結尾。
  • 2010年11月,霍士新聞頻道旗下的The Fox Nation網站將《洋蔥報》的一篇關於總統奧巴馬寫了一封75,000字的郵件抱怨美國的文章當做真實的新聞。[56]
  • 博客Literally Unbelievable(始於2011年)展示一些Facebook上的帖子,這些帖子的作者都錯把《洋蔥報》某些文章當真。[57]
  • 2011年9月,美國國會警察基於《洋蔥報》在推特的調查報告聲稱美國國會議員手中有12名兒童人質。[58]
  • 2012年1月7日,新加坡前國會議員Lim HweeHwa在她的Facebook主頁上發佈一篇來自《洋蔥報》的名為「奧巴馬公開問國家,他幹嘛要繼續為國家服務一個任期(Obama Openly Asks Nation Why On Earth He Would Want To Serve For Another Term)」的文章,並且作如下評論:「無論奧巴馬的競選策略是怎麼樣的,越來越多的挑戰無處不在。」[59]
  • 2012年2月3日,國會議員John Fleming在他Facebook主頁的添加一篇文章的連結。該文章是關於800萬次的流產因計劃生育而產生,並且聲稱:「繼續執行計劃生育,會使墮胎的規模越大。[60]
  • 伊朗的Fars News Agency幾乎是一詞不差地複製《洋蔥報》在2012年9月24日的文章「蓋洛普民意調查:鄉村白人比起奧巴馬來更歡迎內賈德(Gallup Poll: Rural Whites Prefer Ahmadinejad to Obama)」,並且在9月28日報道這篇文章。[61][62]《洋蔥報》為此在其原始文章上加上如下註釋,「如果希望解更多關於此時間的信息,請訪問我們的伊朗附屬組織Fars」,並且連結到Fars關於此事報道的截圖。[63]在Fars網站上的關於此事的報道在隨後幾天被刪除。
  • 2012年11月14日,《洋蔥報》將朝鮮黨魁金正恩選為「2012年世界上最性感的男人」,並發表一篇名為「Kim Jong-Un Named The Onion's Sexiest Man Alive For 2012」的報導。[64]在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報的人民網英文版據此發表一篇關於金正恩的文章,並且引用《洋蔥報》的滑稽模仿。人民網用包括55幅照片的專題文章讚美這位朝鮮的領導人。[65]

美國總統印章糾紛

2005年9月,時任美國總統George W. Bush的法律顧問Grant M. Dixton寫了信函給《洋蔥報》,要求《洋蔥報》停止使用總統印章。總統印章是用在一個通過模仿總統每周演講而取笑他的線上欄目。這一禁令是符合美國法典(18 U.S.C. § 713:)中對總統印章用法的規定的。(任何人在知情的情況下以引導或達到引導他人認為該行動被美國政府支持或承認而在與廣告、海報、通函、書籍、手冊或其他發行物和公共會議、戲劇、電影、轉播或其他產品和任何建築、紀念碑、筆札上使用美國國家印章或總統或副總統印章或美國參議院印章或美國眾議院印章或美國國會印章或任何摹本,都將被本條例處以罰款或者不超過6個月的監禁或者兩者兼有。)

根據美國行政命令,李察·尼克遜總統特別列舉總統印章被允許使用的情況,其甚至比以上提到的法令更嚴格(行政命令11649),但是其在有正式申請的情況下允許例外的發生。[66]

作為回應,《洋蔥報》依照行政命令寫了一封信件正式地要求使用總統印章的權利,但堅持此前使用總統印章是合法的。這封來自《洋蔥報》律師Rochelle H. Klaskin、被《紐約時報》引用的信稱:「不敢相信會有任何人認為《洋蔥報》使用總統印章,意圖顯示……總統的贊助或批准。」但信中接着寫道,這封信是正式的對印章使用權的申請。[67][68]

第85屆奧斯卡獎爭端

在第八十五屆奧斯卡獎頒獎期間,《洋蔥報》的官方推特在對9歲的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者Quvenzhané Wallis的描述中使用侮辱性語言(cunt)。儘管這一描述在一個小時內就被及時刪除,但是在被刪除時已經有上百條斥責此侮辱性語言的評論。[69]《洋蔥報》的CEO寫信給Quvenzhané Wallis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道歉,把《洋蔥報》上對這位女演員的描述形容為粗俗無禮的,並認為沒有人應該被這種愚蠢的,缺乏幽默感的言語形容,而且這種形容並非諷刺。[70]《洋蔥報》的創意發展部副總裁Scott Dikkers在周一的採訪中說道《洋蔥報》已經發了一封道歉函給Quvenzhané及她的家庭,並且聲稱:「她已經是一個大明星了,我認為她能夠承受這些。」[71]儘管如此,有些《洋蔥報》以前的編輯對此道歉聲明持反對態度:「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玩笑,而是一件嚴重的事情。」[72]

書籍

  • 這個糊塗的世紀:《洋蔥報》從美國最好的新聞資源向你展示100年來的新聞頭條。(1999, ISBN 0-609-80461-8
  • 來自第十層地獄的新聞報道:最好的《洋蔥》(2001, ISBN 0-609-80834-6
  • 令人不適的《洋蔥》:完整新聞集錦,卷十三(2002, ISBN 1-4000-4724-2
  • 令人不適的《洋蔥》:完整新聞集錦,卷十四(2003, ISBN 1-4000-4961-X
  • 為局中人演奏:令人不適的《洋蔥》之完整新聞集錦,卷十五(2004, ISBN 1-4000-5455-9
  • 鑲嵌入美國:令人不適的《洋蔥》之完整新聞集錦,卷十六(2005, ISBN 1-4000-5456-7
  • 國土的不安:令人不適的《洋蔥》之完整新聞集錦,卷十七(2006, ISBN 0-307-33984-X
  • 我們的首頁:從美國最好的新聞資源展示21年的偉大、美德和道德感(2009, ISBN 978-1-4391-5692-6
  • 《洋蔥》書籍之關於已知知識:已知信息的權威百科全書(2012, ISBN 978-0316133265

虛構的簡介

以下部分是洋蔥自己杜撰的個人歷史。

歷史與成立

據官方的說法,《洋蔥報》最早出版於18世紀中期,現在它已經超過250歲了。一開始,它被命名為「商品洋蔥」,因為這兩個詞是報紙的移民的創始人Friedrich Siegfried Zweibel當時所知道的唯一的兩個英語單詞(Zweibel在德語中是「洋蔥」的意思)。報紙的口號最初是「Tu Stultus Es」(拉丁文,意為「你是愚蠢的」)。

1896年,老Zweibel的20歲孫子T. Herman Zweibel成為報紙的主編。按照推測,他在這個職位上一直堅持到了今天,儘管他已經超過130歲高齡了。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這個報紙十分反動,並且惡搞那些在上世紀早期出現在印刷媒體上的黃色新聞(指沒有事實根據或是沒有嚴謹調查的誇大其辭的報道)以及譁眾取寵的報道。它激烈地反對上世紀提出的每一項改革,包括婦女的選舉權,甚至是在電視機上出現的已婚之人睡在同一張床上這樣的鏡頭。T. Herman Zweibel一直堅持寫每周評論,直到2000年,他搭上火箭進入太空前往仙女座星系,這才在表面上讓伯納德·巴魯克(美國的一個金融家)和Aunt Jemima(美國的一個做早餐產品的公司)聯合掌管《洋蔥報》。

2008年12月15日,在最近的洋蔥廣播新聞發佈會上,《我們愚蠢的世界》(洋蔥出版的一本書)最後的結束的廣告說:「350多年來,洋蔥給你每天的新聞……」

年表

1756:Friedrich Siegfried Zweibel創立洋蔥報業公司。[73] 

1783:第一版的《洋蔥報》報紙,據稱是第一份含有廣告的報紙(廣告的內容是The King of Broil'd Meats〔美國一個連鎖快餐店〕和John Jameson's Miracle Concoction〔愛爾蘭的一個釀酒廠〕)。

1850: F. Siegfreid的兒子Herman U接管公司。    1888: T. Herman Zweibel 成為編輯部的主任。[74]   

1892:在電視產業出現之前,洋蔥24小時電視新聞網絡(ONN)成立。它現在能被世界上811個國家的逾90億人收看。  

1896:Herman U 在美國死後,Friedrich Siegfried Zweibel的孫子T. Herman Zweibel接管公司。   1922:洋蔥電台成立。[75] 

1958:Zweibel按照法庭的指示而退休。  

2000:Zweibel離開地球前往太空(引自《最後的邊界》〔The Final Frontier〕,T. Herman Zweibel)。 

2009: 洋蔥和所有子公司的財產都被一家名為漁灣美聯合救助漁業和聚合物注射公司(Yu Wan Mei Amalgamated Salvage Fisheries and Polymer Injection Corporation)的中國企業收購。[76]

2009:中國企業漁灣美聯合救助漁業和聚合物注射公司感到自己收購洋蔥報業公司是個錯誤,於是在收購洋蔥一周後就將其出售。

編輯與貢獻者

洋蔥的編輯是T. Herman Zweibel(Zweibel在德語中是「洋蔥」的意思,也接近Zweifel這個名字,Zweifel家族和麥迪遜市報紙「首都時報」關係很密切,Zweifel在德語中的意思是「懷疑」)。這個瘋狂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一直擔任這個職務直到今天。

一些定期做客作家在《洋蔥報》上開設了幾個專欄,這些作家包括:

  1. T. Herman Zweibel,他曾經是每周專欄的編輯,直到被送入太空。他年齡很大了,並不斷遭受疾病的折磨。他沒有意識到現代的思想和技術並且幾乎處在反社會的邊緣(他還天真地記得有一次學校的集體出遊,他用石頭狠狠砸向自己朋友「Piggens」的頭並念叨着《蒼蠅王》中的台詞:「referencing Lord of the Flies」〔以蒼蠅之王為綱〕)。他還相信死去的歷史人物如Kaiser Wilhelm仍然活着。他有時會不知不覺地念叨一些虛構的東西(例如回憶他的童年時的雪橇「雛菊花瓣」)。他僱傭很多人,比如他的男僕Standish、瑞士衛隊和許多護士。
  2. JimAnchower,他是一個樂觀但漫無目的的懶蟲和雕刻石頭的工匠。他毫不顧忌地講述他遇到的困難,比如他的那輛過分裝飾而又到了維修期的福特費斯蒂瓦牌汽車,和他在尋找自己定期的住宿和低廉又沒有前途的工作時所遇到的麻煩。
  3. Jean Teasdale,她一個超重,偶爾會找個工作,結婚但沒有孩子的40歲女人。Jean似乎對她丈夫的酗酒和與其他女性調情不以為意。相反,她用自己極其樂觀的態度來掩蓋她壓抑的狹隘的生活,並且她喜歡收藏一些廉價的小玩意和看傷感、有着標誌性風格的電影。她的專欄叫「一個瓊自己的房間」(源自美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一個人自己的房間》)。
  4. Smoove B.,他一個巧舌如簧的討女性喜歡的男人,他的專欄是針對他的女朋友或潛在的約會對象的。Smoove以極其詳細地描述自己的約會計劃而出名,而這些計劃又往往不同於世俗的浪漫。他的故事總是由一系列的浪漫的誘惑構成的,像一些老套的誘餌如白蘭地、巧克力、按摩以及隨之而來的粗暴直接的性愛。[77]
  5. Roger Dudek,他是一個無能的幽默專欄作家。他的特點是「Write On The Funny」(這包含笨拙的雙關語和明喻,同時展示着他隨意辱罵家庭成員的態度)。
  6. Jackie Harvey,惡搞名人私隱的八卦專欄作家,他以故意不將名人的名字寫完整而引人注意。
  7. Amber Richardson,她是一個未受過教育的單身白人母親,她用非裔美國人的方言英語寫她在養育自己未婚生育的孩子時所遭受的種種災難,包括去診所看病,不斷換工作以及情人,捍衛她在撫養孩子方面可疑的資格。

參見

相似的諷刺類報紙或雜誌也存在於其他國家中,這其中有:

  • The Chaser(澳大利亞)
  • Frank(加拿大)
  • The Clinic(智利)
  • Titanic(德國)
  • Faking News(印度)
  • The UnReal Times(印度)
  • The Phoenix(愛爾蘭)
  • Academia Caţavencu(羅馬尼亞)
  • Moskovskaya Komsomolka(俄羅斯)
  • El Jueves(西班牙)
  • Grönköpings Veckoblad(瑞士)
  • Private Eye(英國)
  • The Virgin Verve(美國)
  • 虛構新聞日語虚構新聞 (日本)
  • 愛瞞日報 (澳門)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