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號(德語:SMS Schwalbe[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世紀80年代建造的一艘四等巡洋艦[註 2]。它是同名船級首艦,其唯一的姊妹艦雀鷹號。該艦自1886年4月開始鋪設龍骨、1887年8月下水,至1888年5月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燕子號是專為執行海外任務而設計,裝備有八門105毫米口徑主炮,巡航半徑逾3,000海里(5,600公里);它還搭載有一套風帆索具作為蒸汽機的補充。

Quick Facts 歷史, 德意志帝國 ...
Thumb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艦名 燕子號
艦名出處 燕子
建造者 威廉港帝國船廠英語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
動工日 1886年4月
下水日 1887年8月16日
服役日 1888年5月8日
啟用 1888年11月12日
除籍日 1919年12月6日
結局 1922年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艦級 燕子級
艦型 四等巡洋艦小巡洋艦
排水量
  • 標準:1111噸
  • 滿載:1359噸
全長 66.90米
全寬 9.36米
吃水 4.4米
動力輸出 1,500 PS(1,100 kW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雙脹蒸汽機
速度 13.5節
續航距離 3290海里以10節
乘員 9名軍官、108名水兵
武器裝備
Close

燕子號的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海外度過。它從1889年至1893年被派駐德屬東非,曾協助鎮壓了阿布殊里起義。1893年,該艦返回德國進行大修。之後它被擱置至1898年才重返現役,以接受再一次的海外部署。燕子號起初重返德屬東非,在第二次布爾戰爭期間於南部非洲水域巡邏,保護德國商船。1900年清代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後,促使德國海軍派遣燕子號加入與義和團作戰的八國聯軍。該艦在中國海域度過了1901年和1902年,期間曾對長江口實施封鎖,並鎮壓了當地的動亂。1903年,燕子號返回德國作另一次大修和再度擱置。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宿營船身份結束了自己的服役生涯,繼而於1918年改為充當靶艦。該艦最終於1922年拆解報廢。

設計

隨着1871年後德意志帝國在海外領土的經濟擴張以及獲得專屬的殖民地財產,需要能夠充分代表和保護德國利益的現代軍艦。在1870年代和1880年代初,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有兩種類型的巡洋艦:適合作為艦隊偵察兵的小型、快速的通報艦,以及能夠在海外殖民帝國巡邏的大型蓋甲板巡防艦。兩艘全新的巡洋艦於1886-1887財年獲得撥款,打算用於後一種目的。[3]時任帝國海軍部長列奧·馮·卡普里維中將正尋求對德國巡洋艦部隊進行現代化改造。燕子號是帝國海軍第一艘以「巡洋艦」之名建造的軍艦,標誌着卡普里維計劃的第一步實施。[1]

燕子號的水線長全長分別為62.59米和66.90米,有9.36米的舷寬以及最大4.72米的吃水深度。其標準排水量為1,111噸,滿載時則可達1,359噸。推進裝置由兩台臥式雙缸雙脹往復式蒸汽機組成,蒸汽通過四台燃煤圓柱形火管鍋爐英語Fire-tube boiler提供。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500匹公制馬力(1,100千瓦特),設計航速13.5(25.0公里每小時),並能夠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連續航行3,290海里(6,090公里)。作為對蒸汽機的補充,艦隻還配備有一套總表面積為729平方米的前桅橫帆三桅式索具。其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9名軍官及108名水兵。[4][5]

該艦的主炮為八門單座安裝的105毫米35倍徑箍炮德語Ringkanone。其中四門並排置於前、後兩頭的舷外平台英語Sponson上,以提高端點火力的射界;其餘四門則設在艦舯的主甲板英語Main deck內,可朝兩邊舷側開火。它們的射程為8,200米,共配備765發彈藥。副炮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則由五門37毫米轉膛炮英語Hotchkiss gun組成,主要用於防禦魚雷艇[4][5]

服役歷史

燕子號是以「巡洋艦A」(Kreuzer A)作為合同代號,於1886年4月在威廉港帝國船廠英語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開建。它於1887年8月16日下水;並由時任北海海軍基地德語Marinestation der Nordsee司令的海軍少將亞歷山大·馮·蒙茨英語Alexander von Monts主持為艦隻命名。舾裝工作完成後,燕子號於1888年5月6日投運英語Ship commissioning以進行海試,並一直持續至8月8日完成。燕子號於11月12日正式入役,隨即被分配至德屬東非的駐地。這項任務是在東非巡洋分艦隊德語Kreuzergeschwader der Kaiserlichen Marine司令、海軍少將卡爾·奧古斯特·戴恩哈德德語Karl August Deinhard請求增援協助鎮壓阿布殊里起義之後下達的。該艦於八天後離開德國,至12月31日抵達桑給巴爾,並在當地與通報艦箭矢號英語SMS Pfeil會合。這兩艘艦增援了老舊的風帆巡防艦萊比錫號索菲號[5][6][7]

第一次部署至東非

1889年1月3日,燕子號炮擊了叛軍在巴加莫約的據點,隨後將戴恩哈德接到達累斯薩拉姆。翌日,該艦在豐古亞斯尼礁英語Fungu Yasini Island周邊的暗礁上擱淺。它受困了兩天,直至萊比錫號和英國輪船伍德考克號(SS Woodcock)抵達將其拉出。此後,燕子號參與了海岸封鎖,以防有違禁品送到叛軍手中;它主要在從基斯韋爾金比吉英語Kimbiji之間的航道巡邏。3月1日,該艦又被轉移到基爾瓦基斯瓦尼馬菲亞島之間的水域執勤。燕子號、萊比錫號和另一艘巡防艦卡羅拉號共同派出一支海軍步兵分遣隊在昆杜齊英語Kunduchi登陸,攻擊當地的叛軍;這三艘軍艦同時也為登陸部隊提供火炮支援,而負責指揮這次行動的正是燕子號艦長、海軍少校約翰內斯·希爾施貝格(Johannes Hirschberg)。燕子號於5月8日返回巴加莫約發動另一次攻擊;6月6日和7月8日又分別在薩阿達尼德語Saadani潘加尼展開了進一步的交戰。從7月20日到8月17日,該艦及其船員在衝突中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在毛里裘斯路易港休息和整修。[6]

Thumb
德屬東非時局圖

8月29日,燕子號回到德屬東非附近的封鎖線。在接下來的幾周里,戴恩哈德更頻繁地留在艦上,並利用該艦執行特殊任務。從10月7日至10日期間,它搭載着分艦隊司令與英國炮艦水手號英語HMS Mariner (1884)共同勘察明確了德國殖民地與英屬肯雅英語British Kenya之間的北部邊界。燕子號繼續打擊叛亂分子,尤其是支持帝國專員英語Reichskommissar赫爾曼·維斯曼英語Hermann Wissmann的部隊。10月底,該艦與姊妹艦雀鷹號會合。這兩艘艦於12月初在巴加莫約出席了為迎接艾敏帕夏救援探險隊英語Emin Pasha Relief Expedition而舉行的招待會,並於12月27-29日參與解決了與維圖蘭英語Wituland的邊界劃分問題。至1890年1月中旬,東非巡洋分艦隊解散,箭矢號、萊比錫號和索菲號離開,留下燕子號、雀鷹號和卡羅拉號駐守東非基地。燕子號隨後前往南非的開普敦進行檢修,從3月3日持續到4月中旬。[6]

從開普敦返回後,燕子號繼而支持維斯曼執行的安撫德屬東非南部沿海地區的行動。在此期間,它們繳獲了幾門火炮,其中一門被帶上燕子號,最後交給了殖民地部隊的培訓監察隊。到1890年5月中旬,起義基本得到鎮壓,燕子號開始按照和平時期的慣例,在殖民地海岸巡遊,宣示德國國旗。由於希爾施貝格感染了瘧疾,病情嚴重,不得不於6月24日提前返回德國治療;呂迪格少校於7月13日抵達,接管了該艦的指揮權。10月9日,呂迪格主持了在坦噶為阿布殊里起義中犧牲的海軍將士設立紀念碑的儀式。與此同時,根據與7月1日簽訂《黑爾戈蘭-桑給巴爾條約》,維圖蘭被割讓予英國;這一事態的發展激怒了維圖蘭蘇丹,他下令殺害了殖民地的幾個歐洲人,其中大部分是德國人。英國人遂發起懲罰性討伐英語Punitive expedition,燕子號作為觀察員留在了該地區,直到10月底。[8]

1891年6月,燕子號前往塞舌爾馬埃島,讓其船員得到休息。呂迪格於10月獲提升為殖民地的副總督,並由厄里克斯少校接替其職位登艦。在新艦長的帶領下,燕子號啟程訪問孟買,至1892年1月27日才返回德屬東非。隨後,莫希乞力馬扎羅山周邊地區發生的騷亂需要該艦到場,為駐防軍英語Schutztruppe提供支援。為此,它一直停留在坦噶至6月。同年10月,桑給巴爾蘇丹阿里·本·賽義德的去世引發了一場繼承權危機,迫使燕子號駛往桑給巴爾島,幫助調解爭端。至1893年1月,該艦才得以空出來重返孟買接受維修。5月,燕子號收到了返回德國的命令。它於8月6日抵達基爾,並於8月25日退役。基爾帝國船廠負責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檢修和現代化改造。相關工程完結後,該艦作預備役擱置,直至1898年4月1日才重新入役,並被重新部署至東非以輪替海雕號巡洋艦[9]

第二次海外部署

Thumb
燕子號於1899年在達累斯薩拉姆

燕子號於1898年4月20日從德國啟程,至一個半月後、即6月7日抵達桑給巴爾島。從10月10日到11月中旬,它前往開普敦進行定期維護。1899年1月,德屬東非航運英語Deutsche Ost-Afrika Linie輪船塞托斯號(Setos)遇險受損,被燕子號拖到達累斯薩拉姆。為此,船公司向海軍捐贈了一筆錢,國家海軍辦公室將此用於改善水兵的宿營條件。隨着英屬南非英語British South Africa奧朗日自由州德蘭士瓦之間於10月爆發第二次布爾戰爭,燕子號和另一艘巡洋艦禿鷲號被派往南非保護德國航運,因為英國人已經開始積極搜查外國商船,以防止違禁品送到布爾人手中。儘管有兩艘巡洋艦在場,英國皇家海軍仍然扣押了多艘德國船舶,包括帝國郵輪德語Reichspostdampfer聯邦議會號(Bundesrat)、將軍號(General),貨輪漢斯·瓦格納號(Hans Wagner)以及帆船瑪麗號(Marie)等。這引發了一場重大外交事件,促成德國通過了《第二部海軍法》。經過德國政府的干預,這些船舶再次獲釋,受影響的航運公司也得到了適當的賠償。在南非海域巡邏期間,燕子號曾於1900年1月19日至21日分別在德班伊利沙伯港東倫敦、開普敦和德拉戈灣停留。1900年上半年,布爾人開始遭受幾次失敗,緊張局勢有所緩解;該艦遂於7月5日回到了達累斯薩拉姆。從那裏,它奉命前往東亞海域增援東亞分艦隊,協助鎮壓在清代中國爆發的義和團運動[9]

1900年9月下旬,燕子號抵達中國水域,隨即被派去封鎖長江口。繼1901年2月14日至3月3日在青島德國租界度過了一段時間後,該艦回到長江繼續履行監視職責,以支持在當地作戰的河川炮艦前進號德語SMS Vorwärts (1899)。封鎖於6月10日結束後,它又返回青島。9月4日至11月11日,燕子號在上海接受了一次大修。隨後,該艦重新進駐長江流域,接下來浙江發生的騷亂則迫使它於1902年4月9日前往寧波協助維穩。然而僅一周後,這艘巡洋艦便不得不再次停靠上海進行維修,並在工程完成後留在了青島。在那裏,燕子號於7月23日接到了返回德國的命令,時任艦長、海軍少校萊奧·雅各布森德語Leo Jacobson則需留在膠州灣接手新成立的膠澳海軍炮兵分隊(Matrosen-Artillerie-Abteilung Kiautschou)。他的繼任者是保羅·希爾布蘭德(Paul Hilbrand)少校。燕子號於8月16日離開租界,至12月10日抵達但澤。三天後,它在那裏第二度退役,並從1903年到1905年在但澤帝國船廠接受了再一次的漫長檢修。[10][11]

後續運用

燕子號在1905年大修完成後一直被擱置,直到1911年10月26日才被列為一艘特殊用途艦而重新入役,目的是將它改造成一艘在海外使用的勘探船英語Survey vessel。為此,艦上的武器和彈藥都被移除。但該計劃被最終放棄,因為海軍需要以燕子號替換執行近岸航行和辦公船任務的通報艦蟋蟀號英語SMS Grille,並且能夠作為火炮電子測距培訓的訓練艦使用。當局曾考慮於1912年底進行相應的改造,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才實施。此時重啟老舊且並非用於軍事目的的巡洋艦已不現實,燕子號遂於戰爭初期在基爾擔任宿營船,自1918年起又作為廢船英語Hulk (ship type)充當炮術訓練的標靶。它於1919年12月6日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並於1920年8月7日被出售報廢。1922年,該艦最終在漢堡莫爾堡英語Moorburg拆解。[11][12]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