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話(閩南語:Lêng-nâ-goē)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南語的一種方言,通行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受到閩西客家文化圈的影響,龍巖話中含有不少客家語的特色,這一點與漳平話很相似。龍巖話與漳州話、廈門話可以勉強通話,然而也有一定程度的通話困難,但音韻、詞彙等特點皆與閩南語相同,因此龍巖話屬閩南語方言而不是客家語的方言。龍巖話與漳州話、廈門話溝通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其聲調調值完全不同。
使用地區
龍巖話通行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使用人口佔該區總人口的92%。其中以城關話為標準口音,適中鎮則通行的適中話,與城關話存在一定差異。漳平縣的赤水鎮和雙洋鎮亦通行龍巖話。歷史上這兩個鎮隸屬於寧洋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寧洋撤縣,赤水、雙洋劃入漳平縣,但是這兩個地方的語言和習俗均與龍巖類似,與漳平其他地方差異較大。赤水話和雙洋話與龍巖話可以溝通,但是與漳平話溝通非常困難。漳平縣雖然行政上隸屬與龍巖地區,但是其方言卻接近於漳州話,與龍巖話差異非常大,所以漳平話不是龍巖話,但是漳平下轄的赤水和雙洋兩個鎮說的是龍巖話。
音韻體系
龍巖話有14個聲母、65個韻母和8個聲調。
龍巖話共有14個聲母(包含零聲母);如果將出現條件互補的聲母分開計算則是20個。[1]:84,85
其中:
ue、ɛ、iɛ、uɛ、ai、uai、au、iau
m、im、am、iam、iep、ap、iap
in、un、an、ian、uan
it、at、iat、uat、uot、ŋ
aŋ、iaŋ、uaŋ、oŋ、ioŋ、ak、iak、uak、ok、iok
ĩ、ũ、ũi、ã、iã、uã、iuã、iãt、õ、iõ、ɛ̃、iɛ̃、uɛ̃、ãi、ãu、iãu
龍巖話共有8個聲調,是閩南語中聲調最多的一個方言。
標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調類 | 陰平 | 陽平 | 陰上 | 陽上 | 陰去 | 陽去 | 陰入 | 陽入 |
音值 | ˧˧˦ (334) | ˩˩ (11) | ˨˩ (21) | ˥˨ (52) | ˨˩˧ (213) | ˥˥ (55) | ˥ (5) | ˧˨ (32) |
白話字調號 (括弧內附註的是使用範例) |
不標調 (a) | ˆ (â) | ́ (á) | ˇ (ǎ) | ̀ (à) | - (ā) | 不標調 (ap/at/ak) | ˈ (a̍p/a̍t/a̍k) |
例字 | 邊、東 | 寒、銅 | 碗、黨 | 近、重 | 漢、凍 | 尺、噹(擬聲詞) | 曲、觸 | 白、逐 |
帶下劃綫者代表發音短促。
連讀音變
龍巖話的連讀音變包括連讀變調和變音兩種。以n為結尾的韻母如果緊跟的後一個字的聲母是ph,p 或 b,要變音為m,這一點和日語類似,例如:新sin334->sim334-11婦pu52。還有合音現象,如落花生的落花合音為lua11,所以落花生讀音為lua11sin334。
兩字連讀組成詞語時,前字的聲調可能發生後字聲調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這就是連讀變調。
以下是龍巖話兩字組的連讀變調規律表。其中,縱行為前字,橫行為後字。
陰平, 334 | 陽平, 11 | 陰上, 21 | 陽上, 52 | 陰去, 213 | 陽去, 55 | 陰入, 5 | 陽入, 32 | |
陰平, 334 | ||||||||
陽平, 11 | ||||||||
陰上, 21 | ||||||||
陽上, 52 | ||||||||
陰去, 213 | ||||||||
陽去, 55 | ||||||||
陰入, 5 | ||||||||
陽入, 32 | ||||||||
註:陰平調334的單字加「仔」後,要變成陽去調55,如:鍬 t'io334-55 仔;孫sun334-55仔。
參考資料
- 郭啓熹,龍巖方言詞典.Lu jiang chu ban she, 2016,ISBN:7545911261, 9787545911268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9MGkAEACAAJ]
參閲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