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6日上午,尼日爾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遭總統府衛隊扣押,軟禁在總統府內。當日稍晚,尼日爾士兵闖入國家電視台宣佈發動政變、廢除憲法、停止所有機關運作且封鎖國家邊境。這是自2020年以來西非地區的第7次政變[12],也是繼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第二次因軍隊扣留民選總統而引起國際強烈反應的政變事件。

快速預覽 2023年尼日爾政變, 日期 ...
2023年尼日爾政變
Thumb
日期2023年7月26日—28日 (2023-07-26 – 2023-07-28)
地點
結果

政變成功[2][3]

參戰方

尼日爾 尼日爾政府英語Government of Niger

指揮官與領導者
參戰單位
尼日爾陸軍英語Niger Armed Forces
兵力
245,000人[5] 57,000人[5]
政治支持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法國
 歐洲聯盟
 美國[6]
 非洲聯盟
 聯合國[7][8][9]
 布基納法索
 馬里[10]
 畿內亞
瓦格納集團
據稱支持
 阿聯酋 阿爾及利亞稱)[11]
傷亡與損失
至少1名平民支持者受傷 多名平民支持者受傷
關閉

背景

尼日爾為一地處撒哈拉沙漠南端撒赫勒地區非洲內陸國,政局長年動盪,自1960年脫離法國獨立以來曾經歷四次政變,是世上政局最不穩定的國家之一。2019年,美國不顧尼日爾的抗議,在尼日爾開設了一個無人機基地,令附近居民擔心成為叛軍目標,甚至令本已長期叛亂的局勢惡化[13]

穆罕默德·巴祖姆於2021年經民主選舉當選總統,並於4月就任,成為尼日爾歷史上首名阿拉伯裔總統,導致其不受主要由多數族群組成的尼日爾軍隊歡迎[13]。2021年3月,尼日爾曾發生一起軍事政變英語2021 Niger coup d'état attempt,當時一支軍方部隊試圖在巴祖姆宣誓就職總統前幾天佔領總統府,不過最終並未成功。尼日爾的鄰國馬里布基納法索自2020年來也發生四次政變,部分原因是軍方不滿當局未能遏止伊斯蘭極端分子在國內的動亂,撒哈拉沙漠地區各國(包括尼日爾)都受到這些動亂衝擊,布基納法索在2022年更因此間接引發兩次政變。西方國家一直協助沙赫爾沙漠地區國家打擊從馬里開始蔓延的聖戰行動。尼日爾是西方國家在西非打擊伊斯蘭極端分子的關鍵盟友,同時也是歐洲聯盟打擊漠南非洲非正常移民的重要盟友[12][14]。尼日爾也是重要的生產國[15]

尼日爾在政變前有大量法軍提供幫助,但隨着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持續侵入,民眾認為法國對他們的幫助不夠,而獨立後對法國的經濟讓利也使民眾對法存在新殖民主義指控,並寄希望於俄羅斯的幫助,導致整個地區的反法親俄情緒高漲,這與2022年9月布基納法索政變2021年馬里政變前的狀況相同。巴祖姆政府經常禁止尼日爾的反法抗議活動。隨着2022年中期巴祖姆批准被勒令離開馬里的法國新月軍部隊重新部署到尼日爾,尼日爾的反法抗議活動(例如M62運動英語M62 Movement)開始升級並被尼日爾當局禁止或暴力鎮壓。[16]

政變當日

7月26日上午,尼日爾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遭總統府衛隊成員扣押,軟禁在總統府內。衛兵切斷進入總統府的通道,出入口遭軍用車輛封鎖,總統府外的活動未有受到影響,相對平靜,但總統府工作人員無法進入總統辦公室,而總統府旁邊的部會也全遭到封鎖。總統府透過聲明表示,衛兵發起的「反共和」運動「徒勞無功」,巴祖姆和家人都平安無恙,如果衛隊士兵不恢復理智,尼日爾軍隊將發動攻擊,但這個聲明後來遭到刪除。尼日爾首都尼亞美的其他地方未有出現動盪,上午交通運行如常,網絡也保持通暢,尼日爾國家電視台下午仍然播放音樂節目和肥皂劇。衛隊成員在談判破裂後拒絕釋放總統,軍方因而對他們發出最後通牒。尼日爾總統府外聚集大批民眾,要求衛隊釋放總統。巴祖姆的支持者亦聚集到國會外頭,要求釋放總統,但隨即遭到警方驅離。當日晚上,尼日爾陸軍上校阿布德拉曼在9名軍人陪同下登上尼日爾國營的薩赫勒電視台發表聲明宣佈,尼日爾安全部隊決定終結巴祖姆政權,總統巴祖姆已被免職。阿布德拉曼表示,「這個國家所有機關都將暫停運作,邊界將會關閉,並實施全國宵禁,直到進一步通知」[12][14]

後續發展

2023年7月

7月27日上午,巴祖姆在Twitter發帖稱要保護這個國家「來之不易」的民主成果[17];尼日爾外交部長哈蘇米·馬薩烏杜宣佈自己接替巴祖姆擔任尼日爾代理總統,並呼籲「民主人士和愛國者」讓這次「未遂政變」失敗[18]。同日,尼日爾陸軍司令部宣佈支持軍事政變,稱其首要任務是避免破壞國家穩定[17]

7月28日,推翻尼日爾總統衛隊負責人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將軍重申,士兵是出於「保護國家安全」而發動政變,並批評馬里和布基納法索軍政府在打擊叛亂方面缺乏「真正合作」,又警告外國不要軍事介入[19]。當天,奇亞尼在全國電視講話中宣佈成為軍政府國家國土保衛委員會的主席[20]

7月29日,保衞祖國國家委員會主席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宣佈暫停實施尼日爾憲法,解散政府機關。保衞祖國國家委員會將行使全部司法及行政權力,委員會主席奇亞尼出任國家元首[21]

7月30日,數以千計示威者在首都尼亞美參與支持軍事政變的集會,有人遊行至前宗主國法國的大使館,他們高喊「法國滾蛋,俄羅斯萬歲」並抗議法國中止援助,其間有人縱火燒門和向使館擲石,甚至試圖闖入而被國民警衛隊驅散。軍方領袖通過電視呼籲示威者克制,切勿毀壞公家、私人財產。法國愛麗舍宮聲明,總統馬克龍「決不容忍」針對法國及其利益的攻擊。法國外交部譴責針對使館的暴力行為,要求尼日爾履行保護外交使節義務[22][23]。同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15個成員國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召開緊急會議,會後的聯合聲明提出對政變「零容忍」,要求尼日爾政變軍人在一周內釋放總統巴祖姆,恢復其總統職權,否則不排除興兵恢復尼日爾憲政秩序。這是西共體面對近年連串政變,首次向發動政變一方提出軍事介入威脅。西共體亦宣佈即時實施制裁,包括封鎖成員國與尼日爾之間的陸空邊界,禁止商業航班往來尼日爾,暫停成員國跟尼日爾的商業和金融活動,凍結尼日爾政府和國有企業在西共體央行及相關商業銀行的資產,對參與政變的軍人及相關人員實施旅行禁令兼凍結他們的資產等。法國與歐盟俱支持西共體的制裁決定[24]。因認為西共體國家必須要穿越這些國家尚未成功打擊的聖戰組織才能抵達尼日爾,政變領導者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對西共體的聯合聲明不屑一顧,並表示軍政府不會讓步[25]

7月31日,尼日爾軍事政變領導人指責法國希望對該國實施「軍事干預」,以恢復穆罕默德·巴祖姆的總統職位。同時乍得過渡總統穆罕默德·伊德里斯·代比表示,他已在尼亞美斡旋並與穆罕默德·巴祖姆、阿卜杜拉赫曼·奇亞尼、尼日爾前總統伊素福舉行了會談,探討和平解決辦法。[26]

2023年8月

8月1日,同樣由軍人政變奪權建立的鄰國馬里布吉納法索軍政府,發表共同聲明,明言任何對尼日爾的軍事介入,都等同向兩國宣戰,警告外部干預會造成導致整個地區局勢不穩的「災難性後果」,又強調「拒絕履行」任何針對尼日爾人民和政府的「非法、不正當和不人道的制裁」。[27]尼日爾總理呼籲國際社會幫助尼日爾擊退軍事政變。在軍事政變發生後,尼日爾邊界被關閉,尼日爾總理無法返回國內,因而滯留在法國[28]

據匿名消息人士表示,同日,在尼日利亞總統博拉·蒂努布的指示下,尼日利亞輸電公司英語Transmission Company of Nigeria削減了對尼日爾的電力供應,尼日爾70%的電力供應依賴於尼日利亞,其主要城市開始輪流停電;尼日利亞輸電公司拒絕評論此事[29]。尼日爾電力公司亦指此次停電與尼日利亞有關[30]

8月2日,軍政府決定重新開放尼日爾與阿爾及利亞布基納法索利比亞馬里乍得的邊境,但其與尼日利亞的邊界仍然關閉。[29]

同日,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開始撤離僑居尼日爾的本國公民[31];但法國表示,為打擊伊斯蘭武裝分子,沒有計劃遣返駐紮在尼日爾的約1,000名法國士兵,不過法國大使館會關閉[32][29]。英國沒有組織撤離,並敦促其在尼日爾的國民留在室內[33],同時仍有14名英國人隨法國航班抵達巴黎[34]。美國國務院下令撤離美國駐尼日爾大使館的部分工作人員和家屬,並建議美國公民不要前往尼日爾。[35]

8月3日,再次有數千人走上尼日爾首都尼亞美街頭,支持軍事政變。同7月30日的示威,他們譴責西非國家對該國實施制裁,並要求外國軍隊撤離。與7月30日示威不同的是,這次示威是和平的,未有類似於法國大使館受襲擊的事情發生;示威組織者要求人們不再揮舞俄羅斯國旗,而是揮舞尼日爾國旗,未知這是俄羅斯不支持軍政府,8月3日是尼日爾獨立日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不過依然有人高喊反對法國支持俄羅斯的口號[36]。該國記者稱也有很多人反對政變[30]。同日,尼日爾軍政府宣佈撤銷五項在1977年至2020年間與前宗主國法國簽訂的軍事合作協議,並禁止當地廣播法國政府資助的新聞頻道法蘭西24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歐盟指尼日爾封殺法國媒體廣播是嚴重侵犯資訊和言論自由[37]

8月4日,穆罕默德·巴祖姆在《華盛頓郵報》專欄撰文,稱自己成為人質,呼籲國際社會協助尼日爾恢復憲法秩序,並指軍方派別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發起政變,若成功的話將對尼日爾、地區以至全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38]。同日,政變領導人宣佈他們將撤回該國駐法國、美國、尼日利亞多哥的大使[15]

8月5日,法國外交部長表示,受政變影響,兩國軍事合作已「暫停」[39]。同日,尼日利亞總統博拉·蒂努布的軍事干預威脅在參議院的一次會議上遭到極大反對,儘管事實上參議院是由蒂努布所在的政黨控制的[40][41]。尼日爾政變軍人向瓦格納集團發出求助。[42]

8月6日,尼日爾拒絕讓總統復職之最後期限,稱「面對日益明顯的干預威脅」,而宣佈關閉領空,直至另行通知[43]美聯社同日報導,發動政變的尼日爾軍方將領已邀請屯於馬里的俄羅斯僱傭兵部隊「瓦格納集團」襄助[44]。同日,意大利表示已減少在尼日爾的駐軍人數,以便在其軍事基地為意大利平民騰出空間,如果安全局勢惡化,意大利平民可能需要保護[45]。同時歐盟、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世界銀行、美國、荷蘭暫停部分或全部援助。[46]

8月7日,意大利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塔亞尼在採訪中表示,西共體應延長尼日爾被罷黜總統復職的最後期限[47]。同日,尼日爾軍方任命前經濟和財政部長阿里·馬哈曼·拉明·澤內為尼日爾新總理。[48]美國次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尼亞美與政變軍方領導人進行了會面,但會面沒有什麼結果。[42]

8月8日,尼軍方拒絕西共體、聯合國和非洲聯盟的代表團前往尼日爾。[49]

8月9日,穆罕默德·巴祖姆所在的尼日爾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黨表示,巴祖姆及其家人在其住所被「殘酷」而「不人道」地拘留[50]。聯合國發言人表示,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對他們的「惡劣生活條件」感到十分擔憂[51]。同日,尼日爾前叛軍領袖阿格布拉英語Rhissa Ag Boula宣佈成立反政變組織「共和國抵抗委員會英語Council of Resistance for the Republic」,目標為恢復原總統巴祖姆的權力。阿格布拉在聲明表示支持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及國際間其他組織尋求結束軍政府的管治,「共和國抵抗委員會」會給予支援[52]

8月10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宣佈宣佈立即啟動地區常備部隊[53][54]。同日,尼日爾國家電視台宣讀一項法令,尼日爾軍事領導人已組建新政府,政府由總理阿里·拉明·澤因英語Ali Mahamane Lamine Zeine領導21名成員組成,新軍事管理委員會的將軍將領導國防部和內政部,而軍方接管的三名領導人被任命為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體育部長。[55][56]

8月13日,軍政府宣佈將以「叛國罪」和「破壞國家安全」罪起訴原總統巴祖姆[57]。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回應稱感到「驚愕」,質疑此舉是「另一形式的挑釁」,並違反軍政府所宣稱要和平解決危機的意願[58]

8月18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在加納召開兩日防長會議後,組織政治事務暨和平與安全專員穆薩赫(Abdel-Fatau Musah)表示,組織已定下干預尼日爾軍事政變的「出兵日」(D-Day),會議亦已同意並微調出兵人數等干預細節,但不會公開。穆薩赫表示西共體仍準備和平解決事件,組織最終出兵與否將取決尼日爾軍政府是否願意交權。[59]

8月19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代表團抵達尼日爾,希望盡最後外交努力化解政變危機,避免出兵干預,並成功會見軍政府首腦奇亞尼和原總統巴祖姆。尼日爾軍政府領袖同日稍後發表電視講話,聲稱其政變目的不是奪權,聲言三年內完成民主轉型,恢復文人政府管治。他宣佈以30日為期作「全國對話」,為「嶄新憲政生活」的基礎制訂具體方案。他反過來指摘西共體準備跟外國軍隊組兵攻擊尼日爾,警告任何對該國的攻擊都不會是「輕而易舉的事」。數以千計軍方支持者響應號召,在首都尼亞美登記做「平民輔助人員」,有民眾凌晨三時就開始排隊等候。發起人指登記者將參與戰鬥,以及提供醫療援助、技術和工程等後勤支援。美國新任駐尼日爾大使菲茨吉本斯抵埗履新,但不會代表華府提交任何外交文書,以示美方不承認軍政府。美國國務院指她在西非事務上經驗豐富,有助解決當地政治危機。[60][61][62]

8月22日,非洲聯盟宣佈暫停尼日爾參與非盟及其機構的所有活動,直到尼日爾有效恢復憲法秩序。非洲聯盟聲明指出,非洲聯盟譴責發生於7月26日的政變,敦促尼日爾軍方把國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置於一切之上,立即無條件返回軍營。聲明還說,非洲聯盟充分支持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致力通過外交手段,恢復尼日爾憲法秩序的持續努力,同時強烈反對來自非洲以外的外力干預。[63]

8月24日,阿爾及利亞宣佈,已派外交部秘書長前往尼日爾首都尼亞美斡旋。同時尼日爾政變領導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亞尼授權馬里和布基納法索軍隊在該國遭受襲擊時進行干預,而且布基納法索和馬里已承諾支持尼日爾掌軍事政變領導人,並在尼日爾受到襲擊時會提供軍事援助[64]。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如果外界入侵尼日爾,將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65]

8月25日,尼日爾軍政府外交與合作部表示,由於法國駐尼日爾大使伊泰(Sylvain Itté德語Sylvain Itté)拒絕應邀會見軍政府外長,以及法國多次採取「違背尼日爾國家利益」的行動,故下令法國大使在48小時內離境。法國外交部拒絕接受,回應稱不承認軍政府合法性,政變者無權要求大使離開,「大使的批准權僅來自經合法選舉產生的尼日爾當局」[66]。同時軍政府還要求美國、德國和尼日利亞國家大使48小時內離開尼日爾。[67]

2023年9月

9月1日,尼日爾軍政府內政公共安全及土地管理國務部長發表聲明,下令立即驅逐法國駐尼大使。[68]9月2日,數萬名抗議者聚集在尼亞美的一個法國軍事基地外,要求法國軍隊撤離該國。[69]9月3日,法國外交部長表示,由於與尼日利亞軍隊缺乏合作,法國駐尼日爾軍隊事實上已無法執行任務[70]。9月4日,尼日爾軍方總理表示,正在就法國軍隊撤離尼日爾與法國方面進行接觸。[71]

9月7日,美國國防部調動部署在尼日爾的部分軍隊和裝備,部分美軍部署位置將由尼日爾首都尼亞美的第101航空基地移往阿加德茲的第201航空基地,並在「出於極度謹慎的考慮下」,撤回小量非必要人員。這是尼日爾7月政變後,美國首次重大軍事行動。[72]

由於法國拒絕撤離駐尼日爾大使,9月1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駐尼日爾大使伊泰和一名外交官被軟禁,尼日爾軍政府阻止運送食物進入大使館,兩人只能靠軍糧充飢,形同人質。被問到會否將伊泰帶回國,馬克龍稱只會按照跟尼日爾總統巴祖姆的協定行事,因巴祖姆政府才是合法政權,馬克龍又稱自己每天都跟巴祖姆通話。[73]

9月16日,馬里、尼日爾與布基納法索三國軍政府代表簽署名為《薩赫勒國家聯盟》的協議,宣佈三國只要其中一國遭受襲擊,其他兩國就會提供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等各項援助。[74]

9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法國電視一台法國電視二台訪談時宣佈,法國將結束與尼日爾的軍事合作,負責在非洲薩赫勒地區打擊伊斯蘭主義叛亂分子的1,500名法軍士兵將於2023年底之前撤離,並且召回法國駐尼日爾大使。不過,馬克宏強調,尼日爾「不會被政變者挾持」,「我們將與政變者諮商,因為我們希望事情平靜地發展」。《路透社》報導,此舉將導致法國在薩赫勒地區展開的反恐行動,以及法國的區域影響力受挫。[75]同時尼日爾軍政府宣佈禁止法國飛機飛越其領空。[76]

2023年10月

10月7日,受政變後制裁和暫停援助的影響,尼日爾被迫削減了40%的年度預算,將2023年預算從53億美元(43億英鎊)削減至32億美元[77]

10月10日,第一批法國駐軍人員開始撤離尼亞美[78]美國將尼日爾軍隊接管國家的舉動認定為政變,這項決定意味着美國將限制對尼日爾的軍援。[79]尼日爾政變當局命令聯合國駐尼日爾人道主義事務負責人要在72小時內離開尼亞美[80]

2023年12月

12月19日,法國外交部決定無限期關閉法駐尼使館。12月22日,最後一批法國軍隊撤離尼日爾[81]

2024年3月

3月17日,尼日爾宣佈終止與美國的軍事協議。[82]

2024年4月

在尼日爾軍政府斷絕與美法的合作後,俄派遣軍事專家培訓當地軍隊。[83][84][85]

4月19日美軍宣佈撤軍[86]

2024年8月

德國軍隊將於8月31日前停止運營其在尼日爾首都尼亞美的航空運輸基地[87]

國際反應

  • 聯合國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對巴祖姆遭總統衛隊扣押「深感不安」,強烈譴責尼日爾「違憲的政權更迭」,呼籲立即停止所有破壞尼日爾民主原則的行動,並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承諾聯合國將全力協助。古特雷斯還直接向扣押巴祖姆的人員發出呼籲,「立即並無條件地釋放總統巴祖姆,停止對你們國家民主治理的阻撓,同時尊重法治。」古特雷斯同樣表示,他於周三跟尼日爾被扣押的總統巴祖姆通話以表聲援,並稱「聯合國與尼日爾的民選政府及該國人民站在一起」[88][89][90]
  • 非洲聯盟 非洲聯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強烈譴責軍人企圖透過武力奪取政權的行為,呼籲立即無條件釋放巴祖姆。[91][92]非洲聯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要求軍人「在最多15天內立即無條件返回軍營並恢復憲法權威」[93]。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於7月30日舉行的峰會中要求軍政府在7天內恢復巴祖姆的職務,否則將採取軍事行動[94],而法國對此最後通牒表示歡迎[31]。西共體領導還人一致同意立即對尼日爾以及參與政變的尼日爾軍人實施制裁,關閉西共體成員國與尼日爾之間的空中和陸地邊界,禁止商業航班往來尼日爾,暫停西共體成員國和尼日爾之間的商業和金融活動,凍結尼日爾政府和國有企業在西共體央行以及相關商業銀行的資產,對參與政變的軍人及相關人員實施旅行禁令並凍結他們的資產[95]
  • 美國 8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呼籲立即釋放被扣尼日爾總統巴祖姆。[96]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於7月26日表示強烈譴責尼日爾政變和推翻憲法秩序的行為,表示美國將堅定支持民選總統巴祖姆和尼日爾人民及民主政體,強調美國與尼日爾之間在經濟與安全上的緊密夥伴關係,有賴民主體制長久持續,以及對法治及人權的尊重,呼籲立即釋放巴祖姆,並指出美國對尼日爾的經濟援助,取決於尼日爾維持「民主治理」[97];7月29日,安東尼·布林肯呼籲立即釋放被驅逐的尼日爾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並恢復該國的民主秩序。[98]副總統賀錦麗表示,與尼日爾政府的合作取決於其對「對民主標準的持續承諾」[19]
  • 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7月27日表示,「我們正密切關注尼日爾形勢發展,也注意到非盟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等作出的有關表態。中方呼籲尼日爾相關方從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分歧,儘快恢復正常秩序,維護國家和平穩定和發展大局。」[99]中國外交部8月3日表示:「巴祖姆總統是中國的朋友,希望他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100]
  • 歐洲聯盟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任何憲法秩序的崩潰都將對歐盟與尼日爾之間的合作產生影響,包括立即暫停所有預算支持。」[19]歐盟方面還宣佈暫停對尼日爾的財政支持及安全合作。[101]同時,歐盟表示仍願意尋求外交解決危機的辦法[102]
  • 法國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表示,他準備支持對「危險」政變的策劃者實施制裁。外交部在奇亞尼的電視露面後發表聲明稱,「法國不承認奇亞尼將軍領導的政變產生的當局……由尼日爾人民民主選舉的穆罕默德·巴祖姆總統是尼日爾共和國唯一的總統。」[19]
  • 俄羅斯僱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首腦葉夫根尼·普里戈任Telegram發佈錄音,稱讚尼日爾的軍事政變是「好消息」,提出可安排麾下的傭兵協助當地維持秩序。[103]
  • 布基納法索 布基納法索馬里 馬里兩國的軍政府警告稱,任何強行恢復尼日爾被驅逐總統的企圖都將視同宣戰[104],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實施軍事干預,兩國將退出該集團並保衛尼日爾[31]
  •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於8月1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尼日爾軍事政變,呼籲叛軍立即釋放該國總統巴祖姆[105],並於8月6日開始切斷了對尼日爾的直接發展援助[106]
  • 俄羅斯 俄羅斯政府呼籲巴祖姆總統重新掌權,但強調其權力應該和平恢復[15] 。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表示將組建待命部隊後,俄羅斯政府警告稱,對尼日爾的軍事干預將導致「曠日持久的對抗」,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這種干預將破壞整個薩赫勒地區的穩定[102]
  •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因擔心軍事衝突擴大,反對軍事干預尼日爾[107]
  • 意大利 意大利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塔亞尼在採訪中表示,西共體應延長尼日爾被罷黜總統復職的最後期限[47]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