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胸螈屬名Gerrothorax)又稱童鰓螈異螈,是一支生活在三疊紀中晚期的兩棲動物,隸屬離片椎目下的斜橫螈科,當前只有一個有效種,即模式種美麗柳胸螈G. pulcherrimus),化石產自法國德國格陵蘭瑞典[1],並在泰國有疑似紀錄[4]。化石年代從三疊紀拉丁期延續至瑞替期,前後長達3500萬年,而牠們的形態在此期間幾乎未有變化,是間斷平衡的極端例子。柳胸螈長久未曾演變的原因,可能是其具備廣泛適應各種生態環境的能力。雖然柳胸螈為全水生兩棲動物,總是需要以水為生境,但牠們可能已經適應了各種不同鹽度的水體[5]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柳胸螈屬
化石時期:三疊紀拉丁期瑞替期
Thumb
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的美麗童鰓螈化石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目: 離片椎目 Temnospondyli
科: 斜橫螈科 Plagiosauridae
屬: 柳胸螈屬 Gerrothorax
Nilsson, 1934[1]
模式種
美麗柳胸螈
Gerrothorax pulcherrimus

(Fraas, 1913)
異名[2][3]
約7個
    • Plagiosternum pulcherrimum
      (Fraas, 1913)
    • Plagiosaurus striopustulatus
      Huene, 1922
    • Plagiosuchus pustuloglomeratus
      Huene, 1922
    • Gerrothorax franconicus
      (Kuhn, 1932)
    • Gerrothorax franconius
      (Kuhn, 1932)
    • Plagiosaurus franconicus
      (Kuhn, 1932)
    • Gerrothorax rhaeticus
      Nilsson, 1934
Close

生理結構

Thumb
美麗柳胸螈的復原圖

柳胸螈的體長可達一米,身形十分扁平,適合潛伏在河湖底部的泥沙中,通過上仰的大眼睛尋找游過的獵物。其頭部兩側突出,類似笠頭螈(盜首螈),但二者之間並無很近的親緣關係[6]

一些柳胸螈化石在頸部附近保留了下鰓節(英文:hypobranchial)和角鰓節(英文:ceratobranchial),這表明牠們存在幼態延續現象,成年以後依然保留着幼時的。在1946年對柳胸螈的原始描述中,其鰓部骨骼被認為與生前的羽毛狀外鰓相對應,類似某些終生保留外鰓的現代蠑螈,如泥螈美西螈洞螈[7][6]。然而,一項發表於2010年的研究指出,諸如柳胸螈之類的斜橫螈類更可能擁有像魚一樣的內鰓,而不是像蠑螈一樣的外鰓。這項研究發現,斜橫螈類和其他成年後保留鰓的史前兩棲動物,在角鰓節上具有凹槽,該特徵存在於現代和史前魚類中,但卻不存在於現代兩棲動物中,因此反映出史前兩棲類所擁有的是內鰓。這一點有利於大型動物的生存,因為內鰓會受到大皮褶的保護,不太可能遭到來自外部環境的損害[8]

200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柳胸螈通過抬起上顎(而非張開下顎)的方式來捕獵,被科學家戲稱類似於馬桶蓋的開合方式[9]。2011年對柳胸螈的顱骨進行 X 光斷層掃描英語X-ray microtomography後發現,牠們具有完全骨化的腦顱顎方骨英語Palatoquadrate[10]。201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柳胸螈採用吸食的方式捕獵。牠們擁有強壯的肌肉,能迅速抬起顱骨和迅速降低下顎,強健的內鰓會在運動過程中將水排出,在喉嚨中產生巨大的壓力,從而吸入小型獵物;同時鰓弧上還佈滿了小齒,任何獵物一旦被吞噬都無法逃脫。儘管吸食捕獵的方式在魚類及現代兩棲動物幼體中很常見,但柳胸螈和這些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缺乏顱運動英語Cranial kinesis,這意味着其顱骨不能相向屈曲以包裹獵物[1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