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英中學
香港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英中學 Wa Ying College | |
---|---|
![]() | |
重新上油後(2012年) | |
地址 | ![]() |
類型 | 津貼男女子文法中學 |
宗教背景 | 基督教循道宗 |
辦學團體 | 中華循道公會華南教區(1913年-1952年) 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香港教區(1971年-1974年)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1975年-) |
創辦日期 | 1913年在佛山創校 (112年前) |
復校日期 | 1971年在香港復校 (54年前) |
學區 | 九龍城區 |
校監 | 林崇智牧師 |
校長 | 尹志華博士(2016年一現在) |
職員人數 | 約57人(2018-2019學年) |
年級 | 中一至中六,共24班 |
學生人數 | 約805人(2019-2020學年) |
語言 | 主要教學語言為英文 |
校園面積 | 約4,995平方米 |
校訓 | 合作、關懷、服務 We work together, We care, We serve |
校色 | 紅色 藍色 |
校刊 | 學生會校報:《華采》 學生文集:《華風》 校長網誌:《華英家書》 家長教師會會訊 校友會會訊 |
社 | ● 藍天(Sky) ● 碧海(Ocean) |
學校網址 | https://www.waying.edu.hk |
![]() |

華英中學(英語:Wa Ying College,縮寫 WYC,簡稱華英),位於香港九龍城何文田,是一所津貼男女子文法中學,辦學團體為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華英中學的歷史可遠溯至19世紀中期由英國循道公會在廣州建立教堂附設男校及寄宿女校,1913年在佛山創校,1971年在港復校。
校史沿革
「華英中學」於1913年在佛山創校,追本溯源,奠基於英國循道公會的先賢於19世紀中期來華;二戰期間為避戰火輾轉流徙,戰後華英薪火在港傳承;迄今百載,現時中港兩地分別有四所「華英中學」同根的學校——
- 1952年由政府接辦及重組轉型,佛山市教育局管理的「佛山市第一中學」
- 1971年由校友會籌組在港復校,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管理的「華英中學」
- 1999年從「佛山市第一中學」初中部獨立辦學並復名,佛山市教育局管理的「佛山市華英學校」
- 2023年由佛山市華英學校管理層創辦,佛山市高明區教育局管理的「佛山市華英(高明)學校」[1][2]。
- 1909年,英國循道公會陶佐治牧師(Rev. S. George Tope)在佛山文昌沙購買20畝地用作建造校舍。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在中國的英國循道公會正式籌辦學校,領導創校者是兩廣教區主席張輔德牧師(Rev. Denstoe),校舍由後來的第二任校長黎伯廉牧師(Rev. Arthur H. Bray)負責建築。
- 1913年,校舍興建完成,初名「海格學院」(Haigh College)[註 1]以紀念英國人海格博士(Dr. Haigh)的捐助。隨着中國科舉制度沒落和西式教育興起,受西學東漸、中體西用等中西交流思想影響,學校開學後定名為「華英學校」(英語:Wa Ying College),意為「一所由中國人及英國人合辦的學校」,是「華英」用作校名之始。當時只招男生,被部份口述歷史稱為「華英男校」。創校之初,學生僅得九人,教員五人,校長是詹理德牧師(Rev. C.A. Gimblett)[11]。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前夕,為保師生安全,師生三百餘人從佛山遷往香港,「華英男校」先後於大嶼山東涌炮台[13][14]、沙田何東樓,深水埗巴色樓[15]等地方設校;「華英女子中學」暫借灣仔中華循道公會香港堂和皇后大道東英語堂為臨時校舍上課。[16][17]
- 1941年底香港淪陷,「華英女子中學」被迫停課,「華英男校」繼而轉到廣東粵北曲江[18]、連州,以循道公會英光小學作校址。
- 1942年在戰亂中復課,因校舍關係,打破傳統男女合校上課,在曲江一帶同時招收男女生。
- 1945年抗戰勝利,華英遷回佛山文昌沙原址。
- 1946年11月,戰後正式復課,「華英男校」和「華英女子中學」合併為「華英中學」,校舍合二為一使用。
- 1971年9月,華英中學在香港九龍城何文田復校,秉持基督教辦學理念,與佛山華英一脈相承,英文校名維持「Wa Ying College」,保留傳統校徽、校歌及級社制,同年10月17日舉行開幕禮,開學時只有18位老師及12班。[21][22]
- 1983年,擴展至31班。
- 1992-1994年,編纂及出版《華英中學校史》。
- 2001年,校舍新翼落成啟用。
- 2006年,校舍翻油,由原來的綠色外觀變成藍色。
- 2011/12學年,為響應教育局推行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政策,中一班數由5班減至4班。
- 2018年,教育局接納校舍原址重建的申請,「華英50年感恩求恩展覽室」(校史室)設立,「母校復校50周年主題歌曲創作比賽」展開[23]。
由於校舍已經殘舊,教育局曾經在2021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4.7億港元進行重建,並興建一座設有30個課室的校舍,但因未有得到足夠立法會議員支持而撤回議程[24][25][26][27],有立法會議員表示該校校長曾在學校專欄呼籲政府擱置修訂《逃犯條例》,被議員質疑教壞學生而拒絕支持重建[28][29][30][31][32],最終被剔出重建名單[33]。
- 2013年12月8日,為紀念創校100週年,「華英中學」,「佛山市第一中學」和「佛山市華英學校」於佛山舉辦紀念活動「華英中學——佛山一中,佛山華英學校百年校慶」[35][36][37],在佛山一中舉辦「佛港兩地三校辦學交流會」,簽訂《兩地三校聯盟合作框架協議書》以建立中港兩地三校「華英系」合作交流平台[38]。
- 2017年4月,「華英中學」與「佛山市華英學校」簽訂香港教育局推行的《促進香港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試辦計劃》以擴闊兩地師生視野,鼓勵體藝、文化及創科交流。[39]
- 2023年9月,由「佛山市華英學校」管理層創辦,由佛山市高明區教育局管理的「佛山市華英(高明)學校」開課,沿用1913年在佛山創校及1971年在港復校的「華英中學」校徽設計[40]。
- 2023年12月15日,為紀念創校110週年,「華英中學」,「佛山市第一中學」和「佛山市華英學校」於佛山國際體育文化演藝中心舉辦110周年慶典暨文藝匯演[41]。

學校概覽
“ | 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學生活出豐盛生命,傳承勤學儉樸、尊師愛校之優良傳統。 | ” |
「合作、關懷、服務」 [註 4]
香港華英的校徽保留佛山華英傳統,表示以基督精神為基礎,培訓學生成為博學多才、品格完美的中華精英。
校歌出自「華英男校」創校校長詹理德牧師與師母之手,歌名 "The old Fatshan there stands Wa Ying",1916年譯為粵語版本「禪山古地,卓立華英」。 香港華英的校歌保留傳統粵語英文版曲詞,首兩句「禪山古地,卓立華英」譜上新詞「禪山發軔,綿衍龍城」,以標示其起源於佛山,在港復校的校史。
部份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屬校——循道學校、北角循道學校、丹拿山循道學校、大埔循道衛理小學、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沙田循道衛理小學、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循道中學、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沙田循道衛理中學、葵涌循道中學,以原曲譜上新詞,並採用為其校歌[42]。
English Version
|
粵語版
|
- 廣州早期及佛山創校時期(1853-1952)
- 香港復校(1971-現在)
校長 | 任期(年) | 備註 |
---|---|---|
方永祥先生 | 1971-1989 | 前循道學校校長,1989年退休 |
何式芬女士(-1996) | 1989-1995 | 前華英中學地理科教師、副校長 |
麥釗先生 (-2008) | 1995-2005 | 前華英中學物理科教師、副校長 |
曾啟文先生 | 署理校長2004-2006, 2006-2014 |
前華英中學生物科教師、副校長,2014年退休 |
林美儀女士 | 2014-2016 | 前聖傑靈女子中學英語科及歷史科教師、副校長,其後出任葵涌循道中學校長 |
尹志華博士 | 2016—現在 | 前金巴崙長老會耀道中學數學科教師, 前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發展主任, 小學數學科教科書作者 |
- 廣州早期及佛山建校時期(1853-1952)
- 香港復校(1971-)
華英中學是香港第一所建立多個由教師組成的委員會協助管理校務的學校,由時任校長方永祥推行。[43]
- 繼承佛山華英傳統,每屆畢業學生組成「級社」組織,並每年舉行級社成立典禮,在老師、舊生等見證下為新社名命名,意將華英精神薪火相傳,一代又一代的接棒。[45]
- 學生、舊生對母校有強烈歸屬感,時任香港華英中學校監、前佛山華英舊生、老師黃作牧師以座右銘「一日華英人,一生華英人」 (英語:A Wa Yinger for once, A Wa Yinger for life) 來凝聚學生及團結舊生回獻母校。
- 每年11月第二個週六定為香港復校校慶日暨頒獎禮,晚上舉行校友會周年聚餐。
- 每年中六 (以往為中五/中七) 課程結束前的最後上課月舉行名為「臨別秋波盃」的師生「西瓜波」友誼賽,最後上課週舉行惜別禮。
- 自1980年代,每年均舉行「步行籌款」為學校籌募善款作為改善教學設施。
- 「華英人日」(Wa Ying Folks' Day)是復校四十五週年活動之一。
禮堂、課室及特別室均備有空調設備、銀幕及多媒體器材。另有語言實驗室、機械人實驗室、圖像傳意實驗室、多間多媒體教室、祈禱室、學生會室及家長資源中心等。全校學生均配有個人儲物櫃。
- 2021年3月30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47]討論校舍原址重建計劃,原有在何文田於1971年建成的校舍將拆卸重建為一座提供30間課室的後千禧校舍(由梁黃顧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並於2021年9月暫時遷往位於新蒲崗的前文理書院(九龍)校舍作為臨時校舍,預計重建工程需時三年[48]。持份者諮詢教育事務委員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教育事務委員會支持工程計劃,並不反對教育局向工務小組委員會提交撥款建議[49]。
- 2021年5月19日,正待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50]肯首,再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申請被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撤回重建計劃議程。[51]截至2021年9月立法會是屆會期最後一次開會,仍未有重新呈交立法會工務小組會議的時間表。
學術與體藝
為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興趣和潛能,設有以下之各個音樂團隊: 學校亦給予同學機會參與50周年校慶音樂之夜表演
一日華英音樂人,一世華英音樂人
合唱團採用四部混聲合唱編制,即女高、女低、男高及男低音 (SATB) 四個聲部,現時團員人數約60人,包括3名鋼琴伴奏。 合唱團不時邀請著名歌唱家及合唱指揮家,如張朝暉先生等為團員作聲樂訓練和指導,亦曾邀請著名歌劇男中低音黃日珩先生為團員作聲樂指導。 合唱團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包括:
- 香港校際音樂節 N48 及 N56 賽事,多次晉身三甲,兩次獲得榮譽獎狀 (Certificate of Honours);
- 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所舉辦之屬校聖詩歌唱比賽 (中學組) ─ 查理士衛斯理盃;
- 學士合唱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演出大型作品時與其合作。
歷屆指揮:
- 何小馨女士(-2014):該校時任音樂主任
- 陳基望小姐(2014-2024):該校校友,時任音樂主任
由前音樂老師何小馨女士指揮,多次在香港校際音樂節奪得獎項,於第76屆校際音樂節奪得冠軍。
笛隊團員亦多次參加校際音樂節小組、二重奏和獨奏比賽,屢獲佳績,其中於第76屆校際音樂節取得直笛小組U323冠軍。
前指揮為蘇偉雄校友(2013-2020),現指揮為鍾銘謙校友(2020-)。樂團有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大提琴。曾多次於香港青年匯演和音樂大賽中得獎,亦曾參與2019年聖若瑟書院的綠與白音樂會。
管樂團
現指揮為鄭康業先生。樂團有木管樂,銅管樂,敲擊樂,多次於香港青年音樂匯演和聯校音樂大賽獲獎,現時團員約30人。
多年來在全港學界精英排球賽屢獲佳績,2012年男子乙組排球獲冠軍[52]。
2009/10年度中銀香港紫荊盃男女校組獲季軍。
華英中學從校徽上鐵砧的詮釋可見其重視創科教育的辦學理念,男女生均有平等學習機會並兼修初中「電腦科」、「家政」及「設計與科技」,高中設有「設計與應用科技」選修課程。自1998/1999學年起,校方已多次獲香港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設立圖像傳意實驗室、機械人實驗室,鐳射切割,數控機床,電腦輔助設計軟件,3D打印等配套資源,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解難和協作能力。 時任設計與科技科科主任周永浩老師於2008-2009年度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科技教育學習領域)。 [53] [54][55][56]
學校近年組成跨學科教學團隊提議「問題為本學習」——「家政」,「設計與科技」及「視覺藝術」跨學科初中校內時裝設計及主題餐廳專題報告。學生在各類型的校外創意科技比賽中勇奪獎項,例如2020年以STEM與中國歷史科結合的創作比賽高中組冠軍[57],足見校方在推行創科教育帶來的豐碩成果,讓創科薪火得以承傳。
學校重視生命教育及逆境教育,裝備學生的抗逆力,面對難關、面對挫折、面對失敗。[58]學校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提供適切支持,例如情緒支援等服務,並設有駐校社工、額外輔導課堂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學校為初中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教育及展現個人才藝的活動。學校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機會、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及提供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OLE)。學校期望在知識、思考能力及積極態度三方面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自2017/2018學年起,學校於中學二年級推行特色班,即按照學生的興趣分班,為學生更多學習機會,從而發掘學生的潛能。
學生可按興趣及能力選修高中香港中學文憑試二個或三個選修科目,並以此分班。
華英中學積極派出學生參與亞洲物理奧林匹克,並連續兩屆有學生獲得一等獎。以往,訓練工作由退休物理科主任蔡少文老師負責;現時的訓練則由科主任張佑明和林宏源老師負責。 [59] [60]
在辯論隊老師賴礎賢老師的帶領下,華英辯論隊於不同辯論學界比賽中獲得佳績,例如 聯校中文辯論比賽 、AIA MPF挑戰盃校際辯論比賽、 「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 [61]。
2006/2007學年,中五羅詠欣及中七王明輝分別獲選為「香港傑出學生」及「特區傑出學生」[62]。
華英中學是於歷屆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曾出產「7科5**狀元」(在甲類科目中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的40間學校之一。截至2024年,共有1位。[65]
學生組織
1984/1985學年,「學生議會」成立,選舉模式是間接選舉,由老師推薦學生出任。
1993/1994學年,學生議會改名為學生會(英語:The Student Union of Wa Ying College)[67],成為最高學生自治組織,選舉模式是全校學生以一人一票直接選舉的方式選出學生代表。
學校設有宗教、學術、體育、藝術、服務、領袖訓練及校園影音媒體Wa Ying College Campus TV 華映等,共50多個組織,提供充裕空間讓學生進行全方位學習及提供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OLE),同時亦積極安排及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活動,包括考察和國際交流。
● 藍天(Sky)
● 碧海(Ocean)
● 驕陽(Sun)
● 皓月(Moon)
1993/1994 學年學校成立四社,全校學生以學號來編派、老師被隨機編派至碧海(綠)、皓月(黃)、藍天(藍)、驕陽(紅)。四社旨在打破班級的局限,加強不同年級的師生聯繫。
社長、社幹事均由學生擔任,以一人一票直接選舉的方式選出,以培養學生的領袖才能,透過舉辦各種社際活動和比賽,如水運會、陸運會、辯論比賽、聖誕派對等,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及團結精神。
家長教師會
華英中學家長教師會(英語:Wa Ying College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於2001年10月成立。2008年,家長教師會加入九龍城家教會聯會會員。 [70]
校友會
華英中學香港校友會(英語:Wa Ying College Alumni Association, Hong Kong)於1962年成立並推動復校的籌備工作。
1971年,校友會主席兼校董黃汝衡先生出席香港復校的開學禮。
1992-1994年,編纂及出版《華英中學校史》。
2019年,校友會更改註冊為有限公司法團和申請為慈善團體[71]。
校友會設有聯絡架構將母校、校友會、本社或本班的消息傳達給各校友,鼓勵及推動各校友參加母校、校友會的活動。
級社(英語:SEH)源自英國教育重視培養人的獨立精神及建立學生社團組織的傳統,自1935年起,「華英男校」和「華英女子中學」已分別成立多個級社[72]。香港華英繼承級社傳統,級社由同屆畢業同學組成,發揮橫面聯繫作用,並籌辦謝師宴及出版畢業同學錄等。級社社旗均於每年校慶日展示,以作為薪火相傳,延續華英精神。另外,教職員的社名為「協社」。
- 專上教育界
- 張五常:經濟學家,曾於1945-1948年在佛山華英附屬小學及初中就讀。[73]
- 李子建︰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 劉建德︰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校長
- 周偉立︰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 (教與學)
- 鍾淑嫺︰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 (研究)、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副院長 (教與學),分子醫學講座教授
- 許仁強︰香港資訊科技學院院長
- 賴陳秀卿︰香港中文大學英語教學單位總監
- 蘇詠梅︰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研究院副院長
- 邱麗瑩: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總監(持續教育)
- 葉杜明︰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導師
- 劉櫻︰香港中文大學護理學院教授
- 簡卓威:美國西北大學化學工程博士,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現職生物科技創科公司產品開發總監
- 劉正: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講師,博客及網台主持
- 高馬可,香港歷史學家[74]
- 教育界
- 朱蔡惠梅︰資深幼兒教育工作者,華英中學校董及校友會榮譽會長[75]
- 張勇邦︰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
- 鍾麗金︰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
- 陳志耀︰生命教育工作者,生命教育基金會創辦人,作家
- 麥浩霆︰幼兒教育機構創辦人,香港比華利山獅子會副會長,華英中學校友會執委員2017年至2019年
- 脫維善: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創校人兼校監及中華回教博愛社前主席(1923年至1936年、淑正學校附設小學及華英男校)[76]
- 李連枝︰歷任佛山華英中學首位華人校長、循道學校及循道中學創校校長、聖公會諸聖中學第四任校長
- 黃信德︰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
- 柳宇澄︰資訊科技培訓機構共同創辨人,天使投資者
- 宗教界
- 政治、公共事業界
- 黎敦義︰英屬香港第六、八任民政司 (即現時的民政事務局局長,1973年至1977年、1980年至1984年間在任)
- 葉少儀︰香港新華社代表
- 李浩然:立法會議員
- 孫曉嵐:2016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
- 連庭欣: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 (工商),前香港駐柏林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 韋俊彥:財政司司長辦公室政務主任,曾任保安局助理秘書長
- 黎穎瑜:前民政事務局政治助理、勞工及福利局政治助理
- 黃舒明:現任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油尖旺區旺角北選區區議員 (1997年中五)
- 季霆剛︰民建聯財經政策副發言人,財經專欄作家
- 陳智健: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總監 (傳訊及教育)
- 黃昕然: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
- 陳栢緯:香港天文台台長
- 潘志謙: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總經理(傳媒及協作)
- 蔡健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體育專員
- 連庭傑: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科技教育)
- 工商界
- 醫療界
- 體育界
- 蕭昌鴻:香港專業排球學校創辦人,香港男子排球運動員,2014年亞運會中國香港代表
- 許培德︰前香港男子排球運動員,2006、2010年亞運會中國香港代表,2011年港運會大使
- 曾首彥︰前香港男子排球運動員,本地蠟藝設計師
- 李亮葵︰香港女子游泳隊員,2006年亞運會4x100米自由泳接力賽季軍
- 潘世顯:美國運動醫學會香港總教練、以色列自衛術聯會香港最高級別教練 (1991年畢業)
- 傳媒界
- 演藝界
- 楊英偉︰男演員,全職藝術表演者,藝術表演教育機構合伙人 (1979年中五)[78]
- 劉彩玉:香港女歌手、藝人及節目主持
- 周佩婷:香港女藝人
- 文念中:香港電影美術指導[79](1984年中五)
- 鍾溥敏︰前無綫電視體育節目主持,前香港有線電視體育節目主持,曾參選2009年度香港小姐競選
- 鍾少雄:香港電影導演
- 張蔓莎:香港女模特兒及演員(2012年中六)
- 黃爾汶:YouTuber「黃浚銘」的「家姐」
- IT界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官方網站
社交媒體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