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貝伊國(阿拉伯語:بايلك تونس,又譯作突尼斯貝伊里克、突尼斯王國),侯賽因王朝統治下的突尼斯,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但事實上是一個獨立國家。始於1705年侯賽因一世政變後登基,終止於1881年淪為法國殖民地。
Quick Facts 突尼斯貝伊國بايلك تونس(阿拉伯語), 地位 ...
突尼斯貝伊國 |
---|
|
|
國歌:貝伊頌 |
1707年地圖 |
地位 | 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 |
---|
首都 | 突尼斯 |
---|
常用語言 | |
---|
宗教 | |
---|
政府 | 君主立憲制 |
---|
貝伊 | |
---|
|
• 1705–1735 | 侯賽因貝伊一世 |
---|
• 1859–1881 | 穆罕默德·薩迪克 |
---|
|
大維齊爾 | |
---|
|
• 1759–1782 | 雷傑布·卡茲納達爾 |
---|
• 1878–1881 | 穆斯塔法·本·伊斯梅爾 |
---|
|
立法機構 | 突尼斯大議會 |
---|
歷史時期 | 近代 |
---|
|
• 侯賽因一世登基 | 1705年7月15日 |
---|
| 1881年5月12日 |
---|
|
貨幣 | 突尼斯里亞爾 |
---|
ISO 3166碼 | TN |
---|
|
今屬於 | 突尼斯 |
---|
Close
廣義上,法國殖民時期的侯賽因王朝仍是象徵性的君主,貝伊里克制度名義上仍存在。突尼斯貝伊執政也不是始於1705年建立的侯賽因王朝,而是更早的穆拉德貝伊王朝時期。奧斯曼帝國對突尼斯的控制是逐漸被削弱,而非在1705年突然消失的。
1574年,奧斯曼帝國在突尼斯建立統治,最初從屬於阿爾及爾貝勒貝伊里克[1],後成為單獨的行省[2],由奧斯曼任命的突尼斯帕夏管轄[3][4][5]。1591年,突尼斯耶尼切里低級軍官「迪伊」強迫帕夏承認迪伊領袖的權威,開啟了迪伊執政時代[6]。17世紀,來自穆拉德家族的突尼斯貝伊成為得到各方支持,最終成為突尼斯的實際統治者,並開始兼任突尼斯帕夏。1702年,耶尼切里阿迦易卜拉欣·謝里夫殺害穆拉德王朝末任貝伊穆拉德三世後自任突尼斯貝伊。1705年7月10日,謝里夫在與阿爾及爾的戰爭中被俘。西帕希阿迦侯賽因·本·阿里率殘部突圍並返回突尼斯,於1705年7月15日繼任為突尼斯貝伊,開啟了新的貝伊王朝——侯賽因王朝[7][8][9]。
侯賽因·本·阿里,史稱侯賽因一世,在名義上仍臣屬於奧斯曼帝國,但實際上已經讓突尼斯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0]。比如,侯賽因一世將一位突尼斯馬立克派法學家任命為卡迪,而非奧斯曼人偏愛的哈乃斐派;限制耶尼切里禁衛軍和迪伊們的法律特權。在其治下,大力支持農業,鼓勵種植橄欖園;興建清真寺和伊斯蘭學校等公共工程。1715年,奧斯曼帝國卡普丹帕夏送來的新任命的突尼斯帕夏,侯賽因一世召集當地民事和軍事領導人組建議會,並在他們的支持下拒絕新帕夏的就任,奧斯曼帝國隨後默許了這一決定[11]。
阿布·哈桑·阿里是侯賽因一世的侄子,1705年被任命為蘇塞總督,1706年被確認為王位繼承人,1724年被奧斯曼蘇丹任命為帕夏。1726年,侯賽因將繼承人改為兒子穆罕默德,阿里因而發動叛亂。1735年,阿里在阿爾及爾帕夏的幫助下擊敗叔父侯賽因,將其逐出突尼斯城,成為新一代的貝伊,史稱阿里一世[12]。1756年,阿里一世又被侯賽因一世的兩個兒子推翻,他們先後繼位為穆罕默德一世(1756-1759年)和阿里二世(1759-1782年)[13]。1807年,哈穆達一世領導突尼斯人取得對阿爾及利亞的戰爭勝利,突尼斯貝伊國政權才得以穩固下來[12]。
19世紀,突尼斯貝伊國在其大維齊爾海雷丁帕夏主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教授現代學科的公立學校,加強與奧斯曼帝國的聯繫,以阻止歐洲的干涉[14][15]。1861年,該國通過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部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16]。
1864年,突尼斯爆發抗議薩迪克貝伊加倍徵收人頭稅(梅傑巴)的梅傑巴起義,當局為鎮壓起義向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大肆舉債[17]。戰爭將突尼斯的大部分鄉村被夷為平地,隨後爆發饑荒和疫病[18][19]。1868年,突尼斯貝伊國實際上已經破產,外國債權人無法得到償付。1869年7月5日,法國、英國和意大利三方成立國際債務委員會,該機構獲得了突尼斯整個稅收體系的控制權[20]。1881年4月,突尼斯與法屬阿爾及利亞發生邊境衝突,法國以此為藉口派遣遠征軍佔領卡夫,隨後於5月1日在比塞大登陸,5月11日佔領首都突尼斯。1881年5月12日,突尼斯貝伊被迫與法國簽署《巴爾杜條約》,徹底淪為法國殖民地[21][22]。
Julien History of North Africa (Paris 1961; London 1970) at 297–301, quote at 297.
In Turkish the western provinces were called "Garb-Ojaklari". Bohdan Chudoba, Spain and the Empire. 1519–1643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52) at 66. Cf., Cherif (1992, 1999) at 123: "odjaks of the west".
Abun-Nasr, A History of North Africa (1971) at 177–178.
M. H. Cherif, "Algeria, Tunisia, and Libya: The Ottomans and their heirs", 120–133, at 124, in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volume V: Africa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 (UNESCO 1992, 1999).
Perkins, Tunisia (Westview 1986) at 55–57.
Cherif, "Algeria, Tunisia, and Libya: The Ottomans and their heirs", 120–133, at 126–127, in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vol. V (1992, 1999). After being "stripped of any real power" by the military "the Tunisian pasha was nonetheless retained as a symbol of Ottoman allegiance."
Kenneth J. Perkins, A History of Modern Tuni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4) at 13–14.
Jamil M. Abun-Nasr, History of the Maghrib (Cambridge University 1971) at 278–279, and 353–354.
Perkins, Tunisia (Westview 1986) at 61–67, 85.
Ali Mahjoubi.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rench protectorate in Tunisia. Tunis: Faculty of Letters and Human Sciences of Tunis. 1977 (法語)..
Abun-Nasr, A History of the Maghrib (Cambridge University 1971) p. 180.
Ahmad ibn Abi Diyaf. Present of the men of our time: chronicles of the kings of Tunis and the fundamental pact. Tunis: Tunis Edition. 1990 (阿拉伯語).
Perkins, Tunisia (Westview 1986) at 61–62.
Guellouz, et al. (2010) at 412–428, administration at 418–420, law at 420–421, Ottomans at 422–424.
Perkins (2004) at 30–36, Habus Council at 34.
Yves Lacoste / Camille Lacoste-Dujardin. The state of Maghreb. Paris: La Découverte. 1991 (法語).
Kevin Shillington, Encyclopedia of African History, Routledge, 2013 p.1597
Mongi Smida, Histoire générale de la Tunisie, vol. III. « Les Temps Modernes (1247-1881) », éd. Sud Éditions, Tunis, 2007, p. 410 ISBN 978997384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