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六韓拔陵(466年—525年),也作破落汗拔陵南北朝時代北魏孝明帝時期發生的六鎮之亂(523年-525年)的領導人,曾經一度領導數十萬大軍,並在六鎮地區建立政權,年號真王

姓名

破六韓拔陵姓「破六韓」,名「拔陵」,匈奴族人,當初呼廚泉入朝廷朝見,被曹操留下,呼廚泉派遣叔叔右賢王去卑監管南匈奴的民戶。拓跋部興起後,率領部落南下,去卑派遣弟弟右谷蠡王潘六奚率領軍隊向北防禦。潘六奚的軍隊失敗,潘六奚和五個兒子都陷落於拓跋部中,他的子孫以潘六奚為姓氏,後人訛誤,以為破六韓氏。

史載事跡

favicon
2 sources

時代背景

破六韓拔陵本系「六鎮」中最靠西的沃野鎮邊民。「六鎮」在北魏定都平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時期,本系京畿防禦重地,因此當地無論軍民都享有很高的待遇和地位。但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政治重心南移,六鎮軍事政治地位大大降低,防務逐漸鬆弛,六鎮將士地位隨之下降。後來朝廷又屢將罪人和死囚發往當地充當戍邊士兵,稱為「府戶」,由於他們地位極低而備受鎮將的奴役和羞辱,因此矛盾空前激化。孝明帝時期,當地連年發生旱災饑荒;正光四年(523年)二月,北魏北部的游牧部落政權柔然也發生大饑荒,向北魏求援,北魏由於自身經濟窘迫加之一貫輕視柔然(蔑稱其為「蠕蠕」或「茹茹」,意思其蠢笨如蠕蟲),所以予以拒絕。柔然可汗阿那瓌,遂於四月派兵侵入北魏進行剽掠,以解決饑荒。懷荒鎮的民眾因食物資料大部分被劫奪而生計艱難,遂向鎮將武衛將軍於景請求賑濟,但遭到其蠻橫的拒絕,遂怒殺於景,於是北魏朝廷因此認為六鎮邊民兇頑,決定彈壓整肅。這更加深了雙方的不信任,最終導致六鎮邊民起兵反抗。

舉兵起事

正光四年(523年)三月,本為沃野鎮居民的破六韓拔陵在沃野鎮號召邊民和府戶反魏,結果一呼百應,立即得到當地疾苦已久的邊民相應,他們攻佔鎮內府庫官衙以及軍事設施,殺死了鎮將,宣佈建立政權,改元真王。其他各鎮的各族兵民也紛紛起兵響應。破六韓拔陵見起事初步成功,且民心可用,於是決心引兵向南進攻,推翻北魏政權;同時另派遣別帥鮮卑人衛可孤率軍向東圍攻武川懷朔二鎮。懷朔鎮將楊鈞賀拔度拔為統軍主帥,以其三子賀拔允賀拔勝賀拔岳為將,率兵應戰。

走向高潮

與此同時,北魏朝廷在得知破六韓拔陵率兵造反後,立即委派臨淮王元彧為「鎮軍將軍,假征北將軍,都督北征諸軍事」,率軍北進,企圖鎮壓破六韓拔陵的反叛。四月,高平(今寧夏固原)鎮民赫連恩等起兵,推舉敕勒(也稱鐵勒高車)酋長胡琛為高平王,進攻高平鎮以響應破六韓拔陵,結果被北魏將領盧祖遷擊敗,胡琛兵敗北撤。此時衛可孤已經攻陷武川、懷朔兩鎮,俘虜魏將賀拔度拔、賀拔勝父子。五月,破六韓拔陵在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大敗臨淮王元彧軍,又乘勝追擊,擊敗北魏安北將軍李叔仁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北魏朝廷震驚,孝明帝元詡下詔罷免元彧的官爵,改命尚書令李崇為北討大都督,命撫軍將軍崔暹、鎮軍將軍元淵受其節制,共同率軍進剿。一時間破六韓拔陵聲威大振,北魏的夏州、東夏州、豳州、涼州、秦州等地(約今內蒙古中部和西部、陝西西北部、甘肅中東部一帶)蜂擁而起,紛紛起兵反魏,以響應破六韓拔陵。據此不久,居住在懷朔鎮鮮卑漢人,後來成為北齊政權奠基人的高歡也乘機參加了杜洛周領導的叛軍,並且在後來以六鎮軍為班底開始了其軍事政治霸主生涯。同年七月,破六韓拔陵又一次在白道大敗崔暹軍;然後又併力進攻李崇軍,李崇不敵,被迫撤退到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堅守,與之相持。八月,東西部敕勒都宣佈反魏,依附破六韓拔陵。北魏朝廷見單純的軍事進剿不能奏效,只得加以懷柔政策配合,以期分化瓦解叛軍。孝明帝下詔六鎮改鎮為州,赦免「府戶」為民,並派遣黃門侍郎酈道元前往撫慰,但此時六鎮全部已被叛軍控制,酈道元因此未能成行,懷柔政策一時無從施行。於是,只得又開始採取特務暗殺活動,以破壞叛軍的軍事領導能力。十月,先前被俘並暫時詐降叛軍的賀拔度拔父子與他人合謀,糾合部分鄉民襲殺了破六韓拔陵的得力將領衛可孤,並乘亂糾集一些人馬從背後進攻叛軍,企圖對破六韓拔陵「亂而取之」但沒過多久,賀拔度拔就被敕勒部的軍隊殺死,其進一步的圖謀失敗。只是叛軍方面也損失了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至此,北魏朝廷已經無計可施,難以再拼湊軍隊來進剿叛軍了,出於無奈,只得一方面下詔地方少數民族酋長和地方豪強組織軍隊勤王,另一方許以豐厚饋贈,求助於宿敵和一貫輕視的柔然可汗,使其從背後夾擊破六韓拔陵的軍隊。

兵敗事終

孝昌元年(525年)三月,柔然可汗阿那瓌接受了北魏朝廷的請求,率眾10萬自武川以西向沃野鎮發起攻擊,幫助北魏鎮壓六鎮之亂。孝明帝多次遣人送物犒勞柔然軍。同年六月,破六韓拔陵率軍包圍據守五原的元淵軍,遭到北魏將領賀拔勝所募集的200騎兵的突襲,受挫稍退。與此同時,北魏長流參軍于謹說服西部敕勒(鐵勒)部3萬餘戶背叛破六韓拔陵降魏,破六韓拔陵領兵截擊,結果半路又遭遇元淵的伏擊,只得向北敗走,不料不久又遭遇眾多柔然騎兵的突擊,破六韓拔陵軍因為在短時間內不斷遭受多次重大打擊而大敗,部隊傷亡慘重,並且軍心也開始動搖,所餘人馬也都紛紛潰散;一些原本已經依附的地主武裝或投降官軍也乘機紛紛背叛,掉頭向叛軍進攻。此時叛軍已經幾近瓦解。破六韓拔陵無奈,只得帥少數忠誠的親隨南渡北河(今內蒙古烏加河)逃走。從此,在史籍上破六韓拔陵下落不明,再無蹤跡可尋[1][2]

favicon
2 sources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