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英語:rheumatism)又稱風濕病(rheumatic disease)或風濕症(rheumatic disorder),泛指侵犯「關節」或「關節周圍軟組織」而造成慢性疼痛的一類疾病;受損的組織涵蓋:骨、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筋膜、其他固有結締組織。其徵狀常會間歇性發作。
風濕並非專指任何特定疾病,且至少有200種不同類型的診斷,包括:關節炎和非關節風濕症,又被稱為區域性疼痛綜合症(英語:regional pain syndrome)或軟組織風濕症(英語:soft tissue rheumatism)[1][2],因為風濕和軟組織疾病兩個術語間有着密切的重疊,所以有時也會以「軟組織風濕症」這個術語統稱這類疾病[3]。綜上所述,風濕病的範疇包含了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少見的: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血管炎,還有其他罕見疾病等等。
風濕這類疾病的成因眾多,但許多與免疫系統異常,或自體免疫有關。傳統醫學或中醫認為風濕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脈引起,與現代醫學的概念並不相同,也因此,世界各地的傳統醫學中有多種草藥用於緩解風濕,但現代醫學對上述各種疾病分別有不同的處置方式與治療。
在醫學主題詞(MeSH)資料庫中,風濕病(Rheumatic Diseases)一辭是指結締組織疾病[4]。致力於風濕症診斷和治療的醫學分支稱為風濕病學[5]。
類型
具有慢性間歇關節痛的許多風濕病在過去被認為由感染引起的。他們的病因直到20世紀仍不清楚且無法根治,如:萊姆病(在美國北部和東北部),球蟲病或山谷熱(在美國西部)和印度的基孔肯雅熱,以及無數種感染後引起的關節炎,又被稱為反應性關節炎,例如,曾經非常普遍發生在 A 群鏈球菌感染之後的風濕熱及風濕性心臟病到很罕見的惠氏病。
影響關節和關節周邊結構的局部疾病和病灶,範圍包括:肌腱、韌帶及其外囊、滑液囊、疲勞性骨折、肌肉、神經壓迫綜合症、皮膚病和神經節。例如:
雖然這些疾病的流行病學沒有多少共同之處,但它們確實具有三個特徵:引起慢性(通常間歇的)疼痛,難以治療,且總體而言非常普遍。
自體免疫引起的風濕病包括[6]:
- 週期性發燒綜合症
治療
大量的傳統草藥曾被建議用於風濕[9]。現代醫學,包括傳統和替代醫學,都認為不同的風濕病有不同的病因(且其中數個疾病還有有多種病因),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
然而,主要風濕病的起始治療是鎮痛藥,如:必理痛和包括布洛芬和萘普生在內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但通常,需要更強的鎮痛藥。
古希臘人記載:蜂毒對某些類型的風濕病有益。在19世紀後期,蜜蜂和螞蟻蜇咬被當成傳統醫學的處置,且至少一位醫師發展出由反覆注射甲酸組成的療法[10]。某些亞馬遜部落,包括佐埃人,以火蟻蜇咬當做緩解疼痛的密方[11]。
魚肝油也已被用於治療。
根據東印度文化,苦楝樹油也已被用於治療[12]。
歷史
風濕(rheumatism)一辭源於晚期拉丁語 rheumatismu,最早源自希臘語 ῥευματίζομαι 意指「因流動而受害」,其中的「rheum」譯為「眵」代表排出的任何血液或體液。
在 17 世紀前,痛風被認為是由粘性體液滲入關節引起的關節痛,痛風一辭取自源自古法語的中古英語「gote」代表「一滴,痛風,一種風濕病」,不要與今日尿酸過高引起「痛風」一辭混淆[來源請求]。
目前沿用的英文風濕(rheumatism)一辭始自17世紀末,因人們認為慢性關節痛是由於過多的體液(眵,rheum)流入關節引起[13]。
參見
- 柯貝特靜電器
參考文獻
深入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