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年度中小學音樂競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學校音樂節,舊名香港校際音樂節[1],是一個1949年起開始舉辦的香港中、小學學界音樂比賽。
由葛賓(G.A. Goodban)等人發起,於1949年首次舉辦,並於每年的二月至三月舉行比賽,由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Hong Kong Schools Music and Speech Association)[註 1]負責舉辦。[2][3]
每項曲目都分為 E/U/W , 例如 E1/U1/W1 ,但暫時查不到有甚麽分別。
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邀請專業人士或知名學者擔任評判。
每場賽事的參加者(除不合資格及不依出場序比賽者外)都會獲得一張附有分數及評語(由評判親撰)的成績表,用以日後換領證書。
每場賽事(除設決賽之賽事外)的最高得分參賽者(只有一名)將會獲得錦旗一面,並有機會被邀出席優勝者演出。
第二及第三名人數則不設限制,故很多時候在校際音樂節的比賽中都可以看見幾個參賽者同時得到亞軍或季軍。
所有得獎者的證書上均會印上其於該比賽的名次。所有得獎者的分數必須高於80分,否則獎項可以不頒發。
經驗所談,每個項目有一個第一名,但每個項目又會細分為多個小項目 , 引致出現很多第一名。
例子 : U100/E100/W100 是同一曲目 :
項目 U100 , 分為 U100-1 , U100-2 , U100-3 直至 U100-XX , 每個U100-XX 都會有第一名(一個),第二名(多個),第三名(多個)
項目 E100 , 分為 E100-1 , E100-2 , E100-3 直至 E100-XX , 每個U100-XX 都會有第一名(一個),第二名(多個),第三名(多個)
項目 W100 , 分為 W100-1 , W100-2 , W100-3 直至 W100-XX , 每個U100-XX 都會有第一名(一個),第二名(多個),第三名(多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