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自2021年3月起的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事危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1年—2022年俄烏危機是俄烏戰爭的一部分,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從2021年3月開始的軍事危機,並在2022年2月24日升級為全面戰爭。[24]
2021年—2022年俄烏危機 | |||||||
---|---|---|---|---|---|---|---|
俄烏戰爭的一部分 | |||||||
美國情報機構展示的2021年12月3日俄羅斯向烏克蘭邊境派遣軍隊的地圖,估計屯兵約七萬人 | |||||||
| |||||||
危機期間的對峙方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兵力 | |||||||
|
2021年3月,俄羅斯以阻止烏克蘭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北約東擴)為名義,於其邊境屯兵數萬餘人,這是俄羅斯自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動員。這引發了一場國際危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成為各界的擔憂。衛星圖像顯示俄方正在移動裝甲車、導彈及其他重型武器。2021年6月,俄羅斯撤回了部分駐兵。但10月至11月期間,危機再次升級,11月初美國媒體刊登的多幅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集結約9萬兵力及大批重型武器[25],美國國防部對俄軍在烏克蘭東部及北部邊境的調動表達關注。到12月,俄羅斯軍隊在俄烏邊境附近集結的兵力增至超過10萬人[26]。而北約為應對俄軍集結,在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波蘭部署了約4,000名士兵[27]。
俄羅斯外交部於2021年12月發表了一份談判草案,該國攤出要求,提出從烏克蘭邊界撤軍的條件,包括要求北約保證不再吸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特指烏克蘭及格魯吉亞)以及裁減其東歐駐軍等;而北約則堅守其自主權,稱俄方對其接納成員國並沒有否決權,不同意俄方任何要求。隨後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警告稱,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會對俄開展大規模經濟制裁行動。2022年1月,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日內瓦舉行會談,但對緩解危機收效甚微。2022年1月26日,美國與北約以書面正式拒絕俄方所有要求[28]。談判陷入僵局,有分析人士將此事描述為冷戰結束後最嚴重的軍事危機之一[29][30][31]。亦有人認為這場危機類似美蘇冷戰時的古巴導彈危機[32][33]。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對民眾演講時公開承認分裂自烏克蘭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地位,並且已經開始下令向這兩個地區派遣俄羅斯「維和部隊」[34],普京又在演說中質疑烏克蘭的主權國地位,宣稱烏克蘭原是俄羅斯(時為沙皇國)的一部分,烏克蘭是由布爾什維克等共產主義者所創造的,並暗示該國政府不友善與受到納粹勢力影響等指控,為干涉行動發表理由[35]。這場演講導致俄烏局勢從先前的緩慢緩和突然轉變成急劇惡化。2月24日,普京宣佈將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大軍從北東南3個方向全面入侵烏克蘭。[36]
1954年2月,時任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尼基塔·赫魯曉夫將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克里米亞州轉交給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兩國同屬蘇聯加盟共和國。該領土變動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正式頒佈,因當時俄羅斯及烏克蘭兩國都對莫斯科中央政府負責,被外界視為微不足道的舉動[38][39][40]。1991年2月,離蘇聯解體還有11個月,當時由烏克蘭統治的克里米亞人民以公投恢復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1992年,自治共和國隨剛獨立的烏克蘭變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然而,俄羅斯聯邦一直認為烏克蘭屬於其勢力範圍,不顧烏克蘭早在1991年就脫離蘇聯加盟國身份,成為獨立國家。羅馬尼亞外交政策分析師尤利安·奇福在2009年與他人合著的著作中認為,俄羅斯一直希望將改良版的勃列日涅夫主義套用在烏克蘭身上,即規定烏克蘭主權不能大於蘇聯解體前華沙條約組織的任何成員國[41]。這項主張建基於俄羅斯領導人擔心烏克蘭未來加入北約組織會危害俄羅斯的國家安全[42][43][41]。
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後,立場親俄的烏克蘭總統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與國會反對派領袖於2014年2月21日簽訂《關於解決烏克蘭政治危機的協議》,提出提前選舉。翌日,亞努科維奇趕在總統彈劾投票成功前逃離基輔[44][45][46][47]。烏克蘭東部俄語區領導人表示繼續效忠亞努科維奇[48][49],引爆2014年烏克蘭親俄動亂[50],繼而引爆頓巴斯戰爭,煽動頓內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親俄分子宣佈獨立,俄羅斯派兵併吞克里米亞[51][52]。
2021年7月,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發表題為《論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在歷史上的統一》的文章,重申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是「一家子」[53]。歷史學家提摩希·D·史奈德認為普京的思想屬於帝國主義[54],記者愛德華·盧卡斯稱之為歷史修正主義[55]。其他觀察家認為俄羅斯領導人的思想偏離於烏克蘭現狀及歷史[56][57][58]。
俄羅斯聲稱烏克蘭尋求整體加入北約,讓北約擴張,直接威脅到俄國家安全[59]。對此,烏克蘭與其他毗鄰俄羅斯的歐盟國家指責普京試圖復辟蘇維埃帝國,奉行激進的軍國主義政策[60][61][62][63][64]。
2021年3月3日,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獨派人士據報獲准「先發制人摧毀」烏克蘭軍事要地[65]。烏克蘭駐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組代表團團長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發佈聲明,譴責有關做法違反《明斯克協議》[66][與來源不符]。3月16日,蘇梅州的烏克蘭邊防局巡邏兵發現俄軍的Mi-8直升機跨過烏克蘭邊境50米(160英尺),其後折回俄羅斯空域[67]。10天後,俄羅斯軍隊向舒米村附近的烏克蘭軍事基地發射迫擊炮,打死4名烏軍方人員[68]。4月1日,俄羅斯拒絕續訂頓巴斯地區的停火協議[69]。
自3月16日起,北約啟動「歐洲防衛2021」(Defender Europe 2021)軍演行動,是組織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演,27國的2.8萬名士兵幾乎同時在12國的30個訓練區展開行動[70][71]。俄羅斯批評北約的軍演行動[72],向西部邊境派兵[73]。
3月24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簽署「2021年第117號令」,旨在透過重新佔領、再合併俄羅斯控制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凡堡,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74]。
3月30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魯斯蘭·霍姆恰克大將透露情報部門報告俄軍在烏克蘭郊區集結兵力,準備西方-2021演習。俄軍28個營的戰術小隊駐紮在俄烏邊境和侵佔領土沿線(主要為克里米亞、羅斯托夫、布良斯克州和沃羅涅日州)。孔查克認為俄軍派兵嚴重威脅到烏克蘭[75]。普京發言人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佩斯科夫駁斥烏克蘭的聲明,主張軍事行動「不對鄰國造成任何影響,而是為處理『國家安全』問題所做的決定」[76]。
3月底4月初,俄軍從西部及中部調運大量兵力及裝備(遠及西伯利亞地區),進入克里米亞佔領區及沃羅涅日以南17公里的波戈諾沃訓練場[77][78][與來源不符]。俄羅斯非官方消息人士(特別是隸屬俄羅斯安全部隊的Telegram頻道「軍事觀察」)發佈卡-50攻擊直升機和Mi-28攻擊直升機編隊攻擊直升機的影片。原始消息強調此次飛行在俄烏邊境進行[79]。
4月3日,俄羅斯與親克里姆林宮媒體指控烏克蘭在俄佔頓巴斯地區發動無人機襲擊,一名兒童死亡。相關事件未有深入細節。國家杜馬議長維亞切斯拉夫·維克多洛維奇·沃洛金認為烏克蘭領導人「要為孩童的死負責」,提議將烏克蘭逐出歐洲委員會[80]。4月5日,烏克蘭駐控制與協調聯合中心的代表向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發去備忘錄,批評親俄人士的指控子虛烏有[81]。次日,部隊確認俄佔頓巴斯地區有一名兒童死亡,但未證實事件與所謂的「烏克蘭無人機襲擊」有關[82]。
4月6日,頓涅茨克州內韋爾斯克附近的烏克蘭軍事基地遭炮轟,一名烏克蘭軍方人員遇害[83]。炮擊過後,頓巴斯南部瓦西里夫卡村和克魯塔巴爾卡「灰區」的一處泵站供水中斷,50多戶停水[84]。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久,烏克蘭封鎖供給克里米亞地區85%自來水的北克里米亞運河[85],導致克里米亞多處水庫枯竭,水資源奇缺,2021年一年每天只有三到五個小時來水[85]。《紐約時報》引述美國高級官員,認為保障克里米亞地區的供水可能是俄羅斯入侵的其中一個目的[86][87]。其後俄軍人員與裏海艦隊火炮艇開始進行跨海穿越登陸戰,消息指裏海艦隊的隊員及艦艇與黑海艦隊合作進行最後一輪海軍演習[88]。
4月10日,烏克蘭援引《維也納文件》第16段,主張就俄羅斯在俄烏邊境及俄佔克里米亞增兵召開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會議。烏克蘭的倡議得到多個支持,惟俄羅斯代表團缺席,且未解釋原因[89]。
4月13日,烏克蘭顧問亞歷山大·索索紐克(Олександр Сосонюк)被聯邦安全局拘禁在聖彼得堡,據稱在與一名俄羅斯公民會面期間「獲取機密情報」[90][91]。索索紐克後來被驅逐出境[92]。相應地,俄羅斯駐基輔大使館的高級外交官葉夫根尼·切爾尼科夫(Евгений Черников)被烏當局宣佈為「不受歡迎人物」,必須在72小時內離境[93][94]。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長尼古拉·帕特魯舍夫於4月14日在克里米亞的一場會議中表示「烏克蘭特種部隊正在半島內組織恐怖襲擊及破壞活動」[95]。
2021年4月14日到15日夜間,烏克蘭海軍的三艘「Giurza-M」小型裝甲炮艇及五艘船與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邊防軍海巡隊的一艘艦艇在亞速海爆發衝突。事發地距刻赤海峽25英里,當時烏克蘭海軍正在護送平民船隻,編號734的俄邊防軍海巡隊艦船介入,依照指令對烏克蘭的炮艇進行挑釁性的聯合演習。為遏制俄方的挑釁行為,烏克蘭海軍發出警告,揚言使用艦載武器。艦隊在事件中未遭受任何損失,烏克蘭海軍船隻均成功抵岸[96]。
2021年4月15日,烏克蘭外交部表示俄羅斯以軍事演習為名,宣佈自下周起關閉刻赤海峽的黑海部分,禁止他國軍艦及船隻通航。外交部在聲明中批評俄方行為嚴重侵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自由航行權。根據公約,俄羅斯不得阻斷途徑國際海峽通往亞速海各大港口的過境通道[97]。
2021年4月中,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柯比聲稱俄羅斯在邊境地區集結的兵力比2014年多[98]。
根據一份針對飛行員的國際報告,4月20日到24日,俄羅斯對在克里米亞和黑海部分地區上空的航班實施了臨時限制[99]。
4月22日,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宣佈縮減第58合成集團軍、第41合成集團軍、第7近衛山地空中突擊師、第76近衛空中突擊師及第98近衛空降師參演規模,相關人員在對西部和南部軍事區進行檢查後,於5月1日返回各自的永久基地。波戈諾沃訓練場的軍事設施會被保留,已備與白俄羅斯在同年9月進行西方-2021演習[77]。
2021年10月11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在《生意人報》上發表文章,認為烏克蘭是西方的「附庸」,因此,俄羅斯聯邦試圖與烏克蘭當局對話是毫無意義的,他認為烏克蘭當局「軟弱」、「無知」和「不可靠」[100]。克里姆林宮後來明確指出,梅德韋傑夫的文章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現政府的看法「不謀而合」[101]。
2021年11月,俄羅斯國防部將美國軍艦在黑海的部署稱為「對地區安全和戰略穩定的威脅」。該部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在黑海地區活動背後的真正目標是探索行動區,以防基輔試圖用武力解決東南部的衝突」[102]。
2021年11月13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宣佈,俄羅斯在邊境地區再次集結了10萬軍隊[103],高於美國評估的約7萬人[104]。11月初,關於俄羅斯軍事集結的報告促使美國官員警告歐盟,俄羅斯可能正在計劃入侵烏克蘭[105][106]。
2021年11月21日,烏克蘭國防部主要情報局局長基里爾·布達諾夫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集中了超過92,000名軍隊和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導彈系統。布達諾夫稱,俄羅斯是基輔反對接種COVID-19疫苗的抗議活動以及烏克蘭其他抗議集會的幕後推手,目的動搖烏克蘭的穩定,為大規模軍事入侵做準備[107]。據布達諾夫預計,俄羅斯將在2022年1月底至2月初採取更積極的行動[108][109]。
2021年12月1日,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在頓巴斯部署了一半的軍隊(即約125,000名士兵)以對抗親俄羅斯的分離主義者[110]。2021年11月至12月,克里姆林宮官員聲稱,烏克蘭違反了明斯克協議[108]。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否認任何「不尋常的軍事活動」或計劃入侵烏克蘭[111],指責烏克蘭「計劃對頓巴斯採取侵略行動」[112],並敦促北約停止在俄羅斯邊界附近「集中軍事拳頭」,用現代武器武裝烏克蘭[113]。普京批評烏克蘭使用土耳其製造的拜拉克塔爾-TB2無人機對付頓巴斯的親俄分裂分子[114]。俄羅斯指責烏克蘭將重炮移向分離主義分子與烏克蘭軍隊作戰的前線,並指責烏克蘭採取「挑釁行為」[115][116]。
12月3日,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向最高拉達的代表表示,「俄羅斯方面有可能出現大規模的升級。最有可能實現升級準備的時間將是1月底」[117]。2021年12月初,傑尼斯分析認為,俄羅斯第41軍(總部設在新西伯利亞)和第1近衛坦克軍(通常部署在莫斯科周圍)的主要人員已被重新部署到西部,加強了已經部署在靠近烏克蘭邊境的俄羅斯第20近衛軍和第8近衛軍。據報道,更多的俄羅斯部隊已經進入克里米亞,加強已經部署在那裏的俄羅斯海軍和地面部隊[118]。
2022年1月起,俄羅斯開始從烏克蘭撤離外交人員,清空俄羅斯駐基輔大使館[122]。美國也從烏克蘭撤離使館人員家眷。[123]
到2022年1月中旬,烏克蘭國防部的一份情報評估報告估計,俄羅斯幾乎完成了在烏克蘭邊境的軍事集結,該地區共聚集了12.7萬名士兵(其中10.6萬名是俄羅斯武裝部隊的陸上集團部隊,其餘是海上和空中部隊),並進一步支持35,000多名俄羅斯支持的分裂分子部隊和3,000名在叛軍控制的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部隊。評估報告估計,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部署了36套伊斯坎德爾中程彈道導彈系統,每套系統的射程為500-700公里(310-430英里),許多系統駐紮在基輔的打擊距離內。評估報告還稱,俄羅斯加強了情報和戰鬥維持部隊,如彈藥和野戰醫院的移動[124][125]。
2022年1月18日,據報道,俄羅斯軍隊向白俄羅斯派遣了數量不詳的部隊,官方理由是為了在下個月與白俄羅斯進行軍事演習。然而烏克蘭和美國的幾位官員表示,在白俄羅斯的部隊將被用來從北部攻擊烏克蘭,特別是由於烏克蘭首都基輔離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非常近[126][127][128][129]。
2022年1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預測俄羅斯將「進駐」(move in)烏克蘭,但普京將為入侵付出「嚴重而昂貴的代價」,並將為此感到遺憾[130]。拜登還說:「如果這是一次小規模入侵,那是另一回事,我們最終將不得不為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而爭吵。但是,如果他們真的用邊境集結的部隊做了他們有能力做的事,如果他們進一步入侵烏克蘭,殺害烏克蘭士兵等等,對俄羅斯來說將迎來一場災難。」。拜登評論的含義是,北約盟友在如何應對俄羅斯「小規模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上存在分歧[131][132]。烏克蘭官員和一些世界領導人及美國國會議員批評拜登的「小規模入侵」評論,認為這意味着較低層次的俄羅斯侵略不會得到有力的回應[133]。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寫道:「我們想提醒大國,沒有『小規模的入侵』和所謂的小國。就像失去親人時,沒有『小規模的傷亡』和『輕微的悲傷』一樣。」[134][135]。第二天,美國政府澄清了拜登的評論,拜登表示,「我已經和普京總統說得很清楚了,他沒有任何誤解。如果有任何,任何,集結的俄羅斯部隊越過烏克蘭邊境,那就是入侵……他(俄羅斯)將面臨嚴厲的、協調一致的經濟回應,我已經和我們的盟友詳細討論過,也向普京總統明確闡明了這點。」[133]
2022年1月19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警告,俄羅斯軍隊可能入侵並控制烏克蘭東部地區,如哈爾科夫州;他還認為,入侵將導致烏克蘭和俄羅斯聯邦之間的大規模戰爭[136]。
1月20日,俄羅斯宣佈計劃舉行從太平洋到大西洋的大型海軍演習,其中包括140艘軍艦和輔助船隻,60架飛機和10,000名士兵[137]。
1月22日,英國政府在一份極不尋常的公開聲明中,公開指稱俄羅斯正在組織一項計劃,通過軍事力量取代烏克蘭政府,並在該國建立一個親俄羅斯的政府,特別指出烏克蘭議會前議員葉夫根尼·穆拉耶夫是潛在的新領導人[138][139]。穆拉耶夫否認了任何這樣的計劃[140],俄羅斯政府也否認了這一指控,說這是「證據是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為首的北約國家正在使烏克蘭周邊的緊張局勢升級」[141]。
1月24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約翰·柯比宣佈,美國境內的8500名軍人已進入預備調遣狀態,做好進駐東歐地區北約成員國的準備[142]。
1月25日,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第三批武器。[143]當天,俄羅斯開始在靠近烏克蘭的南部軍區舉行6000多名軍人參與的演習。[144]
1月26日,美國與北約以書面正式回絕俄羅斯所提「北約不東擴、烏克蘭不加入」立場[28]。當天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以及德國和法國官員在巴黎舉行會談。在經過8小時的談判後,雙方同意維持停火。[145]
1月27日,俄羅斯外交部表示,俄羅斯會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不會讓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發生戰爭[146]。
1月28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示,如果俄羅斯受到攻擊,白俄羅斯將支援參戰[147]。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分別與普京和烏總統澤連斯基通話,強調各方應就烏克蘭危機保持對話。澤連斯基表示,儘管存在戰爭的可能,但當前俄烏局勢沒有升級。他國一直在渲染、誇大出現戰爭的可能。[148]
1月30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北約沒有在烏克蘭部署作戰部隊的計劃。[149]1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危機舉行會議。[150]當天美國國務院建議美國公民暫停前往白俄羅斯,並要求美政府僱員的家屬從該國離開。[151]
2月初,英國首相約翰遜、荷蘭首相、波蘭總理、土耳其總統、德法等國外長抵達烏克蘭訪問。法國與德國領導人也會訪問俄羅斯及烏克蘭。[152]約翰遜表示英國將繼續支持烏克蘭捍衛主權。[153]英、烏、波三國宣佈強化彼此之間的合作關係。同時北約在距俄羅斯邊境約60公里處進行一周的訓練。俄羅斯則與白俄羅斯的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進行實彈演習[154][155]。2月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法令,決定在未來3年內將烏克蘭武裝部隊人數增加10萬人。[156][157]當天美國決定向波蘭和羅馬尼亞增派近3,000名士兵。[158]
2月2日,俄國太平洋艦隊派出瓦良格號巡洋艦及特里巴特斯海軍上將號驅逐艦前往黑海增援。然而,土耳其根據《蒙特勒海峽制度公約》,拒絕兩艦通過土國海峽[159]。
2月4日,美國官員表示,俄羅斯已提前計劃製作一段假烏克蘭襲擊講俄語的平民的影片,以此作為入侵烏克蘭的藉口,並將情報分享給歐洲盟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面對《美聯社》記者質問時舉例,俄羅斯過去曾進行過類似的「假旗」襲擊,包括在2014年俄羅斯佔領烏克蘭半島之前,在電視轉播中聲稱烏克蘭在克里米亞發生種族滅絕事件。並補充有關消息來自確信的情報,而公開它的目的是阻止俄羅斯執行。英國情報官員對此進行分析,並且高度相信俄羅斯正計劃策劃這種虛假攻擊,以證明入侵是正當的。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表示,俄羅斯繼續增加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部署的士兵,包括向鄰國白俄羅斯派遣更多特種部隊、導彈和先進戰鬥機,是自冷戰以來俄羅斯最大的部署[160]。
2月9日,德國、法國和波蘭領導人在德國總理官邸會談如何降溫局勢。[161]
2月10日,美國國務院重新發佈了烏克蘭旅行警告。同時拜登警告在烏美國人應立即離開烏克蘭。[162]當天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軍在白俄羅斯多個軍事訓練場啟動「聯盟決心-2022」聯合軍事演習。[163]
2月11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建議所有在烏克蘭的美國人都要在未來24小時至48小時內離開。[164]
2月12日至13日,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德國等國開始撤離駐基輔使館的外交人員,部分國家同時暫停駐烏克蘭使館業務。[165][166]
2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談後的聯合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俄羅斯不希望在歐洲發生戰爭,而且俄羅斯決定從烏克蘭附近部分撤軍。[167]同日,烏克蘭軍隊、國防部和主要銀行的網站遭到一系列網絡攻擊導致無法服務[168]。
2月16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評論,俄羅斯還沒有從烏克蘭邊境附近的陣地撤出。澤連斯基稱,他只是聽說過俄羅斯宣佈撤軍這件事,但現在這只是一個聲明,實際上烏克蘭依然被俄軍包圍[169]。
2月17日,烏克蘭與東部親俄武裝分子交戰,烏克蘭一所幼兒園被親俄武裝分子控制的盧甘斯克地區發射的炮彈擊中,造成至少3人受傷[170]。烏克蘭與親俄武裝分子互相指控對方違反停火協議[171]。北約、美國、德國與英國等國家要求防止轉發有關俄羅斯撤軍的「虛假信息」,並指控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進行假旗行動,為入侵烏克蘭製造藉口[170][172]。同日,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則表示,俄羅斯已在白俄羅斯集結了45,000名士兵,對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構成了威脅[173]。當天俄羅斯驅逐了美國駐俄羅斯副大使巴特·戈爾曼(Bart Gorman)。[174]
2月18日,由東烏民間武裝控制的頓涅茨克市與盧甘斯克市分別發生三起爆炸事件。頓涅茨克市發生一起政府大樓外的一輛汽車遭到炸彈襲擊,盧甘斯克市則分別發生針對天然氣管道和汽車服務站的爆炸事件,但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告,也沒有獨立證實這三起爆炸的情況[175]。與此同時,俄羅斯與白俄羅斯進行大規模的核演習[176]。
在頓涅茨克地區烏克蘭政府控制的部分地區發生炮擊事件,造成一名士兵死亡。烏克蘭東部司令部表示,士兵是因為炮彈的碎片致死。烏克蘭軍方表示,當天開始以來,已記錄了19起分離主義分子違反停火協議的情況,而此前24小時內則為66起,並使用了明斯克協議禁止的重炮向20多個定居點開火[177]。另一支聯合國人道主義車隊則在盧甘斯克地區遭到叛軍的炮擊[176]。
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開幕,烏克蘭危機成為此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主要議題。不過俄羅斯拒絕參與,這是俄羅斯自1999年以來首次沒派官方代表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178]
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的親俄領導者宣佈了進行全面軍事動員的動員令。兩地親俄領袖傑尼斯·普希林和列昂尼德·帕謝奇尼克發佈相似的聲明,召喚後備軍人全面動員捍衛頓巴斯地區,並下令該地區的700,000多名居民疏散到俄羅斯境內。由於撤離人員的湧入,俄羅斯羅斯托夫地區當局宣佈進入緊急狀態。[179]
2月19日,烏克蘭軍方傷亡增加到2名士兵死亡與4人受傷。[180]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當地時間2月21日發佈電視講話,宣佈承認烏克蘭東部民兵組織控制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獨立國家[181][182][183]。在宣佈這一消息後他還發表了長達一小時的全國電視講話,稱烏克蘭從來沒有獨立建國的傳統,烏克蘭是「古老的俄羅斯土地」,現代烏克蘭是由蘇聯「創造」的,是蘇維埃俄羅斯通過割去自己部分領土建立的[184],並認為烏克蘭在「傀儡政府」的統治下已淪為「美國殖民地」。普京在全國講話後簽署了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總統令以及俄羅斯與兩國的友好互助條約。
美國總統拜登立即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展開商業活動,並且對在這些地區經營的企業的領導人或高管實施制裁[185]。美國還將制裁俄羅斯的VEB銀行和Promsvyazbank銀行以及俄羅斯主權債務[186]。英國和歐盟同樣表態將實施制裁。德國外交部呼籲俄羅斯取消這一決定[187][188]。
在2月21日宣佈承認分離地區為獨立國的決定後不久,普京還簽署命令,要求俄羅斯國防部向這兩個地區派遣軍隊執行「維和任務」[188][189]。隨即路透社報導有目擊者看到,有異常龐大的軍車縱隊通過了頓涅茨克市,各地俄軍車輛開始出現Z字樣,準備大規模行動[190]。但具體派遣部隊規模暫未有確切數字,根據普京簽署之命令,命令生效後俄羅斯有權在兩個被承認獨立的地區建立軍事基地,俄軍可以進駐執行「維持和平任務」[191]。2月22日,俄羅斯外交部宣佈與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192]
同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批評俄羅斯曲解「維持和平」的概念,聯合國完全支持烏克蘭在其國際公認的邊界內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俄軍未經另一國家批准便進入其領土,根本不是維和人員,對於俄羅斯宣稱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發生種族滅絕,古特雷斯回應稱指控須符合國際法,他認為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並未有發生此情況。古特雷斯強調《聯合國憲章》不是單點菜單,條款不能被選擇性應用,俄羅斯作為會員國必須遵守所有條款[193]。
美國總統拜登立即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展開商業活動,並且對在這些地區經營的企業的領導人或高管實施制裁[185]。美國還將制裁俄羅斯的VEB銀行和Promsvyazbank銀行以及俄羅斯主權債務[186]。英國和歐盟同樣表態將實施制裁。德國外交部呼籲俄羅斯取消這一決定[187][188]。
2月23日,烏克蘭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同時俄羅斯開始撤離駐烏克蘭外交人員[194]。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授權俄軍在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並表示俄軍與烏軍的衝突已不可避免。[195][196]同時俄羅斯發佈航行通告,禁止民用飛機進入與俄接壤的烏克蘭東北部地區。[197]當天清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佈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並在全國實施戒嚴,[198]全天奏響防空警報。[199]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對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後,俄羅斯國防部宣稱俄軍已登陸黑海沿岸的港灣城市敖德薩和馬里烏波爾,並佔領相關城市,癱瘓烏克蘭空軍,惟有關說法遭烏克蘭否認[200][201]。馬里烏波爾發生爆炸後現場濃煙竄天。[202]而烏克蘭軍方宣稱擊落俄軍五架戰機和一架直升機[203]。同時,白俄羅斯正式宣佈越界進入烏克蘭,以支援俄羅斯的軍事行動[204]。此外俄軍越過烏克蘭東北部哈爾科夫州的邊境。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相繼傳出多起爆炸。烏克蘭內政部指出,基輔附近的爆炸是來自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襲擊。有CNN記者在基輔進行連線播報的同時,正好錄到連續的爆炸聲響。[205][206]許多民眾打包行李開車逃離烏克蘭首都基輔,連高速公路都湧現車潮。[207]首都附近的鮑里斯波爾國際機場也遭轟炸。[208]
2021年11月26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指責俄羅斯和烏克蘭寡頭里納特·阿赫梅托夫支持推翻他的政府的計劃[209]。俄羅斯否認參與任何政變陰謀[210][211]。2021年12月,澤連斯基呼籲對俄羅斯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212]。
2022年1月10日,烏克蘭政府宣佈逮捕了一名據稱是俄羅斯軍事情報人員,他試圖招募其他人在烏克蘭城市敖德薩進行襲擊[213]。1月14日,烏克蘭遭到了針對烏克蘭外交部、教育部等網站的網絡攻擊;肇事者被懷疑是俄羅斯黑客[214]。同一天,烏克蘭軍事情報稱,俄羅斯的特勤部門正在準備對駐紮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的俄羅斯士兵進行「挑釁」,目的是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創造藉口,德涅斯特河沿岸是一個未經承認的分裂國家,國際上被承認是摩爾多瓦的一部分[215]。
2022年2月15日,烏克蘭軍隊、國防部和主要銀行的網站遭到分佈式拒絕服務(DDoS)的網絡攻擊[168]。烏克蘭官員指控,唯一對烏克蘭的襲擊感興趣的國家是俄羅斯[216]。2月23日,烏克蘭政府機構和銀行的網站再次成為網絡攻擊的目標。烏克蘭政府和國家網站連接中斷,烏克蘭議會、內閣和外交部網站均受到影響,基輔歸咎於俄羅斯的網絡攻擊[217]。
為應對俄羅斯可能發動的新一波入侵,烏克蘭陸軍2021年4月召開會議,計劃鞏固邊境及關鍵設施的防衛,打擊南部的破壞偵察小組[218]。同月,澤連斯基視察頓巴斯地區防衛部隊[219]。
2021年12月,美國估計俄羅斯會出動17.5萬多人的軍隊入侵烏克蘭[220]。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表示:「我們的軍隊有25萬人,另外還有40萬退役軍人和20萬預備役軍人。(俄羅斯的)17.5萬人不足以進入烏克蘭[221]。」列茲尼科夫認為俄羅斯會在2022年1月下旬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襲擊[222]。
2014年戰爭後成立的預備役地面部隊烏克蘭國土防禦部隊額外招募平民,訓練他們在城市打游擊、武器使用[223]。《紐約時報》認為這些叛亂戰術可以在烏克蘭軍隊寡不敵眾情形下,展開抵抗運動[224]。2022年1月,烏克蘭前國防部長安德烈·扎戈羅德紐克認為俄羅斯如果發動入侵,軍隊可能會破壞「國家重要的軍事基礎設施」,以此「大舉攻入烏克蘭領土」,但守衛有難度[225]。他進一步表示:「俄羅斯入侵軍會與非常積極的對手在熟悉的環境中一戰。把現役軍隊和退伍軍人、預備役軍人、國土防衛部隊和大批志願軍融合在一起,烏克蘭可能打造上千個機動性強的小部隊,向俄軍發動攻擊。這會讓克里姆林宮簡直不可能在佔領區建立政府,或是保障物資供給線[225]。」
為了應對俄羅斯可能派軍進駐烏東頓巴斯地區的演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2022年2月23日決定推出一個特殊時期的預備役制度,徵募18至60歲之間年齡的預備役軍人,但排除總動員應戰[226]。
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集結10萬名軍人後,為應對新一輪入侵威脅,美國與其他北約成員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協助當地加強防禦。首批約90公噸(200,000英磅)的軍事裝備2022年1月抵達烏克蘭[227],其中包括美國提供的FGM-148標槍反坦克導彈、反裝甲炮、重機槍、小型武器及彈藥、安全無線電系統、醫療設備及武器配件[227]。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表示美國支持烏克蘭的反俄叛亂勢力,類似於1980年代中情局協助阿富汗的反蘇聯聖戰者叛軍[228][與來源不符][229]。然而,前北約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認為組織如今軍事支持烏克蘭反俄游擊隊的程度遠不及當年支持阿富汗反蘇聯勢力[229]。
12月,美國政府批准向烏克蘭額外撥出2億美元國防援助[230],加上之前的援助,2021年總援助金高達6.5億美元[231]。次月,美國開始運送致命武器,包括.50口徑勃朗寧機槍彈、M141反碉堡彈藥及標槍導彈系統[232][233]。美國還計劃將阿富汗空軍之前使用的Mi-17直升機運輸給烏克蘭[234]。拜登政府還批准運輸美制FIM-92刺針面對空導彈[235]。2022年1月,拜登政府批准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向烏克蘭運送美制裝備[227][236][237][238][239]。另外,愛沙尼亞還向烏克蘭捐贈標槍反坦克導彈,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提供刺針防空系統及關聯設備[6]。
北約其他成員國也向烏克蘭提供援助。2022年1月,英國和加拿大加強現有軍事訓練計劃,其中英國額外部署軍事訓練員,提供輕型反裝甲防衛系統,加拿大部署小型特種部隊代表團援助烏克蘭[227]。1月17日,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宣佈英國向烏克蘭提供1100枚短距離反坦克導彈[240]。1月20日,英國天空新聞台報道英國皇家空軍C-17運輸機向烏克蘭運輸2000枚短距離MBT LAW反坦克飛彈[241]。
1月16日,丹麥政府決定向烏克蘭提供價值2200萬歐元(2480萬美元)的防衛包裹[242]。1月21日,荷蘭外交部長沃普克·胡克斯特拉表示準備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性軍事支持」,表示烏克蘭早在1月20日就向荷蘭請求武器協助。荷蘭議會以大多數支持提供武器[243][244]。
2022年1月31日,波蘭宣佈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245],計劃提供大量輕型彈藥、炮彈、輕型迫擊炮系統、偵察無人機及波蘭制雷霆面對空導彈[246]。
2022年2月19日,加拿大將一批包括機槍、狙擊步槍及夜視鏡等的軍事裝備運送給烏克蘭[247]。
據國際媒體估計,結至2021年底已約有一萬七千人左右、來自世界各國的志願者組成國際志願軍與烏克蘭國防軍一同對抗俄羅斯,其成員來自五大洲,許多人本身是原國籍的退伍軍人或特種部隊成員,其成員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希臘、白俄羅斯、俄羅斯、克羅地亞、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格魯吉亞、澳大利亞、墨西哥等世界各國的志願者,據傳也有來自亞洲的印度與日本的志願者加入;其中志願兵人數最多的族裔為白俄羅斯人及格魯吉亞人[248][249]
外國公民加入烏克蘭武裝部隊的申請程序通常需要兩到四個月。該申請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完成,將會進行醫學和心理評估,以及犯罪背景調查。
加入烏克蘭正規武裝部隊的外國人在其服役合同期間將會獲得烏克蘭臨時居留權,通常為期三年。加入志願組織為戰爭做出貢獻的外國人必須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臨時居留權。[248]
荷蘭和西班牙政府也在北約的支持下派遣軍隊。2022年1月20日,西班牙國防部長瑪加麗塔·羅夫萊斯表示西班牙海軍已經部署到黑海地區[250]。執行掃雷艦任務的P-41巡邏艇已經在路上,布拉斯·德萊索巡防艦1月22日出發[251]。她還表示西班牙政府正考慮向保加利亞部署空軍[250]。荷蘭表示會向保加利亞派出兩架F-35戰鬥機,執行北約的擴大空中監視任務[252][253]。
2022年1月5日,首批2000名新部署的美軍駐歐洲士兵抵達德國和波蘭,參與加強北約東翼防禦行動[254]。
2022年2月7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英國不會「退縮」,已準備向歐洲東部部署皇家海軍陸戰隊、皇家空軍飛機和皇家海軍戰艦[255]。
2月11日,駐歐美軍開始準備每年2月在歐東部舉行的軍刀打擊軍演[256]。
2022年2月12日,美國政府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逼近,呼籲在烏克蘭的僑民在48小時內離開[257]。同日,英國呼籲僑民立即離開烏克蘭[258],日本外務省亦呼籲在當地的僑民立即撤離[259]。
2022年2月19日,德國外交部表示烏克蘭隨時發生軍事衝突,要求該國公民盡速離開烏克蘭[260]。
2021年11月2日到3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約瑟夫·伯恩斯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會見俄羅斯高級情報人員,轉達拜登對俄烏邊境局勢的全切。據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莫斯科會議結束後,伯恩斯與澤連斯基通電話,以緩解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局勢。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高級軍官被派遣到烏克蘭[261]。
11月15日,代任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與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發表聯合公報,關切「烏克蘭附近地區俄羅斯軍隊及武器裝備的活動」,呼籲雙方「克制」。同一時間,五角大樓新聞秘書約翰·科爾比確認美國繼續觀察俄軍在烏克蘭邊境的「異常軍事活動」。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與勒德里昂討論當地俄軍事活動的報告。11月16日,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呼籲西方國家向俄羅斯發出「明確信號,減緩緊張局面,避免在烏克蘭境內及周邊地區升級局勢。」斯托爾滕貝格認為烏克蘭邊境附近的俄軍「異常集中」。
2021年11月初,烏克蘭情報部門評估俄軍向烏克蘭邊境增兵的情報,認為有「心理壓力的成分」。一周後,烏克蘭總統辦公室承認俄羅斯在邊境地區部署「特定軍事集團」。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里·庫列巴敦促法國和德國政府準備好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行動[262]。
烏克蘭也加緊外交方面的行動。11月15日,澤連斯基與歐盟高峰會主席夏爾·米歇爾商討「烏克蘭邊境地區安全局勢」。同日,庫萊巴在布魯塞爾探討同一問題。烏克蘭新任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來到華盛頓,11月18日會面美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11月16日,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訪問基輔[262]。
以色列與烏克蘭及俄羅斯兩國關係牢固,時不時在兩國中間扮演對話代言人角色。2021年4月,澤連斯基請求以色列總理班傑明·內塔尼亞胡就自己和普京的關係進行斡旋。以色列向俄羅斯提出有關想法,但遭到拒絕[263]。10月與澤連斯基在基輔會談期間,以色列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向澤連斯基表示,新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率領的政府會繼續展開斡旋。兩個禮拜後,貝內特在索契向普京提出這個想法,但被拒絕[263]。
2022年1月21日,俄羅斯聯邦共產黨在《真理報》表示駐國家杜馬代表會提出議案,請求普京總統正式承認分裂出來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264][265]。月底,美國與歐洲盟國商討運用制裁手段應對俄入侵[262]。美方認為制裁行動必須「迅速、嚴厲」,致命打擊俄羅斯的銀行、債券市場及普京親密精英戰友的財產[266]。然而有關提議飽受批評,將俄羅斯銀行踢出Visa、萬事達和SWIFT支付系統的提議最終被剔除。美國與北約指定逐步緩和的挑戰俄羅斯計劃,包括減少西方國家的煽動性言論、讓俄軍從俄烏邊境撤出、重啟頓巴斯地區和平談判及臨時暫停美國與北約或俄羅斯在黑海及波羅的海的軍事演習,以此打造令人信服的震懾力[267]。
2022年1月26日,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法國高級官員參照諾曼第模式,在巴黎按計劃舉行會談[268],之後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1月28日與普京通電話[269]。為滿足俄羅斯參與巴黎會談的條件,烏克蘭撤回議會提議重新兼併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法律草案。這項草案被認為與《明斯克協議》相悖[270][271]。
2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莫斯科會見普京。馬克龍說普京表示俄羅斯不會進一步升級危機[272],普京則對北約是「防禦性聯盟」的說法嗤之以鼻,警告西方國家不要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否則歐洲國家會「自動」與俄羅斯交戰[273]。在馬克龍的斡旋下,普京與拜登答應會面,但在俄羅斯承認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後美國方面表示兩國元首會面計劃取消。[274]
2021年12月7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普京舉行視訊會議。會議其中一個話題是烏克蘭危機,俄方聲明普京強調「北約正危險地開發烏克蘭領土,增強其在(俄羅斯)邊境地區的潛力」,要求北約做出「可靠的法律保證」,承諾不針對俄羅斯擴張勢力範圍,或是在毗鄰俄羅斯的國家部署打擊武器系統[275][276]。
2021年12月15日,俄羅斯正式向美國提交安全保證方面的條約草案,當中條文聲明美國及北約不會向非北約成員的後蘇聯國家部署軍隊,不再進一步向東擴張盟國,不再在其他國家部署軍隊(1997年5月27日前已部署的軍隊除外),避免在烏克蘭及東歐、南高加索及中亞地區進行軍事活動[277]。
2021年12月30日,拜登與普京進行長達50分鐘的電話會議。根據白宮事後發表的聲明,拜登在會談中敦促普京「緩和與烏克蘭的緊張局勢」[278]。普京助手表示,拜登向普京表示美國不計劃向烏克蘭部署進攻性武器[279],並警告俄羅斯不要繼續進犯烏克蘭,否則會付出「嚴重成本及後果」,例如美國額外施加經濟制裁、美軍在北約東部成員國增兵、繼續幫助烏克蘭[279],普京則表示會以「徹底中斷」與美國乃至西方國家關係來回應制裁[279][280]。翌日,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回應俄羅斯期望美國回應「安全承諾」提議的問題:「我們不允許任何人用無休止的討論拖延我們的倡議。如果西方國家未在合理時間內做出建設性的回應,繼續採取進犯策略,俄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行動加強戰略平衡,消除無法讓人接受的國家安全威脅[281]。」
2022年1月10日,美俄雙方在日內瓦舉行雙邊會談,商討「對雙方各自軍事活動及烏克蘭衝突局勢升溫」的關切[282]。會談由俄羅斯副外交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和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謝爾曼主持[283][284]。
1月12日,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日內瓦會議的後續會談。根據北約官方聲明,北約全部30個成員國及俄羅斯的代表團商討「烏克蘭境內外的局勢及其對歐洲安全的影響」[285]。俄國防部在會後表示:「俄方評估了歐洲的安全局勢,解釋了俄羅斯安全保障條約草案的軍事內容[286]。」俄羅斯認為會談不成功[287]。會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尊重烏克蘭加盟,表示北約盟國「團結在每個國家有權自行選擇道路的核心原則上」,認為「俄方在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的問題上沒有否決權。歸根結底,決定成員的資格必須在北約盟國和烏克蘭手上[288]。」
1月21日,拉夫羅夫和布林肯在日內瓦會面,布林肯在事後表示會議「不是談判,但坦誠地交流關切和想法」[289]。會後,布林肯表示美國明確向俄方表示,若再反動入侵,「會遭遇美國及其盟國果斷、嚴厲、統一的回應」[290]。
1月26日,美國書面回應俄羅斯的安全要求,否決莫斯科要求北約放棄烏克蘭日後能加入北約的承諾。針對美方的回應,布林肯表示文件提到「美國與盟國關切俄羅斯破壞安全的行動,以有原則和務實的方式評估了俄羅斯提出的關切,對各方存在共同點的領域提出我方建議[291]。」2月1日,普京表示美方的回應未能解答莫斯科的「三大關鍵需求」,即不擴張北約、不向俄羅斯邊境地區部署進攻性武器、將北約軍事設施恢復到1997年的狀態[292][293]。
1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會議,商討當前局勢[294]。俄羅斯提議中斷會議,結果以10票支持、2票反對、3票棄權否決[295]。辯論會上,美方與俄方互相指責。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指控俄羅斯的行動「具侵略性」,「明顯威脅到國際和平與安全」,認為俄羅斯「在歐洲的軍事動員是數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將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描繪成侵略者是為攻擊製造藉口」。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瓦西里·涅邊賈指責西方國家「虛偽」,是烏克蘭局勢加劇的罪魁禍首[296][297][298]。他指責美國「挑起事端」,認為安理會會議是讓「俄羅斯和烏克蘭挑撥離間」。他認為烏克蘭未遵守2014年和2015年的《明斯克協議》,終結與分離勢力的衝突,而西方國家「向烏克蘭輸送全部武器」也違反協議。他警告烏克蘭違反協議的行為可能會以「最糟糕的方式」結束[299]。
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謝爾蓋·基斯利察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與克里米亞境內附近部署11.2萬名軍人,在烏克蘭對開海域部署1.8萬名軍人。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會議適得其反,需要「安靜外交,而不是大聲公外交」[300][301]。最終會議未達成決議[302]。
2月17日,在烏克蘭政府和親俄武裝分子互相指責在頓巴斯東部地區開火後,俄羅斯向聯合國提交一份報告,指責烏克蘭正在尋求對頓巴斯講俄語的人口進行種族滅絕[303]。
2021年12月15日,俄羅斯提出所謂「條約草案」,提及多項國際協議,包括《歐洲安全憲章》及北約—俄羅斯理事會[304][305][306]。2022年1月,北約和美國的回應提到了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美俄戰略穩定對話、赫爾辛基協議、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諾曼第模式及其他條約和論壇[307][308]。
2022年2月11日,烏克蘭引用2011年《維也納文件》第三章《風險減少》,請求俄羅斯詳細說明在「烏克蘭邊境及臨時佔領區克里米亞範圍的軍事活動」[309]。
名稱 | 有關各方 | 締約或成立日期 | 法律狀態 | 討論話題 | 參考 |
---|---|---|---|---|---|
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 | 烏克蘭、俄羅斯、美國、英國 | 1994 | 不具約束力 | 2022年1月美方回應俄羅斯 | [308] |
歐洲安全憲章 |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成員國 | 1999 | 不具約束力 | 2021年12月18日俄羅斯提出的美俄條約草案 | [310][305] |
北約—俄羅斯理事會 | 北約、俄羅斯 | 2002 | 非正式論壇 | 2021年12月17日俄羅斯提出的北約—俄羅斯條約草案 | [311][306] |
諾曼第模式 | 法國、德國、俄羅斯、烏克蘭 | 2014 | 非正式論壇 | 2022年1月美方回應俄羅斯 | [312][307][308] |
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組 | 烏克蘭、俄羅斯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 2014 | 非正式論壇 | 2022年1月美方回應俄羅斯 | [307] |
美俄戰略穩定對話 | 美國、俄羅斯 | 2021 | 非正式論壇 | 2022年1月美方回應俄羅斯 | [307][308][313] |
鑑於烏俄可能爆發的戰爭以及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空難的前車之鑑,多國航空為應付俄羅斯準備入侵烏克蘭的影響而實施限制或停止航班。[314]2022年2月12日,荷蘭皇家航空(KLM)宣佈暫停飛往烏克蘭的航班,直至另行通知,成為歐洲首個實施的航空公司[315]。截止2月21日,至少有10間航空公司暫停飛往烏克蘭的航班。法國航空和漢莎航空公司自2月18日開始,為了應對日以增加的威脅,宣佈限制飛往烏克蘭的航班。直到2月21日完全停飛烏克蘭首都基輔和敖德薩的定期航班[316]。瑞士航空公司與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同日宣佈加入暫停行列[317]。隸屬於漢莎航空集團的瑞士國際航空公司、歐洲之翼航空公司和奧地利航空公司也暫停了烏克蘭的航班,不過漢莎航空飛往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的航班繼續正常運行[318]。
2月24日,烏克蘭於格林威治標準時間0156發佈航空通知,限制其領空內的民用航班。根據烏克蘭給出的航空通知,鑑於俄羅斯已經關閉與烏克蘭邊界以東的羅斯托夫飛行情報區的部分空域,其領空可能遭遇的「擊落」和「網絡攻擊」的「潛在危險」增加,民用航班不得在其領空通行。歐洲空中航行安全組織同樣表示,由於軍事限制,烏克蘭的領空已不可使用。在這項指令下,以色列航空公司與LOT波蘭航空當日的航班緊急迴避了烏克蘭領空[319]。
24日清晨,烏克蘭當局應戰時要求宣佈關閉全國領空。基輔的鮑里斯波爾國際機場正在進行人員與旅客的疏散。
27日,歐洲各國陸續關閉領空。[320]
克里姆林宮否認打算入侵烏克蘭[321][322],總統普京批評有關擔憂純屬「危言聳聽」[323]。俄對外情報局局長謝爾蓋·納雷什金批評有關報道是「美國國務院的惡毒政治宣傳」[324]。2021年11月30日,普京認為北約在烏克蘭擴張勢力已成為俄羅斯的「紅線」問題,尤其是部署能攻擊俄羅斯城市的遠程彈道導彈或類似於羅馬尼亞及波蘭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325][326][327]。普京主要對烏克蘭提出3個條件;敦促基輔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放棄加入北約和部分非軍事化的申請。
2022年1月,因應部分國家揚言將俄羅斯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國際支付系統,聯邦委員會副議長尼古拉·茹拉夫列夫警告稱歐洲不會獲得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資源,而且相關舉動也不可信,除非得到系統所有成員國同意。[328]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亞歷山大·格魯什科譴責北約增兵,表示北約「妖魔化俄羅斯」,只為「合理化北約在東翼的軍事活動」。[329]
2022年2月15日,俄羅斯聯邦會議國家杜馬投票贊成通過一項決議,要求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承認烏克蘭分離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為獨立國家。[330]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正式承認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331]
2022年2月24日,在多次暗示會進一步採取行動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於烏克蘭時間清晨(GMT+2)宣稱要對烏東地區進行「特別軍事行動」,授權俄軍全面進攻烏克蘭,直接導致2022年俄烏軍事衝突[332]。普京宣佈後,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及全國多處都錄到槍炮聲。大約於烏克蘭時間的早上八時半,俄羅斯軍方稱已摧毀烏克蘭空防力量,並同時否認有俄軍戰機遭擊落。[333][334]
2021年4月,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里·庫列巴接受法國《解放報》專訪,稱俄羅斯在與烏克蘭的邊境附近集結,使烏克蘭東部的局勢惡化到2018年克赤海峽衝突以來的最糟糕局面[335]。
2021年11月,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基里爾·布達諾夫預測俄羅斯會在2022年1月底或2022年2月初發動進攻[336]。2022年1月25日,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表示烏克蘭暫無俄羅斯全面入侵的直接威脅,而且相關威脅八年來沒有顯著增長,皆因「俄軍未形成能夠進行入侵的打擊群」[337][338]。
2月16日,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里·庫列巴就俄羅斯聯邦會議國家杜馬承認烏克蘭分離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為獨立國家的決議發出警告,如果普京批准該地區的獨立,俄羅斯將在事實上和法律上退出明斯克協議,將負上隨之而來的所有後果[339]。
2月23日,烏克蘭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總統澤連斯基頒佈的法令,宣佈從隔日起實施為期30日的緊急狀態。法令措施允許當局「為了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利益」宣佈宵禁和行動限制、阻止集會和取締政黨和組織。烏克蘭外交部告知所有烏克蘭不要前往俄羅斯和在俄羅斯的公民立即離開,所有適齡男性都必須服兵役。基輔召回了駐俄羅斯大使,並考慮與莫斯科斷絕所有外交關係[340]。與此同時,烏克蘭國家與銀行網站遭遇網絡攻擊。當晚,澤連斯基向全國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懇求俄羅斯人民阻止他們的領導人越過邊境進入烏克蘭,並強調俄羅斯的入侵有可能成為「歐洲大戰的開始」。澤連斯基向俄羅斯人民喊話,如果有人告訴他們,這是一項解放烏克蘭人民的計劃,但烏克蘭人民是自由的。澤連斯基針對普京給出的攻打烏克蘭理由是烏克蘭是俄羅斯「通過割去自己部分歷史領土建立的國家」提出的論點,以及對俄羅斯國家新聞廣播的牆將烏克蘭描繪成一個由納粹威脅莫斯科的國家表示:「你新聞中的烏克蘭和現實生活中的烏克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主要區別在於我們的國家是真實的」。身為猶太人的澤連斯基問道「俄羅斯人民被告知烏克蘭政府是納粹分子。但在與納粹主義的鬥爭中失去了超過800萬人民的國家怎麼會支持納粹主義呢?」,並指出他的祖父在整個戰爭期間都是一名蘇聯士兵,但在獨立後的烏克蘭去世。澤連斯基表示頓巴斯地區是烏克蘭的歷史領土,當地與烏克蘭有很多交流和親戚來往,烏克蘭與烏克蘭人民只是想要和平。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京如果批准20萬士兵入侵他的國家,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已準備好迎接俄羅斯的襲擊:「我們確信我們不需要戰爭——不是冷戰,不是熱戰,也不是混合戰」「但如果這些勢力攻擊我們,如果你試圖奪走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自由、我們的生命、我們孩子的生命,我們將自衛。堅決防守。在進攻中,你會看到我們的正臉。不是我們的背面」,並警告戰爭的代價,沒有人會得到任何形式的安全保證,而烏克蘭領土上的戰爭代價比大多數國家都要多。最後,澤連斯基表示他曾試圖聯絡普京,希望能夠傾聽俄羅斯領導和人民對和平的聲音,但只得到了沉默[341]。
波蘭過去曾指責俄羅斯應對波蘭-白俄羅斯邊境的移民危機負責。 2021年冬季,成千上萬的移民被困在寒冷的環境中,試圖從白俄羅斯穿越到波蘭[431]。 在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之後,民權活動人士報告稱,從白俄羅斯到波蘭的移民數量有所增加,這加劇了人們對俄羅斯將在危機中利用移民作為武器的擔憂[432]。
駐基輔的慈善機構代表報告了烏克蘭人口遠離前線的遷移[433]。2月24日,摩爾多瓦報告說,有4000名烏克蘭難民進入摩爾多瓦,當局已在那裏搭建帳篷[434]。 摩爾多瓦、斯洛伐克和波蘭承諾保持邊界開放,讓烏克蘭難民穿越[433]。 羅馬尼亞還在其境內接收了烏克蘭難民[43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