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殖民主義

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殖民主義(英語:Neocolonialism),是指大國利用經濟帝國主義全球化文化帝國主義和有條件的援助來影響甚至控制發展中國家的做法,而不是像以前般直接以軍事力量來強佔國家。新殖民主義通常會導致新殖民主義國家對大國的依賴和屈從,並且使到該國的政治被大國控制。[1]新殖民主義經常會影響當地社會的各個層面,創造了對當地社區不利的新殖民體系,例如新殖民科學

定義

當新殖民主義首次提出時,它被應用於歐洲國家與其前殖民地(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獲得解放的非洲國家)之間持續的經濟和文化關係。 在1962年全國人民力量聯盟會議上,摩洛哥政治組織者、後來的1966年三洲會議主席邁赫迪·本·巴爾卡使用新殖民主義(阿拉伯語:الاستعمار الجديد‎,羅馬化al-isti'mar al-jadid)一詞來描述六十年代初期非洲的政治趨勢[2]

美國

Thumb
2007年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存在[3]。美國在全球仍然駐紮着許多基地和軍隊。 他們的出現引起了爭議和反對[4][5]
  超過1,000人
  100–1,000 人
  使用軍事設施
Thumb
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空天聯合作戰中心 (CAOC),2015年

查默斯·約翰遜(Chalmers Johnson)在 2004 年稱,美國的殖民地是其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6]。但也有其他學者持其他立場。

「仁慈」的帝國主義

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爾認為,美國的實力越來越基於「軟實力」,即來自於文化霸權而非傳統的軍事或經濟力量。 這包括移民美國的普遍願望,美國大學的聲望和因此獲得的高比例外國學生,以及美國流行音樂和電影的傳播等因素。大量的來美移民可能證明這一假設是正確的,但很難知道美國在沒有軍事和經濟優勢的情況下是否仍能保持其威望[7]

協助政變

美國公開以及秘密地更改、更替、延續了許多外國政權,其中以拉丁美洲的各「香蕉共和國」最為突出。

支持獨裁政權和國家恐怖主義

美國通過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來支持對其有利的獨裁者,其中著名的包括伊朗的巴列維國王[8]、南越的吳廷琰、印尼的蘇哈托、南韓的朴正熙、希臘的帕帕佐普洛斯、古巴的巴蒂斯塔、智利的皮諾切特、乍得的侯賽因·哈布雷[9]等人。

軍事基地

2015年,大衛·維恩(David Vine)的著作《基地國家》(Base Nation) 中稱美國擁有八百個海外軍事基地,其中德國有174個,日本有113個,韓國有83個,總開銷每年估計1000億美元[10]。據《赫芬頓郵報》報道,「美國軍事基地分佈於大約 80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5個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民主政府,佔總數一半以上。……政治學家肯特·考爾德(Kent E. Calder)的研究證實了所謂的「獨裁假設」:美國傾向於支持其擁有軍事基地設施的國家的獨裁者(和其他非民主政權)。」[11]

法國

Thumb
非洲法郎(與法國法郎/歐元掛鈎)使用地區

有人認為,與法國關係密切的非洲領導人——尤其是在蘇美冷戰期間(1945-1991年)——更像是法國商業和地緣政治利益的代理人,而不是主權國家的領導人。其新殖民主義特點是在前殖民地駐軍且由法國的跨國公司壟斷經濟,通常於開採礦產資源。

另外,非洲法郎為法國為其前殖民地所設計的貨幣體系,其貨幣政策和固定的匯率均由法國決定,非洲前殖民地並無金融主權[13]。法國人設計了與法國法郎匯率掛鈎的非洲法郎並使其匯率掛於高位(1 法國法郎 = 2 西非法郎 或 2 中非法郎),以此使得非洲便於進口法國產品並難以向法國出口產品,導致大量資金外流[14]。在1945年設計非洲法郎時,時任戴高樂內閣的財政部長勒內·普利文對此解釋為:為了顯示她的慷慨和無私,法國本土不想讓她遙遠的女兒們承受自己貧困的後果,在為他們的貨幣設定不同的匯率[15]。非洲法郎使用國需要將外匯儲備存於法國,與此同時法國對非洲前殖民地的援助遠遠小於其所獲得的資金[13]。因為貨幣為重要的金融工具,法國實際上通過非洲法郎掌握了其前殖民地的經濟命脈。

中國

近年中國透過一帶一路計劃向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但被批評為對這些小國設下債務陷阱,透過對債務國借出大量貸款,進而影響該國的政治決策。

2013年3月11日,尼日利亞中央銀行行長拉米多·薩努西英語Sanusi Lamido Sanusi在《金融時報》上寫道:「中國買走我們的初級產品,再把製成品賣給我們。從本質上說,這也是殖民主義。」[16][17]對此,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表示:「中國在非洲沒有一個軍事顧問、沒有一個軍事基地、也沒有任何士兵,既不像英美那樣明目張膽的殖民非洲,也沒有像前蘇聯那樣、用提供軍事顧問的方法來操縱非洲政府。」[18]

2017年,中國在「非洲之角」國家吉布堤成立首個且當前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19]

2018年8月,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取消了兩個由中國資助的項目。他還談到了馬來西亞可能陷入「債務」和「新殖民主義」的擔憂[20][21]。後來,他澄清這番言論並不是指一帶一路或中國[22]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