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隆語
罗曼语族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隆語[3](華隆語:walon;法語:wallon;又譯瓦龍語)是比利時華隆尼亞的一種主要方言,屬於羅曼語族奧依語。對法語使用者而言,華隆語較比利時法語更加難懂,因為後者與法國的法語只在少量的詞彙和發音上有所區別,而華隆語則無法和標準法語互通。華隆語主要集中於比利時的華隆尼亞,少部份位於比利時首都的布魯塞爾、法國北部的日韋、美國的威斯康星州北部[4]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的幾個社區。
![]() |
從歷史上來看,這一現象的形成與自公元980年開始的列日公國領土擴張有關。雖然華隆語有過豐富的文學作品,自16世紀開始、1756年知名學者們開始關注的華隆語使用者減少的現象在1795年法國吞併華隆尼亞後迅速變得嚴重,法語的通用語地位得以堅實地確立。[5]二戰後,法語教育向所有兒童放開,而華隆語在學校的使用則遭限制,1952年甚至發佈了限制華隆語學校使用的行政令。20世紀中葉之後,華隆語的代際傳授漸漸式微,法國北部地區的一些村莊及華隆尼亞地區尚有超過70%的人使用該語言[來源請求],今日它在年輕人間不具多少知名度,使用者大多是65歲以上的老人。2007年,仍部分了解華隆語的人數約是60萬。[6]以劇場為首的非政府組織正挽救這瀕臨滅絕的語言。華隆語1990年獲比利時政府認證為「本地語言」,[7]此後也一直從類似的語料庫規劃中受益。Feller system (1900)規範化了不同方言的正字法。 1990年代以來,普遍的正寫法得以確立(Rifondou walon),使得大體量出版物成為可能,如2003年成立的華隆語維基百科。2004年,華隆語版《丁丁歷險記·綠寶石失竊案》出版。
語言或方言
華隆語很長時間以來都被認為是法語方言。和法語一樣,它也是通俗拉丁語的後代。 Jules Feller (1859–1940)發現法語母語者沒法輕易聽懂華隆語,據此堅稱華隆語當是一種獨立的語言。[8]
比利時南部語言的音系分佈研究有當代語言學家E.B. Atwood,他將華隆語方言從皮卡第語、洛林語、香檳語下分離出來,並定義了4種主要方言的精確分佈。[9]
那時起,以Louis Remacle為首的語言學家,後來也包括華隆政治家,都將華隆語視作在華隆尼亞佔主導地位的地方性語言看待。《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將華隆語描述為「最北端的羅曼語」。
地理分佈
華隆語分佈在比利時華隆尼亞,此外還分佈在:
儘管華隆語直到20世紀中葉還被廣泛使用,今日的當地居民還能流利使用的只有少數。1970年代之後出生的只知曉少量熟語,還常是髒話。


華隆語的4種主要方言分別對應華隆尼亞的4個主要行政區:[12]
- 中部方言,分佈在華隆尼亞首府那慕爾(Nameur)、瓦夫爾(Åve)、迪南;
- 東部方言–許多指標上最保守、最異質的方言,分佈在列日(Lidje)、韋爾維耶(Vervî)、馬爾默迪(Måmdi)、於伊(Hu)、瓦雷姆(Wareme);
- 西部方言–鄰近法語,受皮卡第語影響強烈,分佈在沙勒羅瓦(Tchårlerwè)、尼韋勒(Nivele)、菲利普維爾(Flipvile);
- 南部方言–鄰近洛林語、香檳語,分佈在巴斯托涅、馬爾什昂法梅訥(Måtche-el-Fåmene)、訥沙托(Li Tchestea),均位於亞爾丁地區。
統一各地正字法的運動被稱為「Rifondou walon」,是一個通變系統,對不同方言反映不同的發音。這主要受布列塔尼語的拼寫啟發。華隆語拼寫試圖調和各地發音差異,特別是重新起用了到19世紀末用於書寫華隆語的「xh」、「oi」兩種字母組合。
分佈在華隆尼亞的其他語言有:
分佈在華隆尼亞的皮卡第語、洛林語和香檳語方言有時也被稱為「華隆語」。
音系
- 拉丁語在/a/前的/k/、在/e/、/i/或/a/前的/ɡ/顎化,產生華隆語tch/t͡ʃ/和dj/d͡ʒ/:vatche (法語vache「牛」)、djambe (法語jambe「腿」)。
- 拉丁語複輔音中的[s]保留:spene(法語épine「角;脊柱」)、fistu「一綹稻草」、mwaîsse(法語maître「大師」)、fiesse(法語fête「宴會」)、tchestea(法語château「城堡」)。
- 末阻礙音清化:rodje「紅」讀音同rotche「石頭」。
- 鼻化元音後可跟鼻音,如djonne「年輕」、crinme「泡沫」、mannet「髒」。
- 有元音長度對立,cu「屁股」和cû「熟」、i l' hosse「他輕抱着她」和i l' hôsse「他使它增加」、messe「質量」和mêsse「大師」構成對立。
特徵
華隆語和奧依語其他語言間的差異既在所繼承的拉丁語古詞的差別,也在於華隆語從日耳曼語借來的大量借詞,影響了其音系、詞彙和語法。同時,華隆語音系十分地保守,其形態與中世紀中期的樣子無甚差別。
- 陰性複數形容詞在名詞前帶不重讀後綴-ès(除阿登方言外):比較li djaene foye「黃葉(單數)」和les djaenès foyes「黃葉(複數)」
- 定冠詞和所有格無性對立(除阿登方言外):比較華隆語li vweteure(「車」陰性)、li cir(「天」,陽性),法語la voiture但le ciel;華隆語si coir(「他/她的身體」陽性)、si finiesse(「他/她的窗戶」陰性),而法語son corps但sa fenêtre。
- 形容詞總在名詞前:比較華隆語on foirt ome、法語un homme fort「一個強壯的男人」;華隆語ene blanke måjhon、法語une maison blanche「一間白色房屋」。
- 有大量日耳曼語借詞,Cwè çki c'est di ça po ene fleur?「這是什麼花?」可與德語詞詞對應:Was ist das für eine Blume?、荷蘭語Wat is dat voor een bloem?;而標準法語Quelle sorte de fleur est-ce?、非正式Quelle sorte de fleur est-ce que c'est?。
短語
華隆語 | 音值 | 法語 | 林堡語 | 荷蘭語 | 德語 | 英語 | |
---|---|---|---|---|---|---|---|
Walon | [walɔ̃] | Wallon | Waals | Waals | Wallonisch | Walloon | |
Diè wåde | [djɛ woːt] / [djɛ wɔːt] | Adieu | Diè wah | Tot ziens | Tschüss | Bye (<Goodbye<「God be with ye」) | |
Bondjoû | [bɔ̃dʒuː] | Bonjour | Daag | Goedendag | Guten Tag | Hello | |
A | [a] | Salut | Ha/haj | Hoi | Hallo | Hi | |
A rvey | [arvɛj] | Au revoir}} | Saluu/Daag/Hajje/Diè wah | Tot ziens | Auf Wiedersehen | Goodbye | |
Cmint dit-st on? | [kmɛ̃ dɪstɔ̃] | Comment dit-on? | Wie zaet me? | Hoe zegt men? | Wie sagt man? | How do you say ? | |
Cmint daloz? | [kmɛ̃ dalɔ] | Comment allez-vous? | Wie geit 't? | Hoe gaat het? | Wie geht es? | How are you? | |
Dji n' sais nén | [dʒɪn sɛː nɛ̃ ] / [dʒɪn se nẽ] | Je ne sais pas | Ich weit 't neet | Ik weet het niet | Ich weiß es nicht | I don't know |
另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