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費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費縣位於中國山東省南部,是臨沂市下轄的一個;地處蒙山沂水,蒙山南部。縣人民政府駐費城街道

快速預覽 費縣, 國家 ...

總面積1660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現有381個行政村、34個城市社區,93萬人。

Remove ads

地理

費縣位於山東省南部,是臨沂市下轄的一個;蒙山之陽,抱犢崮之陰;東經117°36'~118°18',北緯35°01'~35°33'。

行政區劃

費縣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10個、1個[2]

費城街道、​上冶鎮、​薛莊鎮、​探沂鎮、​朱田鎮、​梁邱鎮、​新莊鎮、​馬莊鎮、​胡陽鎮、​石井鎮、​東蒙鎮和​大田莊鄉

交通

名稱來源及讀音

費縣名稱來源於魯國大夫季友的私邑——費邑,而費邑的名稱來源於季孫氏的采邑鄪(今音bì)國,所以"費"在此做地名的老派文讀音是bi4,《廣韻》也記載「:邑名,在魯。,上同。兵媚」。兵媚切,就是和「秘」等字同音。然而至遲到清道光年間,費縣的費字已被民間訛讀作fèi[3]。之後以訛傳訛,廣為流傳。目前,在當地方言及普通話中,費縣的費皆讀作fèi。其實fei4源自《廣韻》芳未切,另有字義。

歷史

費縣上古時為東夷之地。

東周春秋時期,被稱鄪邑。《左傳·僖公元年》:「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即此。前566年,鄪邑作為魯國季孫氏的私邑,季武子曾在此築城。前530年季平子的家臣南蒯佔據鄪邑反叛,季平子以武力攻打兩年才獲勝。

戰國時期有鄪國

秦朝,為薛郡地。

西漢初年,置費縣,屬東海郡,郡都尉治此。武帝時設十三刺史部,東海郡屬徐州。新莽時,改稱順從。

東漢,為列侯食邑,即侯國,屬兗州泰山郡。

三國魏,屬徐州琅琊郡,

晉朝,屬徐州琅琊國。

南朝宋泰始間,改隸徐州琅琊郡。

北魏永安二年,隨琅琊郡改屬北徐州。

北齊時,承魏制不變。

北周時,屬沂州琅琊郡。

開皇間廢郡,實行州縣兩級制,費縣屬沂州;大業間改州為郡,費縣屬琅琊郡。

隋末,費縣因動亂廢。

武德四年,復置費縣,屬河南道沂州(琅琊郡)。

宋朝,屬京東東路沂州(琅琊郡)。

時,屬山東東路沂州。

元朝,地方設行中書省,今山東地區直屬中書省,稱腹里。費縣屬腹里山東益都路沂州。

明朝,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仍稱行省),費縣先後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的青州府沂州和兗州府沂州。

雍正二年,沂州由散州改為直隸州,十二年升為府,費縣屬山東省沂州府。

民國初年,屬濟寧道;1925年,改屬琅琊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

1929年,建立共產黨的組織,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費縣這裏戰鬥生活,進行過大青山突圍戰、柱子山殲滅戰等大小戰鬥百餘次。所以費縣是革命老區。

1936年,屬山東省第三行政區。

1940年6月,中共山東分局根據抗日鬥爭需要,將滋臨公路以北、汶河以西地區劃為費北縣,屬魯中行政區;將滋臨公路以南的西半部地區劃為費南縣,屬魯南行政區。

同時,將費縣東北部及臨沂縣沂水縣邊聯地區劃為臨費沂邊聯縣;1941年1月,臨費沂邊聯縣費縣部分又劃回,改為費東行署;1942年底,費東行署改為費東縣,隸魯中行政區。1942年7月,費縣、滕縣邊聯地區建立費滕邊縣,屬魯南行政區1942年10月,在原費縣西部天寶山一帶成立費西辦事處,在南部新莊、石井及臨沂縣西南部成立臨費辦事處,均隸屬魯南行政區。

1943年7月,費滕邊縣、費西辦事處和臨費辦事處撤銷;1944年1月,建立溫河縣,隸屬魯南行政區第一專區。同時,費南縣改稱費縣;1946年4月,又改稱平邑縣。

1947年以前,國民黨政權的建置及區劃沿襲抗日戰爭以前未變,費縣仍山東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領導。隨着抗日鬥爭的開展,國民黨政權對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及日偽佔領區已失去控制,名存實亡。1946年1月,費北縣費東縣合併建立蒙山縣。1946年4月,溫河縣改為費縣,仍隸屬魯南行政區第一專區,1948年1月劃歸魯南行政區第三專區。

1948年7月,置魯中南行政區,費縣隸屬魯中南行政區第五專區(1949年7月改台棗專區)。

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區台棗專區撤銷,費縣劃屬臨沂專區

1952年3月,撤銷蒙山縣,上冶、白埠、薛莊、諸滿、汪溝五區劃歸費縣。

1956年春,朱田區由平邑縣劃入費縣。

1994年12月17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同意山東省撤銷臨沂地區,設立地級臨沂市。費縣同被臨沂市所管轄。[4]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費縣常住人口798403人。

地理

費縣縣城距臨沂市40千米。

費縣素有「奇石之鄉」的美譽,集瘦、漏、皺、透、丑諸特點於一身,被譽為「世紀之交在中國北方發現的最偉大的自然奇蹟」。

古蹟

費縣境內存有大量歷史古蹟,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遺址150多處,有國家二級文物徐子鼎王莽「金錯刀」古幣等館藏文物2000多種,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留下的詩文和米芾秦觀等歷史名人留下的墨寶。

費縣境內上冶鎮西畢城、古城、寧國莊有「費縣故城」,水湖村有西漢「九女墳」;另有費城街道潘家疃「東漢畫像墓」、朱田鎮「苑上漢墓群」、胡陽鎮城頭村西隋朝四面50人造像碑、石井鎮金代「荊山寺碑」等。[5]

費縣是唐代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故里。費城街道魯公廟顏魯公碑系宋代學士秦觀和書法家米芾所寫,此碑在文化革命中被破壞,後在縣文化館存拓片。

旅遊特色

  • 費縣奇石
  • 費縣塔山森林公園
  • 沂蒙雲瀑洞天景區

名人

歌曲

教育

方言

費縣方言屬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話區。費縣方言與普通話的語音差別較大,詞彙次之,語法差別最小。隨着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文化的日益普及,費縣話正逐漸向普通話靠近。許多方言土語正逐步被普通話代替。但與普通話比較,差異仍然不小。

由於歷史、地理的原因,費縣境內形成東西兩塊方言小區,語音方面各具特點。費縣東部在部分中老年人的發音中存有尖音,如將「精、修」讀作「tsin、siou」。費縣西部在發音中有一組唇齒音聲母與普通話差別大,如把「豬」讀作「pfu」。

費縣方言有四個單字調(不包括變調和輕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但與普通話聲調比較,調值不同。

更多資訊 費縣話, 普通話 ...

[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