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考迪羅(西班牙語:Caudillo,西班牙語發音:[kawˈdiʎo])在西班牙語中通常指軍政領袖或專政元首,多出現在19世紀拉丁美洲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獨立建國的時期。1980年版辭海中定義為「以暴力攫取並靠暴力維持地主資產階級統治的獨裁軍人」,或「掌握軍事力量的獨裁政客和向追隨者播揚個人崇拜觀念的政黨領袖」[1]。
考迪羅起源於西班牙殖民中央統治權威崩潰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解放出來的新國家產生各種各樣的民族英雄式革命家獨裁者。常見形式為試圖在一地域進行政經控制後,再率領私兵對脆弱的殖民地政府發起進攻,如墨西哥的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及阿根廷的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便是如此推翻西班牙殖民。考迪羅主義亦被稱為軍閥獨裁統治[2][3]。其實際為軍事獨裁的一種形式,包括發起獨立戰爭的革命領袖,由此在拉丁美洲的歷史著作中產生了早期考迪羅、古典考迪羅、當代考迪羅、革命考迪羅、法西斯考迪羅等多種分支。另有意見認為,考迪羅為19世紀初至70年代在拉美中央到地方產生的強人和軍人。[4]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學者陸國俊認為,考迪羅是19世紀初期拉丁美洲特定歷史環境的產物,是地主階級透過政治舞台上的大小軍閥們進行統治的工具。[5]
在19世紀的阿根廷歷史上,考迪羅是省份中軍隊的首腦,他們互相鬥爭,特別是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集權派。所以考迪羅這個詞是軍事用途的一個術語。這些軍閥使用常規軍銜,尤其是將軍或上校。他們擁有大眾的支持,並通過個人魅力和對大眾利益的認同,聚集了500到7000人的軍隊。以下列出的考迪洛幾乎都是聯邦黨中富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人,而他們的主要追隨者是高喬人。
傳統歷史學對這個詞與其聯繫的聯邦黨進行了謾罵,但修正主義在歷史的潮流成功奪得大眾想像中的形象。[6][7][8][9][10][11][12]
阿根廷的考迪羅主義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獨立戰爭時期的考迪羅,那時與保皇派的對戰,如阿蒂加斯和格梅斯(Güemes)。省份自治時期,面對集權派的領導人物,如基羅加、洛佩斯、伊瓦拉、埃雷迪亞、阿爾道、布斯托斯和費雷等,並在烏爾基薩在卡塞羅斯戰役戰勝羅薩斯而告終。最後,在米特雷在帕文(Pavón)戰勝烏爾基薩之後的第三階段,這些考迪羅領導各省反對布宜諾斯艾利斯霸權的起義(佩尼亞洛薩、赫爾旦和瓦雷拉在此脫穎而出)。
在阿根廷歷史上著名的考迪羅(1852年之前):
在1852年以後重要的阿根廷考迪羅有:
下列是智利歷史上的主要人物:
在墨西哥獨立戰爭期間:
在墨西哥革命期間和後續:
Principales caudillos entre 1824 (independencia de Perú) y 1841 (muerte de Gamarra):
Principales caudillos durante la anarquía posterior a la muerte de Gamarra:
Caudillos durante y después de la guerra del Pacífico:
在委內瑞拉獨立戰爭(Guerra de Independencia de Venezuela,1810年-1823年)期間:
在委內瑞拉內戰(guerras civiles venezolanas,1830年-1903年)期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