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父親是高子長,曾是隋朝的秘書學士。高智周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1]高智周年輕時好學,中進士。[2][3]
高智周年輕時曾和郝處俊、來濟、孫處約一同投靠江都人石仲覽。石仲覽傾家蕩產結交四人,要四個人談談自己所期望的事。高智周等三人都說大丈夫除非不做官,否則就要做宰相,只有孫處約說恐怕做不了宰相,只求做舍人。石仲覽讓相工看相,相工對他說:「高智周的顯貴,君是看不到了。來濟會早顯達但最終受挫,高智周晚顯達但長壽。我聽聞很快上升的人容易跌倒,慢慢上進的少禍患,這是天道。」石仲覽死後,四人愈發顯貴,[3]最終都做了宰相。[4]
高智周得補越王府參軍,又累補費縣令,俸祿比縣丞、縣尉高,他把自己的俸祿平均分給他們。治下政策和教化推行得很好,百姓和官吏刻石讚頌他。唐高宗年間,作為當時的豪俊之士,為黃門侍郎兼檢校太子左庶子薛元超表薦,[5]以才聞名當時;[6][7]與劉禕之、孟利貞、郭正一都以文才知名,時人號為劉、孟、高、郭,後來都在昭文館當值。[8][9]後高智周得授秘書郎、弘文館直學士,參與編撰皇太子李弘主編的《瑤山玉彩》、《文館辭林》等。曾復盤棋譜、背誦碑文,都沒有錯誤。三遷至蘭台大夫。與司文郎中賀凱、司經大夫王真儒等因擅長儒學,得詔授為太子侍讀。總章元年(668年),請假回鄉葬父母,對親近的人說:「知進而不知退,是取患之道。」於是稱病辭官。[2][3]
高智周后被起復,授壽州刺史,為政寬容有恩惠,百姓為其所安。他每次拜訪鄉間,都先召見學官,見學生就考試他們的講誦,問以經典大義及時政得失,然後才問耕田、訴訟之事。咸亨二年(671年),召拜正諫大夫,兼檢校禮部侍郎。
上元三年(676年)六月,遷黃門侍郎,授同中書門下三品為實質宰相,兼修國史。儀鳳年間,高智周與左僕射劉仁軌、右僕射戴至德、侍中張文瓘、中書令李敬玄、右庶子郝處俊、黃門侍郎來恆、太子右庶子李義琰、吏部侍郎裴行儉、馬載、兵部侍郎蕭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義琛、刑部侍郎張楚金、金部郎中盧律師等奉命刪緝格式,於儀鳳二年(677年)撰定奏上,即《永徽留本司格後》十一卷。[10]先前李弘於上元二年(675年)去世後,其弟李賢被立為皇太子。儀鳳二年三月,高智周被任為太子左庶子。當時崔知溫、劉景先修國史,高智周與郝處俊也一同監修。調露元年(679年)十一月,轉御史大夫,罷相。[11][12]早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太子洗馬兼崇賢館學士兼侍讀許叔牙曾撰《毛詩纂義》十卷進於當時的皇太子即唐高宗,高智周曾對人說:「凡是想談論《詩經》的,必須先讀此書。」[13][14]
永隆元年(680年)八月,時已失寵於高宗有權勢的妻子武皇后(後世稱武則天)的李賢被控謀反,高智周奉命與宰相中書侍郎薛元超、黃門侍郎裴炎及法官等審理此案,於東宮馬坊搜得甲冑數百,李賢被判有罪,遭廢黜流放。[15][16][17]高智周累次上表堅請辭職,高宗讚賞他,拜右散騎常侍。又請致仕,獲准。[18]
高智周和同鄉人義興蔣子慎為友,有客人曾看兩人面相,說:「高公位極人臣,但子嗣薄弱;蔣侯仕途不達,但後人將要興盛。」蔣子慎最終只做到建安尉。其子蔣繪去見高智周,高智周正顯貴,對他說:「我與你父親有舊,你又有才。」把女兒嫁給他為妻,所生子蔣挺歷任湖、延二州刺史,蔣挺的兒子蔣洌、蔣渙都中進士,蔣洌官至尚書左丞,蔣渙官終禮部尚書,封汝南公,蔣洌子蔣錬、蔣渙子蔣銖又都有清白之名。而高智周的後人則早已不為人知。[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