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轟炸(英語:The Blitz)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英國首都倫敦實施的戰略轟炸。德國對英國的轟炸發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間,轟炸範圍遍及英國的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但以倫敦受創最為嚴重。一直到不列顛戰役結束,倫敦已被轟炸超過76個晝夜,超過4.3萬名市民死亡,並有約10萬幢房屋被摧毀。倫敦因此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轟炸最為嚴重的城市之一。

Quick Facts 倫敦轟炸, 日期 ...
倫敦轟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列顛戰役的一部分

德國He 111轟炸機飛臨倫敦泰晤士河南岸上空
日期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
地點
結果 倫敦市面遭大幅破壞,以慘重代價成功擊退德國空軍
參戰方
英國 英國 納粹德國 德國
 意大利
指揮官與領導者
英國 溫斯頓·丘吉爾
英國 休·道丁
英國 弗雷德里克·派爾
英國 歐恩·圖德·波伊德英語Owen Tudor Boyd
英國 勒塞爾·高塞吉英語Leslie Gossage
納粹德國 阿道夫·希特拉
納粹德國 赫爾曼·戈林
納粹德國 胡戈·施佩勒
納粹德國 阿爾貝特·凱塞林
納粹德國 漢斯·耶匈尼克
里諾·福吉爾英語Rino Corso Fougier
兵力
防空司令部英語Anti-Aircraft Command
皇家空軍防空氣球司令部英語RAF Balloon Command
每夜超過500架轟炸機
傷亡與損失
43,000名市民死亡
100萬名市民受傷
1,023架戰鬥機
376架轟炸機
148架防空氣球
1,041名飛行員
873架戰鬥機
1,015架轟炸機
2,698名飛行員
Close
倫敦市民逃入地下鐵避難。

由於閃電戰歐洲大陸的成功,德國同樣試圖用「空中閃電戰」擊潰英國的防禦限度。由於海獅計劃的無限期推遲,德國空軍元帥戈林便制定了所謂鷹日計劃:對倫敦和各大工業城市實行不分晝夜,不分軍民的戰略轟炸。德國空軍的作戰方針使得英國皇家空軍有了充實隊伍的機會,使得英國的空中實力不降反升。皇家空軍逐漸恢復了制空權,並對德國本土實施了象徵性的轟炸。蘇德戰爭爆發後,轟炸終於不了了之。

到了1944年諾曼第登陸前夕,德國將最新研製的V-1飛彈V-2飛彈布署在法國北部海岸,對盟國展開了最後一次空中進攻。直到同年6月6日,8,938名倫敦市民死於導彈的襲擊。加上零星轟炸時死亡的人數,死亡人數超過6萬。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