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英國大使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駐英國大使(英語: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Kingdom),正式名稱為美利堅合眾國駐聖占士朝廷大使(英語:The Ambassador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o the Court of St James's)[1],是美國總統和美國政府對英國君主的官方代表(聖占士朝廷)[2],該職位由珍·D·哈特利擔任,2022年7月19日向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遞交國書。[3]
職責
大使主要職責是向英國政府及其人民介紹美國的政策,並向美國政府報告英國政策和觀點。大使是兩國之間的主要溝通渠道,在條約談判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大使是美國駐英國領事部門的負責人。除了指導支持貿易的外交活動外,大使最終負責簽證服務和向在英國的美國公民提供領事支持,並監督兩國之間的文化關係。
列表
約翰·亞當斯被稱為第一位「大使」。[4] 也被稱為第一任「特命全權公使」。[5] 全權代表是指「擁有全部權力」;有權在所有事務上代表國家行事公使。[6]
名稱 | Portrait | 任命 | 遞交國書 | 離任 | 任命者 |
註釋 | |
---|---|---|---|---|---|---|---|
約翰·亞當斯 | ![]() |
1785年2月24日 | 1785年6月1日 | 1788年2月20日 | 邦聯議會 | 第2任美國總統[a] | |
托馬斯·平克尼 | ![]() |
1792年1月12日 | 1792年8月9日 | 1796年7月27日 | 佐治·華盛頓 | ||
魯弗斯·金 | ![]() |
1796年5月20日 | 1796年7月27日 | 1803年5月16日 | |||
占士·門羅 | ![]() |
1803年 | 1803年8月17日 | 1807年10月7日 | 湯馬士·傑佛遜 | 第5任美國總統 | |
威廉·平克尼 | ![]() |
1808年2月26日 | 1808年4月27日 | 1811年5月7日 | |||
喬納森·拉塞爾 | 1811年7月27日 | 1811年11月15日 | 1812年6月18日 | 占士·麥迪遜 | [b] |
1812年戰爭後與英國恢復外交關係。維也納會議(1815年)建立了統一的外交官銜制度。在這種制度下,最高級別的「大使」是主權國家的個人代表,下一級的「公使」則代表政府。作為一個共和國,美國以特命全權公使級別與英國保持外交關係。該級別俗稱「公使」,該職位繼續被稱為「美國駐英國公使」。
名稱 | Portrait | 任命 | 遞交國書 | 離任 | 任命者 | 註解 | |
---|---|---|---|---|---|---|---|
約翰·昆西·亞當斯 | ![]() |
1814年4月28日 | 1815年6月8日 | 1817年5月14日 | 占士·麥迪遜 | 第6任美國總統 | |
李察·拉什 | ![]() |
1817年 | 1818年2月12日 | 1825年4月27日 | 占士·門羅 | ||
魯弗斯·金 | ![]() |
1825年5月5日 | 1825年11月11日 | 1826年6月16日 | 約翰·昆西·亞當斯 | ||
亞厘畢·加勒廷 | ![]() |
1826年5月10日 | 1826年9月1日 | 1827年10月4日 | |||
威廉·比奇·羅倫士 | ![]() |
1827年11月23日 | 1828年11月24日 | [8][9] | |||
占士·巴伯 | ![]() |
1828年5月23日 | 1828年11月24日 | 1829年10月1日 | |||
路易斯·麥克萊恩 | ![]() |
1829年 | 1829年10月12日 | 1831年6月13日 | 安德魯·積遜 | ||
馬田·范布倫 | ![]() |
1831年8月8日 | 1831年9月21日 | 1832年3月19日 | 第8任美國總統 | ||
亞倫·韋爾 | 1832年7月13日 | 1836年7月13日 | [c] | ||||
安德魯·史蒂文森 | ![]() |
1836年3月16日 | 1836年7月13日 | 1841年10月21日 | |||
愛德華·埃弗里特 | ![]() |
1841年 | 1841年12月16日 | 1845年8月8日 | 約翰·泰勒 | ||
路易斯·麥克萊恩 | ![]() |
1845年 | 1845年8月8日 | 1846年8月18日 | 占士·諾克斯·波爾克 | ||
佐治·班克羅夫特 | ![]() |
1846年9月9日 | 1846年11月12日 | 1849年8月31日 | |||
雅培·羅倫士 | ![]() |
1849年8月20日 | 1849年10月20日 | 1852年10月12日 | 扎卡里·泰勒 | ||
約瑟夫·里德·英格索爾 | ![]() |
1852年8月21日 | 1852年10月16日 | 1853年8月23日 | 米勒德·菲爾莫爾 | ||
占士·布坎南 | ![]() |
1853年4月11日 | 1853年8月23日 | 1856年3月15日 | 富蘭克林·皮雅斯 | 第15任美國總統 | |
佐治·M·達拉斯 | ![]() |
1856年2月4日 | 1856年4月4日 | 1861年5月16日 | |||
老查理斯·法蘭西斯·亞當斯 | ![]() |
1861年3月20日 | 1861年5月16日 | 1868年5月13日 | 亞伯拉罕·林肯 | ||
雷維爾迪·約翰遜 | ![]() |
1868年6月12日 | 1868年9月14日 | 1869年5月13日 | 安德魯·詹森 | ||
約翰·莫特利 | ![]() |
1869年4月13日 | 1869年6月18日 | 1870年12月6日 | 尤利西斯·格蘭特 | ||
羅拔·申克 | ![]() |
1870年12月22日 | 1871年6月23日 | 1876年3月3日 | |||
愛德沃茨·皮埃爾龐特 | ![]() |
1876年5月22日 | 1876年7月11日 | 1877年12月22日 | |||
約翰·威爾士 | ![]() |
1877年11月9日 | 1877年12月22日 | 1879年8月14日 |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司 | ||
占士·拉塞爾·洛厄爾 | ![]() |
1880年1月26日 | 1880年3月11日 | 1885年5月19日 | |||
愛德華·約翰·菲爾普斯 | ![]() |
1885年3月23日 | 1885年5月19日 | 1889年1月31日 | 格羅弗·克里夫蘭 | ||
羅拔·托德·林肯 | ![]() |
1889年3月30日 | 1889年5月25日 | 1893年5月4日 | 班哲文·夏里遜 |
儘管法國於1870年成為第三共和國,但該國仍繼續與其他大國互派大使。1893年,美國效仿法國的先例,將與其他大國的關係提升為大使級。美國駐倫敦公使館成為美國大使館,美國駐英國公使成為美國駐英國大使館。
名稱 | Portrait | 任命 | 遞交國書 | 離任 | 任命者 | 註解 | |
---|---|---|---|---|---|---|---|
湯馬士·F·貝亞德 | ![]() |
1893年 | 1893年6月22日 | 1897年3月17日 | 格羅弗·克里夫蘭 | ||
海約翰 | ![]() |
1897年 | 1897年5月3日 | 1898年9月12日 | 威廉·麥金萊 | ||
約瑟夫·霍奇斯·喬特 | ![]() |
1899年1月19日 | 1899年3月6日 | 1905年5月23日 | |||
懷特勞·里德 | ![]() |
1905年3月8日 | 1905年6月5日 | 1912年12月15日 | 狄奧多·羅斯福 | † | |
沃爾特·海因斯·佩奇 | ![]() |
1913年4月21日 | 1913年5月30日 | 1918年10月3日 | 活羅·韋爾遜 | ||
約翰·威廉·戴維斯 | ![]() |
1918年11月21日 | 1918年12月18日 | 1921年3月9日 | |||
佐治·布林頓·麥克萊倫·哈維 | ![]() |
1921年4月16日 | 1921年5月12日 | 1923年11月3日 | 華倫·加馬利爾·哈定 | ||
法蘭克·B·凱洛格 | ![]() |
1924年 | 1924年1月14日 | 1925年2月10日 | 卡雲·古列茲 | ||
亞倫森·B·霍頓 | ![]() |
1925年2月24日 | 1925年4月27日 | 1929年3月28日 | |||
查理斯·蓋茨·道威斯 | ![]() |
1929年4月16日 | 1929年6月15日 | 1931年12月30日 | 夏拔·賀夫 | ||
安德魯·威廉·梅隆 | ![]() |
1932年2月5日 | 1932年4月9日 | 1933年3月17日 | |||
羅拔·沃思·賓厄姆 | ![]() |
1933年3月23日 | 1933年5月23日 | 1937年11月19日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 ||
老約瑟夫·P·甘迺迪 | ![]() |
1938年1月17日 | 1938年3月8日 | 1940年10月22日 | |||
約翰·懷南特 | ![]() |
1941年2月11日 | 1941年3月1日 | 1946年4月10日 | |||
威廉·埃夫里爾·哈里曼 | ![]() |
1946年4月2日 | 1946年4月30日 | 1946年10月1日 | 哈里·S·杜魯門 | ||
路易斯·道格拉斯 | ![]() |
1947年3月6日 | 1947年3月25日 | 1950年11月16日 | |||
沃爾特·謝爾曼·吉福德 | ![]() |
1950年12月12日 | 1950年12月21日 | 1953年1月23日 | |||
溫思羅普·W·奧爾德里奇 | ![]() |
1953年2月2日 | 1953年2月20日 | 1957年2月1日 | 懷特·艾森豪威爾 | ||
約翰·海·惠特尼 | 1957年2月11日 | 1957年2月28日 | 1961年1月14日 | ||||
大衛·K·E·布魯士 | ![]() |
1961年2月22日 | 1961年3月17日 | 1969年3月20日 | 約翰·甘迺迪 | ||
沃爾特·安納伯格 | ![]() |
1969年3月14日 | 1969年4月29日 | 1974年10月30日 | 李察·尼克遜 | ||
艾略特·李察森 | ![]() |
1975年2月20日 | 1975年3月21日 | 1976年1月16日 | 傑拉爾德·福特 | ||
安妮·L·岩士唐 | ![]() |
1976年1月29日 | 1976年3月17日 | 1977年3月3日 | |||
小金曼·布魯士特 | 1977年4月29日 | 1977年6月3日 | 1981年2月23日 | 占美·卡特 | |||
小約翰·J·路易斯 | ![]() |
1981年5月7日 | 1981年5月27日 | 1983年11月7日 | 朗奴·列根 | ||
查理斯·普萊斯二世 | ![]() |
1983年11月11日 | 1983年12月20日 | 1989年2月28日 | |||
小亨利·E·卡托 | ![]() |
1989年4月14日 | 1989年5月17日 | 1991年3月13日 | 喬治·夏拔·獲加·布殊 | ||
雷蒙德·GH·塞茨 | 1991年4月25日 | 1991年6月25日 | 1994年5月10日 | ||||
威廉·J·克羅 | 1994年5月13日 | 1994年6月2日 | 1997年9月20日 | 比爾·克林頓 | |||
菲臘·拉德 | ![]() |
1997年8月1日 | 1997年9月22日 | 2001年2月28日 | |||
威廉·斯坦普斯·法裏什三世 | ![]() |
2001年7月12日 | 2001年8月1日 | 2004年6月11日 | 喬治·獲加·布殊 | ||
羅拔·塔特爾 | ![]() |
2005年7月9日 | 2005年10月19日 | 2009年2月6日 | |||
路易斯·蘇斯曼 | ![]() |
2009年7月13日 | 2009年10月13日 | 2013年4月3日 | 巴拉克·奧巴馬 | ||
馬菲·巴爾贊 | ![]() |
2013年8月6日 | 2013年12月4日 | 2017年1月18日 | [d] | ||
路易斯·盧肯斯 | ![]() |
2017年1月18日 | 2017年1月18日 | 2017年11月8日 | 當勞·特朗普 | 代辦[12] | |
羅拔·活·莊臣四世 | ![]() |
2017年1月19日 | 2017年11月8日 | 2021年1月20日 | [13] | ||
耶爾·倫珀特 | ![]() |
2021年1月20日 | 2021年1月20日 | 2021年8月1日 | 祖·拜登 | 代辦[3] | |
菲臘·T·雷克 | ![]() |
2021年7月15日 | 2021年8月1日 | 2022年7月19日 | 代辦[14] | ||
簡·D·哈特利 | ![]() |
2022年5月25日 | 2022年7月19日 |
參見
參考資料
註解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