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島地鐵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岛地铁
Remove ads

青島地鐵是服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組成部分。青島的地鐵(時稱市內高速交通線)設想始於1935年[2],於1987年開始正式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並於1994年部分開建[3],後因國家政策的改變[4]而停滯。2009年11月30日,地鐵建設再度啟動[5],此前的10餘年時間裏僅做規劃設計。其第一條路綫(3號線)於2015年12月16日開始區間試營運[6],使青島成為中國大陸第22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快速預覽 青島地鐵, 概要 ...
快速預覽 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安放在太平角公園站的青島地鐵奠基石
Thumb
青島地鐵線網延伸示意動畫

民國規劃設想(1935年)

1935年,青島市提出包含建設「市內高速交通」(即軌道交通快線)的城建規劃[7]。青島因此成為中國最早提出建設地鐵的城市。規劃認為青島應及早謀劃,不能因當時離「需要高速交通之時期甚遠,遂置之不問也。[2]」規劃總距離42 km在市中心區為地下線,市中心區之外為架空線;車輛全部用電力驅動,以保持城市清潔衛生。然而,時處社會動盪時期,規劃設想僅能停留在紙面上,無法實施。

首次建設嘗試(1987-2000年)

1987年4月,青島市正式開始軌道交通線網的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工作。1989年,規劃了「兩線一環」約48 km的初期線網。 1990年,青島市計委正式向國家計委申報青島地鐵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1991年6月,青島地鐵一期工程通過國家計委報請國務院同意,並以計投資(1991)784號文批准並立項;同年,青島市地下鐵道工程籌備處成立。1993年,青島市地下鐵道工程建設辦公室成立;同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青島市地下鐵道公司,承擔青島地鐵規劃建設工作。 1994年,《青島市區綜合交通規劃》對軌道線網進行了補充,形成了「四線一環」的構架,總規模約96 km。同年,青島市地下鐵道公司正式組建,並於12月24日開工建設1號線一期工程「兩站一區間」的試驗段[註 1][8]。 1995年1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暫停審批城市地下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通知》,要求已批准立項和原則同意建設的多個項目停止對外簽約,國家計委暫停審批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工[9]。2000年,地鐵試驗段竣工驗收,《青島地鐵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國家計委審批,未有回應。

實質建設(2008年至今)

2008年9月,包含1、2、3號線的《青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9~2016年)》及相關附件、報告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12月,環境保護部以「環審〔2009〕85號」文,批覆並下發了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意見;國家發改委專家評審通過建設規劃,新的地鐵試驗段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啟動,初步確定試驗段工程範圍。 2009年2月20日,包含一座車站(河西站)和一個區間(河西站至保兒站)的新地鐵試驗段建設工程確定。4月,《青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9-2016年)》審查會召開,送審稿方案中的1、2、3號線調整為只包含2、3號兩條線,2010-2016年分兩期建設2號線一期工程和3號線一期工程,路綫長度54.7 km,車站46座。

2009年6月26日,試驗段工程開工[10]。11月30日,青島市地鐵建設工程奠基儀式在河西站舉行[11]。在3號線的施工過程中,因遇到包括地質和拆遷等諸多困難,工期滯後;首段於2015年12月16日開通試營運。

Remove ads

規劃

線網規劃

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地鐵)的線網規劃自開始規模編制至今,經正式批覆的版本共有如下7版,線網規模從1999版最初的115 km、5條線、95個車站逐步增至2019版872 km、17條主線及2條支線、443個車站。

1999版

1999年,《青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完成,確定了「四線一環」的佈局,總規模為115 km。市政府於2000年批准了該規劃,並於2001年以此為基礎頒佈了《青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用地控制管理辦法》。

更多資訊 路綫, 站數 ...

2002版

2002年,依據《青島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02~2020年)》提出了新的中心城區軌道網規劃方案,由6條主線和2條支線組成,總規模為195.2 km。2004年初,為加強青島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市之間的聯繫,完成了《青島市域軌道網概念規劃》,提出了青島市域軌道交通線網概念方案,共5條市域軌道交通路綫,總規模為260.8 km。由此,全市軌道交通系統被規劃為市區軌道交通路綫(M線)和市域軌道交通路綫(L線)兩個層次。

更多資訊 路綫, 起點 ...
Remove ads

2004版

2004年10月,為更好地將中心城區線網與市域線網銜接配合,對市區及市域兩部分線網進行匯總調整,將市域線與市區路綫統一考慮,並對路綫工程、線網的營運組織、資源共享、交通銜接及用地控制等各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於2005年底完成《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規劃線網總規模為514.3 km,其中市區線包括M1至M8共8條,長約226.4 km;區域線包括L1至L4共4條,長約287.9 km。

更多資訊 路綫, 長度/km ...

2008版

2008年,青島市啟動新一輪軌道交通研究工作。根據青島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的最新修訂成果,對線網修編報告進行了重新修訂。於9月得到青島市人民政府的正式批覆。線網總規模為519.4 km,其中市區線包括M1至M8共8條,長約231.5 km;市域線較上次未作調整,仍包括L1至L4共4條,長約287.9 km。

更多資訊 路綫, 長度/km ...
Remove ads

2012版

2012年,根據「青島市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對線網規劃進行了修編,提出「一環四線,三城三網,網間互聯」的概念網絡,11月得到青島市人民政府的批覆(青政字〔2012〕93號)。《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2年)》將全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兩個層次改為市區軌道交通路綫(M線)和軌道交通快線(R線)。市區軌道交通線網在東岸城區線網加密的基礎上,在西岸城區、北岸城區內部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軌道交通網絡,並通過跨海路綫和軌道交通快線與東岸城區線網相連,形成「三城三網、網間互聯」的基本形態。軌道交通快線構建了以環膠州灣路綫為中心的放射型線網,形成「一環四線」,將外圍組團、新城與中心城區快速相連,實現「全域統籌」。規劃提出與城市總體規劃年相匹配的2020年線網和遠景年線網方案。2020年線網總長約420.6 km,其中市區線包括M1、M2、M3、M4一期、M6一期、M7一期、M8共7條,長約230 km;快線包括R1一期、R2、R3共3條,長約190.6 km。遠景年線網總長829.5 km,其中市區線共計10條,長約353.7 km;快線共計9條,長約475.8 km。

更多資訊 路綫, 長度/km ...
Remove ads

2015版

2015年,根據青島市最新發展,結合西海岸新區獲批,膠東機場、濟青高鐵建設,對上一版線網進行了調整和完善。《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調整》(2015年)[12]軌道交通不再區分標註M和R線。此次規劃調整在繼承以往規劃成果的基礎上,以適應和支持城市最新規劃成果為導向,以指導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項目為基本目標,結合已開工和已批工程,強調線網對「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戰略的支持,形成2020年和遠景年線網方案。2020年線網總長約470.4 km,由11條路綫組成,主要包括1號線(41.6 km)、2號線一期+東延(34.4 km)、3號線(24.8 km)、4號線一期(26.6 km)、6號線一期(33.1 km)、7號線一期+北延(27.9 km)、8號線(60.9 km)、9號線一期(35.9 km)、11號線一期(58.4 km)、12號線(56.5 km)、13號線(70.3 km)。遠景年線網總長約838 km[註 2],由1號線至16號線及8號線支線、16號線支線共18條線組成。

更多資訊 路綫, 長度/km ...

2019版

2020年12月,《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調整(2019年)》獲青島市人民政府批覆,本次線網方案對原線網遠景年方案進行了局部調整,調整後遠景年線網方案由19條路綫(含2條支線)組成,總規模872 km。其中,軌道交通普線9條,包括地鐵1-7號線、9、10號線,總長395.2 km;軌道交通快線10條,包括8號線、8號線支線、11-17號線、16號線支線,總長476.8 km。

更多資訊 路綫, 長度/km ...

建設規劃

  • 2009年8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青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09~2016年)》,即「第一期建設規劃」,主要包括3號線及2號線一期,路綫總長度約54.7 km。
  • 201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對《環渤海地區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進行了批覆,其後考慮到城市聯繫增加的需要,通過《山東省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補充報告》,即「城際線建設規劃」,增加了包括青島至海陽城際114 km(青島段作為11號線建設)、紅島至膠南101 km(北段作為12號線,南段作為13號線建設)軌道交通等在內的三條路綫的規劃。
  • 2013年11月28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3~2018年)》[13],即「第二期建設規劃」,主要包括1號線、4號線及6號線一期,路綫總長度約109.1 km。
  • 2014年4月24日,國家發改委批覆的《環渤海地區山東省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調整)》遠期項目,即「城際線建設規劃調整」中,包含青島機場至平度59.4 km(作為14號線建設)的軌道交通路綫。
  • 2016年4月26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2013~2021年)》[14],即「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主要包括1號線、4號線、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及8號線,路綫總長度約181.7 km。
  • 2021年8月19日,國家發改委批覆《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21-2026年)》,即「第三期建設規劃」,主要包括2號線二期、5號線、6號線二期、7號線二期、8號線支線、9號線一期和15號線一期,路綫總長度約139km[15]。按照規劃,青島地鐵三期建設路綫(除2號線二期外)均為GoA4級TACS全自動運行路綫[16]

營運路綫

截至2024年12月,青島地鐵共有營運路綫8條,正線全長352km,車站171座[註 3]。其中1-4號線、6號線為市區常規線;8號線、藍谷快線、西海岸快線為市域快速線。按開通順序依次為3號線、2號線、藍谷快線、西海岸快線、1號線(含7號線一期)、8號線、4號線、6號線。

Thumb
青島地鐵當前線網
更多資訊 名稱, 起點站 ...

未來發展

在建路綫

截至2024年12月,青島地鐵共有7條在建路綫(其中4條路綫已部分開通營運),在建總長約為154 km,車站共108座[註 9]

更多資訊 名稱, 起點站 ...

遠期路綫

10號線12號線14號線16號線

車輛

Thumb
3號線列車
西海岸快線列車駛入張家樓站

青島地鐵的列車均由中國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1號線列車採用B1型車設計,全部為6節編組,採用DC 1500V第三軌受電,中車青島四方所牽引系統。

2號線列車採用B1型車設計,全部為6節編組,採用DC 1500V第三軌受電,中車時代 t Power-TN3 系列牽引系統。

3號線列車採用B1型車設計,全部為6節編組,採用DC 1500V第三軌受電,阿爾斯通 Optonix 1500 牽引系統。首列車於2013年9月29日竣工下線[19]

4號線列車採用B1型車設計,全部為6節編組,採用DC 1500V第三軌受電,中車株洲電機制牽引系統。

8號線列車採用B1型車設計,全部為6節編組,採用DC 1500V第三軌受電,中車青島四方所牽引系統。

藍谷快線列車西海岸快線列車均為4節編組B1型列車,3動1拖,採用DC 1500V第三軌受電,使用中車青島四方所牽引系統和朗進空調器。

所有列車的非廣告車客室內部裝飾為白色車身、灰色地板布、鋼灰色金屬扶手杆,座椅、吊環為路綫識別色或識別色與其他顏色的跳色設計。

車廠及管控中心

車廠/基地

地鐵車廠及停車場與路綫配套設置。3號線使用路綫北端位於李滄區西部的安順路車廠,並與1號線共用,且預留未來與5號線共用;2號線一期使用路綫東段位於嶗山區西南部的遼陽東路車廠,二期增設位於李滄區東部的老虎山車廠;藍谷快線使用路綫北段位於即墨區東部的大田路車廠和路綫南段位於嶗山區西部的海洋大學停車場;西海岸快線使用位於黃島區古鎮口車廠靈山衛停車場董家口停車場

MMCC

線網營運管理與指揮中心(Metro Management and Command Centre, MMCC)設在遼陽東路車廠,包括線網營運與指揮系統、線網通訊系統、線網門禁授權系統和線網編播中心系統四部分。指揮中心可以對全線網的基礎資訊、行車、供電、影片圖像、主要機電設備、調度指揮、突發事件、客流、清分清算、票卡、營運維護等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分析、挖掘。MMCC目前接入能力是按3號線、 2號線、藍谷快線、西海岸快線、1號線、4號線、6號線、8號線、12號線、5號線、14號線共 11條線(含相應延長線)的規模考慮,同時預留遠期其它4條路綫接入條件。

OCC

運行控制中心(Operating Control Centre, OCC)與路綫配套設置。3號線使用位於市北區北部設置在地鐵大廈的河西控制中心,並與8號線共用;2號線和藍谷快線使用位於嶗山區北部設置在遼陽東路車廠的遼陽東路控制中心,並與4號線共用;西海岸快線使用位於黃島區北部設置在西海岸營運中心總部的西海岸控制中心,並與1號線和6號線共用。

車站

截至2024年12月,已開通營運的車站共172座(1個三線轉車站、15個雙線轉車站均不重複計數),其中1號線40座(含轉車站7座)、2號線25座(含轉車站6座)、3號線22座(含轉車站6座)、4號線24座(含轉車站6座)、6號線21座(含轉車站2座)、8號線11座(含轉車站1座)、藍谷快線21座(含轉車站2座)、西海岸快線21座(含轉車站2座)。

更多資訊 車站, 路綫 ...

出入口

2013年12月青島地鐵車站出入口設計方案出爐並在青島市規劃展覽館進行公開展示。[20]

出入口顏色為企業標誌主色的墨綠色(個別為白色),分為有頂蓋和無頂蓋兩種:有頂蓋外觀設計整體構圖採用幾何圖形有序組合,吸取了青島歷史建築的特色,採用坡屋頂和豎向線條鋼結構支撐配低輻射玻璃;少數出入口為避免遮擋商場、網點房的建築物而設計為無頂蓋。[21]。出入口與車站大堂不都在地面層的車站,二者通過樓梯、扶梯及無障礙升降機連接。

車站大堂及月台

Thumb
敦化路站車站大堂
Thumb
太平角公園站月台

車站大堂設計主要包括平頂和拱形兩大類,再根據車站所在位置結合周邊歷史文化進行不同風格的裝飾[22]。月台為平頂,吊頂風格較為簡單,色調及設計一般與車站大堂保持協調。部分重點車站(截止2024年4月,1號線15座、2號線8座[23]、3號線8座[24]、4號線8座、6號線6座、8號線3座、西海岸快線7座[25])還融入了公共藝術品的設計,以體現「一站一故事」的設計要求。[26]

車站大堂層為車站控制室及設備區所在地,公共區設有服務中心、AFC設備、安檢設施,部分車站設有商業服務區。月台為軌道及部分設備用房所在地,候車區與行車區通過月台門進行隔離。車站大堂和月台通過樓梯、扶梯和無障礙升降機相連通。不同形式的轉車站的車站大堂及/或月台設有不同形式的轉乘通道。

票務

AFC系統

Thumb
中山公園站的自動售票機

自動售檢票(AFC)系統面向乘客的設備主要有自動售票機(TVM)、自動驗票機(TCM)、自動檢票機(AGM)、半自動售票機(BOM)和自助票務處理終端(STT)。

TVM設置於車站大堂非付費區,具備普通單程票取票、現場購票和標準型儲值卡(琴島通卡)充值功能:用戶事先通過青島地鐵APP購買普通單程票,可通過掃描屏顯二維碼取票;投入人民幣1元硬幣或5元10元紙幣,或使用手機支付寶/微信支付掃描屏顯二維碼可以購買普通單程票;投入50元100元紙幣,或使用手機支付寶/微信支付掃描屏顯二維碼可以給儲值卡(琴島通卡)充值。

TCM設置於車站大堂非付費區,主要提供用戶自助查詢所持各類乘車票卡的類型、有效性、餘額、近期交易等服務。

AGM設置於車站大堂非付費區和付費區的界面,進站端需要用戶在指示位置刷卡識別,以查驗所持票卡的有效性並記錄其進站資訊;出站端需要單程票用戶插入車票進行回收,儲值卡用戶在指示位置刷卡扣費;同時可掃描青島地鐵APP的乘車碼或使用APP的NFC乘車功能進出站。

BOM設置於車站服務中心內供工作人員使用,用於處理乘客當日當站購買且未使用的正常車票的退票,超程、超時,票卡丟失、無效、被誤用、餘額不足,因TVM無法正常服務而導致的錢、票問題,以及發售優惠單程票。

STT設置於車站服務中心,面向付費區乘客,用於乘客自行處理票卡事務,可實現車票分析、更新、查詢、補票等功能。

票卡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6種普通單程票正反面

可以在AGM上使用的票卡包括:單程票、計次票、計期票,實體及手機NFC儲值卡(琴島通卡、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卡)和青島地鐵APP的NFC過閘功能。AGM曾支持銀聯卡及手機閃付(包括Apple Pay三星智付Mi Pay等)進出閘,但2022年12月21日起,AGM停止受理銀聯卡及銀聯手機閃付[27]

除異形琴島通卡外,實體票卡均為符合國際標準ISO 7810規定的ID-1樣式大小。

普通單程票在進站前自助購買,僅限購票當日當站進站。第一版正面圖案為地鐵列車及軌道輪廓、市南區西部沿海天際線、五月的風雕塑和回瀾閣剪影等青島地標建築、帆船及海鷗等海濱城市標誌物,以中國古典潑墨畫的形式體現,按生產批次分為白色、天藍色、黃綠色、粉紅色、淺綠色5種主色調;第二版正面圖案為地鐵列車、棧橋和回瀾閣、市南區沿海天際線、五月的風雕塑剪影,以及海濤、帆船、海鷗等海濱城市標誌物,以深淺色塊、線條的形式體現,整體色調為藍色。

紀念單程票可在青島地鐵紀念品店或網店購買,需在規定有效期內使用。共發行過13套,詳見下表。

更多資訊 類型, 發行 年份 ...

計次票共發行過3次。第1次為2018年3月由資源開發分公司發行,為華為中建材資訊定製版,有效期內可不計距離乘車4次;第2次為2018年10月由八號線分公司發行,票面名稱為「便民服務卡」,有效期內可不計距離乘車6次;第3次為2018年11月由集團公司發行的「崑崙首府」紀念票,有效期內可不計距離乘車6次。

計期票現為旅遊日票,分為15元一日票和35元三日票兩種,可在車站服務中心購買,有效期內從首次刷卡起24或72小時內有效,不記次數、不計距離。2018年11號線開通時發行的票面為油畫風格風景,一日票為五四廣場、三日票為棧橋,國慶節期間發行的國慶特別版票面為抽象平面風格元素集合,一日票包含海鷗、飛機、燈籠、焰火、棧橋、海上皇宮、海關大樓、五月的風雕塑、天主教堂、耐冬花及地鐵列車,三日票包含遊艇、奧帆中心、海鷗、嶗山太清宮、天主教堂、啤酒、帆船、棧橋、海豚及地鐵列車。

票制票價

青島地鐵採用距離分段計價,起步票價為人民幣2元(不含折扣,下同),起步距離5 km;5~10 km,票價3元;10~17 km,票價4元;17~27 km,票價5元;27~38 km,票價6元;38 km以上部分,票價每增加1元,可多乘坐20 km。

2元
5 km
3元
+5 km
4元
+7 km
5元
+10 km
6元
+11 km
7元
+20 km
+1元
+20 km




乘客乘車需要進站刷票或刷卡,出站插票(需回收的票卡)或再次刷卡(不回收的票卡),且須一人一票。使用青島地鐵APP不購票乘車的乘客,須在進出站前開啟手機藍牙功能,將APP顯示的乘車二維碼對準AGM的掃碼區進行掃碼。

車站付費區內總停留時間不得超過(線網乘坐距離時間+轉乘時間)*2,否則須額外補交線網最高單程票價的超時費;票卡餘額不足以支付旅程所需票價時,須補交相應超程費;票卡丟失、損壞的,須補交出閘站線網最高單程票價;上次出站未完成扣費交易的儲值卡,再次進站時須補交相應卡種最低單程票價。

2019年7月,青島地鐵客戶端與上海地鐵客戶端「METRO大都會」實現乘車碼互通,使用上海地鐵客戶端METRO大都會的用戶亦可掃碼乘坐青島地鐵。但支付方式僅支持支付寶,後續將逐步增加微信和銀聯支付渠道[32]

一般優惠

一般乘客使用琴島通普通卡,一個自然月內,同一張卡實際支出:

  • 100元以下(不含100元)或300元以上(含300元),每筆消費享受單程票票價9折優惠;
  • 100~200元(不含200元),每筆消費享受單程票票價8折優惠;
  • 200~300元(不含300元),每筆消費享受單程票票價7折優惠;
  • 月底計數清零,下一自然月重新累計。

半價

  • 身高超過1.2 m的學齡前兒童(須由成年人帶領持有效身份證件購買半價優惠單程票)
  • 青島市在校中小學生(刷本人專用琴島通「青島市學生乘車卡」)

免費

可免票乘坐的人群
  • 身高1.2 m及以下的兒童(須由成年人帶領)
可在服務中心領取免費單程票的人群
使用本人專用的琴島通特種卡的人群
  • 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琴島通「青島市老年人乘車卡」)
  • 民政局審定的青島市市轄區常住戶口且享受政府定期生活補助的重點優撫對象(琴島通 「青島市重點優撫對象乘車卡」)
  • 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並具有青島市常住戶口或居住證的殘疾人(琴島通「青島市殘疾人乘車卡」)
  • 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的殘疾軍人(琴島通「青島市殘疾軍人乘車卡」)
  • 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的傷殘人民警察(琴島通「青島市傷殘警察乘車卡」)
  • 在青島市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獎和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的獻血者(琴島通「青島市無償獻血榮譽卡」)
  • 具有青島市戶籍的退役軍人及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和病故軍人遺屬以及已移交青島市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幹部和退休士官,駐青軍隊干休所服務保障的離退休幹部(琴島通、銀行聯名借記卡「青島榮軍卡」)
工作人員引導至綠色通道(邊門)通行的人群
  • 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紅色)並具有青島市常住戶口或居住證的視力殘疾人(暫未辦理琴島通「青島市殘疾人乘車卡」)
  • 持有青島地鐵贈票(經車站服務中心站務人員撕下相應單聯)

轉乘優惠

  • 時間和次數
  1. 以出站檢票機刷卡時間起算,1小時以內(含)轉乘,可享受1次轉乘優惠;
  2. 第2次刷卡時間與第1次刷卡時間間隔超過1小時的,按規定票價扣費,並以第2次刷卡時間重新起算下一時段優惠時間;
  3. 第3次刷卡時間與第1次刷卡時間間隔不超過1小時的,按規定票價扣費,並以第3次刷卡時間重新起算下一時段優惠時間;
  • 額度
  1. 使用琴島通卡轉乘現金票價不高於1元的(巴士)路綫,免費轉乘;
  2. 使用琴島通卡轉乘現金票價高於1元的(巴士)路綫,轉乘時免收1元乘以本次刷卡折扣,其餘部分據實支付。即:實際刷卡扣費金額=(本次現金票價-1元)×本次刷卡折扣。[33]

視覺識別

企業標誌

標誌的文字部分為企業簡稱中文「青島地鐵」和英文大寫「QINGDAO METRO」。圖形部分以英文詞首字母「Q」為主要元素,整體外形呈圓形,內部呈現出地鐵隧道入囗,下方的波浪突出海濱城市特徵。整體綠色的應用寓意着地鐵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34]

名稱及編號

Thumb
路綫編號、識別色及字體顯示,以3號線圖標為例

青島地鐵路綫採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形式命名。車站中文名稱按政府職能部門核准名稱命名,站內中文站名表達為「XX」,站外中文站名表達為「XX站」、站內站外英文站名均無「Station」字樣,縮寫詞無標點「.」。車站出入口採用大寫拉丁字母編號,以車站有效月台中心裏程線為中心,結合指北針方向,由正西方開始按順時針方向,對各出入通道由字母A開始 進行順序編號(不使用字母I、O、Z);當同一出入口通道有兩個及以上出入口時,按照順時針從離車站主體最近的通道開始,由附加數字「1」的順序遞增補充編號,例如:「A1、A2…」。

文字及字體

青島地鐵使用中、英文兩種語言文字。漢字以《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為準,詞句、簡稱等應規範,字體採用方正蘭亭准黑簡體。英文翻譯遵照GB/T 30240.2 《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英文的拼寫、語句、縮略語等應規範;除EXIT字樣外,英文資訊採用首字母大寫;數字使用阿拉伯數字,字體採用Helvetica及其粗體。

識別色

路綫識別色應用於引導系統、車輛系統、地圖系統,單一路綫原則採用一種識別色。此外,車站的內發光導向牌,底色採用深灰色(PANTONE 5463C),與進站、轉乘相關的資訊採用白色,與出站相關的資訊則採用黃色(PANTONE 109C)。

更多資訊 路綫, 名稱 ...

文化傳媒

服務品牌

青島地鐵開通以來,實施了愛心預約、便民傘、雙鐵服務台、准媽媽徽章、育嬰室、嬰兒打理台、幸福百寶箱、輪椅墊板、掃碼取紙等一系列便民服務舉措。2016年7月啟動服務品牌建設工作。2017年10月12日,服務品牌正式發佈,「暢達幸福」作為品牌名稱,「接軌夢想、真情相伴」作為品牌口號,並將青島站、青島北站和五四廣場站3個站定為首批品牌車站。

報刊

《青島地鐵晨報》以權威、時尚、有趣為宗旨,內容以資訊、娛樂、消費、互動為主,是由青島地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青島報業傳媒集團以「青島早報地鐵增刊」(國內統一刊號CN37-0103)的形式編排發行的全市唯一贈閱的報紙。2015年11月28日隨3號線北段市民免費試乘活動試刊[35],12月16日隨3號線北段試營運正式創刊。

初期為每周一期,分周二、五兩次投放,2017年6月6日起增至每周二、五兩期[36]。發刊日早上繁忙時段,各站車站大堂付費區入口專人免費派發,一人限領一份,閱讀完後既可以隨身帶走,也可以在出站時放入車站大堂的回收箱內,方便他人二次閱讀。

移動電視

青島地鐵移動電視是由青島地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青島廣電影視傳媒集團開創的電視節目播放頻道,台標為「MQTV-地鐵」。播放平台為各車站及列車內的乘客資訊系統(PIS)顯示屏。內容涵蓋新聞資訊、生活服務、休閒娛樂、體育賽事、綜藝旅遊等。其中各站及1、2、3、8、西海岸快線列車為直播內容,藍谷快線由於設備所限為錄播內容。

新媒體

青島地鐵主要營運「青島微地鐵」、「青島地鐵」、「青鐵YOUNG」(原「地鐵新生活」)[37]三個微信公眾號,主要板塊包括在線購票、地鐵傳媒、地鐵資訊、智慧地鐵、360全景等。另外,青島地鐵還通過其官方微博賬號實現營運資訊發佈、文化產品推廣、社會公益宣傳、乘客互動交流等一系列功能。

工程事故問題

  • 2018年4月13日,2號線西段一標段04工區海信橋站附近(延安三路)地面塌陷,無人員傷亡。[38]
  • 2018年11月26日,8號線B2包01-2工區噴漿作業過程中出現局部脫落掉塊,致1名工人從工作平台跌落,經送醫搶救無效死亡。[39]
  • 2018年12月20日,4號線某工地發生一起生產事故,致1人死亡。[40]
  • 2019年5月27日,4號線靜沙區間施工段發生坍塌,致5人死亡。[41][42]
  • 2019年6月26日,1號線施工人員向媒體舉報外接電源配套工程存在品質問題;次日,青島地鐵回應將做出處理並將工程總承包方中國葛洲壩集團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拉入黑名單。[43][44][45]
  • 2019年7月4日,1號線勝利橋站施工圍擋處地面塌陷,致1人死亡。[43][45]
  • 2023年2月20日,5號線石老人浴場站項目工地,在維修旋挖鑽機時發生事故,造成一名維修人員死亡。[46]

路網圖

Thumb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