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液豬籠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滴液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distillatoria)是斯里蘭卡特有的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為第二個被描述的豬籠草屬物種,並且是首個正式命名於林奈分類法下的豬籠草屬物種。其還為豬籠草屬的模式種。其種加詞「distillatoria」來源於拉丁文「destillo」和形容詞詞尾「-oria」,意為「提取的、蒸餾的」。
滴液豬籠草![]() | |
---|---|
![]() | |
產自斯里蘭卡辛哈拉加森林保護區的滴液豬籠草的上位籠 | |
科學分類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
屬: | 豬籠草屬 Nepenthes |
種: | 滴液豬籠草 N. distillatoria
|
二名法 | |
Nepenthes distillatoria L., 1753
| |
![]() | |
滴液豬籠草的分佈地 | |
異名 | |
|
植物學史
滴液豬籠草是自馬達加斯加豬籠草(N. madagascariensis)之後第二個被描述的豬籠草屬物種。1677年,丹麥醫生托馬斯·巴托林(Thomas Bartholin)簡要的描述了它,並將其命名為「Miranda herba」,意為「奇妙的藥草」。[12]三年後,荷蘭商人雅各布·布雷納(Jacob Breyne)依當地俗名將其命名為「Bandura zingalensium」。[11]隨後「Bandura」便成為了之後指代豬籠草最常用的名字,直至1737年,卡爾·林奈建立了豬籠草屬。 [14]

1683年,瑞典醫生及博物學家赫爾曼·尼克拉斯·格里姆(Herman Niklas Grim.[13])再次描述了滴液豬籠草。[13]他將其稱為「奇異的滴液植物(Planta mirabilis destillatoria)」。這是第一次有人清楚的描述了豬籠草。[14]三年後,即1686年,英國博物學家約翰·雷援引格林的話說:[注 1][9]
“ | 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地面的水氣升騰並凝結在植株上,水滴隨着莖和葉流入了籠內。(翻譯自拉丁文,見《婆羅洲的豬籠草》[14]) | ” |
1753年,卡爾·林奈使用H·N·格林原種加詞命名了滴液豬籠草。
1737年,約翰內斯·布爾曼(Johannes Burmann)再次在其著作《Thesaurus Zeylanicus》中對滴液豬籠草進行了描述。文中包括一幅帶捕蟲籠和花序枝條的插圖。布爾曼將滴液豬籠草命名為「Bandura zeylanica」。[10]
生態關係
滴液豬籠草是斯里蘭卡特有的物種,也是唯一分佈於該島的豬籠草屬物種。其生長於河堤或森林裏浸水的開闊灌木叢中。滴液豬籠草存在於海拔0至700米處。[1]
由於地理隔離,尚未發現滴液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
種下類群
已有三個滴液豬籠草種下類群的描述,但其名稱都不是有效的:
註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