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事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農民起事,又稱農民起義、農民戰爭,通常意味着農村或農業人口的暴動,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1]農民起事的起因包括農民抗稅,反抗社會不平等、宗教戰爭、異族壓迫、農奴制,要求土地重新分配,或是瘟疫和饑荒等。[2]雖然成功的農民起事會推翻舊有的秩序或建制,但它的勝利並不一定意味社會制度有重大變化。
![]() |
背景

農民起事的歷史跨越兩千多年。 多種因素助長了農民起事現象的出現,包括:
年表
- 農民戰勝
- 農民戰敗
- 其它結果(如沒有明確結果、停火等)
- 衝突持續中
時間 | 事件 | 主要政權狀態 | 農民 | 結果 | 圖片 | 參考 |
---|---|---|---|---|---|---|
前209~206 | 抗秦朝起義(包括大澤鄉起義) | 秦朝 | 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等幾位農民起義領袖 | 秦朝瓦解 | [3] | |
前205~186 | 埃及人的大起義 | ![]() |
分離主義法老霍爾溫尼菲爾和Ankhwennefer統治下的埃及原住民農民和士兵 | 叛亂被鎮壓 | [4] | |
17~25 | 綠林軍 | 新朝 | 綠林軍叛軍 | 中國新朝滅亡; 綠林軍內訌後起義領袖劉秀上台 | ||
17~27 | 赤眉軍 | 新朝 | 赤眉軍叛軍 | 起義目標部分實現,但最終被劉秀擊敗 | ||
172~173 | 田園戰爭 | ![]() |
Isidorus統治下的埃及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5] | |
184~205 | 黃巾之亂 | 漢朝 | 黃巾叛軍 | 叛亂被鎮壓,但漢朝被嚴重削弱 | ![]() |
[6] |
185~205 | 黑山賊叛亂 | 漢朝 | 太行山匪同盟
公孫瓚的勢力 |
叛亂被鎮壓,但漢朝被嚴重削弱 | ||
3~5世紀 | 巴高達運動 | ![]() |
巴高達 | 獲得一些領土的控制權;以羅馬帝國的全面崩潰而告終 | ||
4~5世紀晚期 | Circumcellions | ![]() 天主教會(直到435年) 汪達爾-阿蘭王國(直到435年) 阿非利加地主 |
柏柏人和羅馬農民
多納圖斯派當局 吉爾多統治下的(398年)羅馬反叛軍隊 |
羅馬天主教在阿非利加的統治結束,但汪達爾人和亞流教派當局鎮壓了叛亂 | [7] | |
611~619 | 唐朝開國戰爭 | 隋朝 | 幾位叛亂領導人手下的農民
在幾位叛軍將領、官員和貴族的領導下叛逃軍隊 |
隋朝滅亡; 起義軍內訌後起義領袖李淵上台 | ||
841~843 | Stellinga起義 | 撒克遜貴族 | Stellinga | 叛亂被鎮壓 | ||
859~860 | 裘甫之亂 | 唐朝 | 裘甫帶領的農民和土匪 | 叛亂被鎮壓,但唐朝被嚴重削弱 | [8] | |
874~878 | 王仙芝叛亂 | 唐朝 | 王仙芝和尚讓帶領的中國農民和土匪 | 叛亂被鎮壓,但唐朝被嚴重削弱 | [9] | |
875~884 | 黃巢之亂 | 唐朝 | 黃巢等農匪 | 叛亂被鎮壓,但唐朝被嚴重削弱 | [10] | |
928~932 | Basil the Copper Hand叛亂 | ![]() |
Basil the Copper Hand手下的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11] | |
993~995 | 大蜀在四川省的叛亂 | 宋朝 | 王小波和李順手下的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12] | |
996 | 996年諾曼第農民起義 | Rodulf of Ivry和理查二世統治下的諾曼第大區 | 諾曼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13] | |
1277~1280 | 伊瓦伊洛起義 | ![]() |
![]() |
伊瓦伊洛謀殺案 | [14] | |
1323~1328 | 弗蘭德農民起義 | ![]() |
佛拉蒙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343~1345 | 聖佐治之夜起義 | ![]() |
愛沙尼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15] |
1351~1368 | 紅巾軍 | 元朝、高麗 | 白蓮教、摩尼教和中國農民的紅巾軍 | 元朝滅亡,蒙古人退入蒙古為北元; 起義軍內訌後起義領袖朱元璋上台 | ||
1358 | 札克雷暴動 | ![]() |
法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381 | 瓦特·泰勒農民起義 | ![]() |
英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382 | 鉛錘黨暴動 | ![]() |
法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16] |
1401~1404
1409 |
薩莫吉希亞起義 | ![]() |
薩莫吉希亞農民 | 叛亂的目標基本實現,儘管關於薩莫吉希亞的爭端一直持續到 1422 年 | ||
1428 | 正長土一揆 | ![]() |
日本農民 | 取消農民債務 | ||
1437 | 特蘭西瓦尼亞農民起義 | ![]() |
特蘭西瓦尼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438 | 哈爾華·格拉托普反叛 | ![]() |
挪威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441 | 嘉吉德政一揆 | ![]() |
農民和地侍的Do-ikki(聯盟) | 農債取消,室町幕府被嚴重削弱。 | ![]() |
[17] |
1441 | 菲因島和日德蘭半島的農民起義 | ![]() |
丹麥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450 | 凱德起義 | ![]() |
英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18] |
1450~1451 | John and William Merfold的起義 | ![]() |
英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19] |
1453~1454 | 1453~1454年的摩里亞起義 | ![]() |
曼努埃爾·坎塔庫澤努斯統治下的希臘農民
彼得·布阿統治下的阿爾巴尼亞人
|
叛亂被鎮壓 | [20] | |
1462~1472
1485~1486 |
記憶之戰 | ![]() ![]() |
加泰羅尼亞農民
|
叛亂目標基本實現,瓜達盧佩森滕西亞簽署 | ![]() |
[21] |
1467–1469 | 伊曼迪諾起義 | 加利西亞王國(卡斯蒂利亞王權) | 加利西亞農民,由加利西亞市民和部分當地下層貴族領導 | 叛亂被鎮壓 | [22] | |
1478 | 卡林西亞農民起義 | ![]() |
卡林西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23] | |
1482–1511 | 山城國一揆 | ![]() |
山城一輝和後來的lesser ikki
各種武士氏族 |
大多數一揆於1493年向幕府臣服,儘管他們實現了許多目標,並繼續保持自治,直到這場運動逐漸結束 | [24] | |
1487–1488 | 加賀一向一揆 | Togashi clan | 一向一揆
元織氏 山川氏 |
一向一揆取得決定性勝利 | ![]() |
[25] |
1488–1582 | 一向一揆起義 | 幾個主要的侍氏族(包括織田氏和德川氏)
淨土宗僧兵 |
一向宗農民和地侍聯盟 | 大部分激進的一光宗聯盟被摧毀;淨土真宗宗派及餘下一教一揆歸順豐臣秀吉 | [26] | |
1493–1517 | 邦舒運動 | ![]() |
德國農民 | 叛亂均被鎮壓 | ![]() | |
1498–1878 | Opryshky movement | ![]() ![]() |
烏克蘭農民 | 抑制運動 | ![]() |
|
1511 | 1511年弗留利起義 | ![]() |
弗留利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514 | Poor Conrad Rebellion | ![]() |
符騰堡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27] |
1514 | 哲爾吉·多熱叛亂 | ![]() |
匈牙利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28] |
1515 | 斯洛文尼亞農民起義 | ![]() |
斯洛文尼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29] |
1515–1523 | 菲士蘭農民起義 | ![]() |
![]() ![]() |
叛亂被鎮壓 | ||
1516–1521 | 陳暠叛亂 | 後黎朝 | 陳暠 (義軍首領)和陳宮領導下的越南農民 | 叛亂被鎮壓,但黎朝實力嚴重衰弱 | [30] | |
1524–1525 | 德意志農民戰爭 | ![]() |
德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524–1533 | 達利卡利安叛亂 | ![]() |
達拉納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525 | 普法爾茨農民戰爭 | ![]() |
普法爾茨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534 | 伯爵戰爭 | ![]() ![]() |
克萊門特船長麾下的丹麥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540 | 瓦特·泰勒農民起義 | ![]() |
挪威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542–1543 | 達克戰爭 | ![]() |
斯莫蘭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31] |
1549 | Kett's Rebellion | ![]() |
英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573 | 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農民起義 | ![]() |
斯洛文尼亞農民、克羅地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32] |
1594-1637 | Croquant rebellions | ![]() |
法國農民 | 叛亂均被鎮壓 | ||
1596–1597 | 棍棒戰爭 | ![]() |
芬蘭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33] | |
1606–1607 | Bolotnikov Rebellion | ![]() |
俄羅斯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626–1636 | Peasants' War in Upper Austria | ![]() |
奧地利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34] |
1630–1645 | 李自成起義 | 明朝 (1630–1644)![]() |
明朝農民包括李自成、高夫人以及大順 (政權)的其他將軍 | 明朝滅亡,叛亂卻被清朝鎮壓 | ||
1630–1647 | 張獻忠起義 | 明朝 (1630–1644)![]() |
張獻忠以及農民和土匪 | 明朝滅亡,叛亂卻被清朝鎮壓 | [35] | |
1635 | 第二次斯洛文尼亞農民起義 | ![]() |
分散在不同領導下領導的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637–1638 | 島原之亂 | ![]() ![]() |
基督教農民和浪人 | 叛亂被鎮壓 | ![]() |
[36] |
1651 | Kostka-Napierski Uprising | ![]() |
波蘭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37] |
1652 | 郭懷一事件 | 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原住民族 | 漢人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653 | Swiss peasant war of 1653 | ![]() |
style="background:#F88" |叛亂被鎮壓 | ![]() |
[38] | |
1667–1671 | 斯捷潘·拉辛 | ![]() |
Russian peasants頓河哥薩克人 | 叛亂被鎮壓 | ![]() |
[39] |
1669–1670 | Peasant Rebellion in Podhale | ![]() |
波蘭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40] |
1704 | Kuridža's Rebellion | ![]() |
東正教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705–1706 | Bavarian People's Uprising | ![]() |
巴伐利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707–1708 | 布拉文起義 | ![]() |
俄羅斯農民頓河哥薩克人 | 叛亂被鎮壓 | ||
1713 | 托爾明斯洛文尼亞農民起義 | ![]() |
農民由不同的領導人領導,其中包括伊凡·米克拉夫契奇 | 叛亂被鎮壓 | ||
1730–1769 | 農民起義,恢復黎朝統治和土地改革 | 鄭主廣南國 | 越南農民後黎朝 | 叛亂被鎮壓,最終黎朝滅亡,但西山起義爆發 | ||
1743 | Dalecarlian rebellion (1743) | ![]() |
瑞典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765 | Strilekrigen | ![]() |
挪威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768–1769 | Koliivshchyna | ![]() ![]() |
Haidamaka movement | 叛亂被鎮壓 | ||
1769–1788 | 西山起義 | 廣南國 (直到1776年)
|
西山朝 | 起義目標達成;越南重新統一,西山王朝推行土地改革 | ![]() |
|
1773–1775 | 普加喬夫起義 | ![]() |
俄羅斯農民Ural Cossacks巴什基爾人 | 叛亂被鎮壓 | ![]() |
[41] |
1784 | Revolt of Horea, Cloșca and Crișan | ![]() |
羅馬尼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42] |
1786–1787 | Lofthusreisingen | ![]() |
挪威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786–1787 | 謝司叛亂 | ![]() |
美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790 | Saxon Peasants' Revolt | ![]() |
薩克森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43] |
1791–1794 | 威士忌叛亂 | ![]() |
美國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793–1796 | 旺代戰爭 | ![]() |
![]() ![]() ![]() ![]() |
叛亂被鎮壓 | ![]() |
|
1793–1804 | 舒昂黨人起義 | ![]() |
![]() ![]() ![]() ![]() |
叛亂被鎮壓 | ![]() |
|
1794 | 柯斯丘什科起義 | ![]() ![]() |
叛亂被鎮壓 | ![]() |
[44] | |
1794–1804 | 白蓮教 | ![]() |
白蓮教 rebels | 叛亂被鎮壓 | ||
1798 | Peasants' War南尼德蘭農民戰爭 | ![]() |
![]() |
叛亂被鎮壓 | ![]() |
[45] |
1800–1802 | Lærdal Rebellion | ![]() |
挪威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46] | |
1807–1820 | Jean-Baptiste Perrier起義 | ![]() |
海地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809 | 提洛人叛亂 | ![]() ![]() ![]() ![]() |
![]() ![]() |
叛亂被鎮壓 | ![]() |
|
1809 | 1809年戈特契人叛亂 | ![]() |
![]() |
叛亂被鎮壓 | ||
1811 | Klågerup riots | ![]() |
瑞典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826–1854 | 尼古拉一世 (俄羅斯)統治時期的農民起義 | ![]() |
俄羅斯農民 | 尼古拉斯統治期間大約發生了556起小規模農村起義。所有這些都遭到鎮壓,但卻導致全俄羅斯的皇帝不願結束俄國農奴制。 | [47] | |
1832–1835 | Cabanada | ![]() |
復辟農民 | 前皇帝佩德羅一世英年早逝,叛亂被平息 | ||
1834–1835 | 敍利亞農民起義 (1834-35年) | ![]() |
阿拉伯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48] | |
1835–1840 | Cabanagem | ![]() |
![]() |
叛亂被鎮壓 | ![]() |
|
1838–1841 | Balaiada | ![]() |
農民和非洲奴隸 | 叛亂被鎮壓 | ||
1839–1845 | 抗租戰爭 | ![]() |
美國佃農 | 反租客叛亂最初遭到州民兵鎮壓,叛亂的反租客領導人雖然被赦免或未被判刑,但還是被捕了。審判數十年後,反租客黨成立,租戶權利得到保障,反租客們仍然繼續反叛。 | ![]() |
|
1844 | 皮奎特起義 | ![]() |
阿卡烏領導下的皮奎茨(海地農民) | 皮奎運動領導人融入政府,但目標並未實現 | [49] | |
1846 | 阿卡奧二次叛亂 | ![]() |
阿卡奧領導下的海地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50] | |
1846 | Galician slaughter | ![]() |
加利西亞和洛多梅里亞王國農民 | 事實上叛亂被鎮壓,儘管它是由奧地利當局引發和撲滅的,並最終導致兩年後加利西亞和洛多梅里亞農奴制的廢除。 | [51] | |
1850–1864 | 太平天國之亂 | ![]() |
太平天國 | 叛亂被鎮壓 | ![]() | |
1851–1868 | 捻亂 | ![]() |
捻軍 | 叛亂被鎮壓 | ||
1858 | 馬特拉戰爭 | ![]() |
愛沙尼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52] | |
1861 | Bezdna unrest | ![]() |
俄羅斯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53] | |
1862 | 三政紊亂 | ![]() |
朝鮮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884 | 秩父事件 | ![]() |
日本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892 | 赫雷斯起義 | ![]() |
Bezdna unrest | 叛亂被鎮壓 | [54] | |
1894–1895 | 東學黨起義 | ![]() ![]() |
朝鮮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896–1897 | 卡努杜斯農民起義 | ![]() |
Canudos inhabitants | 叛亂被鎮壓 | ![]() |
|
1905–1908 | 馬及馬及叛亂 | ![]() |
馬通比人、恩戈尼人、以及其他坦桑尼亞陸人 | 叛亂被鎮壓 | ![]() |
[55] |
1907 | 1907年羅馬尼亞農民起義 | ![]() |
羅馬尼亞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911 | 豫東農民起義 | ![]() |
黃沙會 | 叛亂被鎮壓 | [56][57] | |
1912-1916 | 康塔多戰爭 | ![]() |
![]() |
叛亂被鎮壓 | ![]() |
|
1913 | 陝北農民起義 | ![]() |
中國罌粟種植戶和教派領袖領導下的土匪 | 起義蔓延;罌粟根除運動停止 | [58] | |
1914 | 阿爾巴尼亞農民起義 | ![]() |
穆斯林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916 | Urkun | ![]() |
吉爾吉斯族和哈薩克族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59] | |
1917 | 十月革命 | ![]() |
俄國農民和工人 | 俄國內戰的開始 | ||
1918 | Arsk Uprising | ![]() |
伏爾加韃靼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1919–1922 | 楚九之亂 (明朝 王位覬覦者) | ![]() |
黃沙會 | 叛亂被鎮壓 | [60] | |
1920 | 乾草叉起義 | ![]() |
「黑鷹」叛軍 | 叛亂被鎮壓 | ||
1920–1921 | 坦波夫起義 | ![]() |
![]() |
叛亂被鎮壓 | ||
1920–1926 | 神兵起義(分佈於四川東部、湖北西部) | ![]() |
精神士兵叛軍、盟軍軍閥部隊 | 僵局:大型靈兵軍隊被摧毀,但運動仍在繼續 | [61][62][63] | |
1921 | 索羅基諾農民起義 | ![]() |
俄羅斯農民及俄國白軍 | 叛亂被鎮壓 | ||
1921 | 馬拉巴爾叛亂 | ![]() |
印度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64] |
1924 | 王六之亂 (明朝 王位覬覦者) | ![]() |
王的追隨者 | 叛亂被鎮壓 | [60] | |
1925 | 朱弘登之亂 (明朝 王位覬覦者) | ![]() |
天門會 | 叛亂被鎮壓 | [65] | |
1927 | 秋收起義 | ![]() |
![]() |
叛亂被鎮壓 | ||
1928–1929 | 山東紅槍會起義 | ![]() |
紅槍會 | 叛亂被鎮壓 | [66] | |
1932 | 1932年薩爾瓦多農民起義 | ![]() |
薩爾瓦多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 |
|
1932 | Lesko uprising | ![]() |
波蘭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67] | |
1932 | 宿州市農民反徵收罌粟稅起義 | ![]() ![]() |
王小白和馬鳳山領導下的中國罌粟種植者和紳士 | 叛亂被鎮壓 | [68] | |
1932 | 靈璧縣農民反徵收罌粟稅起義 | ![]() |
田學民領導下的中國罌粟種植者 | 叛亂目標達成 | [68] | |
1936 | 密雲區起義 | ![]() |
黃沙會 | 叛亂被鎮壓 | [69][70] | |
1944 | 北川農民起義 | ![]() |
小園和後園的中國罌粟種植者 | 叛亂目標達成 | [71] | |
1946–1951 | 三一減租運動 | 孟加拉地主 | 孟加拉農民 (全印農民院)![]() |
叛亂目標部分實現 | [72] | |
1946–1951 | 泰倫加納農民起義 | ![]() ![]() |
海得拉巴農民 (安得拉邦大會)![]() |
叛亂目標達成 | [73] | |
1947–1954 | 虎克軍反叛 | ![]() |
虎克軍 | 叛亂被鎮壓 | [74] | |
1949 | Nankar Rebellion | ![]() 扎明達爾以及孟加拉農民 |
共產黨和農民協會 | 叛亂目標達成 | [75] | |
1950 | 卡津叛亂 | ![]() |
南斯拉夫農民 | 叛亂被鎮壓 | [76] | |
1952–1960 | 茅茅起義 | ![]() |
基庫尤農場工人 | 叛亂被鎮壓 | ![]() |
|
1958 | 撫州起義 | ![]() |
羅教教派 | 叛亂被鎮壓 | [77] | |
1958 | 永靖縣起義 | ![]() |
農村叛亂分子 | 叛亂被鎮壓 | [78] | |
1959–1965 | 埃斯坎布雷叛亂 | ![]() |
古巴農民![]() ![]() ![]() |
叛亂被鎮壓 | ||
1959 | 泗莊暴亂 | ![]() |
「靈兵團」 | 叛亂被鎮壓 | [78] | |
1960 | 永年區起義 | ![]() |
新星社 | 叛亂被鎮壓 | [79] | |
1968–1969 | 阿貝科亞 | ![]() |
約魯巴人農民 | 叛亂目標實現 | ||
1969 | 長春起義 | ![]() |
九宮道 | 叛亂被鎮壓 | [80] | |
1969 | 雙陽區起義 | ![]() |
五台山教派 | 叛亂被鎮壓 | [80] | |
1970s | 1970年代泰國農民起義 | ![]() |
泰國農民 | 農民領袖被暗殺 | ![]() |
|
1975–1991 | 埃塞俄比亞內戰下的提格雷和厄立特里亞的起義 | ![]() |
提格雷和厄立特里亞農民 | 德爾格被推翻;厄立特里亞獨立 | [81] | |
1994 | 薩帕塔起義 | ![]() |
墨西哥土著農民 | 停火 | ![]() |
中國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中國最早記錄的農民暴動可能是國人暴動(西周),其後的大澤鄉起義(造成秦朝滅亡的間接因素)、赤眉、綠林軍(造成新朝滅亡及東漢復興)、黃巾之亂(造成東漢滅亡及三國鼎立的遠因)、黃巢之亂(間接造成唐朝滅亡)、鐘相楊么起義(北宋南宋交替之時)、紅巾軍(造成元朝滅亡的間接原因)、李自成(直接造成明朝滅亡)等等無不是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中國最近一次大規模農民暴動是1850年-186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其中太平天國之亂所實施之「天朝田畝制度」有近似於共產主義的概念,此一制度受到中共官方史學家的正面評價。
中華民國以後也有重要的農民起事,如1927年的秋收起義,參加秋收起義的武裝力量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其一為部分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其二為湖南省平江和瀏陽的農民武裝、鄂南通城和崇陽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共約5000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二、三團。起義前又收編一部分原黔軍武裝為第四團。
在農業時代,土地是決定性生產資本,中國俗語說:「土地是命根子」。中國農民起義最初的動因便是反抗土地兼併與苛捐雜稅,另一原因是各種天災、洪水、大旱等自然災害使許多原本食不裹腹的人們轉而流亡、聚眾。此外,中國歷史上也不乏有目標的聚眾起義,如黃巾之亂、太平天國等。這些起義往往是由於統治者的暴虐及貪婪造成社會反彈,造成的危害極大,不管那一方都將為之付出巨大的代價。推翻與恢復專制的社會演變,催生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以農業社會為核心專制統治,直至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新生的工業生產取代了農業生產的主導地位。並出現了以商業資本家為代表要求有利於公平交易、自由流通的近代民主社會才正式結束了農民起義這一社會現象。
《水滸傳》在中國大陸曾被歸類為農民起義小說。
21世紀初,中國各地有上演以農民為主體的群體事件,令地方當局與黨政高層相當緊張,不得不動員當地的武警、公安甚至是協調軍區進行「維穩」措施。
中國歷代史書與中華民國政府對民間起事多以「暴動」、「之亂」、「民變」等稱謂來表示,費正清等漢學家也使用此稱謂[82];而中國共產黨因為其成立主要依靠工農階層,史觀不同,常稱其為「起義」。如:「黃巾之亂」稱之為「黃巾起義」;「黃巢之亂」稱之為「黃巢起義」;太平天國之亂稱之為「太平天國起義」;「南昌起義」稱之為「南昌起義」,「動員戡亂」之於「解放戰爭」。
以下均為被史學家認定「農民起義」的起事:
- 西周,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
- 秦朝,公元前209年,大澤鄉起義,由平民出身的陳勝、吳廣等揭竿起義,試圖推翻秦朝,但被秦朝當時精銳的部隊平定。
- 秦朝,公元前209年-前206年,項羽、劉邦起義,繼承陳勝、吳廣,推翻秦朝。
- 新朝,公元17年年-23年,赤眉、綠林軍等興起,形成以漢朝宗室劉秀為首的東漢復興。
- 東漢,184年,黃巾軍之亂。
- 西晉,301年-304年,李特、張昌之亂。
- 東晉,399年-411年,孫恩盧循之亂。
- 南齊,485年-486年,唐寓之之亂。
- 北魏,523年-530年,六鎮之亂。
- 隋朝,611年-624年,隋末民變。
- 唐朝,875年-884年,黃巢之亂。
- 北宋,993年-996年,王小波、李順起義。
- 北宋,1119年-1121年,方臘起義、宋江起義。
- 宋朝,1130年-1135年,鐘相、楊么之亂。
- 金朝,1211年-1218年,紅襖軍。
- 元朝,1351年-1368年,紅巾軍之亂,元末貨幣浮濫發行,中原及揚州地區發生嚴重通貨膨脹。
- 明朝,1627年-1645年(明崇禎18年),李自成及張獻忠起兵反明,後由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平定。
- 清朝,1851年-1864年,[83]太平天國運動,由國家科舉考試失敗的洪秀全召集家鄉友人,綜合傳統信仰與外來傳教士的部分學說,起兵反清。
史學界對中國「農民起義」的定性和評價一直存在分歧。從領導層來看,「農民起義」領袖絕大多數都不是農民。[84]中國歷史上歷次民變的主要領導中,農民出身的只佔少數,而且都不是領頭人物,顯示農民難以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85]有學者認為,領袖起來「造反」的目的,不是為農民謀利益,農民參與也不是為反抗地主,甚至是被裹脅「起義」。從結果看,「起義軍」所過之處,農民並未獲得好處。因此中國歷史上是否存在農民起義很有爭議。[84]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余英時認為,中國史上「農民起義」的領導主體從來不是務正業的農民,而是各式各樣的社會邊緣人。如破六韓拔陵是游牧胡族、黃巢是鹽梟、李自成是作為驛卒的鄉村無賴、洪秀全是客家民系籍的不第秀才。邊緣人在治世難有展佈,但一到亂世便有機會大顯身手。這些人並不代表農民的利益。[86]
明末兵部尚書楊嗣昌曾作《西江月》詞諷刺張獻忠的起事:「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往來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無狀。雲屯雨驟師集,蛇豕奔突奚藏?許爾軍民綁來降,爵賞酬功上上。」[87]
歐洲
歐洲歷史上農民起事是農民反抗地主和農奴制度,包括1358年法國的札克雷起義,1381年英國農民起義,1524年-1526年德國農民戰爭,1573年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農民起義,和1773年-1775年俄羅斯普加喬夫起義。
歐洲的農民起事不以推翻國王為目標。[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